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學報
中山大學學報
《中山大學學報》編輯部現負責《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三種全國核心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另有學校的期刊中心掛靠在我部,協助學校負責校內23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的行政業務指導工作。
2018年3月,獲得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榮譽。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原名為中山醫科大學學報)是國家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學主辦的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1980年創刊,雙月刊,全國公開發行。
主要反映中山大學及國內外醫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傳播我校科研成果的重要媒體,是校內外科研人員交流醫學學術思想的重要平台,主要發表基礎醫學研究、臨床醫學研究和公共衛生事業等方面的論文。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更新辦刊理念,不斷改革創新,走跨越式發展之路,取得顯著成績, 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均呈上升趨勢,其辦刊指標被引頻次、影響因子連續多年位於國內同類刊物(高校學報醫學版)前列。依照清華大學2005年中國學術期刊計量指標均值分類統計報告的數據,本刊被引頻次655,影響因子0.463,在同類刊物中排名第三。
立足本校優勢,面向國內外,辦出學報特色。為提高學報的學術質量和辦刊水平,採取了如下的措施:
(1)堅持辦刊宗旨不放鬆。對所有來稿或約稿,都要求先進性、實用性和科學性俱全,以保證本刊反映的是醫學研究的最高成就。
(2)辦出特色欄目最要緊。本刊設計了獨具特色的“研究報告”欄目,旨在報道校內、外科研人員多年以來在某個領域長期研究的系列成果,並新開闢了“信息研究”這個欄目,既體現了時代的需要,體現了為科技創新服務的與時俱進性,又辦出了刊物的欄目特色。
(4)擴大報道範圍免狹隘。隨著期刊國際化呼聲的提高,本刊已經逐步把報道的範圍從校內擴大到校外、省外乃至大陸之外,有利於校內外醫學學術的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5)爭取國際編委與世齊。邀請外國專家參與到編委隊伍當中是走向國際化的必由之路。我刊聘請了原牛津大學神經科學教授Rainer W. Guillery,香港中文大學解剖學系、英國皇家生物學和衛生學院士Yew David Tai Wai教授,香港大學Brian Willian Darvell教授為特約的編委會顧問,並請他們為本刊寫稿、組稿或審英文稿件等。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55年,是中國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學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
主要刊登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論文,發表反映學科前沿問題、重大現實問題、熱點難點等問題的新成果。
堅持人文社會科學的正確導向,貫徹雙百方針,以學術為本,追求科學性與創新性,強調學術規範,尊崇學術道德。竭誠歡迎校內外、海內外學者賜稿,並將嚴格執行匿名審稿制度,公平、公正地處理來稿,努力推出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較大學術影響的力作。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為雙月刊。主編:吳承學教授。相關學科的責任編輯是,楊海文:哲學、政治學、行政學等;許玉蘭:法學、經濟學、管理學;趙洪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李青果:文學、語言學。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辦:中山大學
周期:雙月
出版地:廣東省廣州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ISSN: 1000-9639
CN: 44-1158/C
郵發代號: 46-14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創刊時間:1955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國家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反映中山大學理科各院系、各研究單位的最新科研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主要發表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以及高新技術方面的學術論文。
研究簡報
科技快報
全國優秀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及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廣東省優秀科學技術期刊一等獎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綜合性科技類核心期刊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中山大學
主編:王建華
ISSN:0529-6579
CN:44-1241/N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
郵政編碼:5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