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行山大峽谷
國家AAAA級景區
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光旅遊區地處晉豫兩省交界,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東南部,佔地總面積約225平方公里。先後榮獲“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最美十大峽谷、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攀岩基地、山西省風景名勝區”等榮譽稱號。
太行山(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位於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呈東北至西南走向,綿延數400餘公里。
太行山由多種岩石結構組成,呈現不同的地貌,大部分海拔在1200以上,有眾多河流發源流經,地勢北高南低並儲藏有豐富的煤炭資源。
太行山是中國地勢二三階梯分界線之一,也是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分界線。
2019年12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確定山西太行山大峽谷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疫情結束景區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醫務工作者(含港澳台地區)憑藉有效證件即可免門票遊覽景區。
5月-10月是太行山大峽谷的最佳旅遊時間。5月份山清水秀,氣候溫和;夏季涼風習習,是避暑的寶地。
秋季的這裡秋高氣爽,而後天氣一般都很好是旅遊的最佳時刻。冬季的山區雖冷,可以看雪堆、看冰川、看冰掛。
1天
160.00元(含觀光車60.00元)
07:00~19:00
1996年設立的山西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以真正的、名副其實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著稱於世。早在5億年前至4億年前古生代奧陶系地質學年代,這裡曾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到處汪洋一片,除原始魚類,沒有任何高等生命。
隨著億萬年滄海桑田的演變,在公園所在地最初形成石灰岩(青石)夾泥灰岩和白雲岩岩質山地,接著隆起太行山背斜。
太行山大峽谷內的山西緩東陡,受風化和河流沖刷切割,多森林、山嶺、峽谷、洞穴、泉眼、瀑布、水潭、河流等自然景觀,以雄偉、壯觀、幽邃、奇特、秀麗、險峻取勝。
山西省太行山大峽谷
太行山大峽谷距山西省太原市250公里,距山西省長治市40公里(位於山西長治市境內)距河南省鄭州市230公里,距河南省安陽市50公里,距河北省石家莊市300公里,旅遊區佔地面積93平方公里,林草覆蓋率達74.9%。
太行山大峽谷園內還有木本花卉、藥材等珍稀植物300多種,特別是自然生長的亞熱帶樹種南方紅豆杉在大峽谷的出現,使大峽谷更顯得神秘。
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長夏短,雨熱同季,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7.9℃-11.7℃,最佳出遊時間為春、夏、秋三季。
特別是夏季,還可以漂流,最適合遊人旅遊、休閑。
八泉峽風景區因主源有八道大水同出一地故得八道水。2001年旅遊開發時,又依峽谷中部又有兩處八泉,三處泉數均合“八”數,易名太行八泉峽。
太行八泉峽,是太行山大峽谷群中品位最高,內涵最豐富,結構參差,氣勢宏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景區。
它南起橋上古橋,北至石子河畔,東負梯腦山脈,西連石河沐岑脊。
境內:海撥最高的山峰達1700餘米,澗壑最低處僅600餘米,相對落差達1100餘米,總面積170平方公里。
峽谷全長11公里,流城面積60.3平方公里。泉源300餘處,飛瀑30餘條,主源八道水流量1m3/秒。
現已開發面積為32.14平方公里,依地理位置及內容設置,共分四大景區,十大景點,百餘個景觀,四大旅遊項目。
四大景區為:“偉人峰、伯陽山景區,梯腦山景區(雲崖棧、大瑤窪、天上人家),八道水景區、石河沐山脈景區”。
旅遊項目為“地上看、水中游、天上觀、雲中行”。而分佈在石河沐、梯腦山兩條山脈之間的古村、古寨、古寺、古廟及山林景觀、古代戰爭遺跡等90餘處景點景觀尚待開發。
俯瞰全境,東西兩側山巒起伏,中間溝谷斷壁對峙,呈南北走向模卧其趾,由南往北漸次抬升,山峽珠聯恰如一條騰飛的翼龍。
山以秀峰爭奇,以史聞名。拾階登頂,移步山間,山巒疊翠,奇峰林立,山泉叮咚,仙境迭出。臨澗可觀峽聞濤,小憩可與鳥共舞,朝夕能觀日出日落,霧雨可賞霧海靈光,真乃人間仙境,不可多得。故有仙居,轆轤城,馬奇寨,砂駝,坂窯等諸多古城遺址。
尤其兩山依峽谷激流為天然屏障,歷代圖天下者,固守山寨,逐鹿太行,爭霸中原的故事流傳不息,膾炙人口。
為歷史名山積演下豐厚的文化資源。使八泉峽風景區錦上添花。
峽以險峻爭雄,以水揚名。
蜿蜒11公里的長峽,如同一幅潑墨長卷,將峽谷氣勢、山泉飛瀑,激流浪花、奇峰異石濃縮於此,形成一幅巨大的山峽風景畫。
蕩舟湖面或逆流而上,“畫卷沿畫軸徐徐展開”,環顧兩岸,絕壁如削,對峙高聳,雄偉壯觀,撼人心魄;岸邊崖間湧泉突突,水柱列列,迭迭飛瀑,瀉銀流玉,諸泉匯谷,聲若洪鐘。使雄偉壯觀的峽谷,增添了無盡的靈氣,故有淇河主源,“太行第一水峽”之稱。舉首仰望,峽頂峰頭,日月孕育,風雨雕蝕,奇石如筍,洞若門戶。
尤其令人驚嘆的是同一條峽谷,同一面崖體,同一條河床間,依次出露出元古界長城季紅砂岩,古生代寒武系、奧陶系石灰溶岩、頁岩等三大古岩層,隨岩層的逐層逐季形成,全面展示出了遠古海洋生物漫長的進化史。
素有“古代海洋博物館”之稱。
國家地質專家考察后驚嘆的贊到:八泉峽是太行山大峽谷地質公園中心區,出露的片麻岩是國內一大奇迹。據中科院旅遊研究與規劃設計中心的專家們確認,八泉峽屬“世界級極品旅遊資源”,“太行第一雄峽”。
是自然觀光,生態旅遊、地質科考、休閑度假的理想佳地。
太行山大峽谷紅豆峽自然風景區,位於山西省壺關縣境內,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是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和中國最美十大峽谷。
由於境內生長著寓意相思的珍稀樹種“紅豆杉”故被譽為“中國情峽”。
紅豆峽雄奇險幽,集北方陽剛粗狂與南國陰柔和美於一體,可謂匯千峽之秀,納萬種風情。這裡有雄山秀水,直壁斷崖。
整條峽谷由億萬年前造地運動形成,斧砍刀削,絕壁對峙,河谷高斷,瀑潭疊出,岩層豐富,化石眾多。
這裡林木蔥鬱,生態完好,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0%,彷彿一座天然氧吧。
在峽谷深處的裙褶形溝坡上,成片生長有2萬餘株天然紅豆杉,這在我國北方地區實為罕見;方圓2.5平方公里的石樹公園,奇石林立、樹木參差、石樹相依,渾然天成,獨具特色,為專家學者拍案叫絕;峽谷內還開發建成極具觀賞價值的雜果園和植物園,是情侶幽會、休閑觀光的好去處。
這裡有鄉村人家,田園風光絕佳。民風淳厚,民俗淳樸,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如詩畫卷,不失為都市人返樸歸真的理想境地。
這裡有商煙隋磚,文化底蘊厚重。穿峽而過的白陘古道是上黨古八陘之一;建於隋代和明代的滴谷寺、九連寺,遺址尚存,壁畫、石刻、碑碣等遺產頗豐,是探索、考察、研究史前文化、古代歷史和佛教文化的現實教材。
此外,這裡還有紅豆峽保衛戰炮台遺址,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通過對以上資源的初步開發,紅豆峽自然風景區已成為集自然生態旅遊、地質古道旅遊、宗教民俗文化旅遊、休閑娛樂旅遊、攀岩探險旅遊、愛國主義教育旅遊等一系列旅遊項目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峽谷山水共天祥地和,紅豆情思品和諧溫馨。紅豆峽美,美在自然;紅豆峽奇,奇在珍稀;紅豆峽幽,幽在深邃;紅豆峽秀,秀在玲瓏。
這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充分體現的是陰陽比和、古今結合、人與自然和諧。
主要景點有七仙峪、三疊潭、紫雲嶺、鋸齒嶁、龍眼泉、滴谷寺、石樹苑、紅豆谷、植物園、鵝掌溝等。沿峽入境,如墜畫廊,千峰競秀,萬木爭奇,清流潺潺,飛瀑迭迭,湖光山色,五彩紛呈。
正如詩人所贊“此景本應在天上,醉佛失手落人間”。
遊客至此,可攀崖賞紅豆,一線天中游,幽谷觀奇景,湖潭戲青波,擺渡思古韻,隔岸唱情歌,享受的是和諧、和美、和合,體味的是溫情、溫馨、溫暖。紅豆,讓人心心念念,情意綿綿!紅豆峽,讓人物我兩忘,魂牽夢縈
黑龍潭紫團山風景旅遊區位於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光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黑龍潭—紫團山—真澤宮景區”範圍內,位於山西省壺關縣東南部,距長治市64公里,距山西省太原市250公里,距河南省鄭州市280公里,距河北省石家莊市300公里。
黑龍潭,內有龍王廟,古為方圓百里的鄉民遭受旱災時,拜祈甘霖的神聖之地,所在峽谷窈窕峽長蜿蜒曲折,峽谷兩壁陡峭奇聳,峰巒疊嶂,奇石佳卉,目不暇接,已然開發的龍潭戲水,懸梯漫步,龍潭靈澤,凌空棧道,孤山巡遊等景點貫穿其中,春花秋月,平沙落雁,曲疊沉懸。
黑龍潭主要景觀有龍湖蕩舟.懸梯漫步、龍潭靈澤、索橋探險、孤山巡遊等。進入黑龍潭峽谷口,迎面便是人工湖——龍湖。這裡峽谷寬闊,河床平坦,相聚不遠處有兩道數米高的泥石大壩,將五指河攔腰截住,迴流成湖。水瀉受阻,迴流成湖。待到水位高漲,漫過壩頂,數道瀑布,直瀉壩底。遊客可乘備好的橡皮舟在龍湖上蕩漾,欣賞湖光山色。棄舟登岸,沿河逆行,峽谷越收越窄,水流越來越急,將小徑淹沒,迫使遊客登上凌空搭建在懸崖上的棧道。棧道寬60厘米,長達800餘米,從黑龍潭開始,依峽谷走勢,蜿蜒前進,直達峽谷盡頭。遊人漫步棧道上,駐足憑欄觀景,腳下是深谷急流,游魚躍水,水鳥翱翔。身旁為懸崖絕壁,奇石佳卉,目不暇接。當地民間傳說:遠古時有一條黑龍棲息在潭中,故名黑龍潭。河水流到這裡,從20米高的懸崖上跌落到黑龍潭中,形成一條瀑布,濤聲如雷。黑龍潭方圓20餘平方米,潭水深不可測,碧綠如墨,兩側峭壁高峻,一線天際曲折婉轉,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清幽雅靜。在黑龍潭北側的峰頂上,建有龍王廟,自古就是人們祈雨之地,故稱龍潭靈澤。過了龍潭靈澤,再往裡行,棧道延伸至孤山下。抬頭仰望,50餘米高處,凌空飛架一座鐵索橋,直達70餘米外對面懸崖絕壁。當您戰戰兢兢登上鐵索橋,只覺橋隨風動,好不容易踽足而行,挨到鐵索橋盡頭,手腳並用,蹬著懸崖絕壁上豁口,攀援而下,心驚膽戰,方才真正領略了索橋探險的滋味。孤山腳下是五指河,泉水從石縫中汩汩流出,向峽外淌去。一座6米高的大壩,將水攔阻蓄積起來,圍繞孤山,形成寬30米、長500米的環湖。乘遊艇在湖上巡遊孤山,見山上草木茂盛,山下石壁裸露,景觀奇特,不虛此行。離開黑龍潭,沿五指峽東行1公里,就是白龍潭。白龍潭周圍都是懸崖峭壁,山澗流淌,丁冬和鳴,如懸鐘敲響。澗水匯成瀑布,瀉入潭中,浪花飛濺達1米高,潭水在陽光照射下,水波漣漪,白光閃爍,變幻莫測,彷彿無數條白龍潛於潭底,故稱白龍潭。白龍潭是遊客消暑戲水的絕佳去處,也是觀賞風光的旅遊勝地。
紫團山,因山頭常有紫氣繚繞而得名,《潞安府志》記載,“宋以後之紫團即唐以前之抱犢也”,古有“南五夷,北抱犢”之說,今留有詠紫團詩百餘篇,景區內的宗教文化主要體現以紫團山白雲填充道教文化為主,還有雲蓋寺遺址的佛教文化遺存。
紫團山海拔1500餘米,其間巒縱橫,嶂峰疊層,長松翠柏,濃蔭蔽日,泉流潺潺,珍禽西西,春夏鳥語花香,馨香盪溢,秋來紅葉滿目,松柏愈鮮;冬季堆銀掛玉,碧青璀璨,現已開發的一線天、獨石橋、飛來石、斷頭龜、官印、天書、探水千年龜、雲梯、白雲寺、紫團洞等奇特絕妙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美麗動人的故事傳說,更使人亦痴如醉,贊口不絕。
紫團洞位於紫團山邊,白雲寺下,因岩溶地貌造型奇特,洞容之大,因而被稱之為“北方第一洞”。洞內千門萬戶,曲折迴環,深遠莫測,撲朔迷離。有各類不同的鐘乳石,構成景觀上百處,壁虎、二魚相吻、桃仙對石榴、豆山米山、松花江、南天門、五龍壁首、萬年燈、七音鍾、唐僧取經、紫禁城等景觀,惟妙惟肖,氣勢磅礴,引人入勝。
景點有紫團洞、白雲寺、慈雲院、南極園、雲蓋寺、福水泉等近10處景觀。紫團山麓有一個石灰岩(青石)溶洞,洞口常有紫氣團聚如蓋,故名紫團洞,紫團山也因此得名,自古就有團峰倚秀的美譽。紫團山山巒縱橫,峭拔高聳;漫山蒼翠碧綠,珍禽和鳴;山澗泉流潺潺,長年不息;沐浴朝陽夕下,霞光萬丈;公路蜿蜒曲折,直達峰巔。紫團山麓的紫團洞,可供遊人探險尋幽;山巔現存明清時修建的白雲寺,其木雕、磚刻藝術令人叫絕;山下東北處是雲蓋寺遺址,可供遊人發思古幽情;南極園種植的紫團參,更是遊客首選的購物佳品;離紫團洞不到5公里的福水村盛產天然礦泉水,日流量200噸,含鋅鍶、鋰,為祛病、健身、益壽的上好飲品。團洞坐落在紫團山麓,洞口狹小,僅容一人爬行而入。每當日出日落,在陽光映照下,常常有紫氣升騰、團聚如蓋、璀璨奪目。現已在洞口旁另闢新門,供遊人出入。進人洞內,但見洞窟曲折迴環,四通八達,洞深莫測。現已開發遊程1000餘米。洞穴狹闊不一,高低錯落。最高處達50米,最低處不到3米;最闊處可容千人,最窄處不能側行。洞內冬暖夏涼,溫度宜人,泉水丁冬,雅趣橫生。紫團洞系500萬年前至天然石灰溶洞,岩溶地貌發育明顯,裡面有絕無僅有的溶奇觀,鐘乳石構成數十種景觀。從洞口開始,依次為壁虎、二魚對吻、仙桃與石榴、豆山與米山、松花江、獅虎山、青蛙嶺、南天門、通天河、鯉魚精、珞珈山、玉女盆、九華山、玉皇大地、定海鍾、七音鍾、萬年燈、唐僧取經、五行山、鱉精、狀元拜塔、頂天柱、五龍聚首、紫禁城、南清官、水簾洞、石馬、八仙宮、紫團二仙女、焰火場、二仙池、老爺坡、天花宮等36景。二魚對吻最為奇特,每條魚長5.6米,據考證為地殼變動時留下的一對原始魚類化石,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玉女盆上有天然蓋石,蓋上有僅能容手的小口,把手伸進去,可以摸到永不幹涸的泉水。七音鍾是一個高2.5米、直徑0.3米的鐘乳石柱,用石頭頭敲擊它的不同部位,能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白雲寺位於紫團山巔,始建於北魏,明、清、民國時屢有續建,保存至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白雲寺面積800平方米,該寺坐北朝南,有前、后兩進院落,為磚木建築結構,寺內的過亭保存了大量的清代木雕、磚刻藝術精品,值得遊客駐足仔細觀賞。慈雲院遺址與雲蓋寺毗鄰,也是一座佛教寺院。慈雲院始建於983年(宋太平興國七年),1144年(金皇統三年)重修,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再修。南極園位於紫團山麓,是滋補精品紫團參的原產地。據當地民間傳說說:南極仙翁曾在這裡采參煉丹,南極園由此得名。南極園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良田成隴。四周峭壁聳立,松柏蒼翠,多陰少光,溪水潺潺。在紫團山麓東北側,坐落著雲蓋寺遺址。雲蓋寺緊鄰慈雲院,周圍是懸崖峭壁,森林簇擁,潺潺溪水,流淌不息。
青龍峽原生態自然風景區位於山西省壺關縣大河村。融青山、綠水、峽谷、洞穴、激情漂流等自然景觀於一體,納太行山國家地質博物館、山道雄關、戰事翰墨等人文景觀於一身。遊程約需4小時。這裡氣候溫潤宜人,林木濃蔭蔽日。有刀削斧劈般的雄宏懸崖、千姿百態的象形山石、幽深清涼的洞穴、優質甘洌的山泉、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珍異稀有的動物、美麗動人的傳說、風情獨具的社火……。一切皆原汁原味。來此,遠離鬧市喧囂,身置山水靜地,回歸天成自然,是人們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的理想之地。
作為青龍峽景區配套設施的准四星大河賓館,環境優美、設施典雅、服務周到、至尊享受。賓館備有豪華套房、高檔標間、普通標房;大、中、小會議室;大、中、小餐廳;棋牌室、健身房、演藝廳等一應俱全。可同時接納二百人住宿,三百人會議,五百人就餐。餐飲薈萃本土廚藝,風味獨特。鄉村篝火晚會,縱情狂歡,通宵達旦。消夜特色一眼,口人心弦,樂而忘寢。歡迎您下榻大河賓館!
青龍峽呈南北走向,全長5公里,其中點綴著青龍潭、蓮花台、狐仙洞、馬奇寨等4個景點。因峽內有青龍潭,故名青龍峽。青龍峽自然風光優美,是休閑、度假旅遊勝地。青龍峽南口寬闊敞開,兩側山峰平緩低矮,遙相對峙。漫竺竺薴筌:柏、柿、棗樹,花草叢生,遍地青翠,萬紫千紅。谷底到處是奇形怪狀的靈石,最小的可拿到手中把玩,最大的一塊靈石為長方形,長15米、高15米、寬3米,孤零零地矗立在小山丘上。令人驚奇的是,在大石頂上長著一棵翠柏,四季鬱鬱蔥蔥。距大靈石不遠處,在峽谷底部有一個河床斷層,溪水從斷層懸崖峭壁峭壁頂端跌入深潭,形成巨大的瀑布,瀑布落差30多米,寬2米,水聲如雷貫耳。長年累月瀑布沖刷形成水潭。水潭面積200餘平方米,深10餘米,潭水青翠碧綠如染。據當地民間傳說:古時青龍潭內有一條青龍,溫順可愛,乖巧伶俐,喜歡與人嬉戲,故人們為水潭起名叫青龍潭,也叫乖龍潭。
遊客前行到青龍峽中部,發現在懸崖峭壁的頂端,有大、小不同的兩個洞口,大洞口有外、里兩個洞窟,泉水從洞中流出,這就是狐仙洞。狐仙洞全長400米,大洞口為長方形,寬3米、高5米;小洞口為正方形,長、寬均為3米;大、小洞口相距3米,因狐狸偶爾在洞中出沒,故名狐仙洞。狐仙洞是5億年前至4億年前形成的天然石灰岩溶洞,具有發育明顯的岩溶地貌,鐘乳石構成各種溶洞景觀。進人大洞口,有外、里兩個洞窟,外洞右側洞壁上有形似各種花卉的鐘乳石圖案,左側洞壁上有形似游龍飛舞的鐘乳石圖案,一直延伸到旁邊的小洞中去。里洞頂端有一塊突出的巨型鐘乳石,直對著洞口,形狀頗似青蛙,蛙口噴出高20餘米、寬2米的瀑布,落在洞窟底部,緩緩流到洞外。據當地民間傳說:從狐仙洞流出的泉水是洞中狐狸成仙后留下的神水,喝多了可以治療疾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離開狐仙洞繼續前行,便來到了青龍峽盡頭。在懸崖峭壁上,有一個巨大的天然石台。石台坐北朝南,台中間有石灰岩天然溶洞,洞口有蓮花狀鐘乳石,泉水從洞口噴涌而出,形成噴泉,噴泉狀如蓮花,故名蓮花台。蓮花台與谷底落差100餘米,隨年降水量變化,噴泉蓮花初萌於春,盛開於夏,衰落於秋,枯萎於冬。同時隨日照強度變化,泉水呈現出白、赤、橙、黃、綠、青、藍、紫八種顏色,好似盛開的八色蓮花,從谷底望去,煞是好看。
距蓮花台不遠處的藥王山巔上,至今仍留有古代營寨遺址,營寨長官是總兵馬奇,故稱馬總兵寨。馬總兵寨雄踞在藥王山巔高地上,海拔1190米,居高臨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馬總兵寨四周壘有堅固的石城牆,牆上有聳立垛口,牆裡建有碉堡、房屋等軍事設施,利於駐兵防守,出征打仗。另外也設有舂臼、碾盤等生活沒施,又使營寨具備了生活功能。馬總兵寨西有古寺院遺址,裡面留有佛堂、石碑等遺跡,這一切都讓遊客不難想見當年營寨和寺院的繁盛。如今已是殘垣斷壁、瓦礫成堆的廢墟,變成今天留給世人的旅遊景點,到這裡參觀遊覽的客人絡繹不絕,傾聽導遊講述著馬總兵寨的古老民間傳說。據當地民間傳說:古時候,馬奇總兵駐守山寨,清正廉潔,愛民如子。他聽說寨西寺院里的僧侶依仗武功高強,殘害百姓,非常生氣,便率兵拆毀寺院,殺掉僧侶,受到百姓的愛戴。
住
入住紅豆賓館、八泉峽賓館、大河賓館、釣魚台賓館、紫團賓館、地質賓館以及農家樂遠離城市的喧囂,靠近原始的自然,給你返璞歸真、世外桃源的享受。下榻此地可以喝喝山泉水,嘗嘗三合面,花椒、紅薯、柿餅、香椿任你選。大峽谷擁有九個賓館、一百五十餘家農家樂共擁有高、中、低檔床位3755張,餐飲接待量5000餘人。
游
太行山大峽谷主要景點有紅豆峽、青龍峽、黑龍潭、紫團山等,繪成了一幅風光秀麗的壯美畫卷,被稱為“世界奇峽,天然氧吧”!
山西太行山大峽谷
一、農副產品:玉米摻小米黃豆紅薯陳醋壺關羊湯
二、手工藝品:根雕石雕紅豆項鏈扇子
三、土特產品:山核桃純天然黑木耳山楂山雞
四、服裝鞋帽:太陽帽老虎枕
五、中藥材:紫團參何首烏太行白菊連翹黃芩
六、書脊畫冊:大峽谷畫冊大峽谷攝影大峽谷導遊詞
七、盆景產品:紅豆杉
山西大峽谷遊玩
2013年太行山大峽谷風景區與山西衛視共同聯合打造華北首家山水實景水上大型娛樂項目。
“沖關大峽谷”水上娛樂項目,設置了跨越十八盤、攀登五指峰、勇闖桃花谷、飛躍龍泉峽、驚險三疊潭、翻越紅豆峽、勇登大峽谷7項賽道關卡,容競技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在考驗參賽遊客速度、平衡、反應等能力的同時,也讓他們在遊樂中盡情釋放自我,享受快樂。
山西省首批旅遊休閑度假村創先爭優優秀單位旅遊事業發展中心2012年度政協提案先進單位2012年度旅遊基層站所政風行風建設先建單位AAAA國家級旅遊景區AAAA國家級旅遊景區證書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山西旅遊十大品牌企業中國優秀生態旅遊縣中國優秀生態旅遊縣證書中國縣域旅遊品牌二百強景區山西省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