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渡鎮

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下轄鎮

洪渡鎮,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下轄鎮,地處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西北烏江岸邊,東與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龔灘鎮一江之隔,南與新景鄉接壤,西南與客田鎮相連,西與塘壩鄉毗鄰,北與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雙龍鄉、善感鄉、鹿角鄉3鄉交界。東西最大距離8.6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9.12千米,總面積76.1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洪渡鎮戶籍總人口10784人。

徠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洪杜縣,隸屬黔中郡;宋嘉祐八年(1063年),廢置洪杜縣;唐貞觀二年(628年),移洪杜溪;唐麟德二年(665年),后縣治所遷至重慶酉陽龔灘;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置洪渡區;1950年,置十區,為區所在地;1958年,改名塘壩區,洪渡成為塘壩區的一個鄉;1983年10月,改洪渡鎮。截至2020年6月,洪渡鎮下轄2個居委會和6個村委會。鎮政府駐王坨村。

2011年,洪渡鎮財政總收入99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5萬元,其他稅收收入4萬元。人均財政收入89.5元。2018年,洪渡鎮有工業企業14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

歷史沿革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洪杜縣,隸屬黔中郡。
宋嘉祐八年(1063年),廢置洪杜縣。
唐貞觀二年(628年),移洪杜溪。
唐麟德二年(665年),后縣治所遷至重慶酉陽龔灘。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置洪渡區。
1950年,置十區,為區所在地。
1958年,改名塘壩區,洪渡成為塘壩區的一個鄉。
1983年10月,改洪渡鎮。
洪渡鎮
洪渡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洪渡鎮地處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西北烏江岸邊,東與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龔灘鎮一江之隔,南與新景鄉接壤,西南與客田鎮相連,西與塘壩鄉毗鄰,北與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雙龍鄉、善感鄉、鹿角鄉3鄉交界。距縣城138千米。東西最大距離8.6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9.12千米,總面積76.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洪徠渡鎮地處烏江西岸,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低山峽谷。境內最高點位於小山,海拔1282米;最低點位於小旁灘,海拔225米。洪渡鎮地形圖

氣候

洪渡鎮氣候特點是多年平均氣溫17.9℃,1月平均氣溫6.9七,極端最低氣溫-4.5℃;7月平均氣溫28.2℃,極端最高氣溫42.5℃。無霜期年平均31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

水文

洪渡鎮河道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烏江、洪渡河、塘壩河3條,其中洪渡河發源於遵義市湄潭縣萬馬鄉,經鳳崗、務川在白鶴入境,長27.5千米,流域面積49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98.4立方米/秒,天然落差75米。
洪渡河發源於湄潭縣萬馬鄉,經鳳崗、務川在客田鎮進入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境內,到洪渡鎮匯入烏江。流域面積3664平方千米,境內流域面積495平方千米。河流長194.1千米,沿河縣境內長27.5千米,從龔溪口大橋至洪渡河與烏江交匯處,全長12千米。多年平均流量98.38立方米每秒。河道天然落差75米,平均坡降2.7%。

自然災害

洪渡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風災、洪澇、冰雹、山體滑坡等。2011年地質災害致使12700畝農田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37萬元。

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洪渡鎮農業耕地面積10680畝;可利用草地面積3691畝,林地面積58112畝。
洪渡鎮已探明地下礦藏有螢石、重晶石方解石、硫黃、煤炭、硫鐵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洪渡鎮轄洪渡1個居民委員會,洪渡、洞子溪、龍泉、王坨、皂角、雙泉、蘇家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洪渡鎮下轄2個居委會和6個村委會。鎮政府駐王坨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20627109001121洪渡居委會
520627109002121洪渡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627109202220洞子溪村委會
520627109203220龍泉村委會
520627109204121王坨村委會
520627109205220皂角村委會
520627109206220雙泉村委會
520627109207220蘇家村委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洪渡鎮總人口1106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398人,城鎮化率48.8%0另有流動人口1250人。總人口中,男性5612人,佔50.7%;女性5454人,佔49.3%;14歲以下3131人,佔28.3%;15-64歲7104人,佔64.2%;65歲以上831人,佔7.5%。總人口中,以土家族為主,達5310人,佔48%。2011年,人口出生率12.20‰,人口死亡率5.96‰,人口自然增長率6.24‰。
截至2017年末,洪渡鎮常住總人口8832人。
截至2018年末,洪渡鎮戶籍總人口1078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洪渡鎮財政總收入99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5萬元,其他稅收收入4萬元。人均財政收入89.5元。
2018年,洪渡鎮有工業企業14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

第一產業

洪渡鎮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黃豆為主。2011年,洪渡鎮生產糧食513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煙葉、油菜、花生、茶葉、油桐、蔬菜。2011年,洪渡鎮花生產量49噸,油菜產量384噸,烤煙產量143噸,茶葉產量2噸,油桐籽產量30噸;蔬菜種植面積3390畝,產量6100噸。
洪渡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洪渡鎮生豬年末存欄7441頭,牛年末存欄3925頭,羊年末存欄7286隻,家禽年末存欄15787羽。2011年,洪渡鎮生產肉類799噸,其中豬肉507噸,牛肉58噸,羊肉125噸,禽肉31噸;禽蛋產量38噸。
截至2011年末,洪渡鎮累計造林35240畝,林木覆蓋率39%。
漁業以養魚、捕魚為主。2011年,洪渡鎮水產品總產量152噸。

文化


名字由來

洪渡鎮因轄區東面洪杜山低矮,常被洪水淹沒故名洪渡。

文物古迹

綜述
洪渡鎮有漢磚瓦窯群、西漢墓、宋墓群、明墓群等文物遺址,有石刻文化,已發掘秦磚、漢瓦、宋瓷、明朝軍民禁約碑等,堪稱“千年古鎮”。
軍門禁約碑
軍門禁約碑,位於洪渡鎮約0.5千米許的接管廳。碑高1.7米,寬1米。為明朝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十月十五日,里老陳思忠、陳再信、鄉約熊齊仁、鄧應斌、陳天爵等奉命所立。碑文全文錄於民國《沿河縣誌》,是封建統治者人為製造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隔閡和民族歧視的證據。此碑在洪渡街頭豎了300餘年,20世紀七十年代修建洪渡鎮糧管所時被深埋於地基之下。
洪渡漢墓
洪渡漢墓,漢磚瓦窯群,以洪渡鎮為中心,西至後山坡,東到烏江河岸,南至四方石組,北至王坨一帶,有大小几十座磚石結構的漢墓群和漢磚瓦窯群。其中以大壩田村出露較為明顯,村北一漢墓為豎狀土坑,墓口距地表1.2米至1.5米,墓室內回填的紅燒土塊及灰色土,約有0.6米至0.7米寬,0.6至0.8米厚。1989年7月,墓及磚瓦窯群被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漢磚瓦窯
大壩田村有漢磚瓦窯4座,位於村北瓦廠堡,1989年4月被省博物館考古隊與縣文物工作人員發現,為貴州省首見的西漢陶窯。對一窯作了試掘,有窯壁,火膛,窯底及壁外燒結土層。窯壁高0.5米至1.5米,南北寬約2.3米,排水溝深0.8米,內存繩紋板瓦、簡瓦、花紋磚等堆積物,並出土有窯拍,泥模2件孤品。窯群四周散布殘損的漢花公母椎磚、繩紋簡瓦、板瓦、瓦當等。

風俗民情

洪渡鎮土家民族風情濃郁,民歌山歌遠近聞名,“打鎦子”藝術獨具特色,以“八仙”為音名記譜,所用樂器為土法自制,不用校音器而發音奇准。2002年被貴州省文化廳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

交通


洪渡鎮已形成由公路、水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2011年,洪渡鎮客運總量18萬人次,貨運總量70萬噸。
2011年末,洪渡鎮道路總長度8千米。
洪渡鎮
洪渡鎮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洪渡鎮有小學6所,在校生886人,專任教師5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34人,專任教師3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洪渡中學。
2011年,洪渡鎮預算內教育事業費534.48萬元。

文化事業

1952年2月,洪渡鎮開通有線廣播站。2011年末,洪渡鎮開通有線電視,有4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011年末,洪渡鎮文化各類文化藝術團體2個,成員67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洪渡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1個,其中鎮中心衛生院1所,醫療點3個,村級衛生室7個。專業衛生人員22人。
2011年,洪渡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0512人,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洪渡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3戶,人數98人,支出1.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68戶,人數3057人,支出185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9人,支出8.7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63人次,支出33.83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156人次,支出10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洪渡鎮有郵政網點1個,電信服務網點2個。

給排水

2011年末,洪渡鎮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8%,年人均用水28噸。

旅遊


洪渡鎮有烏江土坨峽、烏江王坨峽、洪渡河、王坨溫泉等自然景區。
烏江山峽風景名勝區之王坨峽,為王坨至小旁灘峽段,長7.6千米,在洪渡鎮境內。峽段有王坨溫泉等景點。王坨溫泉在溫塘子灘西岸,泉自岩洞湧出,經岩縫亂石阻截分割,曲折流入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