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歡

評書表演藝術家

何祚歡,1941年3月22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國評書男演員,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1959年畢業於武漢一師。

1961年登台奉獻出評書處女作《王若飛在獄中》。1963年調入武漢市說唱團,始起步入職業曲藝隊伍的行列。成名作評書《雙槍老太婆》。曾獲得全國優秀曲藝觀摩演出創作一等獎、全國優秀曲藝作品一等獎、1996年曹禺戲劇文學評獎提名獎、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代表作《王若飛在獄中》《天外姻緣》《利春趕考》《喬書記亂點鴛鴦譜》《風雨送春歸》等。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小時候的何祚歡不僅是個“小戲迷”,而且還是個“小書迷”,上小學時便與曲藝結緣。
1956年考入第一師範學校讀書。
1959年8月至1963年8月任武漢市第四職業中學教師。其間創作演出了大量的曲藝節目。
1961年登台奉獻出評書處女作《王若飛在獄中》。兩三年後驚人之作《雙槍老太婆》。

演藝經歷

何祚歡活動照
何祚歡活動照
1963年調入武漢市說唱團,拜師李少庭,始起步入職業曲藝隊伍的行列。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學藝孜孜不倦,而且善取眾家之長,化為己優,使其技藝漸精,最終稱譽曲壇,並被列為“中國評書、評話十大名家”之一。
文革前“大出風頭”,那時才二十郎當,正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的年紀。成名作是評書《雙槍老太婆》,演出達1000多場。在表演《雙槍老太婆》前後,表演的《紅岩》專場,也多達200多場,表演的《江姐上船》,觀眾也聽得如痴如醉。
1981年榮獲全國優秀短篇曲藝獎。在新時期的扛鼎之作有《天外姻緣》《利春趕考》《喬書記亂點鴛鴦譜》《風雨送春歸》等。將“文革”十年的壓抑和思索井噴而出,又是自己伏案創作自己登台演出,得心應手,藝術狀態正佳,而觀眾又處於剛跋過“文革”荒漠之後的饑渴狀態,大紅大紫實在是水到渠成。
1998年再攜新作《養命的兒子》登台央視表演。
2006年受邀赴央視《百家講壇》錄製《品<水滸>》系列講座,但該講座至今尚未播出。
創作作品有長、中、短篇評書200餘萬字,其中代表作有長篇《楊柳寨》中篇《彩電風波》短篇《天外姻緣》等。撰寫論文40餘萬字。90年代開始涉足小說、戲劇創作,所寫“兒子系列小說”及喜劇《穆桂英休夫》。

社會活動


任職經歷

何祚歡照片
何祚歡照片
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省曲協副主席,武漢市文聯副主席,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武漢市藝術創作中心主任、國家一級演員。中華說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市文聯副主席、華中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任武漢市說唱團團長。

人物評價


成就斐然的作家
表演藝術上的名聲太盛,以致掩蓋了作為作家的何祚歡。其實,何祚歡最厲害的本事,就是不但會說,而且會寫。他不僅寫評書,還寫曲藝、寫戲、寫小說。他在擔任武漢市文化局創作中心主任期間,不僅帶領創作團隊創作了許多戲曲節目,自己還創作了京劇《穆桂英休夫》。他創作的“兒子系列”三部曲《養命的兒子》、《失蹤的兒子》、《捨命的兒子》,既是耐讀的系列長篇小說,又是他說書的最佳藍本。
著有自傳《我叫“活著歡”》。
博學多藝的雜家
說來有人可能不信,何祚歡曾經懸壺濟世。當然,那是非常年代的故事。
何祚歡便找尚未禁絕的醫學書看,他發現祖國傳統醫學經典博大精深,有的甚至可以當作古典文學文本鑒賞。這吊起了他的讀書胃口,先後讀了《藥性歌括四百味》《湯頭歌訣》《黃帝內經》《蔣玉伯醫案選》等等。
下放農村勞動鍛煉的何祚歡,目睹群眾疾苦感觸很深。一次他染了腸疾,便嘗試自己給自己治病,居然手到病除。他有了信心,周圍的群眾也開始相信他有治病的本事,有了小病小傷寧願找他求醫問葯。他推辭不掉,就小心翼翼地望、聞、問、切,一絲不苟地對照著書本推拿、針灸。在絕對有把握的前提下也開方子——當然,開的是經得起推敲的驗方、單方。日子一長,竟在當地有了醫名。
說何祚歡是雜家,最值得稱道的是他的書法。
伏案創作間隙,他練練書法,意在調節和休息。筆會的文友們是外行,看不懂書法的門道,只覺得他筆力遒勁,一筆不苟。向他索字,他不輕易應允。
雜家當然對茶道也有研究。有朋友造訪,他總有好茶待客,包括講究的茶具。你如果有一把紫砂壺不知好賴不辨真偽,不妨拿去請教雜家何祚歡,他可以品頭論足,說得你心服口服。
與共和國同步成長的曲藝家
大凡曲藝家們,都是觀眾喜愛的“笑星”,何祚歡在說書生涯中,也積累了豐富的製造笑料的經驗,他給別人帶來歡樂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歡樂。
這不僅因為何祚歡在舞台上是製造笑話的專家,還因為他在舞台下、在生活中的幽默,他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年輕時,他吹拉彈唱,把盞豪飲;年長后他琴棋書畫,悠然品茗。他的勤奮,他的執著,他的優雅,他的閑適,都詮釋著“活著歡”的含義。
回顧何祚歡的曲藝生涯,我們發現他的人生軌跡與共和國的年輪是重合的。從新中國成立伊始,滿臉稚氣的小學生何祚歡登台表演快板算起,至今,何祚歡與曲藝結緣大約也是60年!當年被他的口若懸河、妙語連珠打動最多、最深的,是所謂40后、50后、60後人,這批人那時正處於青少年時期。可以說何祚歡的評書至少整整影響了一代人,而這一代人又帶動影響了前後兩代人。時至今日,湖北武漢的舞台上,電視晚會上,何祚歡的評書絕對是一個亮點。哪裡有了他,哪裡就有了笑聲和歡樂。

獲得榮譽


作品名稱名稱
《楊柳寨》全國優秀曲藝(南方片)觀摩演出創作一等獎
《掛牌成親》全國優秀曲藝作品一等獎
《穆桂英休夫》獲1996年曹禺戲劇文學評獎提名獎
《養命的兒子》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
武漢地區兩屆十佳演員
湖北省首屆文藝明星獎
湖北省百花書會創作
演出雙一等獎,
全國短篇作品一等獎
文化部大賽二、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