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別傳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圖書

徠《柳如是別傳》是陳寅恪創作的傳記,首次出版於1980年8月。

《柳如是別傳》描寫的柳如是明末清初的名妓,嫁給錢謙益。柳如是幼年被賣與官宦人家,后淪落青樓。其人不僅貌美,還善詩會曲,能書擅畫,行風流縱誕,志不羈陋俗,敢追求人生幸福,且明於民族大義,遠勝時官腐儒,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奇女子。該書展示了明末清初江南文人群體的全景圖以及他們置身其中的江南社會風貌。這對於理解當代的江南文化以及當代文人的思想文化狀況,都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內容簡介


《柳如是別傳》
《柳如是別傳》
全書八十萬言,1953年屬草、1963年竣稿,然脂暝寫前後達十年之久。而且是在目盲體衰的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先生口述而由助手黃萱女士筆錄成書。
《柳如是別傳》,是史家陳寅恪晚年的封刀之作,約八十餘萬言。
《柳如是別傳》描寫的柳如是乃明末清初的名妓,嫁給錢謙益。陳寅恪對柳如是評價極高,認為是“民族獨立之精神”,為之“感泣不能自已”。
但《柳如是別傳》的寫作動機,至今仍是一個謎。陳寅恪自言“世所傳河東君(柳如是)之事實,多非真實,殊有待發之覆。今撰此書,專考河東君之本末,而取牧齋事迹之有關者附之”。何齡修認為“第五章《復明運動》實際上是全書主旨所在。”
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緣起有一詩:“平生所學惟余骨。晚歲為詩欠砍頭。幸得梅花同一笑,嶺南已是八年留。”
陳寅徠恪晚年雙眼已盲,雙腿又斷,只能以口述方式,由助手黃萱女士記錄,黃萱曾感慨地說:“寅師以失明的晚年,不憚辛苦、經之營之,鈞稽沉隱,以成此稿。其堅毅之精神,真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氣概”。
此書是陳寅恪生前最後一部巨著,寫作時間最長、篇幅最大。1953年開始撰寫,至1964年夏天完稿,但因文革遲遲未付梓,直到1980年8月初版。
吳宓說此書“藉以察出當時政治(夷夏)道德(氣節)之真實情況,蓋有深意存焉。絕非消閑風趣之行動也”。
錢鍾書對此書頗不認同,認為陳寅恪沒必要為柳如是寫那麼大的書。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緣起、河東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測及附帶問題、河東君與[吳江故相]及[雲間孝廉]之關係、附:河東君嘉定之游、河東君過訪半野堂及其前後之關係、復明運動、附:錢氏家難。每一章都詳細講解。本書是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響最大的一部。

作品評價


本書是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響最大的一部。遠在8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曾經出版該書,卻沒有再版,讀者長時間內只能面對絕版無可奈何。隨著一代對文史類讀物不乏興趣的讀者的不斷成長,自然而然地將這本書作為必讀、必買、必典藏的書籍之一。

作品目錄


第一章緣起
第二章河東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測及附帶問題
第三章河東君與【吳江故相】及【雲間孝廉】之關係
河東君嘉定之游
第四章河東君過訪半野堂及其前後之關係
第五章復明運動
錢氏家難 

創作背景


從20世紀50年代中開始,陳寅恪開始從事柳如是與陳子龍及錢謙益姻緣的考證,並在20世紀60年代中完成《柳如是別傳》的寫作工作。晚年的陳寅恪已盲目臏足,即便資料的搜集整理可以依賴助手,但構思、論證和論著的寫作,還是只能由陳寅恪以口授方式完成。

人物介紹


柳如是:浙江嘉興人,本姓楊,最初名“雲娟”,又有“美人”之稱。一度以“楊朝”為姓名,以“朝霞”為字,又有“隱雯”之名,又有“楊愛”“楊影憐”的姓名。后易楊姓為柳姓,以“隱”為名,“如是”為字,又字“蘼蕪”,又曾以“柳是”為姓名,又有以“柳因”為姓名的。①生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最先為徐佛的婢女。佛適人後,為周道登之妾。周道登,吳江人,乃第三章所謂的“吳江故相”。崇禎四年(1631年)或五年,如是年方十四五時,因被周氏群妾所讒,(被迫)離開周家,流落人間。崇禎五年於蘇州遇陳子龍。陳子龍,華亭人,乃第三章所謂的“雲間孝廉”。其人乃“曠世之奇才”。②離開周家后,與李存我有過交往,與宋轅文有過真心相愛。但因宋母反對,轅文與如是關係乃終。李、宋皆華亭人。李存我是明崇禎十六年進士,曾為中書舍人,工文章,精書法,明南都破,自殺,乃豪傑之士。宋轅文是清順治四年進士,仕至左副都御史,卒於康熙六年,年五十。柳的書法主要學於李。③結束與宋轅文的關係后,柳於崇禎六年(1633年)秋至七年冬,與陳子龍關係密切。崇禎八年(春並首夏),二人短暫同居。因與陳妻張氏不能相容,乃結束與陳的同居關係。同年秋,離開松江,移居盛澤鎮歸家院。④崇禎十三年冬訪錢謙益,十四年夏嫁於錢。嫁錢后,幫助錢脫離因黃毓祺案而致的牢獄之災,並幫助錢從事反清復明的活動。康熙三年(1664年)錢死,柳因錢氏族人的逼迫,自殺殉錢,時年四十七。

作品鑒賞


作品思想
《柳如是別傳》可以說是對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一曲讚歌,作者以天翻地覆的歷史事實為軸心,通過柳如是的奇特經歷,展開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讓讀者看到,在這動亂的年代里,各種各樣的知識分子怎樣在嚴酷的命運面前塊擇自己的歸宿。作者對柳如是身邊的這些士人,以其對待國家命運的態度為準,予以表揚或貶斥,從而起到了“貶斥勢利、尊崇氣節”的作用。柳如是最為核心的氣質,正是作者在全書中反覆強調的她的自由精神。“俠氣、才氣和骨氣,在柳如是身上三者合一”,“奇女志與遺民心的結合”,使該書成為可歌可泣的女性史頌。
作者企圖以《柳如是別傳》呼喚民族魂、士人魂的重塑。慷慨多氣、以天下為己任的士大夫品格、自尊自愛獨立自由之人格、優美深細的情感心靈世界,以及博學多識的文採風流,“河東君一人之身,可以當之而無愧”。這就是該書書名《柳如是別傳》實際上指向儒士”的深切寓意。作者對於河東君柳如是的文化想象,是20世紀對於中國文化的文化想象。
內容特點
《柳如是別傳》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兼史學寫作與文學寫作於一身的新文本,具有歷史研究與文化想象兩種功用,既能學習到代國學大師的學術性格,也能體悟到他的心靈世界。

作者簡介


陳寅恪(1890—1969年),原籍江西修水,生於長沙。其父陳三立為晚清詩人;長兄陳衡恪是民初書畫家、陳寅恪幼承家學,8歲起即研習音韻訓詁之學,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春天,13歲的陳寅恪隨兄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巢鴨弘文學院高中,后在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社會經濟部、美國哈佛大學等學府,專攻比較語言學和佛學,共達10餘年之久。20世紀40年代,陳寅恪因眼疾到英國動手術,不幸手術失敗。1962年又不幸摔斷右腿骨,長期卧床,目盲體殘。主要著作有《白樂天之思想行為與佛道之關係》《論元白詩之分類》《論再生緣》,晚年整理編成《寒柳堂集》和《金明館叢稿》(初編、二編),均已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