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葉風沙藤的結果 展開
  • 木蘭科南五味子屬植物
  • 中藥

大葉風沙藤

木蘭科南五味子屬植物

大葉風沙藤木蘭科南五味子屬植物異形南五味子Kadsura heteroclita (Roxb.) Craib。以根、老藤、果入葯。根、藤全年可采,果夏秋採收,除去栓皮,洗凈,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落葉木質藤本。莖纖細,圓柱形,纏繞,莖皮灰褐色,有圓形、小而凸起的皮孔;芽鱗片覆瓦狀排列,淡紅褐色。掌狀複葉互生或在短枝上的簇生,通常有小葉5片,偶有3-4片或6-7片;葉柄纖細,長4.5-10厘米;小葉紙質,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5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圓或凹入,具小凸尖,基部圓或闊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青白色;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側脈每邊5-7條,與網脈均在兩面凸起;小葉柄纖細,長8-10毫米,中間1枚長可達18毫米。傘房花序式的總狀花序腋生,長6-12厘米,疏花,基部有雌花1-2朵,以上4-10朵為雄花;總花梗長2-5厘米;著生於縮短的側枝上,基部為芽鱗片所包托;花略芳香。雄花:花梗纖細,長7-10毫米;萼片通常3有時4片或5片,淡紫色,偶有淡綠色或白色,兜狀闊卵形,頂端圓形,長6-8毫米,寬4-6毫米;雄蕊6(7),離生,初時直立,后內彎,花絲極短,花藥長圓形,鈍頭;退化心皮3-6枚,小。雌花:花梗細長,長2-4(5)厘米;萼片暗紫色,偶有綠色或白色,闊橢圓形至近圓形,長1-2厘米,寬8-15毫米;心皮3-6(9)枚,離生,圓柱形,柱頭盾狀,頂生;退化雄蕊6-9枚。果孿生或單生,長圓形或橢圓形,長5-8厘米,直徑3-4厘米,成熟時紫色,腹縫開裂;種子多數,卵狀長圓形,略扁平,不規則的多行排列,著生於白色、多汁的果肉中,種皮褐色或黑色,有光澤。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1500米的山地灌木叢、林緣和溝谷中。

分佈範圍


產於長江流域各省區。日本和朝鮮有分佈。

主要價值


莖、根和果實藥用,利尿、通乳、消炎,治風濕關節炎和腰痛;果味甜可食,種子榨油,可制肥皂。
大葉風沙藤
大葉風沙藤
【性味歸經】辛,微溫。
【功能主治】
根、藤:祛風除濕,理氣止痛,活血散淤。用於風濕筋骨疼痛,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痛經,產後腹痛,跌打損傷。
果:補腎寧心,止痰祛咳。用於腎虛腰痛,神經衰弱,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根、藤:3~5錢,水煎服,或水煎沖黃酒服,或浸酒服,或0.5~1錢曬乾研粉吞服;外用適量,根皮研粉敷患處;果:2~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