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王維坤的結果 展開

王維坤

西北大學考古學教授

男,1952年3月生,陝西渭南人。畢業於日本同志社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西北大學考古學教授,兼任西北大學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日本同志社大學客座教授

人物經歷


1974年10月至1977年7月在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學習,畢業后留校任教。
1977年9月至1979年7月在北京大學歷史系進修。
1986年4月至1988年3月在日本同志社大學文學部留學,攻讀碩士學位。
1990年12月13日至25日與日本奈良教育大學進行國際合作研究工作。
1992年9月至1993年9月在日本同志社大學文學部做客座研究員,並攻讀博士學位。
1993年10月至1994年10月在日本富山大學文學做外國研究者,並承擔了部分教學工作。
1994年10月24日獲得日本同志社大學文化博士學位。
1995年12月破格晉陞為西北大學文博學院教授。
1996年10月被聘為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客座教授。
1997年12月13日至25日出席在韓國首先爾大學所舉辦的“首屆韓、中、日古代都市國際學術研討會”。
1998年4月至2000年3月在日本同志社大學做客座教授。
1998年4月被任命為西北大學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03年9月15日2004年3月14日在日本京都大學做客座教授。
2004年3月被遴選為西北大學文博學院博士生導師。
2004年3月被任命為西北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院長。
2005年1月28日至29日,出席在日本東京由專修大學與西北大學共同舉辦的《新發現的唐日本留學生井真成墓誌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5年9月13日至25日訪問日本三口大學人文學部,並參加《第二屆日中古代都城研討會》。
王維坤[西北大學考古學教授]
王維坤[西北大學考古學教授]
2006年5月被遴選為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碩士生導師。
2006年9月29日至30日,出席在日本大阪由奈良新聞社舉辦的《平城京遷都1300周年紀年》,並做主題報告。
2006年10月5日至19日在蘭州大學講學,並被蘭州大學敦煌研究所聘請為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魏晉南北朝隋唐考古、中日文化交流史。

主要貢獻


承擔教學課程情況
自1977年7月西北大學考古專業畢業留校至今,一直在該校從事考古教學和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先後給大學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開設了《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中日古代文化交流》、《中西古代文化交流》、《考古學通論》、《漢唐考古》、《文獻閱讀》、《寫作基礎知識》以及《隋唐考古專題》等多門課程,同時還帶領考古專業師生對《寶雞石咀頭遺址》、《西安灞橋老牛坡許家寺遺址》、《唐長安城崇化坊遺址》以及《唐長安城太平坊遺址》進行過田野考古發掘工作,並在考古權威期刊《考古》和《考古學報》等雜誌上發表了數篇研究報告,在學術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學術講座:《隋唐時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論著與譯著
1.[日]三辻利一主編,王世和、王維坤等著:《東アジア古代陶器の傳播·流通に関にする研究》,奈良教育大學共同研究報告書,1991年。
2.王維坤著:《西安案內》(日文版),陝西旅遊出版社,1991年。
3.張永祿主編,段浩然、王維坤等著:《唐代長安詞典》,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4.湖北省博物館編,王維坤等譯:《鄂城漢三國六朝銅鏡》,文物出版社、古代學研究會,1988年。
5.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編《考古文物研究(一)》(參編) 三秦出版社 1996年。
6.王維坤著:《中日の古代都城と文物交流の研究》,(日本)同志社國際主義教育委員會,1997年。
7.王維坤著:《中日の古代都城と文物交流の研究》,(日本)朋友書店,1997年。
8.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編《考古文物研究(二)》(主編)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
9.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編《百年學府聚珍》(參編) 文物出版社 2002年。
10.王維坤著:《中日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四、論文與譯文
1.戴彤心、王維坤、張洲:《寶雞石咀頭東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87年第2期。
2.戴彤心、張洲、王維坤:《陝西華縣、扶風和寶雞古遺址調查簡報》,《文博》1987年第2期。
3.王維坤、冉萬里:《唐長安城崇化坊遺址》,載中國考古學會編:《中國考古學年鑒》,文物出版社,1997年。
4.王維坤:《隋唐長安城與日本平城京的比較研究——中日古代都城研究之一》,《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1期。
5.王維坤:《日本平城京模仿中國都城原型探究——中日古代都城研究之二》,《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2期。
6.王維坤:《中日出土的唐三彩工藝技術研究》,《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年第4期。
7.王維坤:《試論孔子學說的東傳及其影響》,《孔子研究》1992年第3期。
8.王維坤:《中國唐三彩與日本出土的唐三彩研究綜述》,《考古》1992年第12期。
9.王維坤:《唐章懷太子墓壁畫“客使圖”辨析》,《考古》1996年第1期。另載陝西歷史博物館編:《唐墓壁畫研究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
10.王維坤:《試論隋唐長安城的總體設計思想與布局——隋唐長安城研究之二》,《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
11.王維坤:《沙河古橋的新發現與研究》,《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3期。
12.王維坤:《建國以來我國文物保護與開發利用的思考》,《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13.王維坤:《睡虎地秦簡《日書·玄戈》再析》,載西北大學秦漢史研究室編:《陳直先生紀念文集》,西北大學出版社,1992年。
14.鈴木重治、王維坤:《坦尚尼亞出土的中國陶瓷器》,《考古與文物》1992年第1期。
15.王維坤:《日本平城京模仿隋唐長安城原型初探》,《文博》1992年第3期。
16.王維坤:《試論日本正倉院珍藏的鍍金鹿紋三足銀盤》,《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5期。
17.王維坤:《試論隋唐長安城的總體設計思想與布局——隋唐長安城研究之一》,載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編:《考古文物研究》,三秦出版社,1996年。
18.王維坤:《武則天造字的分期》,《文博》1998年第4期。
19.王維坤:《試論中國古代都城的構造與里坊制的起源》,載史念海主編:《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9年第1期。
20.王維坤:《中國古代都城的歷史演變與定型研究》,載《遠望集》編委會編:《遠望集——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華誕四十周年紀念文集》,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21.王維坤:《關於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幾個問題》,載黃留珠主編:《西北大學史學叢刊1·周秦漢唐研究》,三秦出版社,1998年。
22.王維坤:《略論日本出土武則天造字的歷史意義》,載黃留珠主編:《西北大學史學叢刊2·周秦漢唐研究》,三秦出版社,2001年。
23.王維坤:《再論漢唐時代的長安渭河三橋》,載史念海主編:《中國歷史地理論叢增刊·漢唐長安與關中平原》,中日歷史地理合作研究論文集第二輯,1999年。
24.王維坤:《建國以來我國文物保護與開發利用的思考》,《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25.王維坤:《隋唐墓葬出土的死者口中含幣習俗溯源》,《考古與文物》2001年第5期。
26.王維坤:《科學的考古發掘與合理的開發利用》,(中共陝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辦:《調研與決策》)2001年第10期。
27.王維坤:《長安の都と平城京から探る日中文化の交流》,(日本)《富山市日本文化研究所報》第14號,1995年。
28.[日]太田進著,郭篤信、王維坤譯:《我在中國的經歷——與阿六有關的事情》,《西北大學校刊》第105期,1984年12月13日。
29.王維坤:《漫話元宵節》,載西安市歷史學會、西安市地方志館:《西安今古》1985年第2期。
30.王維坤:《虞世南及其書法藝術》,載西安市歷史學會、西安市地方志館:《西安今古》1985年第6期。
31.王維坤:《漫談昭陵》,載張銘洽主編:《長安史話·隋唐分冊》,陝西旅遊出版社,1991年。
32.王維坤:《正倉院超す大量の唐代織物》,《毎日新聞》1987年7月2日。
33.王維坤:《中國の秦始皇帝の兵馬俑》,《同志社國際學生》,(日本),1986年第2號。
34.王維坤:《中國陝西法門寺の歴史と考古発掘記》,《同志社國際學生》,(日本),1987年第3號。
35.王維坤:《龍生九子の傳說につぃて——考古學の立場からみる》,載森浩一編:《同志社大學考古學シり-ズⅢ·考古學と地域文化》,(日本),1987年。
36.王維坤:《古代中日文化交涉史の一考察——日本の遣唐使のルートを中心に》,載森浩一編:《同志社大學考古學シり-ズⅣ·考古學と技術》,(日本),1988年。
37.王維坤:《古代中日の都城に関にする研究——長安城と平城京を中心として》,(日本)同志社大學大學院修士論文,1988年。
38.王維坤:《平城京の模仿原型》,載上田正昭編:《古代の日本と東アジア》,(日本東京)小學館,1991年。
39.[日]吉川忠夫著,王維坤譯:《五、六世紀東方沿海地域與佛教——攝山棲霞寺的歷史》,《敦煌學集刊》1992年第2期。
40.王維坤:《唐代耀州窯の考古學的新發見》,載同志社大學文化史學會:《文化史學》第49號,(日本),1993年。
41.王維坤:《シルクロードと死者の口に貨幣を含ませる習俗》,載森浩一編:《同志社大學考古學シり-ズⅥ·考古學と信仰》,(日本),1994年。
42.王維坤:《長安の都と平城京から探る日中文化の交流》,《富山市日本海文化研究所報》第14號,(日本),1995年。
43.王維坤:《考古學から見た孔子學說の東傳とその影響》,(日本)佛教大學綜合研究所編:《佛教大學綜合研究所紀要·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第2號,1995年。
44.王維坤著、氣貨澤保規訳:《長安城のプランニング》,《月刊しにか》1996年第9號。
45.王維坤:《則天造字と日本における“則天文字”の受容》,載上田正昭編:《古代の日本と渡來の文化》,(日本)小學館,1997年。
46.王維坤:《中國陝西の古代陵墓出土の文字瓦當》,載森浩一編:《古代探求》,(日本)中央公論社,1998年。
47.王維坤:《試論中國古代都城的構造與里坊制的起源》,載(韓國)漢城大學地理教育科編:《’97首屆韓中日古代都市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1997年。
48.王維坤:《中國古代都城的歷史演變與定型研究》,載(韓國)韓中考古學研究所編:《韓·中考古學研究5》,1998年。
49.王維坤:《隋·唐長安城の総設計プランと平城京におけるその受容》,(日本)同志社大學文化史學會編:《文化學年報》第48輯,1999年。
50.王維坤:《唐長安城における 大明宮含元殿の発掘と新認識》,載森浩一、松藤和人編:《同志社大學考古學シり-ズⅦ·考古學に學ぶ 遺構と遺物》,(日本),1999年。
51.王維坤:《漢·唐代の橋》,載(日本)春日井市教育委員會、春日井シンポジウム実行委員會編:《第六回春日井シンポジウム 古代を 步く 旅と 道——道路、橋、駅、渡し、布施屋》,1998年11月13日—14日。
52.王維坤:《日本の三角緣神獸鏡は日本の工人が 製作した》,載(日本)古代研究編輯室編:《古代研究》(隔月刊),1999年9月、10月。
53.王維坤:《漢·唐代の橋》,載森浩一、門脅禎二編:《旅の古代史― 道·橋·関をめぐって》,(日本)大巧社,1999年。
54.[日]大澤正昭著,王維坤譯:《唐代的蔬菜生產與經營》,《文博》1985年第4期。
55.王維坤:《日本的“曲江池”和“西內苑” 》,《陝西日報》1990年3月4日第4版。
56.[日]成家徹郎著,王維坤譯:《睡虎地秦簡《日書·玄戈》》,《文博》1991年第3期。
57.張豈之著,王維坤譯:《孔子の文化と日本の文化》,載上田正昭編:《古代の日本と東アジア》,小學館,1991年。
58.[日]鐮川茂雄著,王維坤譯:《賢首大師法藏與法門寺》,載張豈之、韓金科主編:《首屆國際法門寺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59.[日]小谷仲男著,王維坤、劉勇譯:《關於死者口中含幣的習俗——漢唐墓葬中的西方因素(一)》,《人文雜誌》1991年第5期。
60.[日]小谷仲男著,王維坤、劉勇譯:《關於死者口中含幣的習俗——漢唐墓葬中的西方因素(二)》,《人文雜誌》1993年第2期。
61.王士倫著,王維坤譯:《後漢“屋舍人物畫像鏡”の圖像に関する研究》,《古代學研究》第129號,1993年。
62.[日]氣賀澤保規著,王維坤譯:《試論法門寺出土的唐代文物與“衣物帳” 》,《文博》1996年第1期。
63.[日]上田正昭著、王維坤譯:《古代中日關係史上的問題點——以隋、唐、渤海的交流為中心》,《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
64.[日]氣賀澤保規著,王維坤譯:《法門寺的起源與拓跋育》,《文博》1997年2期。
65.[日]岸俊男著,王維坤、李自智譯:《探尋日本古代都城的源流》,《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4期。
66.[日]杉本憲司著,王維坤譯:《關於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研究》,《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5期。
67.王維坤《科學的考古發掘與合理的開發利用》中共陝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辦《調研與決策》2001年第10期。
68.王維坤《唐代乾陵應為“壽陵”之蠡測》黃留珠主編《周秦漢唐文化研究》第二集、三秦出版社 2003年。
69.王維坤《絲綢之路沿線發現的死者口中含幣習俗研究》《考古學報》2003年第2期。
70.王維坤《死者の口に貨幣を含ませる習俗の再研究》松藤和人編《同志社大學考古學シリーズⅧ 考古學に學ぶ(Ⅱ)考古學研究室開設五十周年記念》2003年。
71.王維坤《中國の死者の口に玉を含ませる習俗の研究》敬和學園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環日本海の玉文化の始源と展開》富山県民會館 2003年12月13日。
72.王維坤、張小麗:《論隋唐洛陽城的設計思想與影響》,《西北大學學校報》2004年第4期。
73.王維坤:《關於中日古代都城的最新研究》,西安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編:《空海入唐1200周年紀念文集》,三秦出版社,2004年。
74.王維坤:《唐代乾陵陵寢制度的初步探討》,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東方學報》第76冊,明文舍,2005年。
75.王維坤:《關於唐日本留學生井真成墓誌之我見》,《西北大學學校報》2005年第2期。
76.王維坤:《井真成墓誌に関する諸問題》,《東アジアの古代文化》123號,2005年。
77.王維坤:《唐の日本留學生の井真成墓誌に関する私見》,《東アジアの古代文化》124號,2005年。
78.王維坤:《遣唐留學生の井真成の渡唐の歴史的背景と改名の問題》,專修大學·西北大學共同プロジュクト:《井真成墓誌研討會資料》,專修大學·朝日新聞社,2005年。
79.王維坤:《遣唐留學生の井真成の渡唐の背景と改名の問題》,專修大學·西北大學共同プロジュクト:《遣唐使の見た中國と日本》,朝日新聞社,2005年。
80.王維坤、杜輝遠:《日本關於井真成墓誌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黃留珠、魏全瑞主編:《周秦漢唐文化研究》第四輯,三秦出版社,2006年。
81.鈴木靖民撰、王維坤譯:《中國西安的日本遣唐使墓誌與墓主井真成》,黃留珠、魏全瑞主編:《周秦漢唐文化研究》第四輯,三秦出版社,2006年。
82.石見清裕撰,王維坤、楊潔譯:《關於入唐日本人井真成墓誌的性質——從中國唐代史的角度來看》,黃留珠、魏全瑞主編:《周秦漢唐文化研究》第四輯,三秦出版社,2006年。
83.王維坤:《唐日本留學生井真成改名新證》,《中國文物報》2006年9月15日第7版。
84.王維坤:《再論唐章懷太子墓壁畫“客使圖”的兩個問題》,陝西歷史博物館編:《唐代壁畫研究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06年。
85.王維坤:《唐日本留學生井真成墓誌的初步考釋》,西北大學考古學系、西北大學文化遺產與考古學研究中心編:《西部考古——紀念西北大學考古學專業成立五十周年專刊》第一輯,三秦出版社,2006年。
86.王維坤:《乾陵的陵寢制度似為前後雙室墓之蠡測》,樊英峰主編:《乾陵文化研究》(二),三秦出版社,2006年。
87.王維坤:《遣日使になりたい》,《奈良新聞》2006年11月14日第8版。
88.王維坤:《古代からアジアは一つ》,《奈良新聞》2006年10月25日第9版。
科研項目
1. 王維坤:《正倉院與唐代文化的研究》,(國家教委留學服務部1997.9—1998.9), 科研基金1萬元。
2. 王維坤:《中日古代都城研究》,(陝西省教委1994.4—1996.4), 科研基金0.6萬元。
3.王維坤:《中日古代文化交流史研究》,(陝西省教委留學中心科研項目1998.1—1999.1),經費1萬元。
4.王維坤:《唐代文化與日本文化的研究》,(陝西省教委留學中心科研1999.1—2001.1),經費1.3萬元。
5.王世和、王維坤等:《東アジア古代陶器の傳播·流通に関にする研究》,(西北大學與日本奈良教育大學合作研究項目,1990-1991年),已結題。
6.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編《考古文物研究(二)》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西北大學211工程資助項目,2001—2002,
7.王維坤著:《中日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西北大學211工程資助項目,2001—2002,經費3.8萬元),已結題。
8.王維坤:《唐代長安與絲綢之路研究》陝西省教育廳資助項目,2005-07—2005-12,經費1.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