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界通信公司

美國世界通信公司

美國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簡稱世通)是一家美國通訊公司,2003年因會計醜聞事件破產。在2006年1月被Verizon以76億美金收購,重組成為其屬下的事業部門。目前公司已更名為MCI有限公司,總部位於維吉尼亞州

創始人


美國世界通信公司
美國世界通信公司
伯爾尼·埃貝斯,在涉足商界之前曾當過美國密西西比州柯林頓市一個酒吧的招待員。在每天迎來送往的招待活動中,他耳聞目睹了商界巨子們的財大氣粗,暗暗立下宏願——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以最少的創業資本,在最短的時間裡,創建起“速成企業集團”,及早跨入世界富豪的顯赫行列。就這樣,伯爾尼·埃貝斯以“美國西部牛仔”特有的粗獷膽略和冒險特質,默默積聚著獨自創業所需的財力和能力。1983年,伯爾尼·埃貝斯參加了一個企業名流宴會,將自己深思熟慮的創業計劃寫在了餐巾紙上——創建一家可與“美國AT&T通訊企業集團”一爭高下的“美國世界通訊公司”(Worldcom)。就這樣,伯爾尼·埃貝斯時時、事事、處處以“牛仔”自居,盡情發揮“牛仔”特有的放蕩不羈冒險精神,經過併購70家中小型通信公司的左衝右突,藉助美國通訊及高科技產業“一夜走紅”的浩蕩東風,迅疾把一家小小的地方電信企業脫胎換骨為僅次於“美國AT&T通訊企業集團”的美國第二大長途電話公司,一飛衝天地成為華爾街青睞的“明星企業”。“美國世界通訊公司”擁有世界第一大全球數據網路,運營機構遍布65個國家和地區,網路總長度9·3萬英里,為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互連網接入服務;擁有堪稱“互連網時代開路先鋒”的UUNET公司和Compuscrve公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Compuscrve公司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首創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子郵件服務;擁有遍布全世界的僱員8萬名,擁有2000萬名個人客戶和數以千計的集體客戶;營業收入在“世界500強”中名列前茅……“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超常規發展,也使得伯爾尼·埃貝斯以14億美元的個人資產名列《福布斯》“世界百名首富排行榜”。難怪他不無自豪地宣稱——是什麼讓美國世界通信公司一夜之間成為世界通信業巨子的?是他那“牛仔”式的衝動!我是地道的“牛仔”CEO!

公司介紹


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經歷了美國電信業半個世紀以來的風風雨雨:它曾推動了美國反壟斷的立法進程,這導致了AT&T的被分拆;它對MCI的收購及其後報出的會計醜聞反映了20世紀90年末網際網路泡沫中電訊業的躁動不安。
美國世界通信公司
美國世界通信公司
美國世界通信公司一度是僅次於AT&T的美國第二大長途電話公司,這歸功於對其他電信公司的收購,其中最為人知的是對MCI以及美國網際網路骨幹Tier 1 ISP UUNET的收購。

成立


1983年,LDDS公司在密西西比州首府傑克遜成立,公司名字意為“長途話費優惠服務”。1985年,公司推舉伯納德。埃伯斯(Bernard Ebbers)為其首席執行官,1989年8月,公司在收購Advantage公司後上市。1995年,公司更名為LDDS世通,隨後簡化為世通。20世紀90年代,公司規模通過一系列的收購迅速膨脹,並在1998年收購MCI后達到頂峰。
收購MCI
1997年11月10日,世通與MCI通信公司對外宣布了價值370億美元的合併計劃,創出當時美國收購交易的歷史紀錄。1998年9月15日,新公司MC世通(MCI WorldCom)正式營業。
兼并Sprint
1999年10月5日,MCI世通與Sprint公司宣布將以1290億美元合併,再創紀錄。合併后的公司將一舉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通訊公司,首次把AT&T從此寶座拉下。但該項交易因觸犯壟斷法未獲美國及歐盟批准。2000年7月13日,兩家公司終止收購計劃,但MCI世通仍在隨後再次更名為世通。

醜聞


銀行壓力

伴隨手中世通股票價格高企,首席執行官Bernard Ebbers成為商界豪富,他用這些股票向銀行融資以從事個人投資(木材、遊艇等)。然而,在公司收購MCI后不久,美國通信業步入低迷時期,2000年對SPRINT的收購失敗更使公司發展戰略嚴重受挫,從那時起,公司的股價開始走低,Ebbers不斷經受來自貸款銀行的壓力,要他彌補股價下跌帶來的頭寸虧空。2001年中,Ebbers請求公司董事會向他的個人生意提供貸款以及擔保,總金額超過4億美金,未果,他本人亦於2002年4月被公司解職。

操縱股價

從1999年開始,直到2002年5月,在公司財務總監斯科特·蘇利文、審計官David Myers和總會計師Buford“Buddy”Yates的參與下,公司採用虛假記賬手段掩蓋不斷惡化的財務狀況,虛構盈利增長以操縱股價。

醜聞被揭

在2002年6月的一次例行的資本支出檢查中,公司內部審計部門發現了38.52億美金數額的財務造假,隨即通知了外部審計畢馬威(畢馬威當時新近接替安達信成為公司的外部審計)。醜聞迅即被揭開,蘇利文被解職,Myers主動辭職,安達信收回了2001年的審計意見。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於2002年6月26日發起對此事的調查,發現在1999年到2001年的兩年間,世通公司虛構的營收達到90多億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總資產被虛110億美元。

宣告破產


2002年7月21日,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保護案。2003年4月14日,公司更名為MCI,將總部從密西西比遷至維吉尼亞。根據破產重組計劃,公司向SEC支付總額75億美金的現金和新公司股票,用以償付受欺騙的投資者。
世界通信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翰·西奇莫爾
世界通信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翰·西奇莫爾
破產後,重組后的公司負債57億美金,擁有資金60億美元,這60億美元中的一半將用於贍后訴訟及清算。破產前公司的債券以一美元兌35.7美分獲償,而股票投資者則血本無歸。
2005年2月14日,Verizon通信公司宣布以76億美金收購MCI。2005年3月15日,Bernard Ebbers被判犯有欺詐、共謀、偽造罪,獲刑25年監禁,Ebbers於2006年9月開始服刑,時年64歲。該公司其他涉案人員,亦被裁定有罪。

舞弊手法


濫用準備金

濫用準備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計提的各種準備(如遞延稅款、壞賬準備、預提費用)沖銷線路成本,以誇大對外報告的利潤,是世通的第一類財務舞弊手法。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和司法部已經查實的這類造假金額就高達16.35億美元。
世通的高管人員以“預付容量”為借口,要求分支機構將原已確認為經營費用的線路成本沖回,轉至固定資產等資本支出賬戶,以此降低經營費用,調高經營利潤。SEC和司法部已查實的這類造假金額高達38.52億美元。

低估商譽

世通可謂劣跡斑斑。除了在線路成本方面弄虛作假外,世通還利用收購兼并進行會計操縱來蓄意低估商譽。在收購兼并過程中利用所謂的未完工研發支出(In- process R&D)進行報表粉飾,是美國上市公司慣用的伎倆。其做法是:儘可能將收購價格分攤至未完工研發支出,並作為一次性損失在收購當期予以確認,以達到在未來期間減少商譽攤銷或避免減值損失的目的。隨意計提固定資產減值,虛增未來期間經營業績世通一方面通過確認31億美元的未完工研發支出壓低商譽,另一面通過計提34億美元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虛增未來期間的利潤。收購MCI時,世通將MCI固定資產的賬麵價值由141億美元調減為107億美元,此舉使收購MCI的商譽虛增了34億美元。
按照MCI的會計政策,固定資產的平均折舊年限約為4.36年,通過計提34億美元的固定資產減值損失,使世通在收購MCI后的未來4年內,每年可減少約7.8億美元的折舊。而虛增的34億美元商譽則分40年攤銷,每年約為0.85億美元。每年少提的7.8億美元折舊和多提的0.85億美元商譽攤銷相抵后,世通在1999至2001年每年約虛增了6.95億美元的稅前利潤。

巨額沖銷

世通最終將收購MCI所形成的商譽確認為301億美元,並分40年攤銷。世通在這5年中的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占其資產總額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額的商譽成為制約世通經營業績的沉重包袱。為此,世通以會計準則變化為“契機”,利用巨額沖銷來消化併購所形成的代價高昂的商譽。

暗箱操作

美國世界通信公司
美國世界通信公司
曾幾何時,“美國世界通信公司”作為華爾街的“寵兒”,總以證券市場的“明星”而自居,鼎盛時期的股票價格達到每股64·50美元,公司市值一度高達1800億美元。不過,“花無三日紅”,2002年3月11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開始對“美國世界通信公司”財務狀況進行調查后,華爾街眾多評級機構逐漸疑惑叢生。特別是當聞知“美國世界通信公司”前任CEO伯爾尼·埃貝斯從公司拿到了4·08億美元個人貸款的消息后,投資者大失所望地紛紛拋售手中的“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這一次次負面的利壞事件,直弄得“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風光不在,一路下跌到2002年6月24日的每股1美元。2002年6月26日,“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財務欺詐醜聞一暴光,當即引發起美國股市的大動蕩——“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價格由每股83美分,狂降為每股9美分,跌幅高達89%;納斯達克不得不停止了“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交易;標準普爾也急忙將“美國世界通信公司”降為“垃圾股”;美國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盤中一度下跌140點……“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崩盤象點燃了一根導火索,把全球各大股市燒得全面下跌,股指下跌到2001年11月以來新低。在亞洲——東京股市跌了4%,韓國股指跌了7·2%,台灣股市跌了3·6%,香港恆生指數下滑2·4%,新加坡股市跌了2·15%,馬來西亞主要股指下滑1·7%;在歐洲——倫敦股市下跌2·9%,巴黎股市下跌3·8%……面對全球股市“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慘淡景況,許多資深的炒股大腕也哀嘆連連——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滿耳都是熊市不減,一片跌!跌!跌!
其實,“美國世界通信公司”財務醜聞的暴光,所產生的副作用並不僅僅是股市的下跌,還有那各行各業被殃及的池魚。首當其衝的是向“美國世界通信公司”貸款的美國各大銀行,尤其以美國摩根大通銀行、美國花旗銀行、美國美洲銀行受害最深。特別是美國花旗銀行竟一股腦兒向“美國世界通信公司”貸出了3·75億美元,“美國世界通信公司”財務欺詐醜聞一經披露,三大銀行的股票價格無一例外地大幅下跌;那些向“美國世界通信公司”投資的州養老基金,也因“狐狸沒打著,反惹一身騷”而受牽連,美國第二大養老基金——紐約州養老基金損失3億美元,密歇根洲養老基金白白搭上了1·16億美元,佛羅里達州政府官員後悔不已地嘆息——該州900億美元養老基金,先因安然賠進去了3億美元,現在又要為投資“美國世界通信公司”再虧本9000萬美元;本已在困境中苦苦掙扎的世界電信行業,也因“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財務欺詐醜聞而雪上加霜,法國的“阿爾卡特公司”股票價格下跌到了每股7·81法郎的最低點,跌幅達16%,法國的“威望迪環球公司”股價下跌了10%,世界最大的手機運營商——英國沃達豐公司的股價下跌了4·7%,英國電信公司的無線業務部門——MMO2的股價也下跌了1·3%。難怪電信行業權威分析大師張口唱哀世界電信業——現在,整個電信業都被“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刷子染上了衰敗的黑色。這個行業在1998年和1999年的增長令人吃驚,現在對行業的發展需求和利潤空間也許都已走到了窮途末路,沒幾天日子可苟延殘喘了。
面對“美國世界通信公司”這匹害群之馬,美國政府立即做出強烈反應,進而採取了殺一儆百的斷然舉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2002年6月26日晚向紐約聯邦地方法院遞交訴狀,指控“美國世界通信公司”從事會計欺詐活動,並勒令“美國世界通信公司”遞交陳述此案情況的詳細報告。“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總部所在地——密西西比州的司法部長,於2002年6月27日下達指令——成立一個由聯邦政府及州府官員組成的特別調查組,全力查清為“美國世界通信公司”造假帳的違法人員;“美國世界通信公司”前CEO和負責該公司審計的“安達信”,必須妥善保存“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所有文件。美國國會銀行和財政委員會,於2002年7月8日舉行“美國世界通信公司”財務欺詐醜聞聽證會……

事件啟示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世界通信公司在去年全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將38億美元的經營開支記到了資本開支賬戶上,從而使該公司這一期間的經營業績從巨額虧損變成了盈利15億美元。而施樂過去五年中,誇大營業收入達64億美元。世界通信、施樂假賬醜聞不僅顛覆了公司的誠信,而且反映了部分高科技企業的浮誇風。
世界通信公司曾經的“輝煌”源自於概念炒作。據美國有關部門統計數字錶明,世界通信在其“巔峰”時刻,市值曾高達1800億美元,而兩年後的今天,它的“家底”僅剩30億到80億美元,股票價格一瀉千里,無人問津。相比之下,務實的AT&T卻有著健康的資產負債表以及良好的聲譽,而且現在的AT&T更加務實。為了削減債務,公司正在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清除不良資產。
世界經濟已進入“信用經濟”時代,誠實經營、講究信譽、實實在在辦企業,是經濟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炒作現象、浮誇風,是與經濟規律背道而馳的。然而,縱觀國內電信市場,炒概念者眾。打價格戰、爭地盤、搶用戶、免費服務、優惠措施,可謂是五花八門、花樣百出,但實質性的服務水平卻沒有提高,通信質量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間的競爭是市場化的需求,合理的競爭可以促進企業降低價格,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但是,打價格戰、爭地盤、搶用戶的競爭只是低檔次的競爭、無效益的競爭。因為企業過多地關注競爭對手,制定價格策略,而騰不出太多精力來考慮用戶的需求,提高服務質量,一旦用戶意識到自己利益受到損害,用戶就會很輕易地“駕機起義”。所以,通過價格上的優勢擁有客戶、搶佔市場,只是短暫的繁榮;炒概念者,終將被客戶所拋棄。
眾所周知,電信業是高投入、高科技的行業,是講實力、嚴管理的行業。運營商只有實實在在地把握企業利潤、主營業務增長率、負債率,才能在嚴酷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畢竟,財務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而炒作會對企業的基礎管理產生誤導,以為企業只要包裝一番就行了,而不去注重修鍊內功,內部改制,加強管理,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甚至會搞亂市場。世界通信毀於弄虛作假,股市概念炒作,便是最好的例證。
啟示之二:全業務經營降低風險
過去,人們往往認為,通信企業只要做大便可抵禦風險。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縱觀這些高科技公司不可謂不大,如環球電訊公司的業務曾遍及美國、歐洲、亞洲,擁有1000多家通信公司、300多家網際網路服務公司,6萬個企業是環球電訊公司的用戶;世界通信公司乃美國第二大長途電話和數據服務公司,儘管目前瀕臨破產,但實際價值仍有30億到80億美元;另據美國的最新審計數字錶明,從1997年至2001年,施樂公司的實際利潤就達64億美元。
如此大型的企業都無法抵禦經營風險,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可見企業僅僅做大是不夠的,還應實施“多元化”戰略來降低風險。
在全球經濟惡劣的環境下,電信單一業務運營商的經營風險不斷增大,生存空間逐漸萎縮。為了生存與發展,單一業務運營商不得不進行擴張。但是,擴張卻往往使企業陷入更深的泥塘,進而走上“不歸路”。如環球電訊的破產,正是業務單一,盲目擴張,難以抵禦風險所致。去年規模最大的四起電信企業破產案中,破產的電信企業360Networks公司、Winstar通信公司、PSINet公司以及Exodus通信公司經營業務也都較為單一。如今,還是因為經營業務較為單一,贏利欠佳,使得世界通信鋌而走險——通過做假賬來掩蓋巨額虧損。
相反,全業務運營的電信企業卻正在國際市場上大行其道,如日本NTT、法國電信德國電信、英國電信等企業的經營實力得以空前壯大,已在世界市場上居主導地位。特別是日本NTT,它的崛起使日本電信發展進入鼎盛時期,這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日本政府給予NTT全業務經營的政策。
事實表明,在全球經濟惡化的環境下,單業務公司所面臨的風險遠遠大於全業務或多業務公司所面臨的風險。因為市場需求放緩,競爭加劇后,只經營單一業務的電信企業沒有轉圜的餘地,沒有其它的業務可供轉移經營重點,也就無法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沒有喘息的機會,甚至會陷入破產境地。而全業務運營商在某一類業務出現衰退時,可以將其經營重心轉移至其他業務,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從而保證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而且,儘管不同的電信業務具有不同的使用特點,但是在網路層和物理層上,各種業務都存在大量的共用的基礎設施,經營全業務的電信運營商可以在一個統一的綜合業務網路平台上提供各類業務,從而大大提高網路基礎設施利用率,降低業務成本。
此外,從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看,用戶需求信息化的服務,需要一攬子解決方案,需要一站式綜化合服務,單一業務運營商顯然無法滿足和適應這一市場需求,業務大減、競爭激烈也就無法避免。畢竟,全球化競爭表現在電信上的特點就是綜合化服務的趨勢。因此,電信運營商必須以用戶的需求為出發點,為用戶提供一整套的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對某項單一業務的提供。
啟示之三:持久發展是根本
任何一個企業,都期望以最快的速度趕超同行,成為一流的企業,進而做大、做強。但是那種曇花一現式的企業不能算是真正的優秀的企業。在世界500強企業中,大部分並不是憑藉一兩個“先機”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的,而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經歷了長年累月的搏擊與洗禮,不斷做大、做強的。而做大、做強又反過來使企業做得更久,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對於企業來說,實現持久發展才是根本。
當前,隨著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特別是網路經濟泡沫破滅、電信市場過度競爭等因素的影響,全球信息通信行業處於低迷狀態,保持高科技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高科技企業要實現持久發展,必須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如加強基礎管理,實現合理利潤,注重品牌效應,誠信經營,處理好長遠與短期利益,建立良好的市場生態等等。
企業要謀求可持續發展,基礎管理是至重要的,特別是財務管理已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的今天,企業惟有牢牢把握企業利潤、主營業務增長率、負債率,才能在嚴酷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眾所周知,企業沒有利益,就沒有生存的意義,企業必須以獲取最大化利潤為根本目標。但是,企業的最大化利潤目標只有通過合理利潤或滿意利潤的方式才能實現。不通過合理利潤方式來實現,企業不可能可持續發展。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不長。誠實是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事之根,對企業發展,則是無形資產,是無形的推動力,更是管理價值的有效提升。未來的競爭是品牌的競爭,是信譽的競爭,而不僅僅是產品的競爭。產品是有生命周期的,而信譽的感召力是無限的。信譽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支撐平台。企業如果要做大、做強,務必珍惜信譽,特別是在信譽與眼前的利益發生衝突時,切莫為了眼前的一時之利,弄虛作假,那麼即使現在擁有的信譽再高、佔有的市場再大,也遲早會落個身敗名裂、失去立身之地的下場。安然、世界通信、施樂事件,皆是自毀信譽、自砸招牌的最好例證。
有經濟學家指出,建立良好的市場生態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的定律之一,如果企業違反了這一基本定律,企業就會失敗。對於電信企業而言,良好的市場生態就是與電信設備製造商、廣大客戶、同業競爭者、政府、媒體等建立的市場食物鏈關係。在這食物鏈中,電信企業與它們不僅僅是競爭關係,而且還是一種依存關係、合作關係。脫離或破壞市場食物鏈的行為,必然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自食其果。
總之,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國的電信企業在積極吸取歐美電信企業成功經驗的同時,也要總結他們失敗的教訓。要建設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靠單一的產業是無法長久支撐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難以形成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所必需的經營規模;只有不斷地拓展新的領域,加快企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才能不斷增強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的經營實力。同時,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不長。國內電信企業如果不遵循經濟規律,腳踏實地做事,以增長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而只一味地炒作概念,就必將在全球化競爭的浪潮中被淘汰出局,甚至會重蹈世界通信、施樂的“泡沫”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