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發球
跳發球
跳徠發球,是排球運動發球的一種,因採用跳起后在空中發球而得名。要求發球時充分伸展身體,提高擊球點,並利用起跳的衝力,使球的飛行速度更快,力量更大。具有很強的攻擊性。技術難度大,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
跳發球就是在端線附近助跑起跳的大力上手發球,它是發球技術和遠網扣球技術的結合。跳發是當前比賽中最有攻擊性的發球,它的特點是力量大、速度快、弧度平,過網時間短,具有較大威脅。但跳發球技術難度大,需要運動員具有相當好的彈跳高度、爆發力,及正確手法和良好的控制能力才行。但跳發消耗體力,且容易下網或出界。
徠準備姿勢:自然站立,單手或雙手持球於腹前,注意觀察場上情況。
拋球:助跑邁出第一步的同時將球高拋在右肩前上方,落點在助跑線上,高度和距離要符合個人特點,以跳起最高點擊球為準。拋球離手瞬間可加手指手腕動作,使球在空中產生旋轉。緊接著,邁出第二步,兩臂自然擺動,眼睛注視球,最後右腳跨出一大步,兩臂在體側划弧擺動,並使左腳迅速跟上,屈膝蹬地跳起,使身體騰空。
擊球:騰空后,加大挺身屈腹,使身體成反弓狀。右臂屈肘上舉,手掌自然張開。當身體在最高點時,以猛烈收腹和提肩帶動手臂向前方揮動,在手臂伸直的最高點,用全掌擊中球的后中下部,擊球點不宜靠前。觸球瞬間手掌包滿球,並主動屈腕推卷,使球快速向前旋轉。擊球后,身體可隨球飛行落入場內,落地時要注意平衡,防止受傷。
跳發也可不加助跑,而用原地起跳發球過網。(左撇子則相反)
許多中外男女運動員使用跳發球技術的效果不是很好,造成一般球多、失誤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跳球的技術難度大。跳發球技術是通過拋還需、助跑、擊跑等動作,充分利用腰腹力量和手臂鞭打,全手擊球’的中下部,使球加速上旋向下飛行的一種發不方法。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彈跳力、腰腹肌力、爆發力、上肢力和動作速度。另外,對拋球方位、助跑步伐和速度、起跳時機和擊球動作等幾個技術動作的難點和銜接掌握不好,運用不自如,特別在空中擊球時要完成展體、轉體、收腹、揮臂等動作,運動員對其動作掌握的熟練程度和穩定性還不夠。
2) 體力下降。跳發球運動員一般都是攻手。經統計,一場高水平的排球比賽,攻手運動員跳起的次數(包括跳起扣球和攔網)多達到200次,因此,攻手隊員在前排進行各球或攔網后立即進行發球,這時運動員的體力有所下降,會導致跳發球動作變形或不能完成。運動員如果不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而堅持在一場比賽中自始自終採用跳發球,勢必會嗇稱為“菜球”的一般球和失誤率。
3) 找區找人發球。為了提高跳發球的得分效果和破攻效果,有些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熟練掌握、運用自如的跳發球技術動作的運動員進行跳發球時,故意找區找人(比如找空檔或邊線和端線連接的角落,不有發球給接一傳比較差的運動員或主攻手等)進行跳發球。由於跳發球技術動作要求非常高,不管在哪個環節上產生失誤(拋球過高或過低、助跑過快或過慢、起跳過早或過晚、擊球位置過高或過低、力度過大或過小等),都會直接影響到跳發球的效果,因此,找區找人跳發球也會增加其失誤率。
4)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有些運動員心理素質不穩定,經常受到外界的干擾,注意力不集中,特別是在困難的情境下或關鍵的時刻,患得患失,沒有勇氣和膽量去完成跳發球,反而導致失誤。因此,在跳發球訓練的同時也要進行心理訓練。所謂心理訓練,就是有意識地對運動員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實施影響,為運動員取得良好的成績作好各種各種心理準備。在跳發球訓練過程中,應注意培養隊員沉著、勇取、穩定的心理素質,經常創造比賽的氣氛和設置各種困難的情境,使運動員在一定外界壓力進行跳發球,增強其發球的適應性。跳發球訓練的同時多結合比賽,加強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提高運動員的注意力、抗干擾能力及關注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樣才能在正式比賽中提高跳發球的成功率,更好地達到有效地得分或破攻目的。
世界上第一位跳發球手來自中國,來自福州,他叫徐真,身高190cm,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男排的主攻手之一,師從排壇名帥戴廷斌,與汪嘉偉、沈富麟是隊友。不過真正讓他成名的,還是“跳發球”。徐真是世界男排歷史上首位在正式比賽中使用跳發球的人。作為“世界跳發球第一人”,他的名字被載入了排球運動的史冊。
徐真第一次在比賽中使用跳發球,是在1981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決賽中,中國對韓國(當時稱為南朝鮮)的第二局第一個球。徐真記得,那個球非常猛,直接砸到對方隊員的臉上,“一下子就蒙了,他都不知道這球是怎麼過去的!”這一“砸”給國際排壇的震驚堪比在排球場上投下顆原子彈!在隨後的1981年世界盃賽中國隊與世界冠軍前蘇聯隊的比賽中,面對徐真的跳發球,前蘇聯隊員往往在球已經重重砸在場地上后還毫無反應。這球速究竟有多快呢?徐真說,當時的球速大約每小時150公里,是那個年代最快的球速。據徐真介紹,跳發球是中國的原創技術,是引領世界排壇的超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