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叢寺

煙叢寺

煙叢寺在城南少屏山腰,與縣城隔江相望。民國《蒼溪縣誌》載:"煙叢寺創建最古,歷宋、元、明、清皆稱勝地。"北宋詩人文同過蒼溪《登少屏山煙叢寺》詩中有"層岩抱林木,有寺藏蔥倩"句。明正統年間(1435-1449)官居蒼溪的劉丙在《游煙叢寺》詩中有"高閣面山雲靄靄,曲欄臨砌草芊芊"句。

基本介紹


煙叢寺位於蒼溪縣陵江鎮少屏山中,與縣城隔江相望。始建於晚唐,毀於明代嘉靖年間,清代晚期重修。民國《蒼溪縣誌》載:“煙叢寺創建最古,歷宋、元、明、清皆稱勝地。”北宋詩人文同過蒼溪《登少屏山煙叢寺》詩中有“層岩抱林木,有寺藏蔥倩”句。明正統年間(1435—1449)官居蒼溪的劉丙在《游煙叢寺》詩中有“高閣面山雲靄靄,曲欄臨砌草芊芊”句。明嘉靖間曾任湖南省常德府同知劉珩在《重修煙叢寺古路引》雲;“江城南獻,有古蘭若,夙稱招提,山明水秀,林木蔥茂……邇來資於畢方,剝於牛牧,不惟濯濯其形,即金繩覺路,亦且圯崩,令人逾踔不可步…。”證明,明正德前,古煙叢寺已罹劫難。現存的煙叢寺院前有殘存的古牌坊石柱一根,正殿及左右兩側殿泥塑菩薩數尊,造型藝術各具特色。
現存的煙叢寺,是一座四合院,系穿斗式木結構,正殿面闊三間,長11.02米,進深一間7.7米;轉角一間(正殿西面)面闊4.3米,進深10.09米;前殿面闊三間,長10.05米,進深7.6米;前殿西轉角一間寬4.4米,進深4.6米;天井長10.01米,寬6.6米。天井面積為66.066平方米。正殿大梁書“大清光緒……”字樣。寺中有泥塑儒、釋、道三聖及千手觀音、十八羅漢像,“文化大革命”中全毀。寺周松柏繁茂、鬱郁蒼蒼,林蔭蔽道,大有靜中幽趣,遠隔塵囂之感。林陰蔽道保護面積1772平方米。靜中幽趣,遊人忘返。
1983年4月,蒼溪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9月24日廣元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廣元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