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白旗鎮的結果 展開

白旗鎮

吉林省吉林市舒蘭市下轄鎮

白旗鎮地處第二松花江東岸衝擊平原地帶,為舒蘭市西部中心鎮,因駐地白旗屯得名,鎮中心位於北緯44°8′,東經126°37′;東與舒蘭市區相望,北聯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主要由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構成,隸屬於吉林省吉林市舒蘭市,地處舒蘭市西部。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和大豆,全鎮共有縣鄉級/鄉村級和村屯級水泥路27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屯屯通水泥路,交通條件優越。

歷史沿革


清順治年間,名白旗屯。
民國時期,屬舒蘭縣二區白旗保。日偽時期,設白旗村。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白旗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溪河區併入白旗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溪河區析出。
1958年,白旗區改名紅旗區;同年10月,紅旗區與亮甲山鄉合併為亮甲山公社,駐白旗屯。
1961年,亮甲山公社析置紅旗公社。
1981年,紅旗公社改名白旗公社。
1984年,白旗公社改白旗鄉;同年11月,白旗鄉改白旗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白旗鎮下轄白旗1個社區,白旗、溝子北、嘎呀河、烏金、東聯、松江、申屯、三家子、保安、新豐、雙樹、八棵樹、前江、崗子、崴子15個行政村;下設2個居民小組,9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白旗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白旗社區、白旗村、溝北村、三家村、申屯村、松江村、嘎河村、烏金村、東聯村、崗子村、崴子村、保安村、新豐村、雙樹村、八棵樹村、前江村,鎮人民政府駐白旗鎮街上。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旗鎮地處舒蘭市西部,東與亮甲山鄉接壤,南與溪河鎮相連,西瀕松花江與九台區其塔木鎮隔江相望,北與法特鎮交界,距舒蘭市區34千米,區域面積144.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旗鎮地處松花江東岸,屬松遼衝擊平原,為丘陵漫崗地帶,地勢平坦。

氣候

白旗鎮四季分明,雨水充足,長年西南風向;年平均氣溫5.2℃,無霜期年平均140天。

水文

白旗鎮有松花江流經白旗西部,為舒蘭、九台兩市界河;境內有永舒灌區主幹渠南北貫穿全境,有大小河流5條。

自然災害

白旗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大風、雷電、洪澇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白旗鎮總人口39674人。總人口中,男性20220人,佔51%;女性19454人,佔49%;18歲以下5972人,佔15.05%;18—35歲9455人,佔23.83%;35—60歲18023人,佔45.43%;60歲以上6224人,佔15.69%;以漢族為主,達37151人,佔93.6%;有滿、蒙古、回、朝鮮4個少數民族,共2523人,佔6.4%,其中滿族2384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4.5%。2011年,白旗鎮人口出生率8.7‰,人口死亡率8.6‰,人口自然增長率0.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75人。
2017年末,白旗鎮常住人口為27364人。
截至2018年末,白旗鎮戶籍人口為3743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白旗鎮財政總收入0.21億元,比2010年增長6.8%;人均財政收8994元,比2010年增長6.5%。2011年,白旗鎮農民人均純收入9361元。
2018年,白旗鎮有工業企業41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1個。

農業

2011年,白旗鎮農業總產值12.4億元,比2010年增長2.4%,實現農業增加值3.1億元。白旗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白旗鎮生產糧食8萬噸,其中水稻3.5萬噸,玉米3萬噸,大豆20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西瓜、甜瓜、蘋果等。白旗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末,白旗鎮生豬存欄7.4頭,牛存欄2.9萬頭,家禽飼養量220.7萬羽;畜牧業總產值1.2億元。2011年,白旗鎮水果種植面積420畝,產量408噸,主要品種有蘋果、葡萄、山楂等。白旗鎮漁業以淡水魚養殖為主。2011年,白旗鎮漁業總產值500萬元。

工業

2011年,白旗鎮工業總產值為0.3億元,比2010年增長5.2%,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4%。2011年,白旗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26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1億元,比2010年增長20.8%。

商貿

2011年末,白旗鎮有商業網點840個,職工1256人。2011年,白旗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85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5%。

金融

2011年,白旗鎮存款餘額為8.9億元,比2010年增長12.9%,人均儲蓄3650元;各項貸款餘額8.3億元,比2010年增長11.1%。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白旗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360人,專任教師20人;小學10所,在校生1587人,專任教師18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54人,專任教師7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8%。2011年,白旗鎮教育經費達215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010萬元。
白旗鎮
白旗鎮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白旗鎮有文化站1個;鎮老年人活動中心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5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7人。2011年末,白旗鎮有體育場地17個;100%的城市社區和9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2011年末,白旗鎮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中央電視台、吉林衛視等72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7000戶,入戶率70%,電視綜合覆蓋率98.2%。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白旗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6個,其中鎮級有衛生院1個,村衛生所15個;病床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3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8人,其中執業醫師15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1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人。2011年,白旗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17萬人次,住院手術297台次,出院病人0.16萬人次。2011年,白旗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34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8.9%;孕產婦死亡率13/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白旗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53戶,人數188人,支出37萬元;城市醫療救助21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92人次,共支出9.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20戶,人數1452人;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7人,支出12.06萬元,比2010年增長6.6%;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93人,支出52.7萬元,比2010年增長33.3%;農村醫療救助21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92人次,共支出9.5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臨時救濟166人次,支出49.8萬元,比2010年增長36.5%;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7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0.2萬元;社會福利費43.3萬元;有敬老院1家,床位120張,收養農村五保67人。2011年末,白旗鎮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0360人,參保率70%。

交通


2011年,白旗鎮境內鄉(鎮)公路3條,總長26.5千米。白旗鎮有G202國道、舒(蘭)白(旗)公路過境。
白旗鎮
白旗鎮

文化


地名由來
清朝順治年間,白旗鎮一帶為滿族正白旗人居住地,故而得名“白旗”。
名勝古迹
白旗鎮古迹有嘎呀河古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