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

中國上海市境內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上海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簡稱“上大”,是上海市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1922年10月,國共合作曾創建了上海大學,1927年被國民黨當局強行關閉。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復旦大學分校、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院、華東師範大學儀錶電子分校、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分校、上海機械學院輕工分院、上海市美術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上海大學。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學由上海工業大學(成立於1960年)、上海科學技術大學(成立於1958年)、原上海大學(成立於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成立於1959年)合併組建而成。

截至2020年5月31日,上海大學有寶山校區(校本部)、延長校區、嘉定校區3個校區,校園佔地面積近200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40萬平方米;設有30個學院、1個學部(籌)和1個校管系;開辦91個本科專業;有1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4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2種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有專任教師3173人;有研究生16581人,全日制本科生19989人,預科生55人,成人教育學生17305人;在校就讀的外國留學生4532人,其中學歷生1872人。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

江澤民同志為上海大學題寫校名
江澤民同志為上海大學題寫校名
上海大學(1922-1927)
1922年3月18日,私立東南高等專科師範學校在上海閘北青島路青雲坊(今青雲路298號附近)創辦。學校的創辦者是校長王理堂、校務長陳績武、會計湯石菴,他們以提倡新文化為號召,設立了國文、英文、美術三科及附中,招收了以皖籍為主的160餘名學生。為加速培養更多的共產黨幹部,中共中央決定創辦一所幹部高等院校,中共首任總書記陳獨秀曾與李大釗等人多次醞釀籌劃。此時,正值東南高師因王理堂、湯石庵、陳績武等藉學斂財、挾款私逃而引發學潮。學生成立自治會要求改組校務,欲請陳獨秀或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為校長。在國共合作背景下,中共認為請國民黨出面辦學較為有利,學生自治會接受了中共的意見。經學生代表兩次懇請和邵力子、柏烈武、柳亞子、楊杏佛、葉楚傖等國民黨要人的勸說,于右任同意接受邀請,建議把校名改為上海大學(英譯為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並親自題寫了校牌。
申報:《紀東南高專師校之風潮》
申報:《紀東南高專師校之風潮》
1922年10月23日,上海大學成立,《民國日報》刊登啟事:“本校原名東南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因東南兩字與國立東南大學相同,茲從改組會議議決變更學制,定名‘上海大學’。公舉于右任先生為本大學校長。”邵力子(當時是中共黨員)出任副校長。校舍為老式石庫門2層樓房10餘間。1923年,在李大釗推薦下,共產黨人鄧中夏任總務長(后改稱校務長),瞿秋白任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校務工作主要由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人所主持。上海大學初設文學(分國文、英文兩組)、美術(分圖音、圖工兩組)兩科,並設普通科;經過改制,設有社會科學院(含社會學系)、文藝院(含中國文學系、英國文學系)和美術科,另外還附設中學部和俄文班。社會學系逐漸成為學校最大的系,該系以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為主。
上海大學西摩路校舍
上海大學西摩路校舍
1923年8月8日,學校召開全體教職員會議,議決組織上海大學評議會,決策全校重大事務。于右任為主席評議員,鄧中夏、瞿秋白、陳望道、邵力子、陳德征等9人為評議員。8月11日,于右任在上大特設了董事會,孫中山任名譽校董,蔡元培、汪精衛、李石曾章太炎、張繼、馬玉山張靜江、邵力子、馬君武等為校董;設立校舍建築委員會,鄧中夏任委員長,張繼、邵力子為顧問。
1923年期間,孫中山、李大釗廖仲愷、汪精衛、劉仁靜、胡漢民、戴季陶等曾來校演講。孫中山希望上大辦成“以貫徹吾黨之主張,而盡言論之職責”的革命學校,他指示:“今後要按月給上大撥辦學經費。”翌年定為國民黨黨辦大學。上海大學從不張掛當時的中華民國國旗——五色旗,迥異於滬上諸校,所用的是由國民黨黨徽和藍底白字組成的上海大學校旗,強調反對北京政府的反動統治。
上海大學章程
上海大學章程
1923年12月5日,校評議會通過《上海大學章程》,並根據章程制定了《上海大學章程細則》,對校務方面的重大事宜及各個方面工作作出詳細規定。是月,評議會改為行政委員會,于右任親自兼任行政委員會委員長,鄧中夏、瞿秋白、葉楚傖、邵力子、何世楨、洪野、韓覺民、曾伯英任委員,以後學校行政委員會又經多次改組。陳望道後為代理校務主任。校務長先後為鄧中夏劉含初、韓覺民,教務長先後為瞿秋白、葉楚倫,學務長先後為何世楨、陳望道。美術科主任為洪野,中國文學系主任先後為張君謀、陳望道,英國文學系主任先後為何世楨、周越然,社會學系主任先後為瞿秋白、施存統、彭述之,附中主任先後為陳德征、楊明軒、侯紹裘、張作人。校長於右任放手起用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又先後聘請蔡和森、張太雷、李漢俊、惲代英、沈雁冰、鄭超麟、任弼時、安體誠、李季、蔣光慈、楊賢江蕭楚女田漢蕭朴生鄭振鐸高語罕張秋人、胡樸安、周建人、俞平伯趙景深朱光潛、朱自清、劉大白周越然豐子愷黃葆鉞、章太炎、胡適、郭沫若、吳玉章、施存統、謝六逸、徐蔚南李仲干馮子恭陳抱一葉聖陶曹聚仁方光燾蔣光慈等到校任職任教。
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每月補助上大一千銀元。2月,學校遷至租界西摩路29號和附近時應里(今陝西北路恆隆廣場所在地)等處民房繼續辦學,又添設英數高等補習科;學生從160人增加到400人。4月10日,校長於右任赴廣州,由邵力子代理校長。4月15日,上海大學附設平民學校開學,280多名工人學生參加開學典禮。
1924年下半年,中共以上大師生為骨幹,在上海各工人集中地區開辦工人夜校,宣傳革命,發動群眾,組織工會,培養了一批工人骨幹。10月13日,上海大學學生會成立。
上海大學臨時校舍
上海大學臨時校舍
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在黨內建立支部一級組織,上海大學是全市第一個建立中共支部的學校。5月30日,上大師生參加南京路大規模反帝示威遊行,抗議日本大班槍殺中國工人顧正紅;上大400餘名學生組成38個演講團上午到南京路演講;下午租界巡捕開槍鎮壓,上大學生何秉彝遭槍擊受重傷,次日因搶救無效犧牲;是月,邵力子因受租界當局迫害,離開上大,赴黃埔軍校任職。6月4日,學校被萬國商團及英國巡捕武裝佔領、封閉,次日借勤業女子師範學校為臨時辦公處。上大校舍被佔後,師生推選施存統、侯紹裘、韓覺民、秦治安、賀威聖、朱義權、韓步先組成臨時委員會;教職員自動減薪,維持學校,學生留滬不散,參加各項鬥爭並向各界宣傳。6月8日,上大租賃西門方斜路新東安里十八號為臨時校舍。6月14日,校學生會全體會議決議募捐建築新校舍,擬“先建築五十畝兩層中式房,並建築能容千人的大禮堂”。6月15日,《上大五卅特刊》第一期出版,揭露、控訴帝國主義罪行,鼓動愛國反帝鬥爭。7月,學校遷回閘北中興路,設臨時辦事處繼續招生,后租閘北青雲路師壽坊(今青雲路167弄)15幢民房為校舍。8月23日,于右任致函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提請恢復原有津貼或幫助建造校舍。9月7日,廣州革命政府第十五次會議決定補助上海大學建築經費兩萬銀元。9月10日開學上課,青雲路弄堂口掛于右任所書“上海大學臨時校舍”的牌子。當時學生已增加到800人,還附設有平民學校和青雲學校,由上大師生義務任教,在群眾中普及文化知識。
1926年3月22日,《民國日報》刊登《上海大學為在江灣購買地基通告》。4月9日,學校致函林伯渠、毛澤東、惲代英,請他們鼎力相助,敦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將補助上海大學建築款兩萬元克日匯來,以便開工。
1926年10月、1927年2月和3月,為配合北伐軍進軍,舉行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部分上大師生參加了閘北、南市、滬東、滬西四個地區的起義戰鬥,后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
1927年于右任簽發的上海大學畢業證書
1927年于右任簽發的上海大學畢業證書
1927年3月24日,上海大學行政委員會主席陳望道、中學部主任侯紹裘聯合署名發布公告,定於四月一日起在江灣新校舍正式上課。4月1日,新校舍在江灣奎照路落成,佔地19畝,可容納學生400餘人。4月12日,發動“四·一二”政變,上大學生參加閘北青雲路廣場集會和遊行示威,要求交還工人糾察隊槍械。4月13日,上大師生參加上海總工會召開的10萬群眾大會,控訴反動派屠殺汪壽華等革命者的罪行;會後反動派開槍屠殺群眾,上大學生也有傷亡。4月18日,學校在江灣新校舍召開行政委員會會議,改選陳望道為臨時主席。5月2日,軍警借口搜查軍械,闖入上大逮捕幾十名學生,搶走學生財物。5月3日,蔣介石特指令當時的淞滬警備司令楊虎陳群進行查辦,國民黨軍警把師生員工全部趕走,查封學校,部分師生隨後轉入國立武昌中山大學。5月4日,江灣新校舍由國民黨軍白崇禧部駐紮。1927年5月,學校被國民黨政府強行解散。學校被封后一個多月,國民黨當局把上海大學原江灣校舍改成了國立勞動大學農學院院地址。
國立勞動大學江灣校舍
國立勞動大學江灣校舍
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參與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校,集中眾多共產黨員,成為中共早期在上海一個重要活動據點,一批國共兩黨領導人和革命骨幹曾任職、任教、就學於此,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以及南洋、日本、越南、朝鮮等地。這所革命學校以“養成建國人才,促進文化事業”為宗旨,從1922年秋到1927年春,培育了近兩千人,並為黃埔軍校和和莫斯科中山大學輸送了一大批學生。
上海大學被關閉后,國民政府教育部一直不承認上大學生的學籍,致使曾在上大就學的學生在就業、晉級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1936年3月,在於右任一再交涉、反覆斡旋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追認上海大學學生的學籍,並與國立大學享有同等待遇”的議案。於是,各地上大學生紛紛成立同學會,聯絡同學辦理學藉的登記審查工作。11月又成立了上海大學同學會總會,推舉程永言為理事長,張治中為監事長,除辦理學籍登記外,還籌備復校事宜。不久之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復校事宜停止。
● 上海大學(1941-1945)
1940年5月,汪偽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成立“上海大學籌備委員會”,勘定上海真如前暨南大學校舍為校址。
1941年7月29日,汪偽行政院通過《籌辦上海大學案》。同年,佔用遭到嚴重破壞的江灣前復旦大學校舍另建上海大學,9月30日建校。坐落於原江灣復旦大學校址、成立於1939年由日偽維新政府梁鴻志政權所辦的“維新學院”農科予以保留,單獨設置為上海大學農學院。
1942年9月19日,汪精衛批准了偽《國立上海大學組織大綱》,並宣告偽“國立上海大學”成立。趙正平任校長。學校由日偽合辦,實行校董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上海大學先後設農、法、文三個學院,農學、農藝化學、農業經濟、農林、政治、經濟、法律、國學(文哲)、日文、西文、史地十二個系及農商專修科。系日偽推行殖民地教育的重要基地。除了農學院,文、法兩院設在真如原暨南大學校址上。
1945年5月9日,日本士兵闖進江灣校園修築工事,上大師生被勒令限期離校疏散,學校的一切設施被日軍徵用。1945年8月抗戰勝利前夕,學校停辦,日本投降后被國民政府教育部派員接收。
註:上海大學(1922-1927)、上海大學(1941-1945)不是上海大學的前身。

前身四校

•上海科大
1958年5月19日,中共上海市委決定,“上海科學技術大學”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辦事處(后改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負責籌建和主辦,受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領導。5月23日,籌備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委員會成立。9月,經上海市委批准、教育部同意,籌建中的科技大學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分校”的名義對外招生,首屆新生委託其他高校代培兩年。
1959年5月,郭沫若為學校題寫了校名。5月19日,市委批複同意將歐陽路221號作為學校的臨時校址(校舍暫與上海機電設計院共用),同時確定正式校址放在科學衛星城嘉定。7月1日啟用校印。9月4日,市委任命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周仁為上海科技大學首任校長。9月14日,學校正式掛牌。上海科學技術大學是上海市地方院校,建校初期的原子能系、無線電電子學系、技術物理系、力學系、化學冶金及物理冶金系、元素有機化學系、硅酸鹽化學及工學系、生物物理化學系等8個系科由中科院在滬各研究所幫助創建,部分系主任曾由中科院在滬研究所所長或副所長兼任。
原上海科技大學
原上海科技大學
1960年9月,上海科技大學全部遷入嘉定城中路20號新校址。1961年2月,經市有關部門同意,蔡萬興機器廠、長城電工儀器廠併入學校。
1966年2月,中共上海市委批複市委教育衛生部,統一在安徽省歙縣雄村、航埠、山灣3個自然村選址創辦上海理工學院(對外稱青年耕讀學校),由上海科技大學、上海工學院和上海師範學院3所地方院校負責籌建。翌年12月,上海市革委會命令停建。之後,大部分已建成的校舍連同部分固定資產均無償贈送給當地人民公社。從上海抽調去的教職工在“文革”開始后返回原校。
1966年9月,生物物理化學系從天津師範學院和河北大學接收了學校第一批外國留學生,即5名越南來華留學生;因“文革”不能正常學習,經教育部安排,這批留學生11月離校回國。
1968年9月,學校從科技系統(時稱上海市革命委員會科學技術組)劃出,改為隸屬文教系統(時稱上海市革命委員會文教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脫離關係。
1973年1月,生物物理化學系調入上海化工學院(今華東理工大學)。
1978年7月,學校與科技系統恢復聯繫。同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上海科技大學劃歸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管理,並被確立為上海市屬重點大學。
1981年11月26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首個博士點學科為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1988年,上海科技大學被國家教委列為用英語教學招收外國來華留學博士生的首批試點單位;翌年2月,受國家教委委託,招收巴基斯坦來華博士生7名。
至1993年12月,上海科大校園面積328.098畝。
•上海工大
1960年3月,上海市開始籌建上海工業師範學院。7月,改設上海工學院籌備處。9月30日,上海工學院舉行成立大會暨開學典禮。魏文伯題寫了校名。院址設在閘北延長路149號。首任院長兼黨委書記是李華。
1972年4月,上海工學院併入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原工學院院址成為上海機械學院總部。
197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1979年1月,恢復上海工學院原建制,成立上海工業大學。此後,工大被確立為上海市屬重點大學。
上海工業大學
上海工業大學
1981年,學校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3年1月,錢偉長出任上海工業大學校長。12月,上海工業大學接收轉學而來的第一位博士生,導師錢偉長。
1984年,固體力學獲得全國第二批博士學位授予權。
1991年,學校獲批設立首個博士后流動站——固體力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1992年,上海工業大學科技園區(今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創建。
至1993年12月,上海工大校園面積517.5畝。
•上海大學
1959年3月5日,上海中國畫院(籌)附設中等美術學校成立,同年5月改為上海市美術學校;1960年9月升格為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本科建制,設中國畫、油畫、雕塑、工藝美術四個系,另設中專部,又招收預科班。1962年8月,大部分預科學生併入上海市輕工業學校和上海紡織工業學校。1963年至1965年,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上海市美術訓練班、上海市美術學校三校並存。1965年7月,上海市美專唯一一屆本科生畢業;同年8月,油畫系、雕塑系全部教師調入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今上海油畫雕塑院),學校重新改為中專建制的上海市美術學校。
1978年11月,上海師範大學儀錶電子分校(1980年改稱華東師範大學儀錶電子分校)、上海科技大學分校、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院建立。12月,上海機械學院輕工分院、復旦大學分校建立。
1981年9月,上海市輕工業局將上海市美術學校(部分)併入新組成的上海市輕工業局職工大學。
上海大學新閘路校區
上海大學新閘路校區
1983年5月10日,教育部下發《關於增設海南大學等五所高等學校和籌建計量測試專科學校的通知》,其中包括批准上海市設立“上海大學”。5月28日,上海市教衛辦黨委決定成立上海大學籌備組;翌月,上海大學籌備組正式開始工作。 6月10日,召開上海大學籌建大會,宣布學校由校部和五個學院組成,五個學院分別是,原復旦大學分校改為上海大學文學院;原上海機械學院輕工分院改為上海大學工商管理學院(1986年4月改為上海大學商學院);原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院改為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1985年6月改為上海大學國際商業學院);原華東師範大學儀錶電子分校和上海科技大學分校以及上海機械學院輕工分院的機械、電子兩個專業合併為上海大學工學院;原上海市美術學校改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7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轉市政府教衛辦關於籌建上海大學若干問題的請示的通知。9月1日,上海大學在凱旋路30號的校部正式掛牌(校部后遷至新閘路1220號);同月,各學院也正式掛牌。學校重大事情由校部決定;學院具有相對獨立性,有些事情可以直接對外。
1984年4月,孟憲勤被任命為上海大學黨委書記;同時,任命公布了上海大學所屬各個學院的黨政領導班子。
1987年,上海市教衛辦主任王生洪兼任上海大學校長。
1993年3月17日,楊德廣出任上海大學校長。4月,上海法律高等專科學校併入上海大學,與上海大學文學院法律系合併成立上海大學法學院,該學院管理體制仍歸上海市政法委領導。9月,隨著佔地144.645畝的梅隴校區(今上海戲劇學院蓮花路校區)建成,上海大學商學院和上海大學國際商業學院合併成立上海大學國際商學院。
至1994年5月,上海大學7個校區佔地總面積293.53畝。
• 上海科專
上海科技專科學校暨上海科技大學分部校門
上海科技專科學校暨上海科技大學分部校門
1959年2月,上海計算技術學校創建,是由原上海市復旦中學高中部改建而來的中專,臨時校址設在復旦中學,同年10月改為上海第二科學技術學校。首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是馬憶冰。
1960年2月,上海第二科技學校全部遷入嘉定東門新校址。
1961年2月和7月,上海電子學校和上海計量學校先後併入。
1968年4月,更名為上海科學技術學校。
1970年11月,與上海儀錶電訊工業半工半讀專科學校、上海醫療器械工業專科學校、上海無線電工業學校在嘉定東門校址合併成立上海電子專科學校。
1975年5月,更名為上海市儀錶電訊工業局“七·二一”工人大學。
1978年6月,復辦上海第二科學技術學校。10月,市教衛辦批複同意將學校改製為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分部。
1981年12月,更名為上海科技專科學校。
1993年2月,更名為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
至1994年5月,上海科專校園面積127.5畝。

合併之後

新上海大學成立大會
新上海大學成立大會
1994年5月27日,上海工業大學、上海科學技術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新的上海大學,並舉行成立大會,首任校長是錢偉長。四校合併時,江澤民為新上海大學題寫校名。新上海大學成立后,原上海工大校址成為上海大學延長校區;原上海科大校址成為上海大學嘉定校區;原上海科專校址成為上海大學嘉定東校區;原上海大學7個校區歷經變遷,保留新閘路教學點。
1994年7月,學校與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合作舉辦的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成立。
1996年12月,上海大學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翌年12月通過“211工程”建設立項可行性論證,上海大學“211工程”建設由此全面啟動。
1997年6月,經上海市教委研究同意,上海大學猶他科技學院變更為上海師範大學猶他科技學院。
溯園——上海大學(1922-1927)
溯園——上海大學(1922-1927)
1999年9月12日,舉行上海大學寶山校區(佔地1500畝,不含待征地500畝)啟用暨開學典禮。
2001年4月,經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大學嘉定東校區改建為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2003年10月,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
2004年8月,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在上海大學舉辦。同年9月,經上海市政府批准,原上海大學法學院改建為上海政法學院
2006年,學校與法國技術大學集團合作舉辦的上海大學中歐工程技術學院成立。
2009年,與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簽約,列入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2010年4月,被教育部評為50所“2009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之一。6月,被教育部列入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名單。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揭牌成立儀式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揭牌成立儀式
2012年5月25日,上海大學與寶山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6月27日,學校與中國科學院長三角地區研究院所簽署全面合作協議,翌年起雙方聯合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12月20日,學校與中國藝術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與上海市政府簽署《關於共建上海大學的協議》。7月,入選首批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10月25日,上海大學研究生院成立。
2014年6月15日,學校與加拿大溫哥華電影學院合作舉辦的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成立。8月1日,原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院址改建的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浦東校院正式啟用。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成立大會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成立大會
2015年7月5日,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在原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的基礎上成立。9月,學校與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華文學基金會簽署合作共建上海大學中國創意寫作中心協議。
2016年6月,被列為“十三五”期間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8月,入選首批50所“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之一。12月11日,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在原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的基礎上成立。12月13日,中國作家協會網路文學委員會上海研究培訓基地落戶上海大學。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11月,學校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辦公廳批准終止上海大學與加拿大布魯克大學合作舉辦會計學碩士學位教育項目。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上海大學“中華古詩文吟誦和創作基地”入選。
2019年1月,上海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7月,與中國能源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就氫能源、環境技術等領域產學研達成戰略合作。9月,上海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學院正式成立。9月,與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簽署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聯合培養協議。12月,上海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正式成立。
2020年6月6日,上海大學宣布成立醫工交叉研究院,授牌9家附屬醫院(含籌);學校與上海細胞治療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和上海大學細胞治療創新研究院。
2021年7月26日,獲得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5月31日,上海大學設有30個學院、1個學院(籌)、1個學部(籌)和1個校管系,91個本科專業。
學部、學院、校管系
上海大學社區學院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
上海大學錢偉長學院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部(籌)
上海大學文學院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上海大學理學院上海大學中歐工程技術學院
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
上海大學法學院(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上海大學管理學院
上海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上海大學翔英學院)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上海大學體育學院
上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上海大學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專修學院)
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上海大學音樂學院
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上海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上海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學院
上海大學人才學院上海大學MBA教育管理中心
上海大學醫學院(籌)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
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
上海大學社區學院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5月31日,學校有專任教師3173人,其中教授760人、副教授110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306人。有全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雙聘院士10人,中科院外籍院士1人,海外院士1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32人; “萬人計劃”入選者8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0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7人;上海市領軍人才23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含雙聘)劉元方周國治周向宇方岱寧李三立
劉玠劉人懷金翔龍李德毅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統一黃宏嘉劉昌勝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孫晉良周邦新
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吳明紅錢晉武施利毅錢躍竑
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羅宏傑周邦新董瀚敖平
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徐樹公張文紅羅均曾軍張建華
謝少榮陳立群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陳立群任忠鳴羅宏傑汪小帆李根喜
吳明紅吉永華張田忠宋任濤張建華
顧輝趙景泰高彥峰張新鵬羅均
謝少榮周全王剛
上海領軍人才汪敏施利毅李友梅李春芳翟啟傑
羅宏傑張文紅陳立群吳明紅汪大偉
狄勤豐敖平王卿文錢光人郭長剛
費敏銳羅均王廷雲謝少榮張建華
張海東
國家級、市級教學團隊列表
土木工程專業學科基礎課教學團隊葉志明國家級/市級
社會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李友梅國家級/市級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陳新漢市級
大學物理教學團隊辛子華市級
工科專業基礎力學教學團隊陳立群市級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團隊鞠魯粵市級
數控測量技術教學團隊張萍市級

學科體系

截至2020年5月31日,學校設有1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一級學科未覆蓋),9個交叉學科博士點,4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一級學科未覆蓋),22種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擁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4個上海市Ⅲ類高峰學科,10個上海市Ⅰ類高原學科,6個上海市Ⅱ類高原學科;牽頭建設1個上海市Ⅳ類高峰學科;化學、物理學、材料科學、工程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環境與生態學等9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ESI綜合排名中國大陸高校第45位。
校園景色
校園景色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冶金工程、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電氣工程、新聞傳播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中國史、世界史、物 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數學、物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管理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藝術學理論、美術學、設計學、戲劇與影視學、新聞傳播學、社會學、力學、應用經濟學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思想政治教育、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數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世界史、外國語言文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法學、政治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學、藝術學理論、美術學、設計學、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建築學、土木工程、軟體工程、社會學、力學、核科學與技術、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食品科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金融、國際商務、法律、社會工作、漢語國際教育、翻譯、新聞與傳播、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圖書情報、藝術、體育、文物與博物館
“雙一流”建設學科:機械工程(自定)
ESI全球前1%學科:化學、物理學、材料科學、工程學、數學、計算機科學、臨床醫學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鋼鐵冶金、機械電子工程、流體力學、社會學
上海市“重中之重”學科:鋼鐵冶金
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社會學、世界史、數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
上海市Ⅲ類高峰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影學、美術學、社會學
上海市Ⅰ類高原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數學、設計學、機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力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冶金工程、世界史
上海市Ⅱ類高原學科:藝術學理論、應用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中國史、管理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學科評估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2017年)
序號一級學科代碼一級學科名稱評估結果位次百分位
10303社會學A-5%~10%
21304美術學A-5%~10%
30305馬克思主義理論B+10%~20%
40503新聞傳播學B+10%~20%
50701數學B+10%~20%
60801力學B+10%~20%
70802機械工程B+10%~20%
80805材料科學與工程B+10%~20%
91303戲劇與影視學B+10%~20%
100202應用經濟學B20%~30%
110501中國語言文學B20%~30%
120702物理學B20%~30%
130806冶金工程B20%~30%
14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B20%~30%
150811控制科學與工程B20%~30%
1608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B20%~30%
17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B20%~30%
181201管理科學與工程B20%~30%
191205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B20%~30%
201305設計學B20%~30%
210502外國語言文學B-30%~40%
220603世界史B-30%~40%
230814土木工程B-30%~40%
240835軟體工程B-30%~40%
251202工商管理B-30%~40%
260301法學C+40%~50%
270602中國史C+40%~50%
280703化學C+40%~50%
290808電氣工程C+40%~50%
300809電子科學與技術C+40%~50%
310817化學工程與技術C+40%~50%
320101哲學C50%~60%
330710生物學C50%~60%
340714統計學C50%~60%
350804儀器科學與技術C50%~60%
360201理論經濟學C-60%~70% 

人才培養

截至2016年,上海大學建有4個教育部國家級特色專業(美術學、金屬材料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公共藝術實驗教學中心、力學實驗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4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32門省級精品課程,108門校級精品課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檔案學導論土木工程概論
省級精品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大學英語網路自主學習社會學概論
傳播學概論電路材料工程網路系列課程材料及成形技術
運動控制系統大學物理計算機文化和應用技術數學分析
汽車營銷實務通信原理高等數學影視美學
基礎會計學土力學藝術概論理論力學
廣播新聞學統計學文學導論網路營銷
數字信號處理人力資源管理魯迅精讀大學網球
羽毛球精度設計、檢測及應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計算機系統結構與并行處理
錢偉長校長和黃菊市長共同為新的上海大學成立揭牌
錢偉長校長和黃菊市長共同為新的上海大學成立揭牌
上海大學建立了以學分制、選課制、短學期製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正在推進以按大類招生和通識教育培養為突破口的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學校擁有國家試點學院(錢偉長學院),是教育部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首批高校之一,是中宣部、教育部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首批高校之一,被教育部評為首批50所“就業經驗典型高校”之一。
上大學子先後在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賽、JA中國大學生全球商業挑戰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男子排球比賽等競賽中獲得一等獎或冠軍,在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比賽、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等競賽中獲得佳績。

學校排名

排名年度大陸世界
QS世界大學排名2021 16387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2020 62801-1000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2020 36563
CWUR世界大學排名2019-2020 41
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2020 44
中國校友會網中國大學排名2019-2020 65
軟科中國大學排名202045 301-400
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202069 
202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21201-300
2020年10月22日,位居2021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511位。
2020年12月,2020軟科中國大學文科實力排名發布,位居第21位。
2021年1月21日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湯森路透)公布了ESI從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統計數據。上海大學全國排名第45位,全球排名第672位。
2021年,位居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第436位。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5月31日,學校擁有1個科技部與上海市共建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科技部與上海市共建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4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批準備案建設的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2個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7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6個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上海市專業技術服務平台,1個上海市“一帶一路”國際聯合實驗室,3個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決策諮詢研究基地,3個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2個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3個上海高校智庫,1個民政部政策理論研究基地,1個上海高校人文藝術創新工作室,2個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國家文物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研究基地,1個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基地,3個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含培育基地)
省部共建高品質特殊鋼冶金與製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特種光纖與光接入網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新型顯示技術及應用集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特種光纖與光接入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有機複合污染控制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特種光纖與先進通信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複合與先進分散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智能無人系統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
TFT-LCD關鍵材料及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單位)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學術研究基地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實驗基地
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實驗基地
”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
現代冶金與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集成計算材料與材料基因組創新引智基地
複雜網路化系統智能測控與應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教育部備案)
上海大學土耳其研究中心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特種光纖與光接入網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種與應用重點實驗室上海市智能製造及機器人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電站自動化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能源工程力學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鋼鐵冶金新技術開發應用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高溫超導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現代冶金與材料製備重點實驗室
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資源環境新材料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電影特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智能無人艇系統工程技術中心
上海市專業技術服務平台
有機光電顯示設計與製造專業技術服務平台先進複合材料設計與製造專業技術服務平台功能納米材料中試技術服務平台
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項目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研究基地
轉型期長三角都市圈文化價值變遷研究文化繁榮與社會發展決策諮詢研究基地
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上海大學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組織研究中心上海大學中國城市新移民問題研究中心
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
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李友梅工作室電影產業與中國故事創新研究基地都市美術資源與公共文化研究基地
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
特大城市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
上海新材料及應用協同創新中心
上海高校E-研究院
社會學E-研究院現代力學E-研究院
上海高校智庫建設項目上海高校人文藝術創新工作室
基層治理創新研究中心影視與新媒體創意製作工作室
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
有機複合污染分析與控制智能裝備技術材料微結構調控及能量轉換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能源動力重大裝備關鍵材料
校級公共服務平台
上海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上海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科學調查中心
上海市科委批准成立的研究機構
上海市電子物理研究所上海射線應用研究所上海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上海機器人研究所上海市上大多媒體應用技術研究中心上海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所
上海市非線性科學活動中心上海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
上海市教委批准成立的研究機構
上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上海市高性能計算機與網格技術研發平台
上海市老齡委批准成立的研究機構獨立法人研究機構
上海大學老年社會學研究所上海市應用數學和力學研究所
與上海市黨建研究會共建的校級研究機構與上海市委組織部共建的校級培訓機構
上海政黨研究中心上海經濟管理中心
與政府部門合作共建的校級研究機構
上海大學上海合作組織公共外交研究院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上海大學上海會展研究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大學文化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研究院上海大學公共人力資源研究所
學校還有各類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個,並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現為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閘北園組成部分)。
2020年8月,上海大學入選第二批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科研成就

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
截至2020年5月31日,上海大學國際三大檢索(SCI、EI、ISTP)收錄的學術論文數分別位於全國高校40、43、28位。學校新組建以來,以第一完成單位/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54項,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9項;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9項,獲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共計178項,其中一等獎共計38項,獲上海市決策諮詢研究成果獎共計16項,其中一等獎共計1項。獲國家級重大項目共計36項。2019年,獲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66項;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5項,其中重大項目8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4項,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39項。
2020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於2020年12月29日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卓越論文統計報告》,並且評選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其中,題目為Trifluoroacetate induced small-grained CsPbBr3 perovskite films result in efficient and stable light-emitting devices的論文入選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名錄。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上海大學圖書館
上海大學圖書館
上海大學圖書館由寶山校區的校 本部圖書館、延長校區的文薈圖書館和嘉定校區的聯合圖書館三個分館組成,建築總面積5.4萬平方米。截至2020年5月31日,上海大學圖書館由寶山校區的校本部圖書館、錢偉長圖書館,延長校區的文薈圖書館和嘉定校區的聯合圖書館四個分館組成;館藏圖書403.8萬餘冊;訂購紙質報刊1491種;訂購電子文獻資料庫80種,含電子刊6.4萬種,電子書748.8萬種;館藏資源涵蓋了學校的所有學科;提供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超星電子書、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平台、Web of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Science Direct, Elsevier(SD)、Springer Link等資料庫。
• 學術刊物
上海大學學報
上海大學學報
以下學術刊物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上海大學主辦:
《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創刊,綜合性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期刊,由1978年創刊的原《上海科技大學學報》和1979年創刊的原《上海工業大學學報》合併而成,雙月刊。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12月創刊,綜合性人文類社科類學術期刊,四校合併后改為1994年創刊,2012年更正卷數、總期數恢復為1984年創刊,雙月刊。
《自然雜誌》,1978年5月創刊,學術性科普類刊物,雙月刊。
《社會》,1981年10月創刊,原是大眾普及型讀物,2005年改版成社會學專業期刊,雙月刊。
《秘書》,1983年8月創刊,國內創刊最早的秘書類專業期刊,雙月刊。
《應用科學學報》,1983年創刊,2008年由綜合性期刊轉變為專業性期刊,內容範圍收縮到與信息科學和工程有關的領域,雙月刊。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1980年創刊,應用數學和力學(英文版)期刊,月刊。
《應用數學與計算數學學報》,1987年1月創刊,專業性期刊,從2012年起改為季刊。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前身是1997年6月創刊的《上海大學學報(英文版)》,2012年更為現名,並由綜合性期刊改版成專業性期刊,涵蓋冶金、機械製造、材料等先進位造領域,季刊。

學術交流

2005年錢偉長校長會見法國總理拉法蘭
2005年錢偉長校長會見法國總理拉法蘭
截至2018年10月,上海大學已與46個國家和地區的186所大學或機構簽署校際合作協議。在校就讀的外國留學生4361人,其中學歷生2353人,學校被教育部評為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單位。
學校建有4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並已與北美洲、歐洲、亞洲等地區的大學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學院。學校與中國科學院長三角地區研究院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寶山區人民政府等單位開展了包括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在內的全面合作。
2020年5月18日,為推動“一幫一”行動深入實施,實現對湖北120多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全覆蓋幫扶,教育部印發通知,啟動實施第二批“一幫一”行動。上海大學對口支援武漢晴川學院。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上海大學校徽
上海大學校徽
校徽
上海大學校徽呈白玉蘭(上海市花)的形狀。花托為字母“U”形,是大學(University)的意思。右花瓣形如海鷗,又是字母“S”,是上海(Shanghai)的象徵。左花瓣為數字“1”,表示學校要爭創第一的決心。校徽由藝術家徐光夫先生設計。

精神文化

校訓:自強不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校風:求實創新
校歌
《上海大學校歌》誕生於1996年5月校慶之際,體現了學校地域、文化環境、學校特色、辦學思想與時代特色。
上海大學校歌
吳仁援
一個共同的昨天,長江邊我們奠基打樁;一個共同的明天,東海上我們托舉朝陽。
只因為一個共同的今天:
自強、自強,我們鍛造共和 國的鋼樑。
一個共同的尋覓,知識讓我們張開翅膀;一個共同的目標,信念使我們步伐鏗鏘。
只因為一個共同的誓言:
自強、自強,我們奏出新時 代的交響。
自強!自強!不息的自強!
《上海大學校歌》歌譜
《上海大學校歌》歌譜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成旦紅
黨委副書記劉昌勝、段 勇、龔思怡、歐陽華
紀委書記段 勇
黨委常委成旦紅、劉昌勝、段 勇、龔思怡、歐陽華、吳明紅、聶 清、苟燕楠、胡大偉、曹為民、張 潔
校 長劉昌勝
副校長龔思怡、吳明紅、聶 清、汪小帆
總會計師苟燕楠
參考資料:

校園環境


校園活動

團屬學生組織有上海大學學生會、上海大學研究生聯合會、上海大學社團聯合會、上海大學團校等。
上海大學社團聯合會會徽
上海大學社團聯合會會徽
上海大學有130個學生社團,分為學術類、科技類、文學類、服務類、藝術類、體育類、就業創業類7大類。2006年整合成立的上海大學藝術總團,囊括大學生交響樂團、室內吹奏樂團、打擊樂團、民族樂團,合唱團、鋼琴協會、舞蹈團、風信子詩社、書畫篆刻研究會等九大藝術社團。

學校地址

上海大學校園風景
上海大學校園風景
寶山校區地址:上海市寶山區上大路99號
延長校區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延長路149號
嘉定校區地址:上海市嘉定區城中路20號
新閘路辦學點地址:上海市靜安區新閘路1220號

知名校友


政治界
王林鶴全國勞動模範,原上海市總工會主席、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副總工程師、上海發明協會副會長、中共中央委員,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電機系
周慕堯原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理化系核物理專業
尹弘河南省委副書記、河南省省長,1985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工程系
施小琳前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部長,現任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1990年畢業於上海大學工學院電氣技術專業
薛潮前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7年在職碩士畢業於上海大學管理工程系
鍾燕群前上海市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1997年在職碩士畢業於上海大學管理工程系
景瑩曾任南匯區副區長、普陀區副區長、上海市旅遊局副局長等職,現任上海市外辦副巡視員,1983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院
高韻斐曾任上海廣播電視台台長、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現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1988年畢業於上海大學文學院
徐彬民盟雲南省委副主任,雲南省科技廳廳長,1987年碩士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固體力學專業
學術界
楊雄里神經生物學家、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院長,長春理工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名譽院長,1963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生物物理化學系
林國強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
孫晉良產業用紡織材料及複合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現上海大學複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科協副主席,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
袁勤生酶工程專家、全國SOD產業聯盟理事長,原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生物物理化學系
郭本瑜計算和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原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校長,上海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上海師範大學數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名譽院長,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數學系
郭禮和分子生物學家,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生物物理化學系
龔振邦機械電子工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前上海大學副校長、校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工程力學系
胡金豪前上海天文台黨委書記、副台長,197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無機材料專業
黃黔歷任上海工業大學教授、校長助理、副校長,上海大學教授、副校長,國家科委科技司副司長,教育部科技司司長,國務院研究室社會發展研究司司長,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等職,1985年博士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固體力學專業
李芸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1986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環境監測專業
李世平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黨委書記,1986年至1987年在上海科技大學化學化工系在職進修研究生課程
吳明紅俄羅斯工程院、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無機化學專業理學博士,曾任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兼執行院長,現任上海大學副校長,1989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
謝宇社會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82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冶金系
干勇曾任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兼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1982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鋼鐵冶金碩士
胡傳平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長、黨委副書記,1982年畢業於上海機械學院輕工分院機械製造專業
王生洪教育家、科學家,曾任上海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市委統戰部部長、原上海大學校長、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復旦大學校長等職,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工程力學系
曹家麟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原上海電力學院院長,1977年畢業於上海機械學院電機系電磁測量技術及儀錶專業
滕建勇歷任上海科技大學材料科學系系副主任、上海大學團委書記、上海大學黨委辦公室主任、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黨委書記、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等職,1991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材料科學系
周鴻剛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原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1975年畢業於上海機械學院機械系
劉宇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原黨委書記,1992年博士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力學專業
曹樹穩南昌大學教授,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博、碩士生導師,有機化學碩士生導師,1988年碩士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有機化學專業
工商界
劉根元曾任中國石化集團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中國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會理事長,1968年畢業上海科技大學理化系放射化學專業
張林儉上海市企業聯合會原會長,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原董事長,1968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無線電專業
周忻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1990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機械系
周文波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上海城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總工程師,上海大學力學系博士
張維華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1983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分校電信技術專業。
馬新生百聯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上海大學研究生學歷
倪建達上海城建集團原董事長,上海實業城市開發集團董事局原主席,上海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原會長,1992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經濟管理專業
劉培森上海英達國際人才有限公司董事長,1984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機械系
胡逢康縱領電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1982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
楊士寧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O,1982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電子儀器及測量技術專業
朱旭東太德勵拓集團董事長,1990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電機工程專業
何志明新航星集團董事長,1984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
高宏久前景域集團副總裁,1983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院
彭宏陵香港宏馬集團董事長,1983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院
顧紅蕾恆源祥集團黨委副書記,2000年畢業於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新聞傳播系
顧備春上海麥考林國際郵購有限公司CEO,1992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新聞系
顧春林上海港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本科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
施建祥前上海快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87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
黎根發上置集團副總裁,1984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
何其華英國中華總商會常務副主席,英國上海商會主席,1988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
龔少暉35互聯(中國頻道)CEO,1988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計算機系
廖建偉上海興安得力軟體有限公司總經理,1990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計算機系
王文海寶信軟體公司董事長,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
王建明三一重工集團副總裁,本科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
錢文明上海博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1995年博士畢業於上海大學自動化專業
龔其恩美國鵬博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及中國對外貿易理事會原副理事長,1985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機械製造專業
江燕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科技開發部經理、研發中心主任,1987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高分子專業
蔡國鈞全國勞動模範,上海亞太計算機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總裁,1982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
林野曾任國家電網公司華東分部主任、華東電網有限公司總經理,1977年畢業於上海機械學院電機系電磁測量技術及儀錶專業
余建國上海維賽特網路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85年畢業於上海大學文學院
司法界
翟建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分校法律專業
鮑培倫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分校法律專業
江憲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分校法律專業
宋學東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分校法律專業
陶鑫良知識產權律師,大連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1975年畢業於上海機械學院鋼鐵冶金專業
文藝界
和晶電視節目主持人、話劇導演,1998年在上海大學中國電影史專業研究生班畢業
白賓電視節目主持人、製片人、財經評論員,1981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精密機械專業
馬紅漫電視節目主持人、製片人、財經評論員,2002年碩士畢業於上海大學產業經濟學專業
金冠軍原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學術部主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分校
郭敬明青年作家、導演,2002年考入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2005年休學,2007年復學,2008年本科肄業
許傑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分校秘書專業兩年制大專
陳逸飛油畫家,文化實業家,導演,1965年畢業於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油畫訓練班
邱瑞敏畫家,原上海油畫雕塑院院長、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1965年畢業於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油畫系
施大畏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1986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
王國平電視藝術家,全球旅遊視頻網總裁,1985年畢業於上海大學文學院
沈樂平動畫導演、製片、編劇,1996年畢業於上海大學廣告專業
霍尊中國流行男歌手,畢業於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自主招生國外學位項目
滕俊傑國家一級導演,上海廣播電視台、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1999年入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在職研究生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