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北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鎮北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紅山頂上。鎮北台是明代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築物之一,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和“萬里長城第一台”之稱。有詩云“萬里長城的一塊堅硬脊椎骨鎮北台、永在”、“上台下台演王朝進戲齣戲扮將士”。鎮北台據險臨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鎖扼邊關要隘,為古長城沿線現存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鎮北台呈方形,共4層,高30餘米。台基北長82米,南長76米,東、西各64米,佔地面積5056平方米。
鎮北台位於榆林市北約5公里處紅山上款貢城西南角,東隔款貢城與東梁相望,北越長城為東西梁,西隔210國道連老爺廟梁,南為沙窩,地理坐標為東徑109°43′33.9″北緯38°28′08.8″,海拔高度1187米。榆溪河穿紅石峽從鎮北台西約1公里處流過。
![鎮北台遠景](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5/mc5aa4751148e029b5a34ae5a8afca9fe.jpg)
鎮北台遠景
鎮北台據險臨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鎖扼邊關要隘,為古長城沿線現存最大的要塞之一。
台呈方形,共4層,高30餘米。台基北長82米,南長76米,東、西各64米,佔地面積5056平方米。
台之各層均青磚包砌,各層台頂外側磚砌約2米高的垛口,垛口上部設有瞭望口,各層垛口內四周相通。其第一層周圍有屋宇環列,乃當年守台將卒營房,至今基座尚存。
緊依台北下方建的一方形小磚城,名款貢城,是當年蒙漢官員接待洽談及舉行獻納貢品儀式的場所。1992年陝西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俯瞰鎮北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e/mcead520aac8a027ac6440e9575aa2efe.jpg)
俯瞰鎮北台
自互市后,蒙古人經常伺機南下,掠奪財物。為邊城的安全,明成化十年(1474年),延綏巡撫餘子俊在秦、隋長城的基礎上歷時4月修築起延綏鎮長城,同時為配合紅山市的貿易,修築了易馬城和供蒙人納貢的款貢城,控制貿易。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又在長城南北顯要處,紅山之上款貢城西南角築鎮北台,居高臨下,觀察敵情和互市情況。
遠看鎮北台
鎮北台平面呈正方形,高四層。
![鎮北台題字](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3/m03d6933c3ad29748429411745e6742bf.jpg)
鎮北台題字
第一層為基座,北長82米,南長76米,東西各長64米,周長320米,進深12米。四面圍以牆垣,內牆高5.5米,外牆高10米,上設垛口,東牆南側置城門,東南內側置磚石馬道。
第二台高16.6米,周長130米,進深5米,二層台南牆中開設券洞,內磚石踏步直通三層,券洞橫額石刻“向明”二字,北面石刻“鎮北台”(已毀),均為萬曆時延綏巡撫塗宗浚所書。現“鎮北台”三字為當代書法家魏傳統所題。第三層高4.1米,周長88米,進深3米。
台東外砌磚石踏步達四層。第四層高4.4米,周長35.44米,頂層檯面積225平方米,四邊各進深2米,正中原建磚木結構方形瞭望哨棚一間,清末坍塌。各層四面均圍以女兒牆及垛口,台地面鋪青磚。第一層城垣內建有守台戍卒營房,現仍存部分遺址。
![遠觀鎮北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5/m458877a9de174c194734d7cd7f5ac7b9.jpg)
遠觀鎮北台
可以看到紅石峽水庫,治理沙漠的輝煌成果——沙地植物園和沙漠運河——西沙渠、榆東渠;榆卜界沙漠海子風光和鬱鬱蔥蔥的林帶果園;秦長城的烽火台遺跡和起起伏伏的黃土丘陵,還有16世紀漢蒙友好貿易的紅山市——易馬城、紅石峽和榆林古城。
![俯瞰鎮北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c/m0c1bddab3dcacc5af984e339318c8023.jpg)
俯瞰鎮北台
鎮北台位於榆林城北三公里處,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江澤民親臨此台,一覽塞上風情。
鎮北台位於陝西省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紅山頂上。距離紅石峽僅2公里,距離榆林市區僅7公里,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067年),台依山踞險,居高臨下,控南北咽喉,鎖長城要口,是古時重要關隘和軍事瞭望台。
台南額題“向明”二字,為萬曆時巡撫塗宗睿書,屬於明長城防禦體系的觀察所之一,是西北地區長城要塞。清末哨棚坍塌。鎮北台各層均表磚包砌,各層台上邊均砌磚垛口,高約2米,並砌有望口,現苔痕班駁,顯得格外古樸巍峨壯觀。
明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兵部右侍郎劉敏寬巡視鎮北台悠然而賦詩《鎮北台》:
![鎮北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f/mffeee5fc9a9259b901245401b9e2c278.jpg)
鎮北台
千山遠向雲霄列,一水還從沙漠來。
戌閣崔嵬天闕近,塞垣繚繞地維回。
憑高極目狼煙靖,恍是逍遙莨苑偎。
鎮北台東側有同期所建的“款貢城”,周長668米,佔地約2公頃,為蒙漢官方敬獻貢物、贈送禮品、洽談貿易的城池。城池險要,與鎮北台構成了完整的榆林長城建築體系。
台西南800米處,有明代易馬城遺划,面積約6.5公頃,是蒙漢民間自由貿易的城池,也是蒙漢民族和睦相處的歷史見證。
![易馬城](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b/mcb2862a4e2df00bb38f4302d93ffad7e.jpg)
易馬城
對此,清初文人楊蘊在《鎮北台春望》中寫道:關門直向大荒開,日日牛羊作市來,萬里春風殘雪后,遊人指點赫連台。人們站在鎮北台頂端,舉目四眺,數十里景物盡收眼帘,一覽無餘。東南:那片片林網農田,縱橫渠道,楊柳成行,以及那歷盡滄桑的榆林古城風貌、波光粼粼的榆溪河流和那西沙樓房林立的新型現代化城市;西北:則是塞外風光,那無數綠化山峁和沙丘環抱著綠洲,台下:易馬城、款貢城,還有紅石峽和峽上的平湖。
航空:榆林榆陽機場。有飛往西安、北京、上海、海口、太原、鄭州、哈爾濱、蘭州等地的航班,交通便利。
公路:全區公路總里程達到18732公里,每日有客車開往西安、銀川、包頭和太原等外地城市以及地區內各縣、鎮。如果早上8:30從西安唐都汽車站乘直達榆林的沃爾沃,晚上9點即可到達,車費128元。也可從延安長途汽車站轉乘依維柯到榆林,行程大約5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