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勞動大學
國立勞動大學
國立勞動大學(National Labour University),簡稱“勞大”,成立於1927年5月,是南京國民政府在上海創辦的第一所國立大學,下設工學院、農學院、社會科學院,擁有附設工廠和農場。1932年6月7日,國民政府明令勞大停辦撤校,其後成立“國立勞動大學校產保管委員會”。勞大解散前後,其相關科系、資源分別併入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前身)、國立上海商學院(上海財經大學前身)和國立同濟大學附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國立勞動大學江灣校舍
勞大在建校之初,即不同於同期其它國立大學,具有獨特的政治背景和發展環境。這使勞大得以快速發展,在經費方面獲得了各種的照顧。其獨特的教學,也在實踐過程中逐漸修正。其結果是,雖然勞大還號稱是勞動的大學,但在具體的教學方式、課程設置、院系安排等方面逐步向一所普通大學轉變,喪失了特色。勞大因而也就有了其它國立大學所有的各種弊病,又由於勞大複雜的政治背景及人事糾葛,為最終的停辦埋下了伏筆。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勞大校舍被日軍炸毀;同年6月7日,國民政府明令勞大停辦撤校。
1932年春,國立勞動大學農學院奉國民政府令停辦,適值中央政治會議通過建設西北專門教育初期計劃案,即將勞動大學農學院的農場及一部分圖書儀器劃歸籌建中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同年8月,原國立勞動大學經濟系併入國立上海商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
1933年5月,國民黨政治會議議決,將處於江灣的原國立勞動大學的房屋、機器、工廠等劃歸國立同濟大學,創辦國立同濟大學附設高級職業學校,后奉教育部令,改稱國立同濟大學附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同濟高工)。1949年上海解放后,同濟高工改屬華東工業部(1952年8月改屬第一機械工業部)領導,更名為同濟高級工業學校。1951年,同濟高工搬遷至南京,1953年在院校調整中被分建成兩所學校:以機械科為基礎建立了南京機械製造學校(今南京工程學院);以土木科為基礎建立了南京建築工程學校(今南京工業大學)。
勞動大學是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不久所創辦的一所大學。它不同於中央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國立大學是由幾個學校重組、接收或利用是原來已有基礎建立的。這所大學是真正由南京國民政府即中國國民黨所建立的統治全國的中央政府創辦的,是在國民黨四元老吳稚暉、蔡元培、張靜江、李石曾積極支持下建立的。勞大的問題引起了四元老之間的齟齬,中國教育界也分為蔡、李兩系。勞大的最終停辦,使李石曾的中法系受到極大打擊。因此研究勞動大學可以反映當時國民政府上層教育方面各種勢力、派系、代際之間的衝突和紛爭,充分顯示出民國高等教育的複雜性和多面性。
被日軍炸毀的國立勞動大學校舍
勞大之學潮多受教育系統內部紛爭所起,肇始於蔣夢麟整理高等教育,勞大迭遭停招、易長等厄運,學生護校引發學潮。在處理勞大問題上亦牽扯到四元老之關係,最終因蔣夢麟舉措失當、借外力打擊李石曾、吳稚暉一派,給了CC系進入教育系統的機會。李、吳不滿於蔣夢麟,其不得不辭職,因而二人又與蔡元培發生不快,四元老之關係為之破裂。自1927年4月以來一直為蔡、李、吳等所掌控的國家教育行政大權遂逐漸轉移,中經CC系朱家驊、王世傑過渡,至1937年抗戰,教育大權終歸CC系頭目黨務官僚陳立夫把持。相反的,因“九·一八”等政治事件所引起的學潮對勞大的衝擊反而不大。總之,因勞動大學成立之初即具有同時代其它國立大學所不能比擬的特殊性與複雜性,必然導致其辦學的坎坷,國民政府上層及高級知識分子內部延續不斷的派系衝突,大時代背景下中國近代歷史的複雜演進,皆對勞動大學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加之其先天所具有的種種缺陷與不足,最終造成了其停辦的悲劇命運。
校刊《國立勞動大學周刊》
勞大前後5年,先後有兩任校長,一為易培基、一為王景岐。兩任校長在任時期,學校組織機構皆有不同。易培基掌校時間最長。
紀念國立勞動大學的上海大學書店版《勞動問題大綱》 陳振鷺著,複印本
國立勞動大學農學院,以原上海大學江灣校舍為院址。民國16年秋首屆招收學生1個班,翌年春復招本科、中等科學生2個班,在校學生150餘人,未分系。當時學校剛建立,經費拮据,設備簡陋,僅在大場鄉離院約3里處購地20餘畝,作為學生勞動操作場所,當時,只有舊式鋤耙等數十件,沒有耕牛、水車。課程設置方面,農事科學、社會科學及外國語三者並重。
民國17年暑假,何尚平接任院長,農學院開始分設農藝、園藝及農藝化學3個系,各系又分甲乙兩班。農藝、園藝系合辟實驗室1間,備有顯微鏡1架,標本數件;農藝化學系單辟實驗室1間,購置藥品器械千餘元,以課桌為實驗台,擱板為實驗架。
民國18年1月,何尚平赴法,李亮恭繼任院長。改訂課程,設立社會科學系(不久併入勞動大學新組建的社會科學院);請款數千元,增加教學設備,另闢分析室、天平室、儲藏室、準備室等多處,添置實驗台、貯藏架、分析器械等多件。同年秋,在校學生134人,其中農藝系37人,園藝系66人,農化系31人。專任教授4人,兼任教授10人。
是年暑假,該校獲得寶山縣泗塘橋嘉惠工廠地基340餘畝,作為學校農場,並花1萬元增加設備,農學院校舍也與泗塘橋中學部對調。此時,農場擴展為360餘畝。農場設事務、試驗兩部。事務部有會計處、販賣處、推廣處、管理處、庶務處;試驗部有稻作區、麥作區、棉作區、豆作區、雜作區、森林區、畜牧區、蠶桑區、新農區、學生實驗區和農產製造所。民國21年8月,因經費難以為繼,勞動大學在《申報》登載啟事宣告結束,農學院也隨之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