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街畲族鄉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轄鄉

青街畲族鄉位於平陽縣西南部山區,東鄰鬧村鄉;南與蒼南縣橋墩鎮,騰垟鄉,莒溪鎮接壤;西連順溪鎮;北連南雁鎮。為南雁盪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是聞名遐邇的竹鄉和縣內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民俗風情。以“自然風光旖旎、民俗風情濃郁、文化積澱深厚、毛竹遠近聞名”著稱,素有“竹海畲鄉、生態家園”美譽。特別是近幾年,當地旅遊事業迅速竄紅,各地遊客紛至沓來,青街早已是牆內開花牆外香。是平陽縣唯一的民族鄉,人多地少、山多田少、畲漢雜居是基本鄉情;是被譽為“浙南之光、平陽之秀”的施味辛烈士的故鄉。

2021年,溫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分鄉鎮(街道)常住人口數據公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青街畲族鄉常住人口為3363人。

歷史沿革


青街畲族鄉
青街畲族鄉
青街畲族鄉歷史悠久,據考證,早在唐天寶年間,周氏始祖周欲納為避安祿山之亂,從江西饒州樂平縣遷居平陽縣睦源,建家立業,繁衍子孫,已有1200多年歷史。
1984年5月,根據浙政發(1984)125號文件建立了青街畲族鄉,1992年“撤、擴、並”時把原睦源鄉的六個行政村併入,仍名為青街畲族鄉。

青街由來

青街畲族鄉
青街畲族鄉
青街歷史悠久,早在唐天寶年間,周氏始祖周欲納為避安祿山之亂,從江西饒州樂平縣遷居平陽縣睦源(今青街畲族鄉轄內),建家立業,繁衍子孫,至今已有1250多年歷史。
1992年“撤、擴、並”時,將原睦鄉併入,再次改名為青街畲族鄉。
崇政鄉的來歷已無法可考,但關於睦源的來歷還是有說法的。地處山谷地帶的青街,四面環山(前有筆架山,後有月落山,左有金鐘山,右有睦山),有來自附近的三條溪水在此匯聚,於是得名。那青街一名是從何而來呢?民間流傳的一個關於浪子回頭的傳說與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地理環境


位於平陽西南部山區,南與蒼南縣玉蒼山景區接壤,西連順溪鎮,北靠南雁盪風景區,土地面積21.63平方千米,地理位置處於平陽西部風景旅遊線的金三角。是平陽縣的一個革命老區鄉,也是平陽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

行政區劃


青街畲族鄉 是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轄鄉,位於平陽縣西南部山區,東鄰鬧村鄉;南與蒼南縣騰洋鄉、莒溪鎮接壤;西連順溪鎮;北連南雁鎮,為南雁盪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是聞名遐邇的竹鄉和平陽縣內唯一的少數民族鄉。
全鄉轄11個行政村,40個自然村,95個村民小組。
九岱十五畝南朱山
垟心南網青街
新三睦源東坑
王神洞太心
青街畲族鄉的基本鄉情是人多地少、山多田少、畲漢雜居;是被譽為“浙南之光、平陽之秀”的施味辛烈士的故鄉。面積21.80平方千米,耕地面積3611 畝,其中水田2399畝。山地2.5萬畝,毛竹林8000多畝,毛竹蓄積量100多萬株,素有“毛竹之鄉”美稱。人口11495萬人(2010年),男6316人,女5179人。鄉政府駐青街村,郵編:325407。

人口民族


畲族2547人,畲族人口約佔總人口的22%。2011年,總人口10808人(男5782人,女5026人),當年出生96人、死亡124人。人口密度497.06人/平方千米。非農業人口324人。年末總戶數2816戶。農村人口6746人,外出人口4762人;農村住戶1656戶,其中農業生產戶1656戶,外出住戶1160戶。農村勞動力資源總數4157人,農村實有勞動力3515人。
2021年,溫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分鄉鎮(街道)常住人口數據公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青街畲族鄉常住人口為3363人。

經濟


2013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1.1億元,年增長11%;其中農村經濟總收入3719萬元,年增長6.2%;全鄉人均純收入7277元,同比增長8%;完成招商引資4000萬,完成率200%。農作物播種面積237.05公頃,其中糧食作物面積173.42公頃,總產量952噸。效益農業保持較快發展。完成九岱村200畝山油茶種植基地建設;垟心、九岱等村近300畝筍竹兩用林進行改造;東坑甌柑基地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睦源、王神洞、十五畝等村淡水魚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新三村繼續擴大良種紅米種植規模。勞務經濟穩步提升。深入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共組織了200多人次參加皮塑來料加工技能培訓;繼續幫助扶持我鄉2處皮塑來料加工點擴大規模。充分發揮能人“傳、幫、帶”作用,有力促進了群眾增收。畲鄉特色旅遊蓬勃發展。經過努力,東坑村打造完成了集漂流、游泳、農產品採摘為一條龍的鄉村旅遊特色項目,今年接待遊客近3萬人次;畲鄉民俗館、李氏大屋等一批重點民俗旅遊項目進一步包裝修繕;依託池氏、李氏大屋、青石街、施味辛故居等一大批旅遊景點,以一條青街步道為突破口,對青街豐富的旅遊資源進行科學總體規劃和有效整合。

文化


民俗風情

青街畲族鄉表演
青街畲族鄉表演
青街鍾靈毓秀,崇文重教,民風淳樸,至今仍傳承著一些傳統特色的工藝、風俗。青街畲族為明代福建外來移民,雷、藍、李、鍾是畲族四大姓,他們主要居住在山區,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形態。畲漢兩族和睦相處,互幫互愛。畲族人民更是以勤勞、誠實、勇敢、能歌善舞著稱,形成許多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習慣和節假慶典。畲族的歌謠、服飾、傳統習俗是不可多得的人文資源,其中最具特色的節假慶典要數畲族的三月三賽歌日。畲族男女成群結隊,齊集廣場,通宵達旦盤歌對歌,氣氛熱烈,場面宏大。其它如婚嫁習俗、唱歌入山,也別有一番風情。
青街畲族民俗館創辦於2001年,極具地域特色。該民俗館內共收集了竹制生產用具、竹制工藝品、竹制樂器、畲族服飾、早期畲族民間生活用品等 500多件精品,分門別類設置在各廂房內。有服飾冠戴、傳統器皿、遠古遺響、晝耕夜讀、一生習俗、卧室起居、古雕珍品、畲鄉名人、丹青妙筆、生活剪影、竹器集粹等11個展廳。竹器經過能工巧匠之手能編結出五花八門的竹製品,品種包羅萬象,形態惟妙惟肖,成為極具收藏價值的旅遊紀念品。展廳內陳列的畲族新娘服飾、繡花服裝和冠帶令人目不暇接,彩綉羅帕、護身彩帶、銀珠鳳冠、腰圍肚兜、七色掛包、繡花香囊、薴麻刺繡制服等顯得稀罕而貴重。一生習俗展廳按畲鄉風情、閩南習俗分九組設計陳列,反映了千年來的畲漢人民的民俗風情。整個展廳由塑像人偶組成。從媒婆說親、送禮訂婚、花嬌迎娶、成親拜堂到分娩、抓周、上學、做壽、殯葬儀式等,木偶形象各異,神態逼真,營造出吹吹打打、迎親喜慶的熱鬧氛圍。

鄉土建築

作為歷史上鄉村聚落主要的公共活動空間,古廊橋、古建築、碇步、河埠等歷史遺存為青街的環境空間增添了幾分靈秀。青街至今保留著一批極具明清特色的建築物,李氏、池氏大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無論從規模、木作、款式、雕刻都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順溪古建築群有異曲同工之妙,2005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青街畲族鄉
青街畲族鄉
青街當地先祖大部分由福建遷徒而來,民居建築形式受福建影響較深。一般為三合院、四合院,以穿斗式梁架為主,規模較大,聚族而居,雕刻精美,出檐深遠。四合院中的二樓走馬廊頗具福建民居特色,沿街門面使用可拆卸門板,二樓木板做拼封或欄桿,有的以竹簾做裝飾。大戶人家院落一般由較高大的石牆包圍。
“四面環山,三水匯源,白石望月,玉帶盤腰”,是古人對睦源橋的生動寫照。睦源橋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因跨睦源溪而得名,在世界廊橋名錄上佔有一席之地。屬典型的古廊橋,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建。橋長12米、高4.6米、寬4.4米。橋為拱形,石結構,建有抬梁式木結構廊屋,廊屋兩側築有亭式欄桿長椅。側邊長有一棵古樟,樹齡近500年,奇妙的是,在樟樹主桿上長出一株梅樹,成為“樟抱梅”的奇觀。眾人贊此景為“橋架亭,坐亭乘涼;樟抱梅,望梅止渴。”
下睦源橋,便是青石街道,青街因此而得名。街道總長200米左右,寬約3米。路面由青石鋪設,呈弧線型,時而連續,時而開敞,空間變化豐富。古時,村民進出往往步行於石板小道,或沿溪竹筏漂流,青街則是聯繫山內外的主要交通要道。街道兩側集中了較多的商業和大宅院,建築以木結構為主,均保留著明末清初的遺風。順著青石街道走100多米便是李氏大屋。大屋牆體由溪流石頭壘砌而成,足有3米高。始建於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前廳、正廳以及兩廂構成,均為樓房。重檐懸山頂,前檐均設廊道,四周貫通,二樓置拼花美人靠,工藝精細,總建築面積達1440平方米,別有氣勢。
青街古民居中雕刻最精緻的要數池氏大屋。據《池氏家譜》載:“池氏路基始祖在明萬曆初年自閩入浙,徒遷睦源,本房九世祖發跡后,特聘浙閩贛三省土木名師巧匠18人整營三年而成。”池氏乃是當地望族,因慕此地山清水秀,耗巨資建深宅大院,以謀丁財兩旺。大屋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系二進四合院式建築。布局恢宏,技藝精湛,內外設甬道、青石八角石磉,光滑透亮。池氏大屋以木刻花雕最富特色,具有極高的觀賞和保護價值。自跨進池氏大屋,躍入眼帘的是各種木質雕飾,幾乎所有的木構件上都有雕刻,用“無木不雕”來形容絕非誇張。木雕題材廣泛,涉及歷史故事、戲曲人物、宗教神話、名勝古迹、山水花卉、幾何紋飾等。堂壁共有218幅木雕,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使人眼花繚亂。雕刻中的《蜜蜂采蜜》、《鯉魚躍龍門》、《壽桃蝙蝠》、《松鶴圖》、《花瓶成對》、《東吳招親》等,無不體現了畲鄉豐富多彩的文化,被專家盛讚為“明清民間木雕工藝美術館”。

社會


在生態建設方面。積極開展3次全員愛國衛生運動,由黨員幹部帶頭清掃衛生死角,美化環境;在5月份召開了環境綜合整治動員大會,進一步增強了廣大群眾的環保意識,完善了垃圾集中處理體系,持之以恆的開展了“髒亂差”整治工作,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投資225萬元在10個村基本實現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全面提升了水源地上游水質,惠及全鄉近萬名群眾;集中開展了河道毛竹清理,青街溪小流域治理即將進入實施階段;成功創建成為省級生態鄉。在文明建設方面。充分發揮基層黨校陣地宣傳作用,通過日常學習、培訓班、座談會、知識競賽、講座等形式,切實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教育和培訓,利用建黨九十周年契機,開展了黨史專家授課等“七個一”活動;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實施方案》,深化文明村、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以多種宣傳方式積極營造了人人共創文明鄉鎮的濃厚氛圍;加大加強對畲族民俗文化的保護力度,正式啟動了畲歌傳承保護工程,12月份成功舉辦我縣首屆畲歌會;紮實推進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簡化辦事程序,完善辦事制度;繼續加強對青山白化工作的監管、巡查和整治力度,強化喪葬陋習治理宣傳,引導群眾樹立文明的喪葬行為。通過近一年時間的努力,人居環境和精神文明面貌取得了明顯改觀,成功創建成為縣級文明鄉。

城鄉建設

一是著力開展村莊整治工作。深入實施“十百工程”和“優美鄉村行動”,全年創建省級整治村2個(南網、東坑),創建市級整治村1個(朱山)。目前,全鄉已完成村莊整治村共9個,通過整治,全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二是夯實文教衛事業發展基礎。順利完成青街中心幼兒園轉為公辦,進一步提升了青街學前教育條件和質量;投入資金12萬元,完成了青街衛生院搬遷改建前期規劃設計和圍牆建設工程;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建設青街中心校食宿樓修繕和校園綠化、操場平整圍牆加固等工作;建設完成總投資75萬元、建築面積達507.3平方米的鄉綜合文化站工程,為農村文化活動提供了極好的平台。三是進一步強化水利設施建設。對睦源、東坑等村防洪溪堤和引水渠道進行修復加固,投入資金8萬元對貢後山塘進行維修,在青街溪範圍內開展亂占溪床專項清理行動及河道清理,清除淤泥,拓寬河道,完成了青街溪小流域綜合治理規劃設計。四是全面完成全鄉安全飲用水工程。共投入資金185萬元,建設完成青街、十五畝、太申等3個村的改水工程,在全縣率先全部完成了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

黨建工作

青街畲族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圍繞建設“活力、生態、和諧”新青街的總體目標,全力做好保增長、抓轉型、重民生、促穩定、強黨建等各項工作,較好的實現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鄉村兩級黨組織和黨務工作者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突出重點,努力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面,各項工作都取得明顯成效,為保持全鄉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鄉村兩級黨組織和黨務工作者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突出重點,努力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面,各項工作都取得明顯成效,為保持全鄉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同時,我鄉宣傳、組織、紀檢、統戰和群團等各項工作有特點、有亮點,取得了出色成績,為推進全鄉經濟社會平穩健康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重點工程

以“十大重點建設項目”為主抓手,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九岱民族特色村寨建設進入設計階段;順利拆除了垟心、睦源等村三處違章建築,拆違面積達300多平方米;著手開展睦源社區辦公樓和郵政所建設;正式啟動九岱-貢后聯村公路建設,南雁-青街紅色通道建設已完成了前期規劃工作,政策處理工作即將展開。繼續強化科教文衛事業發展基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擴建工程順利完成立項評審等工作;民族幼兒園建設進入實施階段,進一步提升了青街學前教育條件和質量;建成新三村等5個體育活動場所。進一步強化水利設施建設,對睦源、東坑等村防洪溪堤和引水渠道進行修復加固,十五畝村近400米水渠得到修復,對貢後山塘進行維修;王神洞、太申等村完成溪床整治,建設完成了垟心村防洪堤工程;垟心-睦源段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已進入實施階段。
青街畲族鄉
青街畲族鄉
改革開放以來,全鄉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同心同德,艱苦創業,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2000年來,在縣委、縣府及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實現了“南拓北連,東西貫穿,發揮優勢,種養並舉,加強團結,全面促進”的工作思路。經濟實力大大增強;鄉村面貌有了較大改觀;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1年,財政收入199.8萬元,人均收入2357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16個行政村的喝水、用電問題基本得到解決;青街公路全線通車,完成礬碗公路青街段柏油路面改造,基本上形成一縱兩橫的交通新格局;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有線電視。
2000年建設了雲祥中學、鄉敬老院;醫療衛生事業也取得很大進展等。科教興鄉,大力發展“一優兩高”產業,全鄉共完成竹山改筍山1700多畝。工業的發展也呈現良好的趨勢,東坑輝綠岩成功地開採,洋心村境內的陶瓷廠生產的陶瓷工藝品遠銷東南亞。精神文明建設也十分喜人,黨建工作逐步上了新的台階,教學質量逐年提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明顯;計生工作上軌道、上水平;人民文明觀念、思想意識大轉變,民族團結進一步加強。

旅遊


青街畲族鄉
青街畲族鄉
青街是山清水秀、風景迷人的南雁盪風景區的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青街因水成街,以林聚水,青山疊翠,四水環繞。枕青山、環青溪、面竹屏是青街的一大特色。青街為山間盆地,選址非常講究藏風得水,選址者匠心獨運可見一斑。境內山巒疊嶂,茂林修竹,溪河縱橫,風光如畫。森林覆蓋率達82%,蓄有毛竹1.2萬畝。種植毛竹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四季產筍,是平陽的主要產筍地。青街是畲漢混居的傳統鄉村聚落,以山水、竹林構成自然景觀風貌,以古街、古建築構成鄉村聚落風貌,以畲族民俗風情構成人文景觀,三者交相輝映更凸顯了青街永久的人文魅力。一幅“當戶青山延秀色、環門綠水起文波”的楹聯則將青街文秀之氣概括得一覽無餘。
青街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青街李氏大屋、池氏大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睦源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