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放鎮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轄鎮

遮放鎮,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的下轄鎮,位於芒市西南部,東與三台山、勐戛鎮相連,南與芒海鎮及友好鄰邦緬甸接壤,北與西山鄉交界,西與瑞麗市相通,國境線長8.1公里,距市政府所在地39公里,既是潞西市中心集鎮之一,又是320國道出境線上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

2018年9月,遮放鎮入選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

2021年,芒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遮放鎮人口為43545人。

交通


320國道過境。

人口民族


面積422平方千米,轄街道、戶悶、戶弄、弄喜、戶拉、遮冒、嘎中、弄坎、河邊寨、邦達、拱嶺、弄丘、翁角13個村委會122個村民小組。2020年末,遮放鎮常住人口共10546戶49309人,其中:農業人口48935人,勞動力35165人。轄區內居住著以傣族景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
2021年,芒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遮放鎮人口為43545人。
遮放鎮
遮放鎮

歷史沿革


明清為世襲遮訪副宣撫司領地。民國時一度更名青龍鎮。1953年設遮放區,1958年建公社,1969年改前衛公社,1988年改遮放鎮。1997年,面積301平方千米,人口4.1萬,轄遮放、戶悶、戶弄、弄喜、戶拉、遮冒、弄坎、戛中、河邊寨9個行政村。原東山鄉1951年設東山鄉,1954年撤銷,1956年改東山生產文化站,1958年成立東山公社,1969年曾更名忠東公社,1984年改稱東山區,1988年復改鄉。1997年,面積147平方千米,人口0.6萬,景頗族2634人,轄弄丘、翁角、廣嶺、邦達4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東山鄉,併入遮放鎮。
[郵編]678411附:遮放農場郵編:678412代碼:533103401國營遮放農場建於1956年3月。總面積3.8萬畝。總人口6424人。下設四個農業分場(27個生產隊)。總場設在遮放鎮境內
[2008年代碼]
533103102:
201街道村
202戶悶村
203戶弄村
204弄喜村
205戶拉村
206遮冒村
207弄坎村
208戛中村
209河邊寨村
210弄丘村
211翁角村
212拱嶺村
213邦達村

地理環境


遮放鎮位於潞西市西部,距市區45千米,北有龍川江、南有芒市大河。鎮政府駐遮放。

土地面積

全鎮轄13個村委會122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422平方公里,共有耕地184497畝,其中水田103618.67畝,旱地80878.33畝。

氣候特徵

全鎮平均海拔1160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9.8℃,年日照在2000—2452小時之間,無霜期達300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300—1653毫米。

經濟


2008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4860萬元,財政收入8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82元。其獨特的區域優勢、資源優勢、熱區優勢和民族文化優勢,形成了魅力四射的遮放優勢,同時也造就了全國聞名、香飄萬里的遮放貢米,這裡自然景色秀麗,歷史文化璀璨,民族風情淳樸,素有“貢米之鄉”之美譽。
甜柿
甜柿

特色產業


遮放鎮產業發展以農為本,鞏固糧食、做強甘蔗、發展冬農、培育橡膠茶葉,新興旅遊服務,壩區“重點發展糧食、甘蔗、橡膠、晾曬煙,兼顧養畜、發展冬農”、山區“種茶養畜、發展林竹,重視勞務輸出。”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壯大非公經濟,加大科技推廣應用,鞏固提升蔗糧老產業,發展畜牧業、林業,做強做大貢米產業,發展遮放干包菠蘿蜜,自主創新一批品牌農產品。引資建設橡膠加工、茶葉加工、林竹加工、菠蘿蜜加工企業、漢白玉建材系列廠,到2010年,貢米產業產值突破1個億,冬農開發產值達到5000萬元,甘蔗產值穩定在6000萬元左右,橡膠產值達到3000萬元;做好旅遊休息站建設,加大瑤池、廣母中心塔、洞三苑、遮冒濕地、弄坎江風光、花生樹、允午貢米原產地等景區景點的推介和招商引資力度,使旅遊服務業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
芝麻香蕉
芝麻香蕉

旅遊


景點

榕樹群
榕樹群
遮放鎮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有神奇而美麗的榕樹群“洞尚允”佛塔、人間仙境般的溫泉——“瑤池”、龍江風光的落日餘暉、開滿蘆葦花的江畔被悠悠的鳳尾竹林映襯得格外美麗。
榕樹群坐落在芒市遮放弄坎江邊的芒丙山上,共550棵,清初(17世紀初葉為建芒丙佛塔而植,距今有300多年歷史,古樹遮天蔽日,形若古代騎兵布陣,成排成行,覆蓋數百畝,遠遠看去,形如山,勢如海,當地群眾稱之為“勐榕”(榕樹的國家)。
洞尚允風光
洞尚允風光
芒丙佛塔及藏佛洞--傣語稱“洞尚允”佛塔,意為三個地方交界的佛塔,座落在遮放鎮芒丙山上。該塔建於清初(17世紀初葉)。民間傳說該塔與瑞麗市的姐勒塔、隴川縣的景坎塔,是釋迦牟尼轉世為金熊、鴛鴦、玉兔、金孔雀四代的舍利塔。建塔時曾在四周種大青樹550棵。原塔在文化革命中被毀。1985年落實宗教政策重建,建築風格為筍塔造型,8座小塔圍著1座主塔。主塔高15米,矗立於鬱鬱蔥蔥的林中,氣勢宏偉,為罕見的自然景觀。在佛塔附近有藏佛洞8個,因傣族群眾信教者多,虔誠的信徒常送佛像進佛寺,而佛寺容納有限,每隔數年就舉行隆重的“朵他”儀式,將佛寺內一些佛像送到溶洞內珍藏。8個藏佛洞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有深藏於密林之中,有展露在懸岩之上,有的臨江,有的背水,珍藏之佛大的高數十厘米,小的五六厘米,有銅製的、柚木製的、漢白玉的,大都雕工精妙,造型各樣,有披袈裟的、有著盔甲的、有坐姿、立姿,姿態著裝全然不同,在洞內由上到下,由里到外,整齊有序,栩栩如生,入得洞內有如天國洞府,又似地下龍宮。由於數百年來四鄉八里的佛教信徒都往這裡送佛珍藏,久而久之,誰也數不清這裡到底藏有多少尊佛像,便又籠統把這裡叫做萬佛山,把每個藏佛洞稱做千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