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誌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辦的月刊雜誌

《自然雜誌》創刊於1978年,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上海大學主辦的涵蓋自然科學各領域的學術性和可讀性兼顧的高級科普雜誌。

據2018年9月《自然雜誌》編輯部官網顯示,《自然雜誌》編輯委員會編委有36人。

據2018年9月17日中國知網顯示,《自然雜誌》共出版文獻7829篇、總被下載1029823次、總被引31866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821、(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11。據2018年9月1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自然雜誌》載文量為1762篇,被引量為13032次,下載量為124296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自然雜誌》影響因子為0.79。

歷史沿革


1978年5月,《自然雜誌》創刊,主辦單位為上海市科學技術出版社,主管單位為上海市出版局。知網收錄8期。
1979年,該刊為月刊。
1983年—1987年,雜誌社遷至上海市華山路1954號上海交通大學,主辦單位更改為自然雜誌社,主管單位更改為上海交通大學。
1987年—1994年,主管單位更改為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1993年,知網收錄9期。1994年,休刊整頓一年,不接收來稿,1994年4月—10月出版1993年余留的稿件。
1994年10月,該刊移交上海大學主辦。
1995年2月,正式復刊,由月刊改為雙月刊。該刊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原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自然雜誌
自然雜誌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內容簡介


《自然雜誌》的辦刊宗旨是:介紹自然科學領域各學科和工程技術方面的最新成就和發展 , 傳播自然科學知識,支持有創見的新思想與新學說,開展學術交流與爭鳴,以幫助讀者拓寬知識面,提高科學素養。
根據本刊顧問錢偉長院士的建議 , 把刊物辦成“溝通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橋樑”,要求來稿既要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又要有較強的可讀性,做到深入淺出,盡量避免非必要的專業術語,少用數學式和化學結構式,以便使其他專業的。

欄目介紹


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
《自然雜誌》主要欄目有特約專稿、專題綜述、科技進展、科學時評、綜合考察、科學人物、自然科學史、自然論壇、科學歷程、科學與藝術等。
讀者對象
《自然雜誌》讀者對象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專院校師生、中學教師及自然科學愛好者。

人員編製


據2018年9月《自然雜誌》編輯部官網顯示,《自然雜誌》編輯委員會編委有36人。
姓名職稱/榮譽單位
萬天豐教授中國地質大學
車成衛研究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方精雲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
朱清時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
劉錦川美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
吳鍵教授華東師範大學
張新鵬教授上海大學
李珍教授上海大學
楊雄里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
汪衛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汪品先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
陳賽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
周邦新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學
周忠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林國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林宗虎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學
歐陽自遠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天文台
鄭光美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
鄭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與科學研究所
鄭樹森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
胡升華編審科學出版社
趙君亮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錢晉武教授上海大學
錢躍竑教授上海大學
高登義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傅繼梁教授同濟大學
舒德干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
覃偉中教授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
魯雄剛教授上海科技大學
解思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薛其坤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
戴汝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資源保障
《自然雜誌》以上海大學為依託,截至2018年3月,上海大學館藏圖書394萬餘冊;訂購紙質報刊1828種;訂購電子文獻資料庫69種,含電子刊6.2萬種,電子書256萬種。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8年9月17日中國知網顯示,《自然雜誌》共出版文獻7829篇。
據2018年9月1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自然雜誌》載文量為1762篇。
2013年起,《自然雜誌》正式改版,採用圖文混排、全彩印刷,並且聘請專業美編進行裝幀設計;同時,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和擴大雜誌影響力,2013年起《自然雜誌》在APPstore上同步出版。
從2005第1期至2013年第3期,《自然雜誌》共出版51期雜誌,其中兩院院士署名文章已達122篇。

收錄情況

《自然雜誌》被中國科技論文、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系統科技期刊群、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1996、2000、2004、2008、2011)等收錄。

影響

據2018年9月17日中國知網顯示,《自然雜誌》總被下載1029823次、總被引31866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821、(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11。
據2018年9月1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自然雜誌》被引量為13032次,下載量為124296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自然雜誌》影響因子為0.79,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1567名,在自然科學總論(78種)中排第12名。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自然雜誌》的刊名為書法字體,英文是該刊的英文名。

辦刊宗旨

解讀科學前沿動態,奉獻原創科普精品,溝通文理兩種文化,弘揚科學人文精神。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姓名職位
焦正執行主編
吳明紅主編
方守獅副主編

期刊列表


研究月刊

《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
《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
《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gy)
《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
《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
《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
《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
《自然結構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評論周刊

《癌症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1)
《藥物發現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02)
《遺傳學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Genetics
《免疫學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01)
《分子和細胞生物學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神經系統科學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獲得榮譽


2010年獲教育部科學技術司第三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2009年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
國外資料庫收錄:應用力學評論、數學評論

期刊簡介


《自然雜誌》是一本內容涵蓋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的學術性、知識性、動態性相結合的綜合刊物。傳播自然科學知識,介紹國內外最新科技成果及科學上有創見的新思想、新學說。依託一流科學家為本刊撰稿,文章既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又有較強的可讀性,是溝通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高級科普雜誌。自1978年創刊以來,得到了國內外各學科帶頭的大力支持,作者群主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百人計劃和學者等。《自然雜誌》系自然科學總論類國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本刊設有:特約專稿、科學時評、專題綜述、科技進展、綜合考察、科學人文、科學人物、自然科學史、探索與假說等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