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是原發性胃惡性淋巴瘤的主要類型,亦是結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見者,是起源於胃黏膜的相關淋巴組織的一種B細胞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發病年齡高峰為50~60歲,女性多於男性。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的大量研究發現該病有較高的Hp感染率,根除Hp可使淋巴瘤減小或消失。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主要臨床表現包括腹痛、腹脹、反酸、噁心和體重減輕。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治療需根據Hp感染狀態和腫瘤的臨床分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根除Hp、放療和化療等內科治療往往可取得較好效果,而合併穿孔或急性出血的病例則需行手術治療。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臨床少見,起病隱匿,極易漏診和誤診,給臨床診治帶來許多困難。發病早期若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隨著病情的發展,治療的難度增大且治癒率顯著降低。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預后較差。
● 消化內科、腫瘤科、血液科、普外科等
● 淋巴瘤起源於淋巴結和淋巴組織。
● 正常胃黏膜不含淋巴組織,淋巴組織的出現反映一種慢性持續刺激或炎症存在。有學者指出,在某種抗原如幽門螺桿菌(Hp)作用下發生免疫應答和局部炎症反應,形成黏膜相關淋巴組織,促使B細胞進一步活化增生,病理性B淋巴細胞不斷異常克隆增生,逐漸發展為胃MALT淋巴瘤。
●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起病隱匿,最常見的表現為無明顯規律的上腹部脹痛或隱痛,還有噁心、嘔吐、反酸、噯氣、腹脹、黑糞、食慾缺乏、體重減輕、貧血、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塊、低熱等,但缺乏特異性表現。
● 多數無陽性體征,少數可有上腹局限性壓痛。
● 確診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需要進行如下輔助檢查。
● 幽門螺桿菌檢查
● ● 絕大多數胃MALT淋巴瘤患者可檢測出Hp感染,對本病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作用。
● 內鏡檢查
● ● 內鏡檢查是發現病變的主要方法。胃鏡超聲可準確判斷病變浸潤深度,指導活檢部位、深度和病變範圍,以及周圍淋巴結情況,並可引導活檢。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是本病診斷的金標準。
● 上消化道造影
● ● 可見息肉、潰瘍、結節、浸潤型病變。
● CT檢查
● ● CT檢查可了解腫瘤大小、部位,與周圍臟器關係,判定腹腔淋巴結轉移及其他臟器情況。
● 胃鏡超聲
● ● 可準確判斷病變浸潤深度,指導活檢部位和深度,了解胃周淋巴結的轉移情況。
● 醫生根據臨床表現和相應的輔助檢查結果診斷本病,確診需要進行內鏡下活檢。
● 根據Hp檢查、CT檢查、胃鏡、胃鏡超聲等可作出相應診斷。
● 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本病的病理學特點。
● 本病是一種少見的非癌胃惡性腫瘤,無特異性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有些病灶隱匿不易被發現,早期癥狀與胃炎、胃癌及胃潰瘍相似,因此早期正確診斷困難。
● 如出現腹痛、腹脹、反酸、噯氣、噁心、嘔吐、黑便、納差、乏力和消瘦等癥狀,一般治療無效時,應警惕本病的發生。
● 醫生通過檢查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可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手術治療、免疫治療。
● 對於陰性或抗幽門螺桿菌治療無效者,應首選放射治療。
●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對放射治療比較敏感。有研究表明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接受單純放療后高達90%的患者達到完全緩解,5年無進展生存率約98%。
●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發病早期若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隨著病情的發展,治療的難度增大且治癒率顯著降低。
● 部分早期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在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后達到腫瘤完全緩解,避免了手術對機體的創傷和功能障礙,保留了胃的完整功能。
● 而對於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無效、幽門螺桿菌陰性和晚期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患者根據個體情況行放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和手術治療等綜合性治療,還有部分患者行觀察等待的治療方案。
●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發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治幽門螺桿菌感染對於本病顯得尤為重要。
● 避免群集性感染
● ● 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的傾向特點,預防幽門螺桿菌,應避免家庭群集性感染幽門螺桿菌。
● 口腔健康須保持。
● 預防幽門螺桿菌不宜生喝水,不宜吃生食。
● 餐具器皿應定期消毒,尤其體質較弱的小朋友和老人,應該盡量使用可以高溫殺菌的不鏽鋼餐具,做到“聚餐用公筷,用餐要消毒”,以避免病從口入而影響健康。
● [1] 潘國宗。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消化病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5.
● [2] 徐海燕. 胃MALT淋巴瘤68例臨床特點分析[D].鄭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