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聖
中國台灣男導演
魏德聖,1968年8月16日出生於中國台灣台南市永康區,中國台灣男導演,畢業於台灣遠東工專學院。
1991年開始步入影視圈。1994年首次編寫的劇本《賣冰的兒子》獲得台灣官方頒發的優良電影劇本獎。2008年憑藉電影《海角七號》獲得年度傑出台灣電影獎和最佳導演獎。2009年執導的史詩巨片《賽德克·巴萊》摘得了2011年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代表作品有《賽德克·巴萊》《夕顏》《七月天》等。
1991年退伍后即進入一家小型傳播公司擔任電視節目助理,開始步入影視圈。
魏德勝生活照
1994年首次創作的劇本《賣冰的兒子》獲得了台灣官方頒發的優良電影劇本獎。
1995年攝製了一部短片《夕顏》,在台灣政府鼓勵年輕人製作非商業性劇情影片設立的金穗獎中得到了第十八屆金穗獎優等錄影帶;同年出任日本導演林海象來台拍攝日台合作片《海鬼燈》的製作助理。
魏德勝出席活動照
1996年開始以16mm底片拍片,短片作品包括《對話三部》《黎明之前》《七月天》等,獲得金穗獎,受到國內外影展的重視。
2000年完成講述“霧社事件”始末的劇本《賽德克·巴萊》,獲得台灣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
2002年出版圖書《小導演失業日記-黃金魚將撒母耳》。
《賽德克·巴萊》海報
2008年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成為台灣最賣座的華語片,並獲得了第三屆亞洲電影大獎紀念楊德昌亞洲新秀大獎。
2009年執導的史詩巨片《賽德克·巴萊》,摘得了2011年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
2012年擔任棒球電影《KANO》的監製,並編寫電影的前期劇本。
2016年執導的新片《52 Hz, I Love You》殺青。
2021年,執導紀錄片《最孤獨的鯨:尋找52》。
相比台灣大多數導演,魏德聖出身相當草根。他甚至沒有讀過大學,也沒專門進修過電影,對所謂的大師作品也知之甚少。在金融危機、台灣民眾情緒低迷時,以小人物努力生存的毅力和詼諧幽默的內容,讓民眾重拾對這塊土地的認同。魏德聖憑藉《海角七號》,僅用了兩個月時間,便超過成龍、李安,成為台灣華語電影六十多年來最賣座的導演,一下子從苟且偷生的劇本小作者,成為一位響徹世界的華人電影導演(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
魏德聖由於充滿理想性格且具有堅持自我理念的傲骨,致使委外作品不多,但細數魏德聖自行執導、拍攝的作品,仍可以清楚見到魏德聖不斷自我突破、自我成長的軌跡(成都日報評)。
導演作品
時間 | 作品名稱 | 備註 |
1994年 | 劇本《賣冰的兒子》 | —— |
1995年 | 短片《夕顏》 | video作品,劇情片 |
1996年 | 電影《麻將》 | 副導演 |
1996年 | 短片《對話三部》 | 16mm劇情片 |
1997年 | 短片《黎明之前》 | 16mm劇情片 |
1999年 | 短片《七月天》 | About July,16mm劇情片 |
2002年 | 電影《雙瞳》 | 副導演&策劃 |
2003年 | 劇本《火焚之軀──西拉雅》 | —— |
2008年 | 電影《海角七號》 | 策劃&導演&監製&劇本 |
2011年 | 電影《賽德克·巴萊》 | 導演&劇本(2000年)&前導片(2003年) |
2016年 | 電影《52 Hz, I Love You》 | 導演,音樂愛情電影 |
出版書籍
時間 | 名稱 | 備註 |
2002年 | 《小導演失業日記-黃金魚將撒母耳》 | 書籍 |
2011年 | 《導演.巴萊》 | 書籍 |
作品獎項 |
▪ 2008 美國夏威夷影展劇情片類最佳影片獎 (獲獎) ▪ 2008 台北電影節劇情長片百萬首獎首獎 (獲獎) ▪ 2008 日本亞洲海洋電影展“最佳影片”首獎 (獲獎) ▪ 2006 新人組輔導金500萬元 海角七號 (獲獎) |
個人獎項 |
▪ 2013 第4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港台導演獎 賽德克·巴萊 (獲獎) ▪ 2008 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年度台灣傑齣電影工作者 (獲獎) |
劇本獎項 |
▪ 2003 台灣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 劇本《火焚之軀──西拉雅》 (獲獎) ▪ 2000 台灣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 劇本《賽德克·巴萊》 (獲獎) ▪ 1994 台灣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 劇本《賣冰的兒子》 (獲獎) |
短片獎項 |
▪ 1998 電影短片及紀錄長片輔導金補助 短片《七月天》 (獲獎) ▪ 1997 比利時布魯塞爾影展“優等短片” 短片《黎明之前》 (獲獎) ▪ 1997 第二十屆金穗獎“優等短片” 短片《黎明之前》 (獲獎) ▪ 1996 第十九屆金穗獎“優等短片” 短片《對話三部》 (獲獎) ▪ 1995 第十八屆金穗獎“優等錄影帶” 短片《夕顏》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