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響遏行雲的結果 展開

響遏行雲

漢語成語

響遏行雲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xiǎng è xíng yún。出自《列子·湯問》。

意思指聲音高入雲霄,以致阻止了天上雲彩的飄動。多用於形容歌聲的嘹亮。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含褒義,形容歌聲嘹亮。

成語解釋


【成語】:響遏行雲 響的成語、雲的成語接龍
【拼音】: xiǎng è xíng yún
【解釋】:遏:阻止;行云:飄動的雲彩。形容歌聲嘹亮,高入雲霄,連浮動著的雲彩也被止住了。
【出處】: 《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術,響遏行雲。”
【舉例造句】: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掛白須,扮老人家,唱過嶺時,全用高字,真是響遏行雲。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八回
【拼音代碼】: xexy
【近義詞】:響徹雲霄、震耳欲聾、震天動地
【反義詞】:悄無聲息
【用法】:作賓語、定語、補語;形容歌聲嘹亮
【英文】: (of singing) be resonant as to stop the passing clouds
【故事】:戰國時期秦國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師學藝,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學習。薛潭的技藝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師辭行。秦青在郊外設宴送行,席間唱了一曲十分悲壯的歌曲,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潭覺得十分慚愧,於是留下繼續學習
響遏行雲[漢語成語]
響遏行雲[漢語成語]
解釋:形容歌聲嘹亮,高入雲霄,連浮動著的雲彩也被止住了。響遏行云:聲音高入雲霄,阻住了雲彩飄動,一般用來形容歌聲嘹亮。
響:聲音。
遏:阻止,使停止。
行云:飄動的雲彩。

成語造句


1,“黃河大合唱”那響遏行雲的歌聲激發人們奮起反抗侵略者的鬥志。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2,那年申奧成功后,天安門廣場上人們的歡呼聲響遏行雲。
3,蔣大偉那高亢的男高音響遏行雲,讓人百聽不厭。
4,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掛白須,扮老人家,唱過嶺時,全用高字,真是響遏行雲。
5,這段戲全是高音,由他唱來真是響遏行雲。
6,他的歌聲雄壯高亢,響遏行雲。

成語典故


《列子》卷五《湯問》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⑩,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主人公簡介


秦青 qín qīnɡ
響遏行雲[漢語成語]
響遏行雲[漢語成語]
古代傳說人物,戰國時秦國人善歌以教歌為業。
薛譚xuē tán
古代傳說人物。戰國時秦國人,善歌。薛譚師從著名歌唱家秦青學習技藝,薛譚非常聰明、好學,嗓音又格外甜美。“響遏行雲”的典故就源於此。

響的成語


響徹雲霄、應接如響、不同凡響、一聲不響、響不辭聲、一個巴掌拍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