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瑤

春秋末期晉國執政大臣

荀瑤(前506年—前453年),姬姓,智氏,名瑤,即智瑤,因智氏源自荀氏,亦稱荀瑤,又稱智伯、智伯瑤,謚號“襄”,史稱智襄子,春秋末期晉國執政大臣。

為了恢復晉國霸業,增強晉國實力,智襄子以身作則向國君獻出萬戶封邑,韓氏、魏氏也隨後獻出封邑,唯獨趙氏不肯獻出封邑,智襄子於是率韓、魏兩家一起討伐趙氏。在即將獲勝之際,韓、魏兩家突然倒戈,與趙氏聯合以水倒灌智氏大營,智襄子兵敗被殺。韓、魏、趙三家瓜分智氏封邑,智氏家族兩百多人慘遭殺戮。智氏亡而三晉分,三晉分而七國立,中國從此進入戰國時代。

前453年,智襄子兵敗被殺,享年53歲。

人物關係


大事件

-506

出生

公元前506年出生於山西永濟市

-475

開始執政

前475年,趙鞅病逝,其子趙無恤繼立,智瑤登上了執政寶座,繼智罃、智躒之後,智氏家族開始實現他的第三次騰飛。

-472

大敗齊國

前472年,智瑤率領軍隊在犁丘與齊國上卿高無丕對峙,此戰中,智瑤身先士卒,作戰勇猛,晉軍看主帥都如此奮不顧身,個個拚死向前,齊軍招架不住,大敗而歸。智瑤親手俘虜了齊國大夫顏庚。

-464

率軍攻打鄭國

前464年,智瑤與趙無恤再次出兵,攻打鄭國,由於鄭國的妥協,一路上晉軍沒有受到應有的抵擋,很快晉軍就兵臨鄭都城下。

-453

攻打晉陽城

前453年,智瑤派軍隊駐守汾水堤壩,名士兵挖土,將汾水導向晉陽城,晉陽城一夜間變成汪洋澤國。趙無恤怎麼也沒有料到荀瑤會來這麼一手,利用地理自然優勢來進攻人駐守的城池。

攻打晉陽城
-453

兵敗被殺

前453年,智襄子兵敗被殺,享年53歲。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智襄子是繼智武子、智文子之後,智氏家族第三位正卿,共執政二十二年,是晉國有史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執政大臣,智氏由此成為晉國四卿(智、韓、趙、魏)之首,是晉國乃至整個周王朝最具權勢的卿大夫家族。
智氏
智氏始祖智莊子荀首,是晉獻公託孤重臣荀息的幼孫,也是晉國中軍將荀林父的幼弟。晉成公時,荀首受封於智邑(山西省永濟市西北一帶),其後別為智氏。
荀首位列世卿以來,多受中行氏的護佑,平穩發展。在荀林父執政后,荀首進入晉國政壇,擔任下軍大夫,后累遷至中軍佐。智首之子智武子荀罃在晉悼公時代倍受器重,成為晉國霸業復興之最大功臣。
智武子暮年,智氏宗子智朔不幸英年早逝,只給智罃留下一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嬰兒----智盈。智盈三十多歲也不幸去世,留下了尚未成年的智躒。荀罃使智氏崛起,卻因為兒子智朔、孫子智盈的早亡幾乎失去卿位。
晉平公為了加強君權,曾一度要取消智氏的世卿之位,幸虧中行吳念及同宗之情,多加保護,晉平公不得已,只得安排尚未成年的智躒成為下軍佐。他的堂伯父中行吳將他照顧得無微不至,才使智氏躲過一劫。
前501年,智躒在歷經30多年的宦海沉浮后,繼士鞅成為晉國正卿。智氏終於度過了長達60年的斷層期,熬過了危機。
前497年,晉國發生劇變,范氏、中行氏與趙氏旁支邯鄲氏攻打趙氏,圍攻趙氏於晉陽。晉公宣布范氏、中行氏為叛黨,並令智氏率領韓氏、魏氏兩家協助趙氏反攻中行氏、范氏。晉國由此陷入一場長達8年的內戰。
因為中行氏始祖荀林父和智氏始祖荀首和是親兄弟,智氏多次承蒙中行氏的護佑,智躒也正是在中行吳的照顧下,未成年時就擔任下軍佐。所以在平定內亂過程中,智氏並未出兵,智躒以晉國執政的身份坐鎮朝中,趙鞅掛帥出征,趙氏逐漸在軍中的權力甚至超越了位列正卿的智氏。
前493年,執政智躒走完了他的一生,趙鞅無可爭議地繼之為晉國新一任執政,智躒死後,他的兒子智申成為四卿之一,擔任下軍佐。

位列正卿

在趙鞅風風火火的執政期間內,似乎所有的晉國人都成為了他的綠葉,來襯托這朵春秋後期最美艷的鮮花。
前475年,趙鞅病逝,其子趙無恤繼立,智瑤登上了執政寶座,繼智罃、智躒之後,智氏家族開始實現他的第三次騰飛。
此時的中原,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從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過度成戰國時期的混戰,齊、晉、楚、越四強並立也是戰國格局的雛形初具,齊、楚是老牌強國,越國屬新興勢力,晉國雖最強,卻因為政出私門而戰鬥力大減。
作為晉國的執政官,智瑤自然有權利也有這個義務去為晉國的霸主地位作最後的爭取。

力圖復霸

攻略齊鄭
繼承了趙鞅的地位后,智瑤,一個初涉政壇的新星,他的理想也是匡扶晉國霸權,這是他與趙鞅的共同點,身為國之卿士,以國家為重。在趙鞅死後,他扛起了晉國的大旗,繼續著晉國的爭霸行動。
前472年,智瑤率領軍隊在犁丘與齊國上卿高無丕對峙,此戰中,智瑤身先士卒,作戰勇猛,晉軍看主帥都如此奮不顧身,個個拚死向前,齊軍招架不住,大敗而歸。智瑤親手俘虜了齊國大夫顏庚。
前468年,智瑤出兵討伐鄭國,晉軍進駐桐丘,鄭國向齊國求救,陳恆率軍救援鄭國,智瑤一聽說齊國的援軍一出,便撤兵了。智瑤對這次陳氏的插手大為不滿,臨走前派使臣數落陳恆一番。
他說:“我在出兵前,占卜與鄭戰,必勝,可惜沒有占卜過與齊軍的較量。其實我攻打鄭國啊,是為了調查清楚陳國的滅亡原因!也算是為你們陳氏了卻一樁家事(齊國的陳氏本是陳國公族,陳厲公的兒子陳完奔齊,在齊國落腳生根)……”智瑤的使者把話說完,陳恆暴跳如雷,卻又無可奈何。
前464年,智瑤與趙無恤再次出兵,攻打鄭國,由於鄭國的妥協,一路上晉軍沒有受到應有的抵擋,很快晉軍就兵臨鄭都城下。智瑤以統帥的身份命趙無恤攻城,趙無恤想保全自己的實力,拒絕執行命令。這也是智瑤始終不能取得更大的外戰戰果的本質原因——晉國政出私門。主帥的命令不被部下所接受,智瑤火冒三丈:“你這個人啊,招人討厭又沒膽量,趙簡子怎麼立你為嗣卿?”
趙無恤反駁:“因為我能隱忍,這個對趙氏應該沒有害處吧?”
這次作戰,將佐不和,鄭都沒有攻克,卻也劫掠了鄭國大片物資,戰果豐盛,滿載而歸。
對於齊國、鄭國這兩個騎牆之術甚高的諸侯,智伯採取的是攻打。而對於衛國等二等諸侯國,智瑤採取的卻是戰略爭取。
圖謀衛國
⒈在越王勾踐即將對吳國發起總攻之前,也就是智瑤剛剛接替執政不久,吳國為了表達對晉國新一任執政的祝賀,派遣使臣赤巿去晉國造訪,途徑衛國,衛國執政寧文子相迎,並贈送吳使一份厚禮,赤巿感恩戴德來到晉國。
國事訪問完畢后,智瑤命人用豪華巨輪送赤巿歸吳,赤巿心裡納悶,智瑤怎麼今天如此慷慨?經派人暗訪才知道船里裝載著晉軍,欲趁赤巿在路經衛國時,攻破衛國,這一招借雞生蛋太絕了,簡直就是要嫁禍於赤巿啊。赤巿想起了昔日來訪途中衛國人的大義,於心不忍,赤市裝病暫時不回去了,在晉國先住一段時日。於是智瑤第一次謀衛計劃落空。
⒉智瑤想討伐衛國,仿效當年先祖荀息(荀首的祖父)的假道伐虢之計,送給衛國人四匹良馬,並寶玉一枚。衛侯歡喜的笑納了,並召開一個宴會以示慶祝,群臣都來祝賀君主受到了智伯的犒賞。
這時候大夫南文子警覺,面有憂色,提醒衛侯:“寡君還是請注意吧!這樣一份無功之賞,無力之禮,不可不察啊!這是一份效小國進獻給大國的禮數,如今晉國人反而把這份禮物送給了我們,居心叵測哦!”
衛侯一思量,對!送這個禮物的人肯定沒安好心,這個衛侯的確比當年的虞公有出息,沒有被智瑤的糖衣炮彈所迷惑。衛侯隨即下令衛軍嚴守邊防,果然不久就發現智瑤帶領著晉軍前來,智瑤知道此機未能成功,便灰溜溜的退兵了。
⒊有一年,智瑤突然處罰嫡長子智顏,並要將其發配異國他鄉。畢竟是智氏的嗣卿,即便是獲罪流放,規模也是相當龐大的。智氏的車隊浩浩蕩蕩的向衛國開來。謹慎的南文子警覺到這可能是智伯的又一次陰謀,警告衛侯:“智瑤的兒子智顏是好人啊,並沒有什麼過錯,無緣無故遭驅逐,這事情蹊蹺,不可不防。如果智顏帶來的車輛超過五乘,千萬不要放他進來”
智伯得知后,認為衛國還有能人,就主動放棄了對衛國的作戰計劃。
圖滅夙繇
中原的諸侯牽一髮而動全身,對國內諸卿又是個個強悍,互不相讓。智瑤自然將目標定在了晉國周圍的少數民族,他接過當年荀吳未盡的事業。
中山有一個名叫夙繇的屬國,成為智瑤的預定攻擊目標,只是苦於道路崎嶇,不好行軍。經過一番思考,智瑤命人在晉國為夙繇鑄造了一口大鐘,鐘的口徑,專門設計的有一輛戰車的兩軌那麼寬。鍾鑄好后,請夙繇國的國君派人來取,夙繇命人開路取鍾。結果此路一修通,智瑤就率領晉軍攻破夙繇國,夙繇滅亡,智瑤並其地而有之。

晉陽之戰

春秋末期,越國滅亡吳國,勾踐率軍北上舉行諸侯會盟,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而傳統霸主晉國因為卿大夫相互爭權內耗,大權旁落,無力對外爭雄。喪失霸主之位,這對於晉國而言,是一個莫大的恥辱。智伯在朝擔任執政后,南征北戰,使晉國聲望大大提高,許多在晉國內亂時脫離晉國影響的小國,都紛紛重新歸附。在晉國似乎有望重奪中原霸主之位,而在晉出公眼裡,智伯是一個以國家為重的忠臣良將。作為晉國的執政,智伯心裡很清楚,晉國大權旁落,政出私門,若要恢復晉國霸業,必須增強晉國國君實力,才能主導晉國一致對外。

四卿獻地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智伯瑤對三家大夫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後來被吳、越奪去了霸主地位。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來歸給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個萬戶邑獻給晉公,你們呢?”
歷史實情如何,我們不妨先看看所謂正史的記載:
韓虎不想這樣白白的犧牲自己的地盤,想拒絕。段規勸誡道:“如果不獻出土地,智伯必然會派兵攻打韓氏。韓氏獻出土地后,智伯會再向別人索取土地,別人不給,他必定發兵攻打。這樣韓國就可以避免受攻,等待形勢好轉。”韓虎一想有理,慷慨的將一個萬戶之地贈予公室。
智瑤又向魏桓子魏駒,魏駒也不想給。他的家臣任章問:“為什麼不給啊?”魏駒說:“無緣無故要地盤,所以不給。”任章耐心的勸魏駒:“智瑤索要地盤,諸大夫一定會對他存有恐懼之心,我們給了他土地,他一定會放鬆警惕。智伯放鬆警惕后就會輕敵,而我們這幾家會由於害怕而親近聯合;一旦產生衝突,由親近而聯合的軍隊來對付輕敵的伯,智伯的命一定長不了。”魏駒納其言,將一個萬戶封邑交與晉公。
雖然正史中,將韓、魏獻地過程寫的淋漓盡致,但是這些內容無法經受考證。因為智伯作為當時晉國正卿,雖然無法更改歷史記錄,但是一定是可以看到這些記載的,他若知道后必然會對韓、魏採取提防,怎麼會讓韓、魏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有機會叛變。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話語已記載在冊,還未歸入國史中,等晉陽之戰之後再補錄的。那這些記錄的真實性就不得不讓人懷疑了,這到底是實情,還是為給韓魏在晉陽之戰中的叛變行為進行開脫。

韓魏反水

荀瑤率智韓魏聯軍進攻趙氏
荀瑤率智韓魏聯軍進攻趙氏
趙無恤拒絕獻地后,智瑤向晉侯請命,率領韓康子、魏桓子共同出兵討伐趙襄子,晉國一場長達3年之久的內戰爆發了……
智瑤帶領著晉國的大部隊向趙氏發起了總攻,趙氏寡不敵眾,軍隊戰敗。趙氏一敗再敗,形勢很不利。趙無恤詢問家臣張孟談:“如今趙氏戰敗,智氏勢大,我們將何去何從啊?”張孟談建議:“晉陽,先君(趙簡子)在晉陽經營多年,城固而民富,足矣依靠!”趙無恤也想起了父親臨終前的囑咐,於是將趙氏的基地遷往晉陽,進行下一步作戰計劃。智瑤認準了趙氏的這次崩盤,繼續追擊,包圍晉陽,命令軍士強攻,但沒有攻克。
強攻不行,智瑤將晉陽重重圍住,準備困死趙氏,與趙氏打持久戰,為了提高韓氏、魏氏剿滅趙氏的積極性,允諾滅亡趙氏后,將趙氏的封地拿來三家平分,就這樣三家圍住晉陽長達兩年,卻仍然不能攻克。
智瑤巡視戰地,發覺晉陽城雖然堅固,卻地勢低洼,足智多謀的智瑤又心生一計。
東周列國故事《水灌晉陽》
東周列國故事《水灌晉陽》
前453年,智瑤派軍隊駐守汾水堤壩,名士兵挖土,將汾水導向晉陽城,晉陽城一夜間變成汪洋澤國。趙無恤怎麼也沒有料到荀瑤會來這麼一手,利用地理自然優勢來進攻人駐守的城池。
晉陽城中軍民已經初現不安,趙氏的危機即將來臨。
智瑤站在高處,俯視晉陽,對自己所作出的這一前無古人的戰術壯舉頗為自豪,不禁說道:“我智瑤打了半輩子仗,以前真沒有認識到這河水的的威力啊!它竟然可以滅亡一個國家啊!”言者無意,聽著有心。韓虎與魏駒在側……
兩個月過去了,晉陽城裡已經是易子而食。趙無恤問計於張孟談:“為之奈何?”張孟談說:“讓我出城去見見韓虎和魏駒吧!”趙無恤應允。這天趁夜,張孟談秘密潛入韓虎與魏駒說道當前局勢:“若趙氏亡,韓、魏亦不保亦!”就是這一句話擊中了韓虎、魏駒的要害,唇亡齒寒啊。段規與任章也在煽風點火,於是兩家與張孟談約定,共滅智氏,一場驚天密謀醞釀成型。

兵敗山倒

晉陽古城遺址
晉陽古城遺址
公元前453年3月,晉軍陣營中一片寂靜。韓虎、魏駒帶領著兩家親兵進入汾水的堤壩上,趁智氏之卒不備,突然進攻,將智氏親兵全部殺死,控制堤壩。然後將汾水導向智氏帥營,晉陽城中的水勢減退。趙無恤知道事情已按照計劃進行,率領趙氏親兵,從城中殺出。智瑤此時還在夢中,聽聞軍營里一片混亂,驚醒之時,周圍已是一片汪洋,智氏大軍在混亂中不知所措。趙氏從晉陽城中殺出,韓氏、魏氏從左右進攻智氏的兩側,智軍已成瓮中之鱉。
智瑤無法控制軍隊,想奪路而逃。這時最恨智氏的趙無恤帶兵將智瑤活捉后殺死,還將智瑤的首級雕刻上漆,當飲酒之首爵。韓、趙、魏三家繼續剿滅、受降智氏的殘餘部隊。智氏的主力部隊在此戰中悉數被殲滅。
為了免除後患,開始率軍攻打智氏封邑,一次殺智伯家族二百餘口,天下震驚!智氏封邑也由三家平分。晉出公大怒,向齊、魯兩國借兵討伐三卿。韓、趙、魏三卿聯手攻打晉出公,出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晉出公死後,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以後,韓趙魏又把晉國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史稱“三家分晉”。

軼事典故


水灌晉陽及三家滅智
主條目:晉陽之戰和三家分晉
十六年(前453年)智襄子久攻不取,引汾水灌晉陽城,趙氏“城中巢居而處,懸釜而炊,財食將盡”,軍民病餓交加,十分危急。
智襄子看見水攻的成效非常好,得意地說:“起初,我不知道水可以滅亡他人國土,現在我已知道了。”韓康子、魏桓子兩人聽聞此語非常恐慌,互使眼色作暗號,因為魏氏的安邑城,韓氏的平陽城都有可能是智襄子下一個水攻的對象。
趙氏水困已久,無法續守,遂派謀臣張孟談,說服韓、魏兩家倒戈,張孟談於是告訴韓、魏之君曰:“唇亡齒寒,智伯率領你們兩位來攻擊趙氏,趙氏快要滅亡了,接下來你們兩位也要被智伯當成攻擊的目標了。”韓、魏本來就對智伯的囂張跋扈非常憤恨,聽了這論士之言,也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滅亡的門閥,決定倒戈起事。於是三方密約,決定共同攻滅智氏。
到了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三月丙戌日,韓魏兩家殺死智氏軍守堤的士兵,決開堤防反灌,智氏軍因倉促救水而散混亂,趙襄子親率軍隊進擊,並大敗智氏軍的前鋒,長驅直入中軍幕府,擒殺智襄子,並將智襄子的首級雕刻上漆,當飲酒之首爵、韓趙魏聯手貢獻智氏封邑,智氏一族兩百多人慘遭殺戮,智氏遭受滅族之災。
智襄子有食客豫讓,為人忠義,為了要報答智襄子的知遇之恩,併發誓要替主公報仇雪恨,三番兩次刺殺趙襄子,都不成功,最後依舊被趙襄子所擒,於是請求刺了趙襄子衣服三劍,略作報恩的表示,然後自殺身亡。
豫讓報仇
豫讓,春秋晉國人,智襄子(智伯瑤)家臣,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一。
豫讓本來仕事於范氏及中行氏,後來轉去智伯門下任職,智伯很看重和寵愛他。後來晉陽之戰起,智伯討伐趙襄子,趙襄子聯合韓康子與魏桓子滅掉智伯,趙襄子更將智伯的頭顱當飲酒之首爵。
豫讓逃到山中,說道:“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便改姓換名,冒充成為要服刑的人,混進趙襄子宮廷里塗飾廁所,身上帶著匕首,想要藉機刺殺趙襄子。一日,趙襄子正在如廁,突然心一驚,抓住塗飾廁所的刑人審問,發現他是豫讓,趙襄子說:“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釋放了豫讓。
不久,豫讓又在身上塗漆,讓皮膚長滿瘡,又吞木炭使自己聲音變得沙啞,令自己的樣子令人無法辨認,就算他的妻子也不能識別他,豫讓便在市上作乞丐。他的朋友認出他是豫讓,為他哭道:“以子之才,委質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為所欲,顧不易邪?何乃殘身苦形,欲以求報襄子,不亦難乎!”豫讓說:“既已委質臣事人,而求殺之,是懷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過了一段時間,趙襄子出宮,豫讓立即在趙襄子必要經過的橋下埋伏。趙襄子來到橋邊,馬突然大驚,趙襄子說:“此必豫讓也。”派人搜查,果然找出豫讓。趙襄子問豫讓:“子不嘗事范、中行氏乎?智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仇,而反委質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獨何以為之報仇之深也?”豫讓答道:“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趙襄子嘆息哭泣著說:“嗟乎豫子!子之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為計,寡人不復釋子!”將豫讓圍住。
豫讓說:“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前,君已寬赦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今日之事,臣固伏誅,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仇之意,則雖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趙襄子感到豫讓義烈,命人將自己的衣服給豫讓。豫讓拔劍跳躍三次,一劍劈下,說道:“吾可以下報智伯矣!”說罷便自刎而死。
豫讓的事迹傳開,趙國的志士仁人無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為他的死而悲泣。
豫讓橋,現稱赤橋,在太原市西南24公里的赤橋村,橋為砂石砌築,橋上勾欄圍護,橋下晉水常流。豫讓墓現存於山西省永濟市栲栳鎮東下村,位於智伯墓之旁。

人物評價


智伯是春秋末期晉國湧現出來的一位才幹出眾,智謀過人的領袖,是智氏家族第三位,是荀氏家族第五位(荀林父,荀罃,荀偃,荀躒之後)正卿。在其執政期間,晉國朝政呈現出智氏一家獨大,力壓三卿的局面,對外智伯南征北戰,晉國實力也逐步恢復。在晉陽之戰中,眼看就要淹沒晉陽城時,卻因韓、魏的臨陣反水,功敗垂成,晉陽一戰直接導致智氏的滅亡,和晉國被三家瓜分的命運。
智伯渠
智伯渠
戰國秦漢以來,論者多把智伯與吳王夫差相提並論,看作是驕傲輕敵、“極武而亡”的兩個典型例子。
歷代史家更多的是看到了智伯性格的缺陷,對其大加批判,對於韓、魏臨陣反水的行為卻視為義舉,對於韓趙魏瓜分晉國的逆行卻讚賞有加,實在令人費解?這種用成王敗寇的觀念來評價智伯頗失公正。
況且,智襄子是否真如文獻所記載的那樣不仁、狂妄,也是不得不讓人懷疑的。
智伯的失利直接導致了晉國被韓趙魏瓜分,晉國的分裂也為以後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史書評價

《秦策四》:“智氏見伐趙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禍也;吳見伐齊之便,而不知干隧之敗也。此二國者非無大功也,設利於前,而易患於後也。吳之信越也,從而伐齊,既勝齊人於艾陵,還為越王禽於三江之浦;智氏信韓、魏,從而伐趙,攻晉陽之城,勝有日矣,韓、魏反之,殺智伯瑤於鑿台之上。”
《秦策五》:“智伯瑤殘范、中行,圍逼晉陽,卒為三家笑;吳王夫差棲越於會稽,勝齊於艾陵,為黃池之遇,無禮於宋,遂與句踐禽,死於干隧。”
《人間訓》:“秦王趙政兼吞天下而亡,智伯侵地而滅。”
《泰族訓》“趙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滅;智伯不行仁義而務廣地,故亡其國。”

歷代評價

李贄:“智伯賢而不仁,乃能得國士,異哉!賢之與愚,其亡一國也,然而愚主斷不能得國士矣。”
陸賈:“昔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