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得無厭

漢語成語

貪得無厭,漢語成語,拼音是tān dé wú yàn,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貪婪無厭,忿類無期。"原指貪婪到無法滿足的地步,現指貪圖名利或金錢之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人的貪婪。

釋義


厭:滿足。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貪婪無厭,忿類無期。”

典故


厭:通“饜”,滿足。貪心沒有滿足的時候。《鏡花緣》七八回:“你左一個雙杯,右一個雙杯,都教人吃了,此刻又教人說笑話,竟是得隴望蜀,貪得無厭了。”魯迅《致陶元慶》:“很有些人希望你給他畫一個書面,托我轉達,我因為不好意思貪得無厭的要求,所以都壓下了。”亦作“貪婪無厭”。《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貪婪無饜,忿類無期。”宋.蘇軾《梁工說》:“工日治其訣,更增益劑量,其貪婪無厭。”
貪得無厭
貪得無厭
成語故事
春秋末期,周朝的統治分崩離析,各諸侯紛紛獨立,割據一方。晉國是其中實力較強的一個諸侯國。晉國有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范氏、智伯、中行氏六個上卿。其中,智伯野心勃勃,千方百計地想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他先聯合韓、趙、魏三家攻打中行氏,強佔了中行氏的土地。過了幾年,他又強迫韓康子割讓了一塊有一萬戶人家的封地。接著,他又威逼魏桓子。魏桓子迫不得已,也只好割地求和。獲得這三位上卿的土地后,智伯得意忘形,以為天下所有人都害怕自己,便又要求趙襄子割讓蔡和皋狼這兩個地方。趙襄子堅決不肯答應。智伯惱羞成怒,脅迫韓康子和魏桓子一同討伐趙襄子,雙方在晉陽對峙了三年。趙襄子採納謀士張孟談的計策,說服韓康子和魏桓子與自己聯合起來,乘夜出兵偷襲智伯,將他殺死。智伯因為十分貪心,永遠得不到滿足,終於落了個亡命的下場。

用法搭配


例句

群眾用蔑視的目光看著那個貪得無厭的腐敗分子。
用法
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人的貪婪。
【押韻詞】洽聞博見、東逃西竄、項莊舞劍、恩恩怨怨、文選爛,秀才半、北風之戀、小人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