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事七計

出於《孫子兵法》的主張

孫子兵法主張從五個方面,七個條件來做比較,也就是“五事七計”。

基本介紹


五事七計,《孫子兵法》提出的決定戰爭勝負的基本因素。 “五事”即“道、天、地、將、法”。 “七計”即“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五事七計以“道”為首。孫子認為:“道者,令民與上同意者也。”也就是說,戰爭的勝利,首先要取得人民的擁護。對於戰爭,必須根據交戰雙方的這些基本因素進行對比研究, “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有了勝利的把握,才能夠興兵作戰。孫子的這一戰略運籌思想,對後世的軍事學家有較大的影響。
語出《孫子・計》(十一家注本):“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曹操註:“謂下五事七計,求彼我之情也。”從而有了“五事七計”的連稱。五事,是《計》篇提出的與戰爭密切相關的道、天、地、將、法五大要素。七計,是《計》篇“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七句話的概稱。這七句話帶有舉隅示例的意味,而不限於七項,還可以細化,故《孫子》本身不稱“七計”。《孫子》認為貫穿於戰爭活動始終,存在於敵我雙方的政治、天時、地利、將帥素質、法規制度,是研究和指導戰爭的基本依據。要想克敵制勝,必須以這“五事”為線索,對敵我雙方進行具體比較,從而預見戰爭勝負的可能性,確定正確的戰略方針和具體實施計劃。《孫子》提出的這種決策的思路和方法,奠定了古代戰略指導和戰略研究的基礎,“五事七計”也就成了這一軍事活動的代名詞。隨著戰爭的發展,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不斷增加,決策的方法也不斷豐富,但就方法論而言,仍離不開抓住戰爭要素,進行比較研究這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