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頓·里克特

伯頓·里克特

伯頓·里克特(Burton Richter,1931年3月22日——),美國物理學家,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個人履歷


1931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在經濟大蕭條后的幾年和二次世界大戰中成長起來。1952年,里克特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學士學位,1956年獲該校核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后,里克特接受了斯坦福大學的一個研究職位。在這裡他很快得到晉級並在1967年被聘為物理學系正教授。
1970年,他得到原子能委員會的財政支持,於1973年研製成功一台碰撞光速粒子加速器。使用這一精緻的儀器,里克特發現了新粒子,這是新型大質量長壽命介子中的第一種粒子。與此同時,丁肇中指導下的一組實驗工作者,也發現了同樣的新粒子,他們稱為J粒子。
1974年,里克特和丁肇中聯合宣布他們各自的發現。1976年,他們因為這一發現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主要貢獻


粲夸克(Charm quark),是基本粒子之一,屬於費米子中的第二代夸克,也是在夸克里第三重的,質量為1.25GeV左右(比質子稍微重一點),電荷為2/3e,自旋1/2。粲夸克是由在1970年由謝爾登·李·格拉肖和李爾普羅斯和盧西恩·梅安尼預測,而粲夸克是跟J/ψ介子在1974年由伯頓·里克特跟他的團隊一起發現於斯坦福線形加速器中心。

名言


我從小就對科學感興趣,在10歲左右,我有一個念頭,就是想知道宇宙是怎樣運行的,當然那屬於小孩子式的理想。上大學后,我漸漸發現學習物理更能從根本上幫助我理解宇宙,是我童年時的這個問題引導我去學物理,並最終進入物理學這個美妙的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