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會堂
香港大會堂
香港大會堂(Hong Kong City Hall)坐落於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的臨海填海區,於1962年落成啟用,是香港首個為市民而建的多用途文娛中心,專門舉行官方活動和儀式,佔地面積11000平方米。
香港大會堂建築群由兩幢建築物(高座和低座)和一個紀念花園組成,其設計採用包浩斯風格,講求實用性和簡潔線條,兩座方盒子一高一低與方形的公園,成為香港的現代主義典範。
2009年12月18日,香港大會堂被確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香港大會堂
1950年代,香港市政局打算重新設立一座大會堂,最後選址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填海地上。大會堂於1962年3月2日落成開幕,曾經是香港唯一一座同類建築,直至沙田大會堂落成為止。同年夏天颱風溫黛襲港,使大會堂內部出現輕微水浸。
負責管理大會堂的市政局及市政總署等政府部門在文化藝術的推廣工作,自此扮演重要的角色。香港大會堂高座設有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即大會堂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後者設於大會堂高座10樓及11樓,1969年更名為香港美術博物館,1975年正式分家成香港博物館(現稱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藝術館,分別於1975年及1991年遷離大會堂。文化表演方面,1973年的第一屆香港藝術節、1976年的第一屆亞洲藝術節、1977年的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1982年的第一屆國際綜藝合家歡等本地大型文化節目,皆在大會堂揭幕登場。不少蜚聲國際的藝團和藝人皆曾獲邀在大會堂獻技,大會堂成為香港市民接觸到世界各地不同藝術表演的主要管道,為香港近代的文化藝術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香港大會堂曾經是官方儀式和慶典舉行的重要場地,殖民地時代的多位港督都在大會堂舉行宣誓就職,而接待訪港的英國皇室成員的歡迎活動,都是在香港大會堂及對開的愛丁堡廣場進行。
香港大會堂是幻彩詠香江的參與大廈之一。
香港大會堂
“低座”設施:
設有1,434個座位,可供交響樂及室樂演奏、獨奏、爵士樂、歌劇、合唱及獨唱演出的音樂廳
設有463個座位,適合小型舞台表演的劇院
面積約590平方米的展覽廳(原為跳舞廳)
城市電腦售票處
詢問處
三所食肆(美心集團營運兩所西餐廳及大會堂美心皇宮)
演藝禮品店
停車場
1977年,毗鄰大會堂低座的市政局大樓啟用,內設市政局秘書處及會議廳等非開放設施。現改作中西區區議會會議廳及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而會議廳將在2009年遷至廉政公署舊址)
香港大會堂
大會堂婚姻登記處
大會堂公共圖書館
兩個可以容納40個座位的會議室
容納111個座位,設有半圓型舞台的演奏廳
面積約260平方米的展覽館
“大會堂紀念花園”:
為紀念在香港保衛戰及日佔時期捐驅的軍民而建,在花園中央建有一座十二邊形的紀念龕,裡面放置了陣亡者名冊和鑄刻陣亡隊伍名字的木匾,牆上並鑲有“英靈不滅、浩氣長存”中文字樣及“These had seen movement and heard music; known slumber and waking; loved; gone proundly friended”的英文字樣。紀念花園內亦放置多件藝術雕塑。
香港大會堂
地鐵
巴士
香港大會堂
城巴:1、3B、5、5B、6、6X、7、10、11、12、37A、37B、40M、70、71、75、90、90B、92、96、97、780、788、A11、A12、E11
過海隧道巴士:101、103、104、109、111、113、115、603、619、681、690、692、905、914、930、960、961、962、962X、968、969
綠色專線小巴:1、1A、2、3、5、6、7、8、9、10、10A、11、22、28、54、55、56
紅色公共小巴:西環-銅鑼灣;荃灣-灣仔
渡輪
尖沙咀-中環 尖沙咀東-中環 紅磡-中環 中環-長洲 中環-梅窩(大嶼山)中環-坪洲 中環-榕樹灣(南丫島)
中環-索罟灣(南丫島)中環-愉景灣 中環-珀麗灣(馬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