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路村

山東萊蕪萊城區大王莊鎮下轄村

獨路村位於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大王莊鎮西北部,是山村,過去,這裡只有一條狹窄的山路進出村莊,所以取名“獨路”。

2019年12月31日,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歷史沿革


據村碑記載:清朝初期,曹姓遷此,始建村無考,因地處山區,北通章丘,只此一路,由此得名獨路。
據史志記載:清朝咸豐年間獨路村屬水南保所轄;民國初年取消鄉保,歸屬寨里區公安鄉;1940年12月,劃歸香山區公安鄉;1951年為十三區宅科鄉;1955年10月,又為香山區宅科鄉;1958年3月,劃歸大槐樹鄉,宅科小鄉;1958年10月成立大槐樹人民公社,劃歸宅科管區;1959年2月,合併為大王莊公社,劃歸宅科管區;1984年劃歸大王莊辦事處宅科鄉;1985年撤銷宅科鄉,合併為大槐樹鄉,劃歸宅科管區;2001年1月撤銷大槐樹鄉,並為大王莊鎮,劃歸大王莊鎮宅科管區。
建國初期,獨路村山多村窮,村人全靠吃統銷糧度日。從1955年至1967年12年間,全村共吃統銷糧200萬斤,最多年達20萬斤。

經濟


行路難一直是該村發展的最大障礙。近年來,為了改變生活環境,村裡人開山鑿石,累計投資300多萬元,修建道路30多華里,修通了連接244省道和王石門村的道路,打開了山門,把獨路村和外界緊密地連接了起來。路通了,村民種植的板栗生薑、中藥材、樹苗都運出了大山,換來了厚厚的鈔票。2006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6年前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4150元,村民親身體驗到了“要致富、先修路”的好處。

政治


二、歷任村支書
1936年1月-1942年1月溫永連
1942年1月-1944年3月溫永富
1944年4月-1950年1月張東高
1950年2月-1956年10月陳德化
1956年11月-1962年4月張秀君
1962年5月-1975年1月張東高
1975年2月-1984年9月陳維合
1984年9月-1985年5月陳鳳吉
1985年6月-1986年11月陳維泉
1986年12月-1994年12月陳鳳吉
1995年1月-1998年9月耿繼芳
1998年10月-趙雲辜
三、歷任村主任
1954年12月-景西勝
1955年1月-1958年10月曹文榮
1958年10月-1968年10月張秀君
1968年10月-1979年2月曹憲香
1979年2月-1980年12月耿維芳
1980年12月-1984年9月陳鳳吉
1984年10月-1985年5月陳維泉
1985年6月-1986年11月張秀信
1986年12月-1989年12月溫鳳江
1989年12月-1995年1月陳維儉
1995年1月-1996年3月曹憲文
1996年4月-2001年10月王緒水

旅遊


景點

獨路村有山有水有古樹,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有被業內專家稱為“齊魯高山大草甸”的“林海草原”和“山東第一古栗林”的“唐朝板栗園”。“唐朝板栗園”現有上百年古樹8000多株,園林部門編號註冊的2400多棵,是罕見的古樹群,極具觀賞性。
過去,這些獨具特色的景觀鎖在深山無人知。如今,柏油路修通之後,外地遊客紛至沓來,獨路村成了休閑度假的好去處。去年,全村共接待遊客1萬多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60多萬元。為把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村兩委在廣泛調查研究和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確立了培植生態旅遊這一支柱產業的工作思路。據趙雲亭介紹,為了加快發展旅遊業,他們千方百計籌資修路,讓四面八方的遊客欣賞“獨路”的風景。為此,去年村裡共投資76萬元,對景區內4公里道路進行了硬化。目前遲步溝至吊蘭山長2.5公里的旅遊道路已完成路基工程,將於7月份建成通車,該工程總投資130萬元,屆時“林海草原”、“唐朝板栗園”、“仙人桌”等景點將由一條環繞的公路貫穿起來,獨路村的神奇與美妙也將初步揭開神秘的面紗。

獲得榮譽


獨路村作為革命老區的普通山村,走出了貧困,走向了富裕:從一個一窮二白、交通塞的小山村發展成為大王莊鎮“產業結構調整”、“個體私營經濟”、“雙文明建設”、“計劃生育工作”、“社會治安’、“農村基本建設”先進單位。2001年7月,被萊蕪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