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監守自盜的結果 展開
- 漢語成語
- 2009年尼莫洛德·安塔爾執導電影
- 2010年查爾斯·弗格森執導紀錄片
- 2013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經濟暢銷書
監守自盜
2010年查爾斯·弗格森執導紀錄片
《監守自盜》是由查爾斯·弗格森執導,馬特·達蒙擔任旁白的紀錄片,於2010年10月8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通過詳盡的資料搜集,追訪全球金融業界商人、政客、財經記者,披露金融大鱷的崛起之路,公開了業內和學界貪污腐敗政策背後的驚人真相。
該片獲得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導語,冰島政府破產的經過和深層次原因,把矛頭指向了美國投資者、借貸市場和金融衍生品。
第一部分叫“怎麼搞成這樣”,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為我們梳理歷史上的美國的經濟政策和相關的法律條文,以及華爾街大鱷們對美國白宮和國會的“入侵”。讓我們明白,經濟危機產生的基礎是經濟、法律和政治“三位一體”的。而並不是所謂的“偶然”的危機。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別叫做“泡沫”和“危機”。情節緊接前一部分。講述了在這種大環境和人們的私慾下,全球經濟是如何產生泡沫並進而演化成危機的。泡沫的產生並沒有使全球的工業產生質的進步,因為這些泡沫全是從“金融產品”、“金融衍生品”和“貸款及次貸”中產生的。所以,在泡沫和危機中致富的,都是一些所謂金融大鱷。雖然在危機產生后,很多經濟學家和金融界人士採取了種種救市的措施,但是這些救市的資金還是杯水車薪,並注入了少部分人的口袋。
第四部分叫做“責任”,說的是誰應該為金融危機買單的問題。實際上,金融危機並不是少部分人的破壞性結果,而是整個金融體系的一個壞疽。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金融市場出了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實際上,金融危機的最終受害者還是產業鏈下游的製造業者。影片甚至給了中國的農民工諸多鏡頭,告訴世人他們才是金融危機的“替罪羊”。
最後一部分叫做“情況有多糟”,告訴了人們經濟危機的規模、破壞性和難以修復的程度。情況比人們們想象的要糟糕很多。
演員 | 角色 | 配音 |
旁白 | ---- | 馬特·達蒙 |
喬治·布希 | 喬治·布希 | ---- |
巴拉克·奧巴馬 | 巴拉克·奧巴馬 | ---- |
巴尼·弗蘭克 | 巴尼·弗蘭克 | ---- |
William Ackman | William Ackman | ---- |
Daniel Alpert | Daniel Alpert | ---- |
Jonathan Alpert | Jonathan Alpert | ---- |
Willem Buiter | Willem Buiter | ---- |
John Campbell | John Campbell | ---- |
Christine Lagarde | Christine Lagarde | ---- |
Ben Bernanke | Ben Bernanke | ---- |
Patrick Daniel | Patrick Daniel | ---- |
Satyajit Das | Satyajit Das | ---- |
Jerome Fons | Jerome Fons | ---- |
Timothy Geithner | Timothy Geithner | ---- |
Robert Gnaizda | Robert Gnaizda | ---- |
Michael Greenberger | Michael Greenberger | ---- |
Alan Greenspan | Alan Greenspan | ---- |
製作人 | 查爾斯·弗格森、Jeffrey Lurie、Kalyanee Mam、Audrey Marrs 、Anna Moot-Levin 、Christina Weiss Lurie |
導演 | 查爾斯·弗格森 |
編劇 | 查爾斯·弗格森、Chad Beck、Adam Bolt |
攝影 | Svetlana Cvetko、Kalyanee Mam |
配樂 | 亞歷西斯·西弗斯 |
剪輯 | Chad Beck、Adam Bolt |
布景師 | Mariko Marrs |
創作背景
導演查爾斯·弗格森拍攝該片有兩個目的:第一,描繪出世界的文化和華爾街真實的面貌,讓普通人知道一些華爾街的商人有自己的私人電梯、私人飛機隊以及豪華遊艇,拿著難以想象的工資,讓華爾街投資商知道自己做的事給這個世界造成了多麼重大的傷害。弗格森還想讓人們知道,商人和政治永遠是不分家的,那些在學校里做研究的經濟學家換上政治和商人的嘴臉之後都多麼的陌生;第二,弗格森想在影片里告訴人們的是,如果要分析金融危機的產生,那麼就必須做足大量的功課,讓眾多的時間的參與者開口說話,去聽聽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弗格森畢業之後,曾長時間地工作在經濟研究領域,參加過白宮的智囊團,成為國策機構的成員,這種“內部工作人員”的身份給了弗格森拍攝該片帶來很多好處,他在籌備該片時利用自己的個人資源得以採訪到很多高層人員、很多國家元首等等。·
拍攝過程
該片請到了很多重量級人物進行了大量採訪:從美國政府高官到華爾街銀行家,從金融分析師到大學教授,甚至還包括新加坡、中國、法國的政府官員等。但是,該片的剪輯對受訪者的回答進行了重新組織,同時又刪去了很多採訪內容,最後幾乎只留下些被主持人問話問得答不上來的情形,而且在拍攝過程中還有許多人表示並不接受製作方的採訪。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
比利時2010年2月2日 法國2010年5月16日 希臘2010年9月20日 巴西2010年9月25日 加拿大2010年9月28日 美國2010年10月8日 葡萄牙2010年11月11日 法國2010年11月17日 芬蘭2011年1月22日 瑞典2011年2月18日 愛爾蘭2011年2月18日 英國2011年2月18日 波蘭2011年3月11日 | 中國香港2011年3月31日 匈牙利2011年3月23日 西班牙2011年3月25日 丹麥2011年3月31日 德國2011年4月4日 墨西哥2011年4月22日 荷蘭2011年5月5日 德國2011年5月5日 . 日本2011年5月21日 義大利2011年6月14日 芬蘭2011年6月22日 阿根廷2011年7月20日 義大利2011年9月7日 |
製作公司 | 1. Representational Pictures 2. 索尼經典 [美國] |
發行公司 | 1. 索尼經典 [美國] (2010) 2. Columbia TriStar Warner Filmes de (2010) (波蘭) 3. Mongrel Media [加拿大] (2010) 4.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2010) (法國) 5. 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2011) |
時間 | 獎項類型 |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備註 |
2011年 | 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紀錄長片 | 《監守自盜》 | 獲獎 |
第3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 最佳紀錄片 | 提名 | ||
第12屆全州國際電影節 | 最佳紀錄長片 | |||
第63屆美國作家協會獎 | 紀錄片劇本獎 | 獲獎 | ||
第76屆紐約影評人協會 | 最佳紀錄片 | 提名 | ||
第9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 | ||||
第31屆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 | ||||
2012年 | 第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 展映單元 | 提名 |
監守自盜[紀錄片《監守自盜》]
《監守自盜》是第一部調查美國金融危機發生原理的影片,巧妙地通過一個華爾街投機家為了大發其財而破壞規章政策的故事展開,試圖揭露金融危機的本質(人民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