李樂

三國人物

李樂(lè),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白波軍”的首領之一。興平二年(195),董卓舊將自相衝突,獻帝出長安東行,為李傕等追擊。樂等白波帥及匈奴右賢王與戰,護送獻帝至安邑,遂以樂為征北將軍。后曹操移獻帝於許昌,樂仍留在河東,病死。

人物生平


董卓死後由李傕等人掌權,興平二年(195年),楊奉領兵叛逃李傕後天子令楊奉眾人護送其回洛陽。郭汜聯合李傕率領追兵追到弘農的曹陽。楊奉緊急招喚河東故友白波帥韓暹、胡才、李樂抵抗李傕等人,李樂主要負責護衛天子。後來楊奉戰敗,與天子連夜乘船逃走到河東大陽縣。天子為張楊迎接,但仍然為楊奉等人脅持。李樂後來留在河東郡病死。

史籍記載


歷史傳記

白波帥。當李傕、郭汜起兵叛亂之時,楊奉召集白波軍的首領們前來與李、郭之軍交戰,企圖以此擊敗李、郭,李樂即在援軍之列。后企圖起兵造反,於獻帝前往洛陽途中攔截,被當時為楊奉部將的徐晃所殺。

演藝傳記

漢征北將軍。初為白波帥,建安元年,李傕、郭汜交兵,后共劫駕。董承、楊奉一面差人與二賊講和,一面密傳聖旨往河東,急召故白波帥樂、韓暹、胡才三處軍兵前來救應。樂是嘯聚山林之賊,不得已而召之。傕、汜二軍,四面混戰,樂軍大敗。奉、承遮攔不住,保駕北走,背後賊軍趕來。樂曰:“事急矣!請天子上馬先行!”帝不肯,眾皆號泣相隨。后帝渡河,樂仗劍立於船頭上。岸上有不得下船者,爭扯船纜,樂盡砍於水中。次日,詔封樂為征北將軍。及樂等專權,百官稍有觸犯,竟於帝前毆罵,故意送濁酒粗食與帝,帝勉強納之。樂、暹又連名保奏無徒、部曲、巫醫、走卒二百餘名,並為校尉、御史等官。后樂暗令人結連傕、汜,一同劫駕。樂引軍詐稱傕、汜,來追車駕,帝大驚。奉令徐晃出迎之。樂親自出戰。兩馬相交,只一合,為晃一斧砍於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