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馬樓鄉的結果 展開

馬樓鄉

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下轄鄉

馬樓鄉,隸屬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地處魯山縣東南部,東鄰張良鎮、南鄰南陽市方城縣四里店鄉、西鄰瀼河鄉、北瀕沙河與辛集鄉隔河相望,距魯山縣城13千米,區域總面積150.9平方千米。

清代,馬樓鄉境域分屬魯山縣遵里、易里、物里;1983年12月,由馬樓公社改為馬樓鄉。截至2018年末,馬樓鄉戶籍人口為95764人。截至2020年6月,馬樓鄉下轄58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馬樓村。

截至2018年末,馬樓鄉有工業企業110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3個。2020年5月26日,馬樓鄉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歷史沿革


清代,分屬魯山縣遵里、易里、物里。
民國二年(1913年),分屬東區、南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於釋寺村設中正鄉。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2月,分屬沙南縣河區和魯南縣張良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6月,重歸魯山縣,屬瀼河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魯南縣撤銷,馬樓村以東地區重歸魯山縣,屬張良區。
1951年8月,在河區與張良區之間,設釋寺區,區公所駐釋寺,后遷馬樓村。
1956年9月,改稱馬樓中心鄉。
1958年9月,改稱馬樓公社。
1961年7月,復稱馬樓區。
1969年1月,馬樓區又改稱馬樓公社。
1983年12月,由馬樓公社改為馬樓鄉。

地名由來

馬樓鄉因鄉人民政府駐馬樓村而得名。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樓鄉地處魯山縣東南部,東鄰張良鎮、南鄰南陽市方城縣四里店鄉、西鄰瀼河鄉、北瀕沙河與辛集鄉隔河相望,距魯山縣城13千米,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12°59′24.2″,北緯33°40′52.8″,區域總面積150.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馬樓鄉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南部為山區,中、北部為平原;最高點青山,海拔523米。

氣候

馬樓鄉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4.8℃。

水文

馬樓鄉境內有沙河、澎河、肥河、香盤河四條河流。澎河發源於方城縣亂石頂山北麓,流經方城縣的康莊、達店、神林、榆樹溝,張良鎮的麥川,到馬樓鄉的許庄、宋口、麥庄、宋庄等村和滾子營的孫街,最後流入沙河,全長42千米,流域面積253平方千米。肥河發源於東牛心山,南北流向,流經董庄、碾盤庄、石門、商峪口、梁庄、薛寨、綽樓、孫庄、雙柳樹、至蘇庄,最後流入沙河,全長15千米。

土壤

馬樓鄉土壤大部分為棕壤潮土,少量為沙壤土。

自然資源


2011年,馬樓鄉有耕地7.1萬畝,人均0.8畝。馬樓鄉已探明的礦藏資源有5大類17種,分佈在南部山區;主要優勢礦種有螢石、水晶石、鉛鋅、金、銀、陶粒土、硅灰石鉀長石等。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馬樓鄉下轄馬樓、賈集、雙柳樹、楊庄、冢留、釋寺、梁庄、商峪口、庹村、堯場、彭泉、南坡、丁樓、吳窪、宋口、麥庄、大程庄、小程庄、大趙樓、良西庄、宋庄、牛蘭庄、新韓庄、關廟杜、永樂、虎營、郝樓、高岸頭、倉房、蘇庄、鐵寨垣、陳庄、官莊、老將庄、周庄、綽樓、孫庄、湖泉店、娘娘廟、沙渚汪、官店、薛寨、樓張東、樓張西、小庄、馬塘、甘樹里、何寨、燕樓、丁庄、山岔口、園盤、許庄、沙庄、小石門、碾盤庄、董庄、里王莊58個行政村,下設34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馬樓鄉下轄58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馬樓村。
行政村馬樓村
賈集村
釋寺村
梁庄村
商峪口村
庹村
堯場村
彭泉村
南坡村
丁樓村
吳窪村
宋口村
麥庄村
大程庄村
大趙樓村
小程庄村
良西庄村
冢留村
楊庄村
官莊村
陳庄村
倉房庄村
蘇庄村
雙柳樹村
高岸頭村
虎營村
老將庄村
郝樓村
周庄村
鐵寨垣村
宋庄村
牛蘭庄村
新韓庄村
關廟杜村
永樂庄村
薛寨村
綽樓村
孫庄村
湖泉店村
娘娘廟村
沙渚汪村
官店村
樓張東村
樓張西村
小庄村
馬塘庄村
甘樹里村
何寨村
燕樓村
丁庄村
山岔口村
園盤村
許庄村
沙庄村
小石門村
碾盤庄村
里王莊村
董庄村

人口民族


1997年,馬樓鄉下轄馬樓、賈集、釋寺、梁庄、商峪口、庹村、堯場、彭泉村、南坡、丁樓、吳窪、宋口、麥庄、大程庄、小程庄、大趙樓、良西庄、冢留、楊庄、倉房庄、蘇庄、雙柳樹、高岸頭、虎營、老將庄、郝樓、周庄、官莊、陳庄、鐵寨垣、宋庄、朱蘭庄、新韓庄、關廟杜、永樂庄、薛寨、綽樓、孫庄、湖泉店、沙渚王、娘娘廟、官店、樓張東、樓張西、小庄、馬塘庄、何寨、燕樓、丁庄、甘樹里、山岔口、園盤、許庄、沙庄、小石門、碾盤庄、董庄、里王莊58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馬樓鄉總人口有91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700人,城鎮化率25%;總人口中,男性47000人,佔51.6%;女性44000人,佔48.4%;14歲以下29939人,佔32.9%;15—64歲54236人,佔59.6%;65歲以上6825人,佔7.5%。2011年,馬樓鄉人口出生率13‰,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03人。
截至2017年末,馬樓鄉常住人口為91842人。
截至2018年末,馬樓鄉戶籍人口為9576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馬樓鄉財政總收入0.0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4502元。截至2011年末,馬樓鄉已形成食用菌、玉石加工、麵粉加工、養殖、生態農業、勞務輸出、為主體的企業群;有龍頭企業1家,骨幹企業1家,生態農業2家。

農業

2011年,馬樓鄉農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比2010年增長0.3%,農業增加值0.3億元,占生產總值的35.7%。馬樓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馬樓鄉生產糧食4.2萬噸,人均930千克。馬樓鄉經濟作物以蔬菜、花生為主。馬樓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為主。2011年,馬樓鄉食用菌種植總量1300萬袋,總產值2560萬元。

工業

2011年,馬樓鄉工業總產值為4.6億元,比2010年增長1.2%,實現工業增加值0.1億元,占生產總值的16.8%。截至2011年末,馬樓鄉有工業企業46家。

商貿

截至2011年末,馬樓鄉有商業網點520個,有專業集貿市場4個,是魯山縣東南部商品糧交易基地、花生交易市場和商品集散地。2011年,馬樓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3億元,比2010年增長12.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1億元,比2010年增長7.6%。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馬樓鄉有2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截至2011年末,馬樓鄉各類存款餘額為1.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8%,各項貸款餘額0.9億元,比2010年增長8.3%。

文化


文物古迹

馬樓鄉古迹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商峪口宋代遺址及宋口戰國時代遺址。

交通


2006年底在馬樓西崗建起了佔地5畝的汽車客運站。截至2007年底,已有58個行政村村村通上了水泥路,硬化里程達180.9千米。截至至2009年,鄉域內除國道、縣道客運線外,還開通有關廟杜至魯山、麥川(經許庄、山岔口)至魯山、牛欄庄至魯山、郝樓至魯山、澎河至魯山五條鄉道客運線。馬樓鄉有311國道自西向東貫穿中部,途徑馬樓鄉10個行政村;縣道二級公路白沙公路在馬樓鄉境內全長31.7千米,斜貫西南東北,穿過馬樓鄉24個行政村;縣道辛方公路橫穿南北。
馬樓鄉
馬樓鄉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09年末,馬樓鄉有中學3所,在校學生5480人,小學20所,在校學生8219人;三所中學在校學生均在1700人以上,規模較大的小學有中心小學、平寧小學、五心小學,在校學生均在450人以上;另外,還有私人開設的託兒所、幼兒園13所。
截至2011年末,馬樓鄉有幼兒園13所;在園幼兒9000人,專任教師500人;小學20所,在校生8219人,專任教師42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5%;中學3所,在校生5480人,專任教師24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5%,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9.5%。2011年,馬樓鄉教育經費達0.2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18億元。

文化事業

截至2009年末,在馬樓鄉58個行政村,村村都設立了文化大院。
截至2011年末,馬樓鄉有農家書屋34個;有鄉綜合文化站1座,年電影下鄉696場次;送戲下鄉2場。

醫療衛生

截至2009年末,馬樓鄉有鄉級衛生院一所,村級衛生所108所。
2001年,馬樓鄉投資45萬元建起了鄉衛生院病房大樓,建築面積2625平方米,設床位60張。
2007年,馬樓鄉投資108萬元建起了鄉衛生院門診大樓。
截至2011年末,馬樓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09個,其中有鄉衛生院1個,村衛生所108個;病床6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6張,專業衛生人員35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8人。2011年,馬樓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萬人次,住院手術1200台次,出院病人0.6萬人次。2011年,馬樓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000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4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7.6萬人,參合率83.4%;孕產婦死亡率0.0001/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馬樓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66戶、人數115人,支出23萬元;比2010年增長8.6%,月人均166元,比2010年增長15.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50戶,人數3790人,支出33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2%,月人均72元,比2010年增長8.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0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66人,共支出64.2萬元,比2010年增長12.4%;農村醫療救助50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00人次,共支出40萬元,比2010年增長0.3%;農村臨時救濟424人次,支出7.7萬元,比2010年增長0.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8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67萬元。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截至至2009年末,馬樓鄉共有固定高120米的電信、移動、聯通信號塔各一座,開設有移動、聯通、電信服務大廳,通信網路覆蓋全境。
截至2011年末,馬樓鄉有郵政網點1個,有電信企業3家,移動基站3座,有固定電話用戶6500戶、行動電話用戶2.8萬戶。
供電
2000年至2001年,馬樓鄉統一實施了電網改造,實現了用電聯網,高低壓電網遍布山區平原各村。
水利工程
馬樓鄉境內位於鄉域東南部的澎河水庫,是中型水庫,於1964年建成,最大壩高32米,長度630米,系山谷水庫,總庫容7.6千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06.2平方千米。澎河水庫一支渠、二支渠貫穿鄉域東部13個行政村,有效灌溉面積1.2萬畝。另外,昭平湖南乾渠自西向東貫穿該鄉中部,有6條斗渠可供馬樓鄉18個行政村澆灌2.8萬畝農田。

旅遊


馬樓鄉主要景點有商峪靈藥、澎河湖、茂林寺等。商峪靈藥古為魯山八景之一,即今商峪口村西之長壽山。

代表人物


馬樓鄉著名人物有唐代詩人元結(元次山)、原全國人大代表、勞動模範蘇殿選、沙振海。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