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髮文身

斷髮文身

斷髮文身,漢語成語,拼音是duàn fà wén shēn,褒義,作謂語,意思是剪短頭髮與文身。出自《左傳》。

成語解釋


剪短(修剪)頭髮。

典載


《左傳·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禮,仲雍嗣之,斷髮文身,祼以為飾,豈禮也哉。”
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淮南子。原道訓》:“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眾,於是人民斷髮文身,以象麟蟲。”
《善哉行》(漢·曹操):“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斷髮文身。”
《莊子·逍遙遊》:“宋人次章甫而適越,越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杳然喪其天下焉。”周朝前期,宋國人是文化昌盛的部族,有一個商人把華麗的絲織品帶到越國去,但是越人斷髮文身,扎發的絲織品物毫無用武之地。
《史記·趙世家·正義》記越人文身之法“刻其肌,以青丹涅之。”他們不梳冠,頭髮是剪掉的;文身即是用礦物、植物的顏料在身上畫些圖案。黃淼章認為,對於這種習俗向來有種種解說,如美飾說、尊榮說、巫術說、圖騰說等。東漢末期應劭還認為,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