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的滋味

櫻桃的滋味

《櫻桃的滋味》是時代精神電影公司於1997年10月10日推出的一部心理劇情片,由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執導,赫瑪永·厄沙迪、阿卜杜拉曼·巴赫里、米爾·海珊·努里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厭棄生命的巴迪在尋找能夠幫他辦理後事的好心人的過程中逐漸感悟生命意義的故事。1997年10月10日,該片在義大利上映。1997年該片獲得第50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
巴迪(赫瑪永·厄沙迪飾)是一個厭棄生命的中年男人,他在一棵櫻桃樹下挖了一個坑,準備自殺后埋在這裡。為了找到一個能在他死後幫他埋屍的好心人,巴迪開著車在德黑蘭郊外尋尋覓覓。一路上他分別遇到了阿富汗人、庫德人、土耳其人、囚犯、士兵、神學院的學生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他告訴乘客們他的打算,並表示自己已經挖好了坑,他們只需要往坑裡面填土就可以獲得一大筆報酬。但他們都由於種種原因拒絕了他,有的因為恐懼,有的出於宗教上的顧忌,有的則基於人道主義上的考慮。
最後一位坐上巴迪的車的是名叫巴德瑞(阿卜杜拉曼·巴赫里飾)的老人,一名動物標本剝製師,為了攢夠給孩子治病的錢而勉強答應他的請求。在車上,巴德瑞一路勸說巴迪多去想想生活的意義,不停的以淺顯的道理來拯救巴迪瀕臨絕望的心靈。在巴德瑞的勸說下,巴迪漸漸回心轉意。巴迪把他送回博物館后,一個人在夕陽中一直坐到天黑,慢慢回味今天所遇到的一切。夜晚,他獨自開車來到那棵櫻桃樹前,躺在自己挖的洞穴里,仰望著茫茫夜空,漸漸露出了平靜的微笑,發現生命的滋味宛如櫻桃般美好。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
巴迪赫瑪永·厄沙迪/Homayoun Ershadi
巴德瑞阿卜杜拉曼˙巴赫里/Abdolrahman Bagheri·
神學院學生米爾·海珊·努里Mir Hostien Noori
庫爾德士兵阿赫多爾·海珊·巴吉利Afshin Khorshid Bakhtiari 
士兵薩法·阿里·莫拉迪Safar Ali Moradi

職員表

製作人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副導演(助理)哈塞·耶泰巴納
編劇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攝影赫瑪永·佩瓦爾
剪輯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角色介紹


櫻桃的滋味
櫻桃的滋味
巴迪
演員 赫瑪永·厄沙迪
一個厭棄生命的中年男人,打算自殺后埋在櫻桃樹下,開車到郊外尋找能夠幫他埋屍的好心人,一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聽他們講述各自的故事而漸漸感悟生命,逐漸改變自殺的念頭。
櫻桃的滋味
櫻桃的滋味
庫爾德士兵
演員 阿赫多爾·海珊·巴吉利
年輕士兵,庫爾德斯坦人,第一個坐上主人公汽車的人,逐漸了解主人公的真實意圖后,因害怕而逃離。
櫻桃的滋味
櫻桃的滋味
神學院學生
演員 米爾·海珊·努里
第二個坐上主人公汽車的人,神學院學生,阿富汗人,為了躲避戰亂來到伊朗神學院進修,因宗教信仰拒絕主人公的請求,並對主人公進行長時間的說教。
櫻桃的滋味
櫻桃的滋味
巴德瑞
演員 阿卜杜拉曼˙巴赫里
第三個坐上主人公汽車的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動物標本剝製師,土耳其人,為了生病的孩子勉強答應主人公的請求,一路上喋喋不休的勸說主人公多多感悟生命的意義,不停的以淺顯的道理來拯救主人公瀕臨絕望的心靈。

獲獎記錄


時間獎項名稱獲獎/提名獲獎/提名方
1997年第5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獲獎《櫻桃的滋味》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公司名稱國家/地區
Abbas Kiarostami Productions伊朗 
CiBy 2000法國

發行公司

公司名稱國家/地區
Mongrel Media加拿大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阿根廷 
RCV Film Distribution荷蘭 
Primer Plano Film Group S.A.阿根廷
人造眼英國 

上映日期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日期國家/地區
1997年5月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1998年1月30日美國
1997年9月28日美國(紐約電影節)1998年2月6日瑞士(德語地區)
1997年10月10日義大利 1998年2月13日葡萄牙
1997年12月11日西班牙 1998年4月18日新加坡(新加坡國際電影節
1997年12月26日巴西 1998年4月23日墨西哥(墨西哥國際電影節)
1998年1月1日韓國 1998年6月5日英國
1997年11月26日法國1999年4月30日伊朗
1998年1月31日日本1999年8月13日丹麥
1998年7月16日德國2000年11月12日印度尼西亞(印尼國際電影節)
1998年8月13日阿根廷 2004年11月19日希臘(希臘國際電影節)
1998年5月20日冰島2007年6月15日芬蘭(午夜陽光國際電影節) 

影片評價


影片通篇講述一個人準備結束生命的活動,略顯單調,相比於導演阿巴斯從前的作品更為抽象,但這部作品洋溢著詩歌情懷和哲學思考。影片雖以自殺為主線,卻並不是為了表現厭世,而是以死亡作切口,更深入地體察生命的意義。片中每一個拒絕巴迪的人都代表著他們自己的信仰,他們活下去的理由。(新浪網評)
《櫻桃的滋味》的眾多非職業演員涵蓋了伊朗各行各業的人士,表現了尋找死亡時發現生命的奇妙歷程,探討了在“限制和自由的矛盾中”對生死的看法,以其深刻的哲學思考,在世界影壇引起轟動。(騰訊網評)
《櫻桃的滋味》用相對單調的長鏡頭來講述一個沒有任何離奇情節的簡單故事。片中隱隱的迷惘與沉鬱也是伊朗電影中較共性的美學特徵,它與宗教有著密切關係。伊朗人與宗教的關係,是既真誠地期望有一個主持正義、揚善懲惡的真主,又隱隱地懷疑冥冥中是否真有這樣一個明察秋毫、全知全能的救世主。兩者間的共同基礎,便是對現實的深刻失望。(《環球時報》評)
該片一如阿巴斯現實主義的電影風格,近乎紀實。儘管這是一部沒有暴力,也與愛情無關的影片,但是卻不特別枯燥,因為它有懸念。在自殺者和人們交談的過程中,一些生活哲學從影片中傳達出來,使影片獲得了思想深度的同時也獲得了藝術的韻味。(新華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