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五胡亂華的結果 展開
- 歷史事件
- 漢語詞語
五胡亂華
歷史事件
五胡亂華是指在中國西晉時期,北邊眾多游牧民族趁晉政權在八王之亂期間衰弱之際,征服漢地北部以建立五胡十六國,與退守漢地南部的晉政權形成對峙之勢。“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游牧部落聯盟。百餘年間,這些內徙的草原各族及漢族在漢地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破壞了中原的政權和經濟架構,但也使漠北游牧民族與漢地漢族產生文化經濟交往。由於漢族人口從黃河流域大規模遷移至漢地南部的長江和珠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進一步促進了南北方經濟平衡。
南宋作品《容齋隨筆》中,作者洪邁首次提出五胡亂華這個名詞。傳統上,除漢族以外的塞外各民族都可以被稱為胡人。五胡這個名稱的來源,學界有所爭議。從比較早的有關記載來看,胡人的稱謂最初僅限於匈奴。在秦末漢初,漠北的匈奴形成為一個領地很廣的大型帝國,至冒頓單於統治時期,匈奴擊敗了其西境以月氏為首的諸多各民族聯盟,還擊敗了其東境強大的東胡民族。這些被打敗的游牧各族自然也就被納入到了匈奴的勢力範圍內。由於匈奴以胡自稱,又適逢西漢初期漢匈和解,於是這些被匈奴降服的包括月氏、羌、東胡(烏桓、鮮卑)、丁零在內的各個游牧民族也一律被當時的漢朝人視為胡人看待,其被匈奴長期佔領的游牧地帶也都被默許為胡地。此後漢匈決裂,故此又多以匈奴一詞來作為漢軍主要作戰對象的專稱,以避免將匈奴體中其他各族同時擺放在敵對的位置上。王樹民、孫仲匯、雷家驥等人認為,五胡即五部胡,源自劉淵領導的五部匈奴。但在這個時期的史書中,五胡常被當成所有胡人的泛稱,未特定指某個種族,在談到匈奴時,通常稱其為匈奴,因此這個說法未得到學界一致認同。陳寅恪認為,五胡之名,起自於五德終始說,是圖緯符命思想下的產物,並不特定指某個種族。周一良也支持這個說法。
北魏史學家崔鴻以其中十六個國家撰寫了《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並成、夏為十六”),因此中國史家又稱此時期為五胡十六國。唐朝官方編輯的史書,如《晉書》等,由於諸胡入侵中華伴隨著大規模種族滅絕行為,凡有此類性質都不被認為是正統國家,五胡亂華造成中國平民大規模減少,漢人不得不渡河南遷,中華正統政權南遷,史稱“衣冠南渡”。
洪邁在《容齋隨筆》中列舉7個人︰劉聰、劉曜、石勒、石虎、慕容儁、苻堅、慕容垂。但這7個人,分屬四族,即匈奴、鮮卑、羯、氐,因此五胡的概念在南宋時仍未完全確定。王應麟將五胡解釋為“劉淵匈奴,石勒羯,慕容鮮卑,苻洪氐,姚萇羌。”元胡三省注《資治通鑒》時,將五胡定義為“匈奴、羯、鮮卑、氐、羌”。在胡三省之後,五胡即“匈奴、羯、鮮卑、氐、羌”這個定義開始被廣泛接受。
漢朝以來,就有胡人不斷向中原遷徙,在多代皇帝的寬容接納政策下,胡人逐漸增多,盤踞華北地區,勢力不斷壯大。到西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水、渭水流域,對西晉首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 以匈奴、羯、鮮卑、氐、羌為代表的“五胡”紛紛入主中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原地區的民族構成,民族分佈格局也相應地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西晉初年,曾經是漢族聚居的關隴地區變成了“西北諸郡,皆為戎居”、“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局面,到西晉末年,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已經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這一時期,少數民族政權更迭頻繁,統治中心不斷轉移,被迫強遷的人口數量多,規模大,民族成分複雜。
2張
五胡亂華
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以後,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晉朝的軍事力量迅速衰退,華夏大傷。胡人趁機起兵,侵擾中原,中原大亂。在百餘年間,先後由胡人及漢人建立了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 又因為鮮卑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鴻著有《十六國春秋》一書,該書將較具代表性的十六個政權獨立記錄,故又有將這一時期稱為“五胡十六國”、“東晉十六國”者,實則政權的數目遠逾十六個,建立者也不限於胡人。 在胡人建立獨立政權之前,漢族占支配地位,是漢尊胡卑,漢人壓迫胡人;胡人政權建立后,胡人佔據支配地位,開始胡尊漢卑,胡人壓迫漢人,甚至稱漢人為兒、奴、狗。胡人多自稱“國人”,以胡人為尊,甚至禁止“胡”等稱呼,如石趙。不僅如此,這些政權還多採用“胡漢分治”,區別對待漢族和胡族。劉淵建立政權后,設大單於及單於台管理匈奴等胡人,用的是匈奴舊有的體制;用司隸、內史等管理漢人,應該是以西晉的體製為基本。 五胡亂華和南北朝時期華北的王朝大都是北方民族滲透到中國境內,在中央政府瓦解以後所建立起來的王朝,可以叫做滲透王朝。 從“五胡亂華”開始,匈奴、鮮卑、羯、羌等北方少數民族大舉南徙,進入黃河流域與當地漢族人雜居,建立了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秦、北魏、北齊等數十個國家,歷時300年之久。這一時期的大流動、大遷徙、大雜居,打破了民族的原有格局,使得少數民族與少數民族、少數民族與漢族在空間分佈上產生了變化。從兩晉南北朝以後,匈奴、鮮卑、羯、屠各、盧水胡等族的活動便告消匿。雜居的結果是相互融合同化,民(少數民族)中有漢(漢族)、漢中有民,民中有民,主要同化於漢族之中。 華夏化其實既不特別重視血緣也不重視文化,重視的是政治身份,比如在不在政府的戶籍系統裡面,是民還是夷,是附塞蠻夷還是歸義蠻夷。把編戶即“民”等同於華夏是總體情形,但有時還有一個過渡階段,即進入了編戶,但之前的非華夏身份還會被大家記住,經過幾代之後,這個記憶被慢慢磨平,最終成為正常的民。
有學者認為,漢趙、後趙五主即匈奴劉淵、劉聰、劉曜和羯族石勒、石虎,都是以武力顛覆漢族的西晉、建立少數民族新朝的標誌性人物。他們登基前後,利用圖讖宣揚各自政權的合法地位,“五胡”的稱謂大約由此而產生,其最初的涵義,就是指這五位率先入主中原並長期稱帝的“胡”族首領。東晉十六國末期,“胡”的涵義擴展,此前活躍於北方的各主要少數族——匈奴、羯、鮮卑、氐、羌——一統統被納入其中,“五胡”的新概念形成。 十六國時期,五胡入主"中國",而晉室則僻居揚越。為與東晉爭正朔,五胡王朝依託中華傳統的夷夏互變、地域以別華夷理念,自居"中國"以示五胡居"中國"而變為華夏;以族類意味濃厚的"揚越"指代東晉,以示晉室居揚越而變為蠻貊。 五胡到了中原,用了漢族的禮制,就以中夏自居,就稱其他胡人為戎狄,稱南朝政權為“島夷”。
五胡亂華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開序幕。
西晉末年少數民族入侵
310年,晉懷帝永嘉四年,劉淵死,其子劉聰殺太子劉和即位。
311年(永嘉五年)四月,劉聰部下石勒,殲晉軍十多萬人於苦縣寧平城,並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後殲滅三萬餘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晉懷帝,殺太子、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多人,並大肆發掘陵墓、焚毀宮殿,史稱“永嘉之禍”或“永嘉之亂”等。
313年,劉聰毒死了晉懷帝。懷帝侄司馬業(或作司馬鄴),在長安登基,是為晉愍帝。
316年前趙劉曜攻長安,俘虜晉愍帝。
317年晉愍帝被殺,士族王導、王敦等,扶植晉朝遠房宗室司馬睿,在建康登基,是為晉元帝。歷時五十一年的西晉滅亡,從東晉開始。
囯名 | 政治中心 | 年限 | 立國者 | 末任君主 | 滅亡者 |
丘漢 | 江夏 | 303~304 | 丘沈 | 丘沈 | 東晉帝國 |
成漢 | 成都 | 304~347 | 李雄 | 李勢 | 東晉帝國 |
前趙 | 離石--平陽-長安 | 304~329 | 劉淵 | 攝政太子劉熙 | 後趙 |
前燕 | 昌黎-棘城-龍城-薊城-鄴城 | 308~370 | 慕容皝 | 慕容暐 | 前秦 |
芒盪漢 | 馬蘭山 | 309~309 | 劉芒盪 | 劉芒盪 | 東晉帝國 |
略陽公國 | 略陽 | 310~319 | 蒲洪 | 蒲洪 | 東晉帝國 |
胡楚公國 | 竟陵 | 312~319 | 胡亢 | 杜曾 | 東晉帝國 |
虛除秦王國 | 隴右 | 316~320 | 虛除權渠 | 虛除權渠 | 前趙 |
遼西公國 | 令支 | 318~338 | 段末秠 | 段遼 | 前燕 |
後趙 | 襄國-鄴城 | 319~351 | 石勒 | 石祇 | 冉魏 |
前涼 | 姑臧 | 320~376 | 張茂 | 張天錫 | 前秦 |
句渠秦王國 | 陰密 | 320~320 | 句渠知 | 句渠知 | 前趙 |
陳涼王國 | 上邽 | 322~323 | 陳安 | 陳安 | 前趙 |
后遼東公國 | 平郭 | 333~336 | 慕容仁 | 慕容仁 | 前燕 |
侯子光公國 | 杜南山 | 337~337 | 侯子光 | 侯子光 | 後趙 |
范賁公國 | 成都 | 347~349 | 范賁 | 范賁 | 東晉帝國 |
黃韜公國 | 豫章 | 348~348 | 黃韜 | 黃韜 | 東晉帝國 |
冉魏 | 鄴城 | 350~352 | 冉閔 | 冉智 | 前燕 |
段齊王國 | 廣固 | 350~356 | 段龕 | 段龕 | 前燕 |
前秦 | 枋頭-長安-晉陽 | 350~394 | 苻洪 | 苻崇 | 西秦 |
劉顯公國 | 襄國 | 351~352 | 劉顯 | 劉顯 | 冉魏 |
張秦王國 | 宜秋 | 352~352 | 張琚 | 張琚 | 前秦 |
段勤公國 | 繹幕 | 352~352 | 段勤 | 段勤 | 前燕 |
安國王國 | 魯口 | 352~354 | 王午 | 呂護 | 前燕 |
蘇林公國 | 無極 | 352~352 | 蘇林 | 蘇林 | 前燕 |
劉晉王國 | 平陽 | 353~353 | 劉康 | 劉康 | 前秦 |
北成都王國 | 南鄭 | 365~366 | 司馬勛 | 司馬勛 | 東晉帝國 |
弘漢王國 | 廣漢 | 370~370 | 李弘 | 李弘 | 東晉帝國 |
張蜀王國 | 綿竹 | 374~374 | 張育 | 張育 | 東晉帝國 |
後燕 | 中山-龍城 | 384~409 | 慕容垂 | 慕容盛 | 北燕 |
北燕 | 龍城 | 409-431 | 馮跋 | 馮宏 | 北魏 |
西燕 | 華陰-阿房-長安-聞喜-長子 | 384~394 | 慕容泓 | 慕容永 | 後燕 |
後秦 | 長安-隴西 | 384~417 | 武昭帝姚萇 | 姚泓 | 東晉帝國 |
鮮於趙王國 | 行唐 | 385~385 | 鮮於乞 | 翟成 | 後燕 |
西秦 | 勇士堡-金城-西城-苑川 | 385~400 | 乞伏國仁 | 乞伏乾歸 | 後秦 |
度支山-枹罕-南安 | 409~431 | 乞伏乾歸 | 乞伏暮末 | 夏國 | |
後涼 | 姑臧 | 386~403 | 懿武帝呂光 | 呂隆 | 後秦 |
后匈奴王國 | 西平 | 387~? | 康寧 | ? | ? |
翟魏 | 黎陽-滑台 | 388~392 | 翟遼 | 翟釗 | 後燕 |
劉黎公國 | 皇丘 | 389~389 | 劉黎 | 劉黎 | 東晉帝國 |
魏揭飛王國 | 杏城郊 | 389~389 | 魏揭飛 | 魏揭飛 | 後秦 |
法長公國 | 白狼城 | 390~390 | 法長 | 法長 | 後燕 |
竇秦王國 | 野人堡 | 393~393 | 竇沖 | 竇沖 | 後秦 |
南涼 | 廉川-金城-樂都-西平-姑臧 | 397~414 | 禿髮烏孤 | 禿髮褥襢 | 西秦 |
北涼 | 張掖-姑臧 | 397~439 | 段業 | 沮渠牧犍 | 北魏 |
南燕 | 滑台-廣固 | 398~410 | 慕容德 | 慕容超 | 東晉帝國 |
南烏桓王國 | 南皮 | 398~399 | 張超 | 張超 | 北魏 |
廣秦 | 乞活堡 | 399~399 | 苻廣 | 苻廣 | 南燕 |
西涼 | 酒泉-敦煌 | 400~421 | 李暠 | 李恂 | 北涼 |
張翹王國 | 行唐 | 402~402 | 張翹 | 張翹 | 北魏 |
王始公國 | 泰山 | 403~403 | 王始 | 王始 | 南燕 |
桓楚 | 建康-江陵-涢縣 | 403~405 | 桓玄 | 桓振 | 東晉帝國 |
譙蜀王國 | 成都 | 405~413 | 譙縱 | 譙縱 | 東晉帝國 |
夏國 | 統萬-上邽-平涼 | 407~431 | 赫連勃勃 | 赫連定 | 吐谷渾汗國 |
曹龍汗國 | 蒲子 | 413~413 | 曹龍 | 曹龍 | 北魏 |
北晉王國 | 河西 | 414~414 | 司馬順宰 | 司馬順宰 | 北魏 |
率善王國 | 上黨-河內 | 415~416 | 白亞栗斯 | 劉虎 | 北魏 |
曹弘汗國 | 平陽 | 416~416 | 曹弘 | 曹弘 | 後秦 |
洮陽公國 | 洮陽 | 417~419 | 彭利和 | 彭利和 | 北涼 |
註:以上泛泛言之“國”,有待進一步考證。
304年,益州氐族難民領袖李雄,於成都稱成都王,建立成帝國。匈奴左賢王劉淵于山西離石稱大單於,建立前趙。
306年,成李雄自稱皇帝,國號“成”。
五胡亂華
308年,前趙劉淵正式稱帝。
309年,前趙帝劉淵遷都平陽,領有山西中部地區。八月,前趙劉聰第一次進攻洛陽,戰敗。十月,前趙劉聰第二次進攻洛陽,戰敗。
310年,前趙帝劉淵死,子劉和繼位,劉聰殺劉和,篡位。
311年六月,前趙劉聰、劉曜等攻陷晉王朝首都洛陽,擄晉懷帝司馬熾,史稱「永嘉之禍」。洛陽陷落後,晉帝國建立五個行台。
312年,石勒進軍河南新蔡葛陂,準備攻擊晉朝琅邪王司馬睿,不利,率軍北返,攻陷河北襄國、鄴城,吞併冀州。
313年,二月,前趙劉聰殺晉懷帝司馬熾。四月,晉朝秦王司馬鄴在長安即位,是為晉愍帝。祖逖擊楫渡江北伐,收復河南地區。
314年,石勒攻殺晉幽州刺史王浚,吞併幽州。前趙劉曜第一次進攻長安,失敗。
315年,前趙將領曹嶷佔領青州。
316年,十一月,前趙劉曜第二次進攻長安,攻陷。擄晉愍帝司馬鄴,吞併關中地區,西晉結束。十二月,石勒擊敗并州刺史劉琨,佔領并州。劉琨投奔遼西鮮卑段氏,后被殺。
317年,三月,琅邪王司馬睿稱晉王,是為晉元帝,東晉開始。十二月,前趙帝劉聰殺晉愍帝司馬鄴。
318年,司馬睿正式稱帝。七月,劉聰死,子劉粲繼位。大將軍靳准發動政變,殺劉粲及所有匈奴劉姓皇族,自立為天王。大將劉曜、石勒攻陷平陽,殺靳准。
319年,劉曜稱帝,遷都長安。石勒在襄國稱趙王,原前趙分裂為二,兩趙並立,後趙建立。晉平州刺史崔毖攻鮮卑慕容嵬,失敗。慕容嵬攻陷平州。
320年,晉涼州刺史張寔被殺,弟張茂繼位,前涼王國建立。東晉豫州刺史祖逖與後趙石勒隔黃河對峙。
321年,後趙石虎擊敗遼西段氏,河北、山西盡入後趙版圖。東晉北伐大將祖逖逝世。東晉封慕容嵬為遼東公。
322年,東晉大將王敦叛變,攻陷首都建康。七月,後趙石虎攻陷兗州。東晉元帝司馬睿死,子明帝司馬紹繼位。
323年,成帝國完全控制四川地區。後趙石虎攻陷廣固,殺曹嶷,吞併青州。
324年,後趙軍攻陷前趙洛陽,從此兩趙相攻不絕。五月,前涼張茂死,侄張駿繼位。東晉王敦病死,蘇峻等平定王敦之亂。
325年六月,前趙劉曜攻擊後趙洛陽,被石虎擊敗。東晉河南淮北地區落入後趙帝國之手。東晉明帝司馬紹死,子成帝司馬衍繼位。
327年,前趙攻擊前涼國,取黃河以南地。東晉將領蘇峻叛變。
328年,東晉溫嶠、陶侃起兵勤王,攻擊蘇峻。後趙石虎攻河東,前趙帝劉曜擊敗之。劉曜乘勝率軍包圍洛陽城。十二月,後趙石勒與前趙劉曜決戰於洛陽。前趙軍大敗,劉曜被擒,后被殺。
329年,前趙太子劉熙、劉胤等,放棄長安,西遷上邽。東晉溫嶠、陶侃平定蘇峻之亂。劉胤反攻長安,石虎大破前趙軍。石虎追擊,攻陷上邽,斬劉熙,滅前趙。後趙吞併關中,統一華北大部分地區(涼州漢人張氏、遼東鮮卑慕容氏除外)。
330年,後趙石勒正式稱帝。
333年,成漢大將軍李壽攻陷寧州(雲南),吞併雲貴地區,疆域如三國蜀漢。七月,後趙帝石勒死,太子石弘繼位。晉遼東公慕容嵬逝世,子慕容皝繼位。
334年,成漢帝李雄死,太子李班繼位。十月,李期殺李班,篡位。後趙石虎殺石弘,篡位。
335年,後趙尊高僧佛圖澄。前涼張駿并吞西域地區。
337年,十月十八日,慕容皝稱燕王,前燕建立。
338年,三月,後趙石虎與前燕聯軍滅遼西段氏。成漢李壽廢李期,自立為帝。五月,後趙大軍攻擊前燕,包圍首都棘城(遼寧錦州),後趙軍大敗。
339年,東晉軍攻擊成漢,收復寧州(雲南省)。後趙石閔攻東晉邾城(湖北黃岡),晉軍大敗。
五胡亂華
343年,成漢帝李壽死,太子李勢繼位。
344年,前燕慕容皝消滅鮮卑宇文部落,統一東北地區。東晉康帝司馬岳死,子穆帝司馬聃繼位。
345年,十二月,前涼王國擊敗焉耆,疆域包括甘肅大部、西域。
346年,前燕軍攻破夫余王國。前涼王張駿逝世,子張重華繼位。後趙軍攻擊前涼,被前涼擊敗。成漢帝國內亂,東晉桓溫西征,攻擊成漢帝國。
347年,東晉大將桓溫攻陷成都,俘李勢,滅成漢帝國。後趙帝國再度攻擊前涼王國,後趙軍大敗。
348年,後趙太子石宣殺兄弟石韜,石虎酷刑殺石宣。前燕王慕容皝死,子慕容雋繼位。
349年,後趙石虎正式稱皇帝。四月,石虎死,太子石世繼位。皇子石遵殺石世,篡位。諸子內爭,後趙帝國開始大亂。東晉褚裒北伐失敗。十一月,後趙石鑒殺石遵,篡位。後趙冉閔(漢人)屠殺胡人二十餘萬。
350年,冉閔殺石鑒,在鄴城建立冉魏帝國。羌族姚義仲、氐族苻洪爭入關中,苻洪擊敗姚義仲。苻洪死,子苻健進入關中。二月,前燕帝國南下,吞併幽州等地(北京地區)。後趙石祗稱帝於襄國,攻冉魏帝國,大敗。九月,前燕軍攻陷冀州中部。十一月,冉魏帝冉閔攻後趙。
351年,苻健在長安稱王,前秦建立。冉閔大敗石袛的將領劉顯,劉顯殺石祗,後趙帝國滅亡。五月,兗州、青州復歸東晉。八月,冉魏帝國以黃河以南諸州郡,歸附東晉。東晉收復河南淮北之地。
352年,前秦苻健正式稱帝。四月,冉閔與前燕慕容恪決戰於常山(河北正定),冉閔兵敗被殺。八月,前燕軍攻陷鄴城,冉魏帝國滅亡。十一月,前燕慕容雋於薊城稱帝。
353年,東晉殷浩北伐失敗。十一月,前涼王張重華死,子張曜靈繼位,張祚廢之,自立為涼王。
東晉桓溫北伐
355年六月,前秦帝苻健死,太子苻生繼位。前涼王國政變,涼王張祚被殺,張玄靚繼位。
356年,東晉桓溫第二次北伐,收復洛陽。前燕慕容恪攻陷青州廣固,吞併青州。
357年,苻生暴虐好殺。六月,苻堅殺苻生,自立為天王。并州地方首領張平,歸降東晉,東晉名義收復并州(山西省)。
358年,苻堅擊敗并州張平,張平降前燕。苻堅開始重用王猛。
359年,東晉謝萬北伐前燕失敗。河南淮北諸州郡落入前燕之手。
360年,前燕帝慕容雋死,太子慕容瑋繼位。河套匈奴劉衛辰歸降前秦。東晉謝安出仕。
361年,穆帝司馬聃死,司馬衍子哀帝司馬丕繼位。
362年,前燕軍攻東晉洛陽。
363年,前涼張天錫殺張玄靚自立。
364年,前燕軍攻陷東晉洛陽。
365年,哀帝司馬丕死,司馬衍次子司馬奕繼位。
367年,十月,前秦五位公爵聯合起兵叛變。
368年,王猛平定五公爵叛變。前燕貴族將人民大量納入“蔭戶”,以致財政困難,前燕帝國開始衰敗。
369年,桓溫第三次北伐,軍抵枋頭。前燕慕容垂迎擊,晉軍大敗,桓溫撤退。十一月,前燕慕容垂遭忌,投奔前秦。
370年,前秦宰相王猛率軍攻擊前燕,十月,前秦、前燕決戰壺關。前燕軍大敗,被殺被俘十五萬餘人。十一月,王猛攻陷鄴城,俘慕容偉,前燕滅亡。
371年,東晉大司馬桓溫廢黜皇帝司馬奕,立簡文帝司馬昱。
前秦統一華北,與晉帝國南北對峙
373年,東晉大司馬桓溫逝世。謝安執政。冬季,前秦軍攻佔東晉梁、益二州,吞併四川、漢中地區。前秦宰相王猛逝世。
376年八月,前秦軍攻陷姑臧,俘張天錫,前涼王國滅亡。前秦三路大軍攻陷代國(北魏前身)盛樂,俘代王拓跋什翼犍,代國滅亡。前秦統一華北,與東晉南北對峙。
378年,前秦苻丕攻陷東晉襄陽。
379年,前秦軍攻彭城,東晉謝玄北府兵團擊敗之。前秦并吞淮北。
382年,前秦苻堅派大將呂光征討西域。
383年,五月,東晉桓沖北伐,反擊前秦軍。八月,前秦苻堅總攻東晉。東晉謝玄、謝石北府兵團抵禦。十月,淝水之戰,前秦軍不戰而潰,苻堅負傷率殘兵抵洛陽。十二月,慕容垂起兵,至鄴城。
384年正月,慕容垂稱燕王,後燕建立。東晉反攻前秦,收復漢水流域、河南淮北諸州郡。慕容泓叛前秦,自稱濟北王,西燕建立。慕容泓被殺,慕容沖繼位,率軍進攻長安。羌族姚萇自稱萬年秦王,後秦建立。北方再度大分裂。呂光擊敗龜茲國,平定西域。九月,東晉北府兵收復兗州、徐州、青州。
385年五月,苻堅撤出長安,西燕軍攻陷長安。苻堅至五將山,被姚萇俘虜,不久被殺。苻丕撤出鄴城,於晉陽繼位。乞伏國仁叛變前秦獨立,建西秦王國。後燕軍陷鄴城,定都中山。東晉收復益州。呂光進入涼州。
386年,拓跋珪稱代王,北魏帝國建立(北朝開始)。後燕慕容垂稱帝。西燕慕容沖被殺,段隨繼任燕王,段隨為慕容永所殺,立慕容顗,放棄長安,率四十萬鮮卑人東遷。慕容顗被殺,慕容瑤繼位稱帝。慕容永殺慕容瑤,立慕容忠為帝,西燕東遷至長子。慕容忠被殺,慕容永繼位。西燕軍與前秦苻丕大戰,前秦軍大敗,并州全屬西燕。苻丕逃亡,被晉軍殺死,前秦苻登於隴縣稱帝,後秦姚萇入長安,與前秦攻佔不休。呂光建立後涼王國。東晉收復黃河以南、山東半島失土。
387年,後燕帝慕容垂吞併山東半島地區。
388年,西秦乞伏國仁死,子乞伏乾歸繼位。
389年,東晉帝司馬曜之弟司馬道子專政,政治開始衰敗。
390年,西燕慕容永攻洛陽,被晉軍朱序擊退。
五胡亂華
392年,後涼王呂光派軍攻西秦,被西秦軍擊敗。
393年,十一月,後燕帝慕容垂率軍攻西燕。後秦帝姚萇死,太子姚興繼位。
394年四月,前秦帝苻登與後秦大戰,前秦敗,退入馬毛山。五月,後燕軍進入太行山,與西燕軍大戰,西燕軍大敗,後燕佔領晉陽。七月,前秦帝苻登與後秦帝姚興戰於馬毛山,苻登死。前秦太子苻崇於湟中(青海西寧)繼位。八月,後燕攻陷長子,斬慕容永,滅西燕帝國。後燕取得并州,為帝國疆域最大時期。十月,前秦帝苻崇攻西秦乞伏王國,兵敗被殺,前秦帝國滅亡。
395年十一月,後燕與北魏參合坡之役,後燕軍戰敗,四、五萬士卒被拓跋珪坑殺。
北魏與齊南北對峙
397年一月,北魏攻陷信都。後涼呂光軍攻西秦,大敗。禿髮烏孤叛後涼獨立,建南涼王國。三月,後燕帝慕容寶撤出中山。七月慕容詳、慕容麟先後於中山稱帝。盧水胡沮渠蒙遜、沮渠男成推段業為首領,建立北涼王國。十月,拓跋珪擊敗慕容麟,佔領中山。
398年一月,後燕慕容德放棄鄴城,南下滑台,南燕帝國建立。北魏帝國完全佔領河北地區。四月,龍城乙連兵變,後燕帝慕容寶被殺。十月,慕容盛繼位稱帝,後燕退居東北地區。東晉內亂,殷仲堪、桓玄等叛變。十二月,北魏拓跋珪正式稱帝。東晉變民孫恩起兵。
399年,南涼禿髮烏孤由金城(蘭州)遷都樂都(青海)。南燕王慕容德佔領青州、兗州地區。南涼禿髮烏孤死,弟禿髮利鹿孤繼位。後秦軍攻陷東晉洛陽,吞併河南諸郡。東晉桓玄擊敗殷仲堪,獨霸荊、江、雍三州。後涼王呂光死,太子呂紹繼位。呂纂政變,呂紹自殺,呂纂自立為王。
400年,後秦軍攻西秦乞伏王國,西秦滅亡。敦煌李暠叛北涼沮渠,建立西涼王國。南燕慕容德於青州廣固稱帝。
401年,後涼呂纂被殺,呂隆繼位。三月,東晉劉裕擊敗孫恩變民。五月,北涼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為涼王。後秦對後涼發動總攻,包圍首都姑臧(甘肅武威)。八月,後燕慕容盛被殺,慕容熙繼位。
402年,東晉司馬元顯討伐桓玄,桓玄殺司馬元顯,進入建康。南涼禿髮利鹿孤死,禿髮褥檀繼位。高句麗王國攻擊後燕帝國,吞併遼東半島(直到668年,唐高宗李治滅高句麗王國,才收回遼東)。北魏帝拓跋珪攻後秦河東,後秦軍大敗。東晉變民孫恩死,盧循繼立。
403年,南涼禿髮、北涼沮渠、後秦聯軍包圍後涼姑臧,呂隆投降後秦,後涼滅亡。後秦帝國最盛期。十一月,桓玄叛變,篡東晉帝位,稱楚皇帝。
404年二月,劉裕等於京口起兵,討伐桓玄,進攻首都建康。三月,桓玄退出建康。五月,桓玄死。十月,東晉變民盧循攻陷南海郡。
405年一月,北府兵團攻陷江陵,平桓玄之亂。後秦姚興尊高僧鳩摩羅什為國師。益州兵變,刺史毛璩被殺,譙縱自稱成都王,西蜀王國建立。全中國九國並立。九月,南燕帝慕容德死,慕容超繼位。
406年,南涼禿髮吞併後秦姑臧。十一月,南涼王國遷都姑臧。南燕帝國爆發內鬥。
407年,河套匈奴赫連勃勃叛後秦獨立,夏國建立,全中國十國並立。後秦僅剩關中、河南地區。七月,慕容雲(高雲)殺慕容熙,號北燕。慕容雲恢複姓高(原為高句麗人,慕容寶養子)。南涼攻北涼,失敗。赫連勃勃攻後秦,十一月攻南涼。後秦、南涼軍慘敗。
408年七月,後秦軍討伐夏國、南涼失敗。東晉討伐西蜀王國失敗。南涼禿髮褥檀稱王。
409年二月,南燕軍攻東晉徐州。四月,劉裕第一次北伐,攻擊南燕。乞伏乾歸叛後秦復國,西秦重建(已亡國八年)。此時全中國十一國並立,為最亂之時期。北燕高雲被殺,馮跋繼立(此時北燕僅領有遼西地區)。十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被其子拓跋紹所殺,太子拓跋嗣殺拓跋紹,繼位,是為明元帝。
410年二月,東晉劉裕攻陷廣固,殺慕容超,滅南燕。東晉收復山東半島地區。五月,南涼禿髮褥檀三攻北涼沮渠,失敗,北涼攻姑臧。五月,東晉廣州變民盧循、徐道覆北攻建康。七月,劉裕追擊變民軍。九月,東晉劉裕大軍討伐徐道覆。十一月,晉軍包圍廣州。
411年二月,晉軍攻陷始興,殺徐道覆。三月,平盧循之亂。北涼沮渠蒙遜攻陷南涼首都姑臧。北涼攻西涼,失敗。
412年六月,西秦政變,乞伏乾歸被殺。八月,乞伏熾盤平亂,繼位。十月,東晉劉裕攻殺劉毅。十二月,東晉朱齡石攻西蜀王國。
413年,夏國赫連勃勃建統萬城(陝西靖邊)。南涼攻北涼,大敗。七月,東晉朱齡石攻陷成都,殺譙縱,滅西蜀王國。東晉收復四川地區。
414年,乞伏西秦襲擊南涼首都樂都,攻陷。禿髮褥檀投降西秦,一年後被殺。南涼滅亡。
415年四月,劉裕擊敗司馬休之,攻克江陵。司馬休之敗逃。夏國赫連勃勃攻後秦,坑殺後秦軍二萬人。西秦、北涼相攻不絕。
416年二月,西秦、北涼和解。後秦天王姚興死,太子姚泓繼位,皇族相爭,後秦國內大亂。後秦、夏國、仇池氐互相混戰。八月,東晉太尉劉裕第二次北伐,收復河南地區,攻克洛陽。
417年二月,西涼公李暠死,子李歆繼位。三月,東晉軍進潼關,擊敗後秦軍。北涼沮渠三萬大軍攻西涼,戰敗。八月,東晉軍攻克長安,姚泓出降,後秦滅亡,東晉收復淪陷近百年的關中地區。十一月,留守劉穆之死,劉裕返建康,其子劉義符等留守。
418年,夏國大軍南下,進逼渭水。十一月,晉軍諸將內訌,關中大亂。夏國軍攻陷長安,吞併關中地區。北涼沮渠再攻西涼,不成。夏國赫連勃勃於長安稱帝。十二月,東晉劉裕殺東晉安帝司馬德宗,立恭帝司馬德文。
419年,東晉太尉劉裕進封宋王。
420年六月,東晉恭帝司馬德文退位,劉裕稱帝,是為宋武帝,建立劉宋帝國,東晉滅亡,南方進入南朝時代。北涼沮渠蒙遜攻西涼,殺李歆,攻陷酒泉,李恂繼位。
421年,北涼攻陷敦煌,李恂自殺,西涼滅亡。劉宋帝劉裕派人悶死晉恭帝司馬德文。
422年,劉宋武帝劉裕死,少帝劉義符繼位。十一月,北魏帝拓跋嗣攻劉宋帝國,第一次南北大戰爆發。
423年,北魏開始在首都平城北方修建長城。四月,虎牢戰役,北魏猛攻,攻克。北魏攻陷劉宋司、兗、豫三州。十一月,北魏帝拓跋嗣死,太子拓跋燾繼位,是為太武帝,尊崇道士寇謙之。
425年五月,劉宋政變,廢殺皇帝劉義符。八月,改立劉義隆,是為宋文帝。七月,夏國帝赫連勃勃死,子赫連昌繼位。八月,柔然大舉進攻北魏,被擊退。十月,北魏分兵五路兵伐柔然,從此,拉開了北魏對柔然戰略反攻的序幕。
426年二月,謝晦反抗劉宋中央失敗,被殺。西秦、北涼、夏國互相混戰。十月,北魏帝拓跋燾親征夏國。十二月,北魏攻陷夏國長安,取得關中地區。
427年五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穿越黃河,指揮了北魏攻夏統萬城之戰。七月,攻陷統萬城。夏國帝赫連昌走上邽。
428年三月,北魏軍攻陷上邽,俘赫連昌。赫連定繼位,遷都平涼。五月,西秦王乞伏熾盤死,子乞伏暮末繼位。
429年,北涼、西秦相攻。北魏太武帝重擊柔然汗國,參見北魏破柔然之戰。
430年,劉宋北伐,第二次南北大戰爆發。北燕政變,馮跋死,馮弘逼太子馮翼自殺,自立為王。九月,北魏攻夏國首都平涼。十二月,攻陷平涼。十一月,北魏軍反擊劉宋北伐軍,拓跋燾領軍擊潰了劉宋軍隊主力劉彥之所部。
431年,夏國帝赫連定攻西秦南安(隴西縣),乞伏暮末出降,西秦滅亡。赫連定屠殺乞伏家族。劉宋北伐大將檀道濟糧盡撤退。北魏完全奪取了黃河四重鎮:洛陽,金鏞,滑台,虎牢。夏國帝赫連定西遷,被吐谷渾國突擊,赫連定被擒,夏國滅亡。
432年七月,北魏攻北燕,北燕戰敗。吐谷渾獻赫連定與北魏,北魏殺之。
433年,北涼王沮渠蒙遜死,子沮渠牧犍(茂虔)繼位。
434年二月,北魏、劉宋漢中爭奪戰,參見古弼的百科。
435年七月,北魏軍攻北燕,兵臨城下。
436年,南朝宋文帝劉義隆誣殺檀道濟。五月,北燕馮弘棄龍城投奔高句麗王國,北燕滅亡。
438年,高句麗長壽王高璉殺馮弘。
439年,九月,北魏帝拓跋燾率軍包圍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涼滅亡。北魏帝國統一華北,135年的五胡亂華時代結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第三任),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第三任),南北對峙,正式進入南北朝時代。
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建立東晉政權。北方漢人逃避胡人統治大批渡長江南遷。這些南遷的北方士族和民眾並謂之“僑人”。
東晉王朝為維護北方南逃士族的政治、經濟利益,以鞏固政權,同時也為緩和南北士族矛盾,便採納大臣王導的意見,在南方士族勢力較弱之地,安置僑人,“皆取舊壤之名,僑立郡縣”。這就是後人所謂的“僑寄法”。
長年的戰爭使得中國的人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五胡亂華前北方外族分布圖
根據葛劍雄主編的《中國人口史》、《中國人口發展史》,由於門閥制度的存在,許多戶口被隱藏,西晉的實際戶口為在冊戶口的2倍多,最高時大約是300年前後,有3500萬人,其中北方2450萬人,南方1050萬人。
東晉建立后,漢民為躲避胡人殘暴統治,以免戰火和屠殺,紛紛大量地南遷。這一時期共有六次南遷高潮,累計遷入過百萬,東晉因而設置了許多僑郡僑縣以安置北方流民。
除了南下之外,尚有許多黃河沿線的漢族投奔涼州張氏政權、遼東慕容氏政權以及幽州王氏。慕容氏積極招納流民,還仿效東晉政府在遼東設置了一些僑縣。
北方漢人南遷
根據《十六國春秋》的記載,370年,前秦滅前燕時,從前燕得到245.87萬戶,998.79萬口,而前燕的轄區僅僅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和山西的一部分,加上之前屬於前燕管轄的秦隴地區和前涼管轄的河西地區,當時北方實際人口至少也有1300萬了。
東晉方面,由於西晉末南方已經有近千萬人口,雖然東晉建立后尚在境內有一些戰爭,人口有一定損失,但這些損失都被北方南下的流民補充,所以人口仍然維持在千萬以上。
五胡亂華時期處於中國被外族侵佔、北方淪陷時期,對中國歷史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永嘉之亂以後,在胡人的野蠻殘暴的統治下,長期陷於戰爭,民生經濟大受破壞,人口銳減,晉室政權南下,改都建康,建立了東晉。
五胡亂華時,又有大量的西北諸胡和北方的鮮卑遷入中原。《晉紀》、《晉書》記錄當時永嘉喪亂,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唐編《晉書》卷65《王導傳》據說:“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這就是說,南遷的人超過了半數。留在北方的漢人紛紛建立塢堡以自保。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如《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開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殘暴。
原先在中原地區的士族、仕人、農民、手工業者、商賈等也紛紛逃亡到南方去,他們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使江淮和江南地區日漸富庶和繁華,最終在南北朝時期取代中原而成為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
遷到南方的中原部族與當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種包含江南特質的新興文化。華北的六族(漢族、匈奴、鮮卑、羯、羌、氐)之間進行了長期混戰和廝殺。五胡亂華的後期,除漢族和鮮卑族仍保持其勢力與明顯的民族認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戰敗後或被大量屠殺。鮮卑族拓拔部最終獲取勝利,建立北魏之後逐漸統治華北地區,遂開始了後來的孝文帝改革。
第3世紀末,當西晉內部爆發了血腥的權力鬥爭和內戰時,朝廷不能有效地控制境內的游牧民族,這些游牧民族藉此起兵反抗中國的統治,引發了長達300年的戰爭。
在此時期,漢人被驅逐到南方,建立以建康為首都的5個政權,北方留給游牧民族先後建立了超過20個以上的政權。佛教在此時期發展迅速,取代儒家思想的主宰地位。幾乎平均11年便有一次朝代更替,成為秦以後中國古代分裂時間最長、動亂頻率最高的歷史時期。因此,常被史學家稱之為“亂世”。
政治上的不穩定,必然導致頻繁的戰爭。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戰爭連年不斷,持續近150年之久。北魏“孝昌之際(公元525年),亂離尤甚。恆代而北,盡為丘墟;崤潼已西,煙火斷絕。齊方全趙,死於亂麻,於是民生耗減,且將大半”。
這種毀滅性戰爭的結果,便是“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統治階級之間的爭權奪利,加上對人民的殘酷剝削,使得“民盡流離,邑皆荒毀,由是劫抄蜂起,盜竊群行”,貧民起義層出不窮。
南北朝時,南北方發生了大量的流民大起義與農民戰爭。長期的戰爭不僅加劇了社會的動蕩不安,而且造成社會經濟的大破壞,大倒退。
而這段時期是佛教歷史中最飛速發展的階段,當時佛教雖在漢代已傳入中國,但東漢、曹魏、蜀漢、東吳及西晉等政權明令禁止漢人出家為僧,“往漢明感夢,初傳其道,唯聽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漢人皆不得出家”(見《高僧傳·佛圖澄傳》等書,據僧傳記載與後人追述,漢至西晉間僧人幾乎都是西域胡人。)那時的佛教還是胡人的宗教。但是也有少量漢人不顧禁令出家為僧。
後趙建武元年,經佛圖澄勸化,後趙正式允許漢人出家。從此,佛教於五胡十六國時期開始,乃至北朝逐步普及,甚至影響南朝,從一個小教逐漸發展成後世三教之一。
漢朝南北匈奴分裂時,北匈奴可能遷往了歐洲,建立了匈奴汗國,從而導致了日耳曼民族的大遷移,間接的滅亡了西羅馬帝國。隋唐以後,不再有記載。
後趙被冉魏滅亡后,羯族作為俘虜幾乎屠殺殆盡,僅剩下一萬餘人投降了東晉。
鮮卑族建立政權后,部落大都解體,人民多轉向定居農業生產,隨著封建化進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漸消亡。但是鮮卑消失的主因是人口枯竭,當年鮮卑族的漢化政策總體而言並不是特別成功,一些鮮卑族先是漢化後來又胡化。經歷後來的歷史進程,到隋朝時期,鮮卑族作為一個民族最終消失。吉林大學古DNA實驗室的研究,證實現代錫伯族很可能是拓跋鮮卑後裔。
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幾支,在唐初年間被松贊干布統一建立了吐蕃王國,消失在歷史中;另外南遷的一部分在雲貴高原形成六詔,最終統一為南詔。南詔滅亡後分裂為各個民族;其餘的繼續南遷,與緬甸當時的各族共同書寫了緬甸歷史。
東晉·冉閔《殺胡令》:”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歷史狂流:五胡亂華時代的中原是漢族的人間地獄,胡族的獸慾天堂。
五胡亂華吃女人是因為糧食短缺,五胡亂華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五胡亂華髮生在中原淪陷時期,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大胡人部落,史書記載,人皆相食,白骨遍野”。當時他們隊行軍糧食短缺,專門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羯族稱女人為雙腳羊”,夜間供士兵姦淫,白天直接宰殺烹食。五胡亂華的事情讓人難以相信,如此慘絕人寰的事情,五胡人毫無人性可言,他們的罪行不可饒恕。
古時候家中的男子都被徵用參加戰爭,而男子是主勞動力,田地沒人耕種,就會荒蕪,缺少食糧。五胡亂華時期食物極度短缺,他們不僅搶奪人民的糧食牛羊,還野蠻地殘殺漢民,大量的農田荒廢,軍隊找不吃的,就會殺女人吃。
五胡亂華時期五胡人稱漢族的女人是雙腳羊”或兩腳羊”,在他們眼裡,女人根本就不是人,而是毫無反抗能力和綿羊一樣的動物,跟羊簡直沒有什麼兩樣,只不過女人用兩隻腳走路,而羊用四隻腳走路,所以這麼稱呼女人。
史書中記載,民間也有易子相食的事件,在《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書中明確寫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當宋楚兩國交戰,楚國包圍了宋國都城,由於缺少糧食,百姓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只好互相交換孩子吃,劈開人骨頭當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