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烘焙的結果 展開
烘焙
制茶工藝
烘焙,往往是制茶工藝中的最後一道工藝,其目的是蒸發茶葉內多餘水分,促使葉內含物起熱化、構香作用,增迸和固定品質,以利貯藏。
烏龍茶烘焙初烘、攤涼、復烘階段。
初烘:揉捻葉置烘籠初焙,火溫掌握~℃,~鍾,翻拌,翻拌及、均勻,攤厚厘米,烘六千則焙攤涼。
攤涼:—,攤涼厚厘米,待初烘茶葉涼透,梗葉布均勻適。
復烘:將初烘葉進行第二次復焙,火溫掌握在100℃左右,攤放厚度不能高於6厘米,烘至八成干則可起焙攤涼。最後,進行第三次烘乾,火溫掌握在70—80℃,烘至足干一般需2-6小時。
大部分的烏龍茶都不是一次烘乾的,烘乾是茶葉品質優劣的關鍵性環節之一,在烘焙過程中一定要根據茶葉變化情況,注意調節溫度,初烘火溫宜高一些,復烘火溫宜低,烘籠上要加蓋,以免香氣散失。烘焙過程及時翻拌、堅持薄焙,多次烘乾,促進茶葉色澤和香氣、滋味綜合顯優。
溫度高低是決定茶葉品質的主要因子,當溫度升高時,茶葉中的水分逐漸蒸發出來,而後香氣伴隨著水分蒸發出來,大部分香氣成分中的芳香精油 類沸點均在150度以上,因此烘焙的溫度應在150度以下,通常以不超過110度為宜。通常較粗老的茶葉需較高的烘焙溫度以藉焦糖產物掩蓋粗老茶葉的粗菁 味;細嫩茶葉則溫度不可太高,而延長時間以使茶湯滋味轉甘醇而香味又能適當發揚為原則。
同樣溫度下較嫩的茶葉耐火力較弱,烘焙時間宜縮短,反之較粗老的茶葉耐火力較強,烘焙時間需較長;粗製茶發酵程度較充足者,耐火力較弱,時間要縮短,反之要延長;外形緊結的茶葉耐火程度高,需較長的再烘焙時間,反之則縮短時間。
茶葉再烘焙的原因之一是要使茶葉中的含水量降低,因此含水分多的茶葉,烘焙溫度要提高、時間要延長。同時烘焙的環境若較潮濕,亦需注意提高烘焙溫度或時間。
因茶並非良好的傳熱導體,因此含水量高、條形緊結的茶以薄攤為宜,若攤放過厚,亦造成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