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因

美國哲學家

奎因,美國哲學家,邏輯學家,邏輯實用主義的代表。1908年3月25日生於俄亥俄州。就學於奧柏林學院和哈佛大學,曾受教於A.懷特海和C.劉易斯門下,1932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33年起在該校任教,擔任過皮爾士講座哲學教授,1979年退休。

奎因強調系統的、結構式的哲學分析,主張把一般哲學問題置於一個系統的語言框架內進行研究。

人物簡介


奎因
奎因
奎因(1908.6.25(戊申年)~ 2000.12.25),全名:Quine,Willard Van Orman,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著有《語詞和對象》、《本體論的相對性》等。
他認為,本體論問題與任何科學理論一樣,也是為科學選擇一種方便的語言形式和概念框架的問題,因此它不應以是否與客觀實在相符合作為取捨的標準,而應以是否方便有用為標準。這是一種邏輯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相結合的觀點。

理論貢獻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
如果僅從哈佛來體會美國哲學界,可以說不談奎因的思想幾乎是不可能的。他關於本體論承諾的論述,他對分析和綜合這一傳統區別的批判,他提出的翻譯的不確定性的觀點等等,幾乎成為討論中的常識。而且,這樣的討論並不僅僅局限在分析哲學中,在認識論和本體論的討論中也頻繁出現。而在國際學術界,奎因有二十多篇論著被翻譯成五十多種語言,影響之大,不言而喻。僅從我國來看,奎因的思想也有一定影響。他的名著《從邏輯的觀點看》《邏輯哲學》和《真之追求》都已經被翻譯成中文。塗紀亮和陳波先生正在組織一些學者努力翻譯出版他的文集。已故郭世銘學兄擔任其中一卷的主編。
《語詞和對象》
奎因的另一部名著是《語詞和對象》,有人稱它是本世紀兩部影響最大的哲學著作之一。當年,奎因把裝著這本書書稿的皮包掛在屋門的掛鉤上,對家裡人說,如果著火,這是第一件要拿出去的東西。可見這本書凝聚了他多少心血,他對這本書又是多麼的重視。用他兒子的話說,那時奎因的態度使他體會到了“某種重要的東西”。然而,同樣是這本書,從波士頓大學弗羅依德(J.Floyd)教授的回憶中,存在另一個故事。奎因晚年對她說,在他的著作中,這本書不屬於他最喜歡的。“整個說來,他更喜歡他寫的邏輯教科書,因為它們比他那些更思辨的哲學著作給他更大的滿足感”。奎因甚至在送給她丈夫德雷本(B.Dreben)教授的那本《語詞和對象》上寫道:“送給波特,但是不送他可能會更好”。奎因這種極其真誠坦白的態度,讓弗羅依德教授也感到非常吃驚。奎因說到一個德國學者給他來信,問他在數學哲學的邏輯主義、形式主義和直覺主義中,願意捍衛哪一種立場。奎因對這種提問表現出極大的“厭惡”。在他看來,讓一個哲學家對號入座到一種預先存在的意識形態中,這是“極大的恥辱”。經濟系的弗里德曼(B.Friedman)教授說,有一次英國著名哲學家艾耶爾來哈佛訪問,奎因招待艾耶爾吃飯,他作陪。如今談的是什麼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是他“只記得,他們一點也沒有談哲學”。奎因的兒子是搞生物研究的,他說,奎因曾對他學院里的研究會提出一些“很有洞察力的問題”,這些問題甚至可以與同行的那些問題相匹敵。弗羅依德教授說,有一次奎因向她和她父親談起他們的名字“Floyd”是威爾士語,而且教她們如何發音。還有現場陳列的奎因當年使用的那台打字機,為了書寫邏輯符號,奎因親手對上面的字母進行了改造。如今,它已經成為“文物”。此外,三十多年如一日,奎因拿著鋤頭,在自家屋后的小河溝里清除堵塞水流的樹葉和樹枝,並把這种放松精神的方式稱為“除污”。

哲學著作


中譯《蒯因著作集》共六大卷,以《從刺激到科學》結束。奎因寫這部著作的時候已是87歲高齡。二十世紀的主流哲學是分析哲學,分析哲學有一句響亮的口號:哲學的根本任務是對語言進行邏輯分析。用奎因的話說,這種哲學的特徵就是“越來越頻繁地使用”現代邏輯,“越來越關注語言的性質”。奎因是哲學家,也是邏輯學家,他的著作集中體現了分析哲學的根本特徵。現代邏輯的大量使用使分析哲學越來越具有科學性,同時使哲學討論的技術性和專業性也越來越強。這使許多人抱怨、質疑、批評、甚至反對分析哲學。但是奎因對這樣一種哲學卻從來也沒有懷疑過,動搖過。在他看來,我們在哲學名義下所探討的東西,有許多就是被我們看作是知識體系中“最技術性部分的那種東西”。奎因哲學以思想深刻和分析敏銳著稱,許多著作不是特別容易讀懂。但是,理解他的著作的困難不在於語言方面,而主要在於他討論問題的技術性,而且是很強的技術性。在他討論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有很高的語言天賦和極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文字書寫流暢漂亮,特別是,他始終運用現代邏輯來探討那些在他看來最重要的哲學問題。他關於“分析命題和綜合命題的區別”的質疑,他提出的“翻譯的不確定性”的著名假說,他做出的“真即去引號”的解釋,他建立的“沒有同一就沒有實體”、“是乃是變元的值”等著名的本體論承諾等等,所有這些都不是憑空思辨的產物,而是充滿了對邏輯方法的運用和對語言的細緻分析。如今這些理論成果已成為哲學討論的基本內容和常識,但是在學習和理解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體會到奎因哲學的實質是什麼,他的追求又是什麼。

思想轉變


他年輕時,深受"維也納學派"的影響,是一個邏輯實證主義者。後來,他轉向實用主義,把邏輯實證主義和實用主義結合起來,形成了邏輯實用主義。在數學哲學方面,他從邏輯主義轉向經驗主義。在數學本體論方面,他認為本體論承諾的承擔者是約束變項;在數學認識論方面,他主張沒有教條的經驗論和實用主義的真理觀;在數學方法論方面,他強調證明方法對於數學的重要性和數學發展的動態特徵。他的數學哲學對數學經驗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有重大影響.

錯誤的判斷


奎因不是完人,同樣會犯一些有趣的錯誤。他在1985年日記本上對計算機有一段評價:
計算機確實使事情做慢了,但是必須要說,它們為一些人創造了就業機會,否則這些人就會失業。
他兒子是計算機專家,對這段話的評價是“確實是有些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