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梁

蘇劇兼崑劇著名演員

朱國梁(1900—1960) 蘇劇兼崑劇著名演員。本名阿國,浙江省鎮海人。代表作品《竇公送子》《白蛇傳》《牡丹亭》《西廂記》等

藝術生涯


朱國梁高中肄業后離家,初學評彈,后從張柏生學唱蘇灘。二十年代初搭入王彩雲蘇灘班。他天資聰穎,勤勉不輟,加上文人孫了紅輔佐,因而成為當時編唱“時事新賦”的能手。如他編唱的《三百七十行》、《愛皮西》、《哭孫中山》、《狗戀愛》、《地球一角落》、《伸張女權賦》等,內容切中時弊,風趣幽默,曾風靡一時。1929年4月,他與張鳳雲共同創辦國風社,應接蘇灘堂會,並於遊樂場演出。1935年3月,朱國梁與朱筱峰等在滬發起組織蘇灘歌劇研究會,並被推選為常務理事。早在三十年代初,他即嘗試將蘇灘《花魁記》、《白蛇傳》等摺子戲串連,整理成本戲演出。爾後,又將自編歷史劇《林則徐》,崑劇改編本《呆中福》、《翡翠園》等搬上蘇劇舞台,使曲藝形式的蘇灘逐步發展成蘇劇。1941年8月將國風社易名為“國風蘇劇團”,並經歷了一條極為艱難曲折的創業道路,一直堅持到解放,為蘇劇事業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朱國梁也是崑劇事業的支持者,四十年代初,仙霓社散班后,他接收王傳淞、周傳瑛等崑劇“傳”字輩演員入團,使行將斷絕的崑劇演出得以依附於蘇劇舞台而薪傳不息。

藝術特色


朱國梁工醜行,兼老生、凈角。演唱口齒清,咬字准,音色美,韻味濃。對藝術嚴肅認真,虛心好學,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他飾演蘇劇《白蛇傳》中法海,《漁家樂》中萬家春,《販馬記》中李奇,《牡丹亭》中杜寶,《西廂記》中惠明等各種類型角色,均形象逼真,有聲有色。1954年參加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他在蘇劇《竇公送子》中扮演竇公,大段唱詞、白口均用蘇州鄉音,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在表演斥責劉智遠負義這段戲時,他雙目圓睜,口勁十足,連唱帶罵,聲淚俱下,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正義凜然的竇公形象,獲老藝人榮譽獎。朱國梁亦演崑劇,並刻意求精。他在崑劇《十五貫》中飾演過於執,把一個自命不凡但實際上是主觀主義草菅人命的官僚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家族


其幼女朱世藕,工昆旦,1951年曾任國風蘇崑劇團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