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膿皰瘡的結果 展開

膿皰瘡

膿皰瘡

徠膿皰瘡是一種常見的、可通過接觸傳播的皮膚感染性疾病。常流行於夏秋季節,多見於2~7歲的兒童。本病是由化膿性細菌引起的。膿皰瘡以發生水皰、膿皰,易破潰而結成膿痂為主要特徵。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可以分為大皰性膿皰瘡和尋常性膿皰瘡兩種類型。膿皰瘡的治療以控制感染為主,對症治療為輔。可以分為局部外用藥物和全身用藥兩種。發生在手部、面部、頸部等部位的斑疹、水皰、膿皰,會影響美觀;由於本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可能會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嚴重的膿皰瘡可引起全身中毒癥狀,出現高熱、淋巴管炎、淋巴結炎等,甚至可以引起膿毒血症或急性腎小球腎炎等。一般預后良好,經過及時正確的治療可以痊癒。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感染科

病因


● 膿皰瘡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本病具有傳染性,可通過自體接種或接觸傳染兩種方式傳染自己身體的其他部位或者傳染給他人。
● 致病菌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佔50%~70%,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也可由兩種細菌混合感染引起。
● 高溫、潮濕、衛生條件差等因素,可誘發膿皰瘡。

癥狀


● 膿皰瘡以發生水皰、膿皰,易破潰結膿痂為主要特徵。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可以分為大皰性膿皰瘡和尋常性膿皰瘡兩種類型。

大皰性膿皰瘡

● 多見於兒童,成人也可以發生,好發於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主要表現為水皰、大皰,破潰后可結痂,部分伴有高熱等全身癥狀。
● 初起為米粒大小的散在水皰或膿皰,1~2天後水皰迅速增大,皰液由清亮變渾濁,膿液沉積於皰底部,呈半月形積膿現象。
● 皰壁薄而鬆弛,破潰后露出糜爛面,乾燥后形成黃色膿痂。
● 有時在痂的四周會出現新的水皰,呈環狀排列,稱為環狀膿皰瘡。

尋常性膿皰瘡

● 好發於面部、口周、鼻孔周圍、耳廓及四肢暴露部位,主要表現為丘疹、膿皰,發生破潰后可形成糜爛面,病情嚴重時會伴有淋巴結腫大、發熱等全身癥狀。
● 初起時,皮膚出現紅色斑點或小丘疹。
● 紅色斑點或丘疹可迅速轉變成膿皰,周圍發紅,皰壁薄,容易破潰。
● 膿皰發生破潰后露出紅色糜爛面,膿液乾燥結成蜜黃色的厚痂,可因搔抓使相鄰膿皰向周圍擴散或融合。

檢查


● 需要做體格檢查、血常規、細菌培養、組織病理學檢查來確診。
● 體格檢查
● ● 主要是觀察皮損的特點,判斷其是否具有膿皰瘡的特徵,以幫助診斷。
● 血常規
● ● 血常規檢查可以判斷機體是否發生了感染,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
● 細菌培養
● ● 如果血常規提示機體有細菌感染,需要進一步對皰液、膿痂等進行細菌培養,可以明確致病菌,有利於醫生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一般不會用到,偶爾在診斷不明確時需要做此項檢查。檢查時,會從皮膚上取下適量的皮損組織,觀察其發生的病理改變,有利於確診。

診斷


● 主要通過臨床表現、血常規檢查和細菌培養來確診。
● 臨床表現:皮膚上出現水皰、膿皰,易破潰結膿痂。
● 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
● 細菌培養發現: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 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膿皰位於角質層下,皰內含有纖維蛋白及大量破碎中性粒細胞,並有少數淋巴細胞及變形的表皮細胞。在細胞外或中性粒細胞內可見球菌團。大皰底部可見少數棘刺松解細胞。

鑒別診斷


● 丘疹性蕁麻疹、水痘、傳染性濕疹皮炎等皮膚病與膿皰瘡的皮損特點相似,有時不容易區分。如果你發現皮膚上出現水皰、膿皰等表現,一定不要自行用藥,應該儘快到醫院就診,醫生可以通過體格檢查、血常規檢查、細菌培養等進行診斷,並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治療


● 膿皰瘡的治療以控制感染為主,對症治療為輔,可以分為局部外用藥物和全身用藥兩種。

局部外用藥物

● 皮膚上出現紅點或紅色丘疹時,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有很好的乾燥作用。
● 膿皰未破潰或膿皰破潰時,可以外用抗生素類藥物,常用的有紅黴素軟膏、諾氟沙星軟膏、百多邦軟膏等。
● 滲出較重時可外用高錳酸鉀、黃連素溶液等冷濕敷。

全身用藥

● 皮損廣泛,全身癥狀較重或經局部治療無效者,可以全身應用抗生素藥物,如頭孢唑啉鈉、頭孢他啶等,具有抑菌和殺菌作用,有效控制感染。
● 癥狀嚴重時可能會出現水電解質紊亂,需要輸注血漿、全血或丙種球蛋白等藥物。

危害


● 影響美觀
● ● 發生在手部、面部、頸部等部位的水皰、膿皰,會影響美觀。
● 影響人際交往
● ● 由於本病具有傳染性,可能會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
● 引起併發症
● ● 嚴重的膿皰瘡可引起全身中毒癥狀,出現有高熱、淋巴管炎、淋巴結炎等,甚至可以引起膿毒血症或急性腎小球腎炎等。

預后


● 一般預后良好,經過及時正確的治療可以痊癒。

預防


● 注意皮膚衛生,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 夏季要勤洗澡、勤修剪指甲、勤洗勤換內衣。
● 有瘙癢性皮膚病或各種皮膚損傷時,要積極治療,保證皮膚的完整性。
● 與膿皰瘡患者接觸時,注意自身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