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莊鄉

隸屬於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鄉位於江蘇淮安淮陰區西北方28公里處,鄉有10個行政村,一個種豬場。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為主。主要工業產品有木材、大米、麵粉、鞋帽、銅米等。

東臨漣水縣成集鎮,南臨丁集鎮、淮高鎮,西靠徐溜鎮、北與沭陽縣張圩鄉接壤。

劉老莊鎮行政區域面積96.09平方千米,人口4.66萬人,轄18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因清代劉、皮二姓在此興集得名。
1950年為劉皮鄉。1958年更名公墓公社,以紀念劉老莊八十二烈士。1964年更名劉老莊公社,1983年改劉老莊鄉。1996年,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劉老莊、劉皮、劉河頭、鄭庄、街南、南營、殷松林、馬灣、姜庄、夾樹、龍窩塘、楊庄、小圩13個行政村。
2018年,撤銷劉老莊鄉、古寨鄉,設立劉老莊鎮。以原劉老莊鄉、古寨鄉所轄區域為劉老莊鎮行政區域,劉老莊鎮人民政府駐劉皮村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徐張路85號。劉老莊鎮行政區域面積96.09平方公里,人口4.66萬人,轄18個村委會。(蘇政復〔2018〕48號)

行政區劃

下轄18個村:
劉皮村南營村劉老莊村鄭河村
夾樹村姜庄村紅星村楊庄村雙庄村
同心村古寨村九房村銀貓村
對口村新公村二圩村古西村
后河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6758
8804
7954
家庭戶戶數4373
家庭戶總人口(總)16733
家庭戶男8788
家庭戶女7945
0-14歲(總)4527
0-14歲男2348
0-14歲女2179
15-64歲(總)11214
15-64歲男5943
15-64歲女5271
65歲及以上(總)1017
65歲及以上男513
65歲及以上女50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6206

經濟


農業

劉老莊鄉
劉老莊鄉
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為主。2006年新建一個以劉皮、南營村為高效農業集中區,新建起200個鋼架大棚,發展蔬菜等;姜庄、鄭河、雙庄、紅星等村發展訂單農業,種植荷仁豆面積近400畝。

工業

劉老莊鄉
劉老莊鄉
完成工業總產值27820萬元,比2005年增長45%:銷售收入25992萬元,比2005年增長50%;工業技改投入6277萬元,工業入庫稅金240萬元,全年新增個體私營企業9家,新增個體工商戶52家,主要工業產品有木材、大米、麵粉、鞋帽、銅米等,其中浩源銅製品廠投產後,年產值達2億元,增加財政收入100萬元。

勞務輸出

新增勞動力轉移800餘人,其中接受培訓人數716人,成建制輸出716人,總數達7215人,勞務收入占農民收入的40%。

發展

2009年9月10號,全國雙百人物評選活動結果揭曉,“劉老莊連”作為集體,成功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今天下午,市委、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負責人召開座談會,專題研究支持老區劉老莊鄉發展問題,市委書記劉永忠要求全市上下飲水思源,全力支持老區發展,繼承傳統,讓老區精神成為推動淮安科學發展的不竭動力。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常務副市長陳洪玉,市委常委、軍分區司令員朱小帆,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孫健等參加座談會。近年來,劉老莊鄉通過各方幫扶和自身努力,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積極變化:鄉級財政收入由2005年的47萬元增加倒2008年的420萬元,增長了7.9倍;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05年的“零”增加到2008年的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5年的2400元增加到2008年的4700元,增長了95.8%。但與全市整體水平相比、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還有差距,仍有部分群眾尚未擺脫貧困。
對此,市委書記劉永忠指出,劉老莊是新四軍八十二烈士的殉國之地,是一塊灑滿烈士鮮血的紅色熱土,支持劉老莊鄉發展,讓老區人民分享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幸福果實,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不僅是對革命先烈的最好緬懷,也是對老區人民最好的回報。“劉老莊連”和劉老莊已經融為一體,是淮安人民的驕傲,也是劉老莊鄉加快發展的寶貴資源和珍貴財富。我們要珍視品牌,放大效應,努力把劉老莊鄉打造成全國著名的紅色旅遊基地。除了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外,特別要重視八十二烈士紀念園旅遊總體規劃,要按照國家4A級景區標準,高水平高質量做好規劃開發和管理工作。
劉永忠表示,將舉全市之力支持劉老莊鄉發展。他希望劉老莊鄉抓住機遇,堅持新型工業化、特色城市化、農業產業化“三化”聯動,壯大實力,以特色化發展的新成果實現窪地崛起;希望全市上下繼承發揚“堅定信念、不怕犧牲、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老區精神,開拓創新,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座談會召開前,與會人員還瞻仰了劉老莊烈士陵園,實地觀摩了鄉村工業集中區和高效農業建設現場。

文化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鄉劉老莊鄉位於江蘇淮安淮陰區西北28公里處,北與古寨鄉接壤,南鄰五里鎮,東接淮高路與老張集鄉毗鄰,西連205國道緊接徐溜鎮,京滬高速穿鄉而過。全鄉有10個行政村,一個種豬場。現有農戶5238戶,總人口2.5萬人,耕地面積4.9萬畝。劉老莊鄉是抗日戰爭期間新四軍八十二烈士殉國之地,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胡錦濤總書記在2005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特別提到:“新四軍‘劉老莊連’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傑出代表。”《人民日報》在永遠的豐碑專欄155期刊登了“絕不給中華民族丟臉”劉老莊連的報道。“劉老莊連”作為先進集體,成功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六十多年風雨歷程、改革發展,劉老莊鄉在省、市、區黨委和政府的大力關懷和扶持下,正以“紅色劉老莊、金色劉老莊、綠色劉老莊”的發展定位,點燃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特色城鎮化,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造“紅色產業,富裕鄉村,和諧家園,幸福生活”,甜蜜美滿的小康之路正在劉老莊人民的腳下鋪展。2009年,劉老莊鄉在全區綜合考評位列第九,首次進入先進行列,全市綜合排名第44位。在新一屆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劉老莊鄉將緊緊圍繞“經濟充滿活力、文化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美,享譽江蘇乃至全國的紅色明珠”以及“全區爭先進、全市保進位、全省創品牌”的目標定位,全力推進“構築交通、發展工業、繁榮旅遊、改造集鎮”中心工作,全力打造“紅色劉老莊、金色劉老莊、綠色劉老莊”。

社會


計劃生育。全年發放各類宣傳資料近1.8萬份,開展生殖道疾病普查5次;全鄉l0個村已實現7個計劃生育合格村和1個示範村目標,計劃生育率達98.3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出生嬰兒性別比正常,人口進入低生育水平,育齡群眾知識知曉率、群眾滿意率顯著提高;2006年被區委、區政府評為先進單位。爭取資金91萬元,新建敬老院老年公寓1535平方米:爭取資金33萬元,修建了文化活動中心598平方米;爭取資金20萬元,改廁500座;爭取資金12萬元,新建同心村部。啟動紅星村農民集中居住點,已入住農戶26戶。社會穩定。年內接待來信來訪34起,48人次,矛盾調處率100%,調處成功率為96%。破獲各類刑事案件35起,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42人,治安拘留24人次,調解各類民事糾紛212起,維護了社會穩定,保護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基礎設施

一是農田水利項目。協調資金97萬元,新建鄭河蘇庄、八支村、同心村、種豬場5座電站;八支渠新建了滾水壩、過水涵。投資30萬元,疏浚了一中溝、六中溝。啟動部分開發資金,對鄭河片中低中低產田改造項目提前實施。二是道路及農橋項目。爭取農村四級公路資金(含自籌)23萬元,新建水泥路1.1公里。爭取資金73萬元,新建砂石路23.5公里。爭取農橋改造資金80萬元,新建農橋1l座。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劉老莊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