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掌鄉

雲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轄鄉

平掌鄉位於新平縣西南部,北緯23°48′30″—23°50′23″,東經101°31′50″—101°35′18″。東北鄰哀牢山自然保護區,東南鄰建興鄉,西南與墨江縣接壤,西部接鎮沅縣。全鄉土地總面積為2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67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平掌鄉人民政府駐地平掌街,距離新平縣城150公里,海拔1800米,是全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鄉經濟以農業為主,總耕地面積為24678畝,農民人均佔有耕地1.62畝。糧食作物以稻穀、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茶葉、核桃、竹子、杉木,為主,積極培育冬早蔬菜、甘蔗、小米辣等。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需進一步探明儲量,招商引資,有效開發利用好資源。

歷史沿革


平掌鄉原屬新平縣建興鄉所轄。宋大理時,為馬龍部地、隸威楚府(今楚雄),元憲宗時(125l一1259),立馬龍部為二千戶所,為二千戶轄地;后改二千戶所為馬龍甸,為甸轄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以馬龍先進甸管民官並於他朗(新平縣新化)甸置司,為司轄地;明弘治八年(1495),廢司置新化州,改為州轄地;清康熙四年(1665),裁新化州入新平縣,為新平縣所轄;清宣統元年(1909)至民國21年(1932),屬南區(今新平縣漠沙鎮)轄地;民國22至24年(1933--1935)南區改名第三區,屬第三區所轄第九鄉地;民國25至37年(1936—1948)改名為嵩安鄉。
1949年10月以後,仍名嵩安鄉。1950—1951年,漠沙、振武鄉改名為第四區,改嵩安鄉,劃歸四區所轄:1952年一1957年,又從第四區劃出,建為第五區(即今建興、平掌),1958年,五區分為和平、建興公社,1958年9月始成立縣轄區一級平掌公社。
1958年一1960年定名為平掌鄉人民公社。平掌人民公社轄13個管理區,榨子、中寨、銀廠、梭山、中山、新寨、甘會、丫口、曼干、瓦寺、玉碗水、東瓜林、老廟寨。1961年仍為平掌人民公社,公社轄14個管理區,榨子、平掌、銀廠、松山、中山、新寨、甘會、丫口、曼干、瓦寺、玉碗水、東瓜林、老繆寨、庫獨木。
1962年一1965年改名為平掌區,區轄9個人民公社,平掌、梭山、聯合、倉房、庫獨木、丫口、曼干、瓦寺、柏枝。1966—1979年複名為平掌人民公社,公社轄9個大隊,平掌、梭山、聯合、倉房、庫獨木、丫口、曼干、瓦寺、柏枝。
1980--1983年仍名為平掌人民公社,公社轄10個大隊,平掌、梭山、聯合、倉房、庫獨木、丫口、曼干、瓦寺、柏枝、鹿場。
1984年一1986年複名為平掌區,區轄9個鄉,平掌、梭山、聯合、倉房、庫獨木、丫口、曼干、瓦寺、柏枝。
1987年一1998年6月撒區建鄉,改名為平掌鄉,鄉轄9個村委會,平掌、梭山、聯合、倉房、庫獨木、丫口、曼干、瓦寺、柏枝,1998年12月根據雲南省民政廳和縣人民政府的批複,設立新的行政村富庫村民委員會。鄉轄10個村委會,平掌、梭山、聯合、倉房、庫獨木、丫口、曼干、瓦寺、柏枝、富庫村民委員會。
平掌的民間文化多為流行彝族的一些民間歌舞,如跳樂、對山歌等,獨特的民族風情有彝族的“朝山會”、傣族“潑水節”、拉祜族的祭籠黃飯節,還經常開展“打陀螺”、“對山歌”的傳統項目的活動,曾受到國家、省地、市、縣評為“先進體育鄉”。

地理環境


平掌鄉東西寬20.5公里,南北長23.25公里,海拔最高點班長山主峰2644.6米,最底點谷麻江旁各折下游谷麻江和曼干河交匯點800米,相對高差1844.6米。平掌鄉境內東北高,平掌鄉西南低,峰高谷深、山戀連綿,河流縱橫呈“V”型深切割中山中類型,境內主要山脈有班卡山、大亮山、養神廟山、光骨碌山、壩博大山、干壩塘山、打磨山、岔河梁子山、黃草嶺山、那翁山、曼干箐頭山、哪咱梁子山、支離梁子山、二台坡山。境內主要河流有白臘渡河、梭山河、班卡河、白臘度河主河上游源於猴進水庫下流至岔河、曼干河匯入谷麻江。梭山河主源屬爛泥塘河、綠箐河、上游源頭於哀牢山自然保護區,下流入花橋河、岔河、曼干河至各折河匯入谷麻江;班卡河由沙拉地河,新山大河二源彙集至麻大街河匯入谷麻江,鄉境內谷麻江發源於鎮沅者東李仙江水系,自北向南經麻大街、各折兩條河,匯入谷麻江向南流入普耳市盆地,注入三江。有水庫3個,猴進水庫建於1958年,庫容量186萬立方米;可灌溉農田3300畝;馬龍河水庫建於1962年,庫容量94.4萬立方米,可灌溉面積3600畝;鹿房田水庫建於1997年,庫容量52.28萬立方米。可灌溉面積1800畝。
平掌鄉境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沖溝、細溝、坳溝到處可見,下切侵融、溯源侵蝕現象較為明顯。相對高差大,氣候和植被形成突出垂直帶譜,有明顯的寒溫、暖溫、亞熱帶
立體氣候特徵,由於地貌類型複雜,垂直高差大,形成了多種類型的生態物候區,具有“冬有嚴寒,夏有酷暑、冬短夏長、夏秋多雨、乾濕分明,地區差異明顯的特點,年均氣溫15.6℃”,年降雨量1000—1200毫升,無霜期304天年日照3832.5小時。
鄉境內主要種植經濟作物有:茶葉、核桃、竹子、烤煙。茶葉是鄉的一大龍頭產業。

位置境遇

梭山水庫
梭山水庫
平掌鄉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西南部,北緯23°48ˊ30″~23°50ˊ23″,東經101°31ˊ50″一101°35ˊ18″。東北鄰哀牢山自然保護區,東南臨建興鄉,西南與墨江縣接壤,西部接鎮沅縣。境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具有明顯的寒溫—暖溫—亞熱帶立體氣候特徵。鄉域內最高海拔2600米,最低海拔800米。鄉人民政府駐地平掌街,距新平縣城150公里,海拔1800米。全鄉土地總面積230.83平方公里。耕地21507畝,比上年減1839畝,其中,田5347畝,地16160畝,農業人口人均佔有耕地1.5畝,有效灌溉面積4203公頃。 

自然資源


因氣候、生物、地質、地形相互作用,土壤類型多樣。有黃壤土、砂壤土、黑砂壤、紅壤土、棕紅土、水稻土等土壤類,黃壤土和紅壤土分佈最廣,是主要的土資源。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鉻、鎳、鈷、金、鋼、石棉石灰石蛇紋石滑石等9個礦種,儲量鉻3.15千噸,鎳金達2.4萬噸,鈷566噸,黃金2133千克。是新平縣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較高的鄉鎮之一,也是玉溪市鎳礦後備基地和黃金主產區。

人口民族


據有關資料,該鄉總戶數3707戶,總人口14923人,其中,男7970人,女6953人;農業人口13972人,非農業人口664人;少數民族人口11259人,佔總人口的75.4%,農村勞動力8113人,其中從事第二、三產業的1211人,佔總勞動力的14.9%。人口自然增長率4.15%o;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5人。

人口數據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2102
6542
5560
家庭戶戶數3008
家庭戶總人口(總)11935
家庭戶男6404
家庭戶女5531
0-14歲(總)2862
0-14歲男1537
0-14歲女1325
15-64歲(總)8445
15-64歲男4620
15-64歲女3825
65歲及以上(總)795
65歲及以上男385
65歲及以上女41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1890
註: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11268人
2021年,新平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平掌鄉常住人口8367人。

政治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它涉及農村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各個領域,強調產業發展要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要實現新提高,鄉風民俗要倡導新風尚、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鄉村治理要健全新機制,是黨和國家在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舉措,是科學發展觀在現階段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集中體現。
但是,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統一的的標準和現成的模式,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應堅持“邊實踐邊總結邊發展”的原則,結合實際,大膽實踐,爭做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努力推進新農村建設。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新平縣平掌鄉堅持“既儘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的工作原則,研究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大膽實踐,首先從民房改造,村容村貌改造入手;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後續經濟的發展;三是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以農民為本,圍繞增收致富奔小康,明確了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即:以“生產發展”為核心,以“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為突破口,以“民主管理”為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牢發展基礎;四是加強領導,制定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計劃;五是加快經濟發展“生產發展”是當前新農村建設的核心,也是新農村建設持續進行的前提。2006年,我鄉研究制定烤煙,甘蔗、畜牧、茶葉、核桃、竹子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茶葉、烤煙、核桃、竹子,切實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一是抓實抓好烤煙生產,收購煙葉3萬公斤,金額28.7萬元,中上等煙比例80%,均價9.58元:二是大力發展茶葉為龍頭產業,2006年止種植茶葉8844畝;三是大力發展竹子支柱產業,種植竹子6144畝;四是大力發展核桃後續產業,種植核桃11892畝;五是大力發展甘蔗,種植甘蔗2830畝;事實證明,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抓牢一棵茶葉,抓實一棵煙,鞏固一棵甘蔗,切實抓好茶葉、竹子、核桃三棵樹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保障。

經濟


企業發展

平掌鄉的主要產業為茶葉、核桃、竹子、甘蔗、畜牧業、糧食、烤煙。2006年,全鄉收購烤煙葉3萬公斤,金額28.7萬元,中上等煙比例達80%,均價9.58元。大力發展核桃、竹子、茶葉“三棵樹”。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咬住發展茶葉為龍頭產業,大力發展竹子為支柱產業,鞏固發展核桃為後續產業,到2006年止,發展茶葉8844畝,發展竹子6144畝,發展核桃11892畝。繼續加快畜牧業發展,實現畜牧業總產值1716萬元。穩定糧食生產,實現糧食總產560.52萬公斤,比上年增加16.02萬公斤。
據有關資料
平掌鄉
平掌鄉
該鄉農村社會經濟總收入2251萬元,人均總收入1611元;人均純收入994元。農村社會總產值(現價)4110萬元,完成工農業總產值(現價)2765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578萬元,工業總產值187萬元,國內生產總值1680萬元;年內實現財政收入9萬元,支出539萬元。
農業
該鄉農作物播種面積30940畝,全年糧食總產608萬公斤,油料總產7.5萬公斤,農業人口人均產糧435公斤。年末,生豬存欄24280頭,肥豬出欄10450頭,大牲畜存欄6835頭,全年投入水利建設資金62.12萬元,水利化程度37%。
鄉鎮企業
平掌鄉
平掌鄉
該鄉共有鄉鎮企業80家,其中個體辦79家,集體辦1家,從業人員135人。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1205萬元,比上年減14.4%;實現利稅總額109萬元,完成現價總產值949萬元。
金融保險
年末各項存款餘額達1250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個人儲蓄存款餘額692.8萬元,發放各項貸款742萬元。
商業貿易
完成農村社會生產零售總額251萬元,農副產品採購總額209萬元,集市貿易成交額265萬元。 

農村經濟

2007年,全鄉完成生產總值(現價)264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430.46萬元,第二、三產業完成211.54萬元。完成了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價)2319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228萬元,工業總產值27萬元。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6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0元。重點建設項目1項,完成社會固定資產517萬元,其中:基礎設施項目6項,完成273萬元。完成農村集體固定資產投資46萬元。實現地方財政預算總收入37.2萬元,完成財政預算總支出764萬元。

招商引資

平掌鄉水資源較為豐富,但平掌鄉屬新平縣的邊遠鄉鎮,交通聯網率差,只能東進東出,故給招商引資帶來了較大的制約。近年來,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招商資工作,鄉外資金投資增長較快,現已有深圳市聚泉商貿有限公司、雲南省茶樹良種場,到該鄉投資。

文化


民風民俗

平掌鄉屬多民族雜居鄉,民族區域分佈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少數民族以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居占,具有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底蘊。

茶葉產業

茶園
茶園
(一)歷史優勢。1963年,該鄉從鳳慶縣調入茶種在庫獨木村開始種植茶葉,1971年至1990年又先後從永德、景谷、昌寧調入優良大葉綠茶茶種在倉房、庫獨木、聯合、梭山、平掌、柏枝、瓦寺等村,發展面積達3100多畝。為做強做大茶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1993年,組建了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廠房面積1810平方米,有成套流水線生產設備的玉碗茶廠。為實現名茶效應與市場效益的高度統一,確保名牌響、市場旺,讓更多的茶農靠生產茶葉致富,1997年12月,成立了平掌鄉茶葉專業生產合作社,為400多戶茶葉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一條龍服務。2007年,該鄉共有1170戶農5900農民種植茶葉,茶葉面積達11491畝。
(二)氣候優勢。平掌鄉的茶葉多種植於海拔1450以上的哀牢山上,茶山山高水清,空氣清新,終年雲霧繚繞,其茶條索嫩而無雜,香氣清醇爽口,湯色明亮綠潤,滋味純正甘醇,系雲南大葉良種茶葉,是精製高檔綠茶的理想原料,其特點是:鮮葉色澤濃綠,有光澤、質糯厚實、芽葉肥壯、茸毛特多。茶葉用肥主要為農家肥和茶葉專用肥,除殺菌劑外基本無農藥,2002年已申請無公害食品稱號,2003年已進入雲南名茶系列。為進一步提高質量和產品科技含量,玉碗茶廠先後派技術人員到龍生集團參觀學習,已成立QC管理小組,新發展茶園為無性系良種“雲抗10號”,老茶園將逐步更新換代。
(三)品牌優勢。1996年以申請註冊“婉盈”商標,經多方努力,所生產的“婉盈”牌玉碗綠茶系列產品,運用傳統加工工藝,經機械加工而成,具有獨特的民族風味,在新平縣內乃至玉溪市內已能佔領一方市場。玉碗綠茶系列產品其特點是毫峰顯露,青綠明亮,香氣清鮮,甘醇持久。玉碗綠茶1997年被《中國雲南名茶大觀》所收錄,1998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名茶茶製品、茶文化博覽會”上獲得名茶產品推薦,2003年獲無公害食品認證。2002年學習龍生集體加工工藝,用鮮芽頭開發新產品掌上毫峰和掌上明珠,做到真正的名符其實,售價一度上升到150元、250元/盒。玉碗茶廠生產的玉碗綠茶系列產品有:100克綠茶,250克玉碗綠茶,400克掌上毫峰條茶,400克掌上明珠條茶,450克掌上明珠禮盒茶,250克掌上毫峰禮盒茶,400克玉碗綠茶禮盒,125克筒裝綠茶,300克玉碗綠茶套裝,60克盒裝綠茶,500克便裝綠茶,1000克便裝綠茶,500克便裝掌上毫峰,1000克便裝掌上毫峰及散裝市場型綠茶。產品主要在玉溪市內銷售,部分已銷往四川、甘肅、新疆等地。為進一步擴寬市場,玉碗茶廠正強烈打造品牌,提高產品質量及科技含量,玉碗綠茶系列打開省內、省外市場,甚至打向國際市場。到2010年,茶葉面積將達1.6萬畝。

茶葉產業發展情況

平掌鄉
平掌鄉
(一)種植規模。2007年底,茶葉面積達11491畝,其中投產面積6991畝,生產面積2500畝生產投產面積2100畝,主要是以茶葉基地為主,農戶零星種植為輔的種植模式,其中以玉碗茶廠基地1747畝為龍頭,50畝以上的茶園有28個。主要種植品種是無性系良種“雲抗10號”、“鳳慶綠茶”和“長葉百毫”。茶葉主要分佈在海拔1450以上的哀牢山上,茶山山高水清,空氣清新,終年雲霧繚繞,其茶條索嫩而無雜,香氣清醇爽口,湯色明亮綠潤,滋味純正甘醇。
加強茶葉科學管理,提高茶農及茶廠管理人員素質,多次組織有關人員到外地參觀學習和技術培訓。先後派出50人次到峨山縣山後茶廠、易門縣茶樹茶廠、思茅龍生集團、大渡崗茶葉總公司等先進茶廠及公司參觀學習;先後進行15次茶農培訓班、培訓茶農1800人次,使茶農掌握了種茶知識,提高意識,得到實惠。
(二)生態效益。平掌鄉緊緊圍繞“一保三種”的長遠發展思路,積極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把保護生態、防止水土流失,積極培植後續產業作為長期發展的戰略任務來抓,繼續加大“三棵樹”的(種植茶樹、核桃、竹子)的發展力度,穩步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該鄉通過退耕還林、荒山造林等政策,逐年擴大林果產業種植面積,有效保護了該鄉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實現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施肥及使用農藥情況。茶葉用肥主要為農家肥和茶葉專用肥,除殺菌劑外基本無農藥,2002年已申請無公害食品稱號,2003年已進入雲南名茶系列。
(四)茶葉加工
平掌鄉茶葉加工已初具規模,為加快茶葉產業的發展,提高茶葉質量,做到茶葉深加工,共有5家茶廠,分別為玉碗茶廠,產房面積887平方米,固定資產70萬元,日均可加工鮮葉2000千克;玉碗茶廠一分廠(鹿房田茶廠),產房面積500平方米,固定資產25萬元,日均可加工鮮葉2000千克;平掌茶廠,產房面積200平方米,固定資產10萬元,日均可加工鮮葉1000千克;庫獨木茶廠,產房面積522平方米,固定資產20萬元,日均可加工鮮葉2000千克;倉房茶廠產房面積12平方米,固定資產10萬元日均可加工鮮葉500千克。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探索,該鄉相繼推出“婉盈”牌玉碗綠茶系列產品,產品系列的特點是毫峰顯露,青綠明亮,香氣清鮮,甘醇持久。用鮮芽頭開發新產品掌上毫峰和掌上明珠,做到真正的名符其實,售價一度上升到150元、250元/盒。玉碗茶廠生產的玉碗綠茶系列產品有:100克綠茶,250克玉碗綠茶,400克掌上毫峰條茶,400克掌上明珠條茶,450克掌上明珠禮盒茶,250克掌上毫峰禮盒茶,400克玉碗綠茶禮盒,125克筒裝綠茶,300克玉碗綠茶套裝,60克盒裝綠茶,500克便裝綠茶,1000克便裝綠茶,500克便裝掌上毫峰,1000克便裝掌上毫峰及散裝市場型綠茶。產品主要在玉溪市內銷售,部分已銷往四川、甘肅、新疆等部分進一步擴寬市場,玉碗茶廠正強烈打造品牌,提高產品質量及科技含量,通過努力,玉碗綠茶系列定能打開省內、省外市場,甚至打向國際市場。 

文化設施

該鄉有文化站1個,藏書2736冊;組織參加新中國成立55周年調演活動獲縣級三等獎。 

社會


基礎設施

(一)水利設施:全鄉現有水庫4個,總庫容量363.82萬立方米。小水窖139口,共建成三面光溝58.3公里,水利化程度達38%。
(二)交通情況:全鄉現有鄉村公路22條,交通5.6公里,
村組公路43條,54.9公里,通車里程175.6公里,屬土路路面。全鄉有自來水廠1座,供水人口1600人,集鎮區域自來水普及率100%。全鄉現有變電站1座,通電率100%,地面衛星接收站82座,其中:中平分配49座,發射27套節目,用戶302戶,小片網24座,用戶280戶,發射6—8套節目,聯網關圈l座,用戶380戶。共有固定電話裝機2211部,擁有行動電話1794部。
(三)能源建設:全鄉建沼氣池3089口,占農村總戶數的93.4%,實行一池三改3089戶,沼氣建制普及率達82%。安裝太陽能的農戶26戶,佔總戶數的0.73%。
(四)集貿市場:全鄉有集貿市場三個,佔地面積262966平方米的綜合農貿市場,三個集貿市場所在地,平掌集貿市場、聯合村壩塘街集貿市場,曼干村集貿市場。
(五)環衛設施:有公廁13個,垃圾間10間。

廣播電視

該鄉有廣播電視站1個,新建微波中心發射台1座,接收站9座,完成“村村通”工程17座,有溫飽示範組小片網17座,電視覆蓋率達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