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疃鎮
山東省煙台市福山區轄鎮
高疃鎮位於山東省煙台市福山區西部。東與東廳街辦接壤,西與棲霞市為鄰,北與福新街辦、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連,南與張格庄鎮鎮為界。面積85.41平方千米。轄41個行政村,23840人(2017)。鎮政府駐高疃北村
《福山地名志》載:大谷家發現的新石器時期溶洞證明,遠在6000年前,高疃境內就有人類居住,自漢代開始形成村落。清末民初,大部分屬高疃區、磁陽區、桃園區。1945年屬疋山區、宅院區。1951年分屬四、六、七區。1956年劃為高疃、王家疃、宅院3鄉。1958年8月高疃、權家、宅院、王家疃4鄉合併,成立高疃公社。1970年10月高疃公社析出東廳公社。1984年4月高疃、東廳分別改為鎮、鄉。2000年12月高疃、東廳兩鎮鄉並為高疃鎮。2011年12月,高疃鎮劃分新的行政區,新的高疃鎮暨煙台臨港工業區位於煙台市區西部,總面積98.08平方公里,轄41個行政村。北部與煙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交界,西北與蓬萊市接壤,西部與棲霞市相鄰。2017年,總面積85.41平方千米,23840人(2017)。
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窪,為丘陵地帶。主要山有北大城,海拔322.4米,洪鈞頂,海拔357.6米,疋山,海拔383米,大米雞頂,海拔235.4米。主要河流有清洋河、義井河、高谷河、十里堡河等。有小(一)型水庫一座。西部、北部丘陵山地,屬黃粘土壤。宜果樹及耐寒作物生長。農業主要以小麥、玉米、花生、地瓜,大櫻桃、草莓、蔬菜等為主,其中大櫻桃種植面積1733公頃,年產量3674噸。
高疃鎮域屬丘陵地帶,且丘陵較高。海拔300米以上的山有3座,最大的一座是疋山。清《福山縣誌》載:“疋山在珠(豬)山之西(西北),南北橫亘十餘里,清洋河流繞其南。頂有玉皇祠,麓有龍潭,鄉人常於兩山中聞龍吟於其內。”因山高且多,水源極為豐富。主要河流有高谷河、清洋河、義井河、子奇河、東河、十里堡河(史稱萬家河)。除眾多河流之外,還有台溝泉、老官莊泉、吳陽泉(俗稱扳倒井),且發現利用較早。傳說,唐太宗東征經“陽泉”飲馬,因泉坐落在青石上,將其扳倒,井口向西南傾斜,石上留有馬蹄印。吳姓因泉來此建村,並以“吳陽泉”名之。最大的台溝泉有兩個水口,南口日出水250立方米,北口日出水100立方米。泉水旱澇不變,冬暖夏涼,清醇甘冽,恆溫15℃,煮茶煎藥特佳,為開發投資熱點。
村 | |||
鄒格庄村 | 陳家莊村 | 東羅格庄村 | 西羅格庄村 |
肖家夼村 | 湘里村 | 肖古家村 | 大谷家村 |
肖家溝村 | 李家溝村 | 曲家溝村 | 孫家疃村 |
渡口村 | 店子村 | 湘河村 | 古上村 |
寨子村 | 松嵐村 | 西欒家疃村 | 唐家疃村 |
義井村 | 趙家莊村 | 隆口村 | 小河子村 |
王家疃村 | 上疋山夼村 | 下疋山夼村 | 口子村 |
東宋洲村 | 西宋洲村 | 前沙壩子村 | 后沙壩子村 |
曲家村 | 邢家村 | 和平村 | 大轉村 |
巨屯村 | 呂家溝村 | 高疃北村 | 高疃西村 |
高疃南村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4191 |
男 | 12165 |
女 | 12026 |
家庭戶戶數 | 8666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3989 |
家庭戶男 | 12021 |
家庭戶女 | 11968 |
0-14歲(總) | 4101 |
0-14歲男 | 2137 |
0-14歲女 | 1964 |
15-64歲(總) | 17610 |
15-64歲男 | 8950 |
15-64歲女 | 8660 |
65歲及以上(總) | 2480 |
65歲及以上男 | 1078 |
65歲及以上女 | 1402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3086 |
2017年,人口23840人(2017)。
農業主要以小麥、玉米、花生、地瓜,大櫻桃、草莓、蔬菜等為主,其中大櫻桃種植面積1733公頃,年產高疃鎮量3674噸。草莓200公頃,年產量6450噸。200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63億元。工業發展較快,初步形成了塑料編織、鋁製品加工、鑄造、紙箱、水泥等支柱產業。礦產資源有石英石、瓷土、硅石、透輝石等。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為5.37億元。
高疃鎮域礦藏豐富,主要有水泥灰岩、板岩、石英岩、透灰岩。礦藏有金、磷、錳、黃鐵、石棉、鋅、銅等。民國《福山縣誌稿》記載:“青石山在迷雞山北,明時開礦於此。”這裡出產風銅,此銅愈經風吹愈亮,深得古建築家青睞。出產的銅主要供天壇、北海公園等明清皇家建築之用。古銅礦所在地青石山(俗稱銅頂山)南麓的丁家夼,是膠東富豪丁百萬先族當年開礦時的居落。村東的西廳和東廳兩村,是朝廷督辦礦務機構的駐地,文官居東,故名東廳,武官居西,故名西廳,后沿為村名。兩廳之北,有個馬兒泊,為當時官員馴養馬匹之地。
高疃鎮山清水秀,地靈人傑。高疃柳氏、湘河村於氏為當年兩大望族。《明史·功臣世表》中記載了柳升、柳溥、柳景、柳文、柳絢、柳震、柳懋勛、柳昌祚等8位功臣。其中,柳升被御封融國公、謚襄愍,柳溥謚武肅,柳珣謚武襄。明初燕山右護衛柳崇,其子驃騎將軍、安遠侯、融國公柳升及其子孫皆安葬於鎮北神仙頂南麓的高疃柳氏墓地。
於宗潼。清末民初,湘河村人於宗潼聲震全國。於宗潼字梓生,號西園,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中舉,次年中進士,歷任工部主事、會典館校對、督水司員外郎、屯田司郎中、夔州府、成都府知府、四川全省勸業道等職。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任夔州知府,曾在一年內遣送不法洋人30多名。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5月,成功平息奉節縣三角壩天主教堂事件。宣統三年(1911年)5月,曾聯名致電清廷,支持四川民眾保護路權。1912年棄官歸里,組織群眾疏河修堤兩公里,使40公頃糧田免除水患。1914年在煙台開辦齊魯大藥房。后參與修纂《山東通志》《福山縣誌》,1927年創辦福山中學,任校長。著有《浣薇書屋遺稿》《西園居士文集》。
交通發達,有同(江)三(亞)、軫(格庄)八(角)高速公路,802省道經過。景點有明朝龍甲石刻、新石器時期溶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