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結果 展開
- 全國重點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全國重點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NorthwestA&FUniversity)簡稱西農或西北農大。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坐落於中國農科城陝西楊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32所副部級建制重點大學之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教育部“援疆學科建設計劃”40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由教育部與中國科學院、農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等16個部委和陝西省共建,是中國西北地區現代高等農業教育的發源地,也是全國農林水學科最為齊備的高等農業院校,葡萄酒專業穩居全國第一。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34年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及後來相繼在楊陵建立的相關科教單位。1999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同處楊凌的原西北農業大學、西北林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農業科學院、陝西省林業科學院、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單位合併組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截至2020年7月,學校佔地5657畝,下設26個學院(系、部、所)、71個本科專業;有14個博士后流動站,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有7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教職工4300多人,專職院士4人;全日制本科生近2.1萬人,博、碩研究生9600多人。
2021年7月26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
學校始終瞄準高新科技前沿,堅持圍繞國家和區域性重大戰略需求,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在動植物育種、植物保護、農業生物技術、旱區農業與節水技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研究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建校以來,學校共累計獲得各類科技成果5000餘項,獲獎成果1800餘項。培育出目前世界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碧螞1號”優良小麥品種,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遠緣雜交小麥良種“小偃6號”,我國自主培育的第一個優良蘋果品種“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直接經濟效益累計超過2000億元。
(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合併前
西北農業大學
前身是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創建於1934年。1932年秋,“籌建建設西北專門教育委員會”成立,于右任等人為籌備委員;同年十二月,該委員會改名為“建設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籌備委員會”,于右任、張繼、戴季陶3人被共推為常務委員,朱家驊、楊虎城、邵力子、辛樹幟等十五人為籌備委員,學校籌備工作開始。
1933年3月,籌備委員會共推于右任先生為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校長。1934年4月20日,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7層教學大樓奠基,這標誌著中國西北地區第一所高等農業學府成立。1936年7月,籌委會結束工作,辛樹幟被任命為校長。
西北林學院
前身是原西北農學院森林系,成立於1934年。1979年從西北農學院分出,成立西北林學院;由林業部與陝西省雙重領導,以林業部為主。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1954年決定籌建西北農業生物研究所,所址選定為陝西武功。1955年定名為中國科學院西北農業生物研究所,先後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1995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1998年被中國科學院確定為首批啟動的國家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之一。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
1940年西北農學院與中央水工實驗所(后稱中央水利實驗處)合辦武功水工實驗室。1952年擴建為西北水工實驗所。之後,先後更名為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水利科學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水利科學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省農業科學院
前身是西北農業科學研究所,於1952年由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籌建成立。1954年隸屬農業部。1958年改由中國農科院、陝西省農林廳雙重領導,更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陝西分院。1973年劃歸陝西省農牧廳領導,更名為陝西省農林科學院。1983年定名為陝西省農業科學院。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省林業研究所
前身系陝西省林業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屬中國農業科學院陝西分院的一個專業研究所。1980年從陝西省農林科學院分出,成立陝西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歸省林業廳領導。1998年更名為陝西省林業科學院。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前身系中國科學院1965年組建的綜合性植物學專業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70年7月下放陝西省管理。1982年更名為西北植物研究所。1991年實行陝西省與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體制,更名為"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合併后
1999年9月11日,由共處陝西楊凌的原西北農業大學、西北林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農業科學院、陝西省林業科學院、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個教學、科研單位合併組建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學校試辦研究生院。
2004年6月,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序列。
2005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序列。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學校建立研究生院,校長孫其信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長。9月,首批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實施高校。
2009年,教育部和農業部共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0年,教育部和國家林業局共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2年9月,首批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
2017年9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20年5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綜合素質教育學院成立。
2020年7月,入選第二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名單。
2021年5月15日,成為高等農林院校課程思政聯盟理事會員單位。
建校80年來,學校始終緊扣“三農”發展主題,堅持走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辦學道路,已從以農為主的單科性大學發展為目前以農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當前,按照學校新的規劃目標和戰略思路,全校師生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正在為實現“突出產學研緊密結合辦學特色、創建世界一流農業大學”戰略目標而努力奮鬥!
(圖)校園風光
學校主要分為南北校區,南校區包括資環學院、國際交流中心、中心圖書館、科研主樓、體育館、博覽園以及林學院、農學院、園藝學院、經管學院、成教學院、水建學院等單位,北校區包括水保所、後勤集團、產業集團、出版社、體育部以及機電學院、信息學院、生命學院、葡萄酒學院、動科學院、人文學院、外語系、動醫學院、植保學院、食品學院、創新實驗學院、理學院等單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佔地面積44730畝,其中校園佔地面積5914畝,校舍建築面積89萬平方米。學校校園分為南校、北校兩個主校區,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有自己獨立的校區,是各自的實驗室、行政辦公室所在,兼顧高年級學生的教學和訓練。此外,學校還擁用安塞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陝西秦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陝西長武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野外站台、林場、農作站、養殖場、動物醫院等校外研究與教學機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校園建設得到了來自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幫助。現北校區3號教學樓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古樸,系1934年建校時國民政府資助所建;位於北校區的原昆蟲博物館的建設亦得到了國家農業部的資助。1999年合校以後,新增和修葺的校園建築使學校面貌發生變化,如新建的北校區8號教學樓、北校區機電學院工程訓練中心、水建學院校區教學樓、南校區1號、2號和3號教學樓、南校區國際交流中心建築群(含科研樓、圖書館和行政中心)、北校區標準體育場、南校區博覽園建築群、南校區室內體育館、南校區游泳池以及若干標準化學生公寓和食堂等等。校園原有建築也得到了修葺和完善,如北校區3號教學樓和圖書館、南校區原林學院實驗樓、南北校區體育場和風雨操場、北校區游泳池、食品學院教學樓等都進行了加固、翻新以促進教學和服務學生。南、北校區各有1個“綉山學生活動中心”,系台灣企業家朱英龍先生資助所建,“綉山”為其父朱綉山先生之名諱,現南校區“綉山學生活動中心”大廳內有朱綉山先生雕塑一尊。邵逸夫先生亦捐資建設了博覽園內的昆蟲館和動物館,已成為“國家科普教育基地”。校園內的建築和設施為學校的教學工作和師生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交通狀況
學校地址:陝西楊凌區西農路22號
截至2020年3月,學校下設26個學院(系、所、部),71個本科專業。
近兩年,西北農林共新增七個專業,特色各不相同,如2020年新增食品營養與健康、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茶學、動物藥學四個專業,2021年新增俄語、智慧農業、智慧牧業科學與工程三個專業。
本科專業 | |
二級學院 | 專業名稱 |
農學院 | 農學、植物科學與技術、種子科學與工程 |
植保學院 | 植物保護、製藥工程 |
園藝學院 | 園藝、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
動物醫學院 | 動物醫學 |
動物科學學院 | 草業科學、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 |
林學院 | 林學、林產化工、森林保護、木材科學與工程 |
風景園林藝術學院 | 園林、環境設計、城鄉規劃、風景園林 |
資源環境學院 |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資源環境科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環境科學、地理信息科學、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 |
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業水利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包裝工程、工業設計、車輛工程 |
信息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軟體工程、電子商務 |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 |
葡萄酒學院 |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科學 |
理學院 | 應用化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 |
經濟管理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金融學、土地資源管理、經濟學、農林經濟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保險學 |
人文學院 | 法學、社會學、公共事業管理、社會工作 |
外語系 | 英語 |
截至2020年3月,學校擁有教職工4535人,其中專任教師2236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619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310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雙聘院士11人;國家人才項目專家39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64人;陝西省人才計劃入選者42人,學校“特聘教授”12人,國家教學名師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教學團隊23個。
教研團隊 | 姓名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邵明安(全職)、魏江春、蔣有緒、趙其國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山侖(全職)、康振生(全職)、張涌(全職)、束懷瑞、李佩成、方智遠、陳宗懋、張改平、張生勇、尹偉倫、金寧一 |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 張涌、張興、李華、劉國彬、張雅林、郭康權、康振生、鄭粉莉、上官周平、吳普特、蔡煥傑、單衛星 |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 張涌、吳文君、張興、魯向平、單衛星 |
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韋革宏、吳普特、王曉傑、馮浩、沈錫輝 |
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 鄒志榮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邵明安、康振生、唐明、韋革宏、單衛星、沈錫輝 |
國家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 王曉傑、劉慧泉、李志 |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 王曉傑、管清美、陳帝伊、劉慧泉、魏孝榮、謝衛青、武高林、姜雨 |
高校青年教師獎入選者 | 蔡煥傑 |
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 | 鞏振輝、羅軍、王躍進、張雅林、康振生、張涌、張碩新、付少平、高錦明、馬鋒旺、李世清、馬孝義、蔡煥傑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 | 霍學喜、韋革宏、上官周平、高錦明、王俊儒、王朝輝、岳田利、單衛星、羅軍、黃明斌、王徵兵、陳新宏、馮浩、駱亞生、孫超、田霄鴻、王敦、徐暉、張歲歧、楊明義、王西平、童德文、廖允成、雷初朝、胡小平、王進義、高亞軍、姬志勤、華進聯、劉學波、郁飛、陳紅英、戴武、魏琮、徐炎、於澄宇、徐虹、陳坤明、宮海軍、李朝飛、王靜、徐炳成、郭軍、王晨芳、王曉傑、李明軍、楊小軍、張軍華、耿會玲、安韶山、韓文霆、趙傑、李鵬民、王昕、趙光輝、朱求安、方勇、王建龍、夏效東、王永華、段金友、朱玉春、王力、魏孝榮 |
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 | 王躍進 |
國家級教學名師 | 鄒志榮、李華 |
省級教學名師 | 吳發啟、孟全省、李書琴、黃麗麗、廖允成、仵均祥、蔡煥傑、陳宏、康振生、王國棟、李孟樓、趙忠、張興、劉興華、花保禎、王迺信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
團隊名稱 | 團隊帶頭人 | 年份 |
設施農業教學團隊 | 鄒志榮 | 2008 |
葡萄酒學教學團隊 | 李華 | 2009 |
森林保護學教學團隊 | 李孟樓 | 2009 |
植物病理學教學團隊 | 康振生 | 2010 |
森林培育學教學團隊 | 趙忠 | 2010 |
截至2020年3月,學校擁有14個博士后流動站,1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專業博士授權類別,12個專業碩士授權類別。
截至2019年5月,學校擁有1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7個國家重點學科和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農業科學居US.NEWS學科排名全球第18位;農業科學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之列,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工程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等7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之列。
博士后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作物學 | 園藝學 | 植物保護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農林經濟管理 | 農業工程 | 生物學 | 畜牧學 |
獸醫學 | 林學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水利工程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草學 |
碩博學位點
學術型學位授權點 | |||||
序號 | 一級學科名稱 | 授權級別 | 獲批時間 | 學科門類 | |
1 | 生物學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2003.09 | 理學 |
2 | 生態學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2011.08 | 理學 |
3 | 水利工程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2011.03 | 工學 |
4 | 農業工程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2000.12 | 工學 |
5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2011.03 | 工學 |
6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2006.02 | 工學 |
7 | 風景園林學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2011.08 | 工學 |
8 | 作物學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1998.06 | 農學 |
9 | 園藝學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2000.12 | 農學 |
10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1998.06 | 農學 |
11 | 植物保護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1998.06 | 農學 |
12 | 畜牧學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2006.02 | 農學 |
13 | 獸醫學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2003.09 | 農學 |
14 | 林學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2006.02 | 農學 |
15 | 草學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2011.08 | 農學 |
16 | 農林經濟管理 | 博士一級 | 碩士一級 | 2000.12 | 管理學 |
17 | 應用經濟學 | 碩士一級 | 2018.02 | 經濟學 | |
18 | 社會學 | 碩士一級 | 2011.03 | 法學 | |
19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碩士一級 | 2018.02 | 法學 | |
20 | 數學 | 碩士一級 | 2018.02 | 理學 | |
21 | 化學 | 碩士一級 | 2018.02 | 理學 | |
22 | 科學技術史 | 碩士一級 | 2006.02 | 理學 | |
23 | 機械工程 | 碩士一級 | 2011.03 | 工學 | |
24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碩士一級 | 2006.02 | 工學 | |
25 | 土木工程 | 碩士一級 | 2011.03 | 工學 | |
26 | 林業工程 | 碩士一級 | 2006.02 | 工學 | |
27 | 水產 | 碩士一級 | 2011.03 | 農學 | |
28 | 藥學 | 碩士一級 | 2018.02 | 醫學 |
專業學位授權點 | ||||
序號 | 學位類別 | 領域 | 授權級別 | 獲批時間 |
1 | 獸醫博士 | 專業博士 | 2018 | |
2 | 金融 | 專業碩士 | 2010 | |
3 | 法律 | 專業碩士 | 2018 | |
4 | 社會工作 | 專業碩士 | 2010 | |
5 | 工程 | 農業工程 | 專業碩士 | 2002 |
環境工程 | ||||
建築與土木工程 | ||||
水利工程 | ||||
軟體工程 | ||||
生物工程 | ||||
食品工程 | ||||
6 | 農業 | 農藝與種業 | 專業碩士 | 2000 |
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 | ||||
畜牧 | ||||
漁業發展 | ||||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 | ||||
農村發展 | ||||
農業管理 |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
7 | 獸醫 | 專業碩士 | 2000 | |
8 | 風景園林 | 專業碩士 | 2005 | |
9 | 林業 | 專業碩士 | 2010 | |
10 | 中藥學 | 專業碩士 | 2010 | |
11 | 工商管理 | 專業碩士 | 2009 | |
12 | 公共管理 | 專業碩士 | 2010 | |
13 | 藝術 | 專業碩士 | 2012 |
重點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 農學 |
國家重點學科 | 植物病理學、土壤學、農業水土工程、臨床獸醫學、果樹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農業經濟管理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 作物遺傳育種、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西北農林建立了“通專結合、本研貫通、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體系,實施“331”人才培養模式。其中,第一個“3”是指分段式教育,即將通識教育、學科專業教育和個性化發展三段融合。第二個“3”是指要做到三融通,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融通,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融通,以及產教融合。“1”是指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具體可以按照“2+1+X”來實現,其中的“2”和“1”對應的是兩年的基礎教育加一年的專業教育,“X”則由學生自己設計。學生如果想本碩連讀,X就等於2或3,如果想讀到博畢業,X就等於5,從而實現本碩博貫通的人才培養目標。
此外,學校還設立了領導力培養計劃、卓越成長計劃,目的都在於為學生塑造自我提供通道。
西北農林從2020年開始全面推進“三學期”制度,將一年的教學安排分為春季學期、夏季學期、秋季學期三個學期,其中,夏季學期不是給學生上課,而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為學生擴展視野提供國際化課程,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5月,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2個、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2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8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1門、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4個、省級精品課程50門。
國家級特色專業 | 農學、植物保護、園藝、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林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農業水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農林經濟管理 |
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 | 農學、植物保護、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林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農林經濟管理 |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1個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 | ||
類別 | 所屬學校 | 基地名稱 |
生物科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省級以上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與虛擬模擬實驗中心 | |||
序號 | 實驗教學中心名稱 | 級別 | 依託建設單位 |
1 | 動物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國家級 | 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院 |
2 | 農業水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國家級 | 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 |
3 | 園藝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國家級 | 園藝學院 |
4 | 植物保護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 國家級 | 植物保護學院 |
5 | 森林生物學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 國家級 | 林學院 |
6 | 生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 | 生命學院 |
7 | 遺傳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 | 農學院 |
8 | 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 | 化學與藥學院 |
9 | 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 | 資環學院 |
10 | 農產品加工與食品安全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 | 食品學院、葡萄酒學院 |
11 | 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 | 信息工程學院 |
12 | 植物保護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 | 植保學院 |
13 | 森林生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 | 林學院 |
14 | 作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 | 農學院 |
15 |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 | 葡萄酒學院 |
16 | 測量測繪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 | 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 |
17 | 農業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 | 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
18 | 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 | 理學院 |
19 | 農業水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 省級 | 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 |
20 |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 | 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 |
21 | 動物醫學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 省級 | 動物醫學院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
序號 | 課程名稱 | 獲批年度 |
1 | 園藝設施學 | 2003 |
2 | 普通昆蟲學 | 2004 |
3 | 灌溉排水工程學 | 2004 |
4 | 計算機應用基礎學 | 2004 |
5 | 動物遺傳學 | 2009 |
6 | 森林昆蟲學 | 2005 |
7 | 葡萄酒工藝學 | 2007 |
8 | 葡萄酒品嘗學 | 2010 |
9 | 牧草栽培學 | 2010 |
10 | 農業生態學 | 2010 |
11 | 森林生態學 | 2010 |
12 | 植物化學 | 2010 |
(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特色專業
生命科學
學院是眾多學院中最有威望的一個學院,它下設的專業好多都是近幾年報考的熱點,尤其是生物技術專業,該專業在國內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它和同屬生科院的生物科學都是科研性很強的專業,所以報考這個專業的學生要做好吃苦的準備。
動物科技
學院的動物醫學也是說起該校時不可不提的專業,它培養出來的學生一般都從事獸醫行業,而且是國家級特色專業。眾所周知,現在獸醫行業的收入是十分令人羨慕的,不管是寵物醫院還是養殖基地都需要大量的動物醫學人才,所以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十分看好。國際上許多搞生物科研的大家和最火爆的胚胎技術的名人都是獸醫出身。
農林經濟管理
專業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最有名氣的文科專業,已經有幾十年的辦學歷史了,並且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近幾年來,該學院先後承擔和參與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80餘項,國際合作項目8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社會科學成果獎12項,充分彰顯了自己的實力。
葡萄酒
學院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一道亮麗的風景,是亞洲第一所專門培養從事葡萄與葡萄酒生產、銷售、教學、科研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的學院。1997年該學院成立國家評酒員培訓基地。2003年全國葡萄酒、果露酒技師職業技能鑒定站也在本學院成立。學院的建設與發展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李嵐清、姜春雲副總理及省、部級以上領導50多人曾先後到學院視察。60多所高校先後來學院考察、學習和交流,CCTV、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法國電視台、日本NHK等國內外40多家新聞媒體對學院進行過宣傳報道。
重點專業
省部重點(2個)
水利水電工程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國家品牌(10個)
農學園藝 | 動物科學 | 動物醫學 | 林學 |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 農業水利工程 | 生物工程 | 農林經濟管理 |
生物技術 |
2014-2015年,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5項。
2014-2015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 | ||||
序號 | 成果名稱 | 第一完成人 | 年份 | 等級 |
1 | 林科類本科人才培養機制改革與路徑創新農科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 趙忠 | 2014 | 國家級二等獎 |
2 | 基於化學與生物學交叉的應用化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 | 高錦明 | 2015 | 省級特等獎 |
3 | 森林保護學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實踐 | 謝壽安 | 2015 | 省級特等獎 |
4 | 注重化學與農林科學交叉融合構建農科基礎化學教材新體系 | 王俊儒 | 2015 | 省級一等獎 |
5 | 以需求為導向農業農村幹部教育培訓機制構建與實踐 | 趙忠 | 2015 | 省級二等獎 |
6 | 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陳軍 | 2015 | 省級二等獎 |
7 | 農林高校教師教學發展支持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 陳玉林 | 2015 | 省級二等獎 |
8 | 名師引領、勇於創新,立足國際化視野的“農業昆蟲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 仵均祥 | 2015 | 省級二等獎 |
9 | 以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動物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改革與實踐 | 陳樹林 | 2015 | 省級二等獎 |
2020年5月,2020年中國大學排行榜發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遴選出38所研究型大學中以科研得分27.01分排37名。
2020年7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教育部辦公廳公布第二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名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列。、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位列2021年QS亞州大學排名第261-270位。
2020年10月22日,位居2021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689位。
2020年12月,2020軟科中國大學文科實力排名發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位列第195名。
2021年1月3日,《2020中國大學海外網路傳播力建設報告》在北京師範大學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成功發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排名124位。
2021年1月21日,位居2021年1月全國高校ESI排名第51位。
2021年4月26日,2021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第76位。
2020年7月,“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排名第82位。
2020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於12月29日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卓越論文統計報告》,並且評選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其中,題目為High-efficiencyremovalofPb(II)andhumatebyaCeO2-MoS2hybridmagneticbiochar的論文入選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名錄。
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 | ||
---|---|---|
實驗室名稱 | 主管部門 | 依託單位 |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 科技部 | 水保所 |
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科技部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旱區農業水土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 | 水建學院 |
植保資源與病蟲害治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 | 植保學院 |
西部環境與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 | 林學院 |
農業部旱區農業節水重點開放實驗室 | 農業部 | 水建學院 |
農業部家畜生殖內分泌及胚胎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 | 農業部 | 動物醫學院 |
農業部作物病蟲綜合治理與系統學重點開放實驗室 | 農業部 | 植保學院 |
農業部西北地區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製重點實驗室 | 農業部 | 園藝學院 |
國家林業局黃土高原林木培育重點實驗室 | 林業局 | 林學院 |
陝西省植物源農藥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 | 陝西省 | 植保學院 |
陝西省作物雜種優勢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 | 陝西省 | 農學院 |
陝西省經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 | 陝西省 | 林學院 |
陝西省林業綜合重點實驗室 | 陝西省 | 林學院 |
陝西省植物遺傳育種工程重點實驗室 | 陝西省 | 農學院 |
陝西省農業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 陝西省 | 植保學院 |
陝西省農業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 科技部 | 植保學院 |
省部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
中心名稱 | 來源 | 依託單位 |
國家節水灌溉楊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科技部 | 水保所 |
國家楊凌農業生物技術育種中心 | 科技部 | 農學院 |
陝西省循環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陝西省 | 農學院 |
國家小麥改良中心楊凌分中心 | 農業部 | 農學院 |
西部資源與環境網上合作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水保所 |
農業有害生物無公害控制技術創新中心 | 農業部 | 植保學院 |
陝西省動物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陝西省 | 動物醫學院 |
陝西省生物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陝西省 | 植保學院 |
陝西省農產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陝西省 | 食品學院 |
陝西省葡萄與葡萄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陝西省 | 葡萄酒學院 |
陝西省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陝西省 | 動物醫學院 |
陝西省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陝西省 | 園藝學院 |
陝西省中藥指紋圖譜與天然產物庫研究中心 | 陝西省 | 生命學院 |
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楊凌)分中心 | 農業部 | 食品學院 |
陝西省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陝西省 | 園藝學院 |
陝西省農業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陝西省 | 機電學院 |
水土保持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水利部 | 水保所 |
小麥育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農學院 |
農業部國家肉牛改良中心 | 農業部 | 動科學院 |
國家林業局西北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 | 國家林業局 | 林學院 |
陝西省現代節水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陝西省 | 水保所 |
國家和省部級野外試驗台站 | ||
---|---|---|
基地名稱 | 所在地 | 依託單位 |
長武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台站 | 陝西長武 | 水保所 |
國家安塞水土保持綜合實驗台 | 陝西安塞 | 水保所 |
秦嶺火地塘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 陝西寧陝 | 林學院 |
國家黃土肥力與肥力效益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 | 陝西楊凌 | 資環學院 |
校內研究機構 | ||
---|---|---|
乾旱半乾旱農業研究中心 | 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 動物遺傳育種與胚胎工程研究中心 |
農業與環境信息研究中心 | 農作物生物技術育種研究中心 | 植保資源與病蟲害治理研究中心 |
節水與水資源研究中心 | 西北林業研究中心 | 生物信息研究中心 |
中國農業歷史文化研究所 | 西部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 蘋果研究中心 |
茶葉研究所 | 蠶桑絲綢研究所 | 農村金融研究所 |
數學模型與數據分析研究中心 | 中藥材規範化研究中心 | 微生物研究中心 |
農業法與環境法研究中心 | 草食動物研究中心 | 農業科技翻譯研究所 |
園藝學院領導親臨宿舍看望新生
2011年共組織申報國家及省部各類科研項目1381項。獲批科研項目830項,其中,獲批“973”計劃課題2項、“863”計劃課題6項、支撐計劃課題14項、國家基礎性工作專項1項、轉基因重大專項1項、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專項5項;獲批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2項。項目合同經費4.8億元,到位經費3.1億元。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0項。
2012年,《工程索引》(EngineeringIndex)網路版資料庫收錄2012年發表的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單位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論文共371篇,較2011年增加了60篇,增幅為19%,其中期刊論文(Journalarticle)310篇,會議論文(Conferencearticle)36篇,待刊論文(ArticleinPress)25篇。371篇論文中,收錄量較高的前5個學院依次是水建學院82篇,機電學院41篇,食品學院31篇,資環學院30篇,理學院29篇。以第一作者發文5篇以上的是水建學院的陳帝伊和李向明,分別為9篇和8篇。371篇論文刊登在168種期刊上。刊登論文數量居前三位的期刊分別是《農業工程學報》59篇、《農業機械學報》33篇、《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2篇。
截至2015年3月31日,學校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33項,其中主持完成12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63項;獲陝西省科技進步最高成就獎1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879件;審定動植物新品種409個。發表SCI、EI、SSCI論文9695篇,其中2014年第一署名單位SCI、EI、SSCI論文1598篇。
截至2019年5月,合校以來,學校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42項,其中主持完成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6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79項;獲陝西省科技進步最高成就獎1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421件;審定動植物新品種547個。發表SCI、EI、SSCI論文21627篇,其中2018年第一署名單位SCI、EI、SSCI論文2814篇。
館藏資源
截至2019年5月,學校圖書館館藏印刷本圖書209.68萬冊,電子圖書397.49萬冊。截至2016年底,圖書館館藏紙質資源總量達到251.1萬冊,其中中外文圖書共195.1萬冊,中外文期刊合訂本35.4萬冊,學位論文1.9萬冊,資料等18.7萬冊。可使用的資料庫總量為144個(其中館購資料庫140個,自建資料庫4個)。在訂購的140個不同類型資料庫中,中外文圖書資料庫為8個,中外文期刊資料庫42個,多媒體資料庫38個,文摘索引資料庫11個,學位論文4個,綜合性搜索平台13個。
學術期刊
截至2019年5月,學校有各類期刊20種,其中高校學報類期刊3種學報,學術(研究)類期刊12種,技術類期刊5種。按照主辦單位劃分,學校主辦期刊17種,水保所主辦期刊3種,分別是《水土保持學報》、《水土保持通報》、《水土保持研究》;按照上級主管部門劃分,教育部主管的期刊16種,陝西省林業廳主管的期刊1種,中國科學院主管的期刊3種。
學校面向國家和區域主導產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科技成果示範推廣和產業化工作。在國內率先探索實踐以大學為依託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在全國首批建設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與50多個地方政府或龍頭企業建立科技合作關係,在區域主導產業中心地帶建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站23個、示範基地27個、專家大院21個,開闢了大學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快捷通道,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300多億元。學校科技園暨留學人員創業園進入首批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學校堅持開放式辦學,積極拓展國際科技教育合作與交流。先後與世界上135所著名大學或科研機構建立校際合作關係,其中11所大學全球排名前100名。年均1200名國(境)外學者來校開展學術交流。現有“中美水土保持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中加旱區農業科技創新中心”9個等國際科技合作平台。“十一五”以來,先後公派1002名學生出國留學。學校具有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資格,現有在校外國留學生123人。
留學生教育
學校目前已與美、英、日、德、加、澳、法等40多個國家、地區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1999年以來,先後接待來校訪問的國外學者和國際友人1800多人(次),共派出800多人(次)出國留學、短期培訓、合作研究和考察交流,舉辦國際學術會議21次;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外國學生來校學習、實習,完成論文;另外多次舉辦暑期交流學習班。2002年,學校經省教育廳批准,取得了招收外國留學生及港、澳、台學生的資格,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及港、澳、台學生。合校以來先後有來自美國、德國、奧地利及日本的學生50餘名來校學習。
校徽
DNA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因小麥種植業而聞名於世,兩條螺旋向上並排的遺傳物質DNA鏈,構成聞名於世的小麥,體現了學校(業和養殖業)農業的特點,表達由教學和科研院所合併組建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傳承農業文明的重任,肩負解決廣大民眾賴以生存的糧食問題的歷史使命。
圖案構成也是成排向上的樹木,代表林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學校教書育人的辦學思想。
上下翻動的水波,是多向調節水資源的水利。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是追求完美品德的寫照。
一顆金裝包裹的綠色種子是在校學生的形象。金色年華的學生,明天就是綠色世界的主人。
校徽由大圓環、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內圓環種子構形及內部兩排上升的螺旋圖案構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校訓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朴:純樸、樸實、樸素。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知識分子對故土、對現實的一種積極情懷,一種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生態度。
勇:勇敢、無畏、敢為天下先和不怕失敗、不畏強暴、不迷信權威的精神。也有“勇氣”、“創新”、“攀登”、“進取”之意,暗含強健體魄涵義。
毅:毅力、堅韌、堅毅,意為具有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精神與意志,做到無堅而不摧、無往而不勝、不為暫時的失敗所屈服,是成就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誠樸勇毅”四字校訓,以“誠”字起首並以之為核心,又結合學校“農”的特色,同時有追求科學、追求真理、嚮往光明、健康向上的精神。
校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歌
作詞:黎琦、王軍道
作曲:趙季平
走過風雨,擁抱陽光,
我們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飄揚。
看霞染渭水,聽鳳鳴高崗,
教稼聖地培育英才棟樑,
啊!勤奮學習,自信自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歌
用知識豐滿飛翔的翅膀。
啊!健全體魄,堅定信仰,
理想之舟從這裡揚帆從這裡啟航。
走過風雨,擁抱陽光,
我們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飄揚。
看霞染渭水,聽鳳鳴高崗,
教稼聖地培育英才棟樑,
啊!西部開發,科教奠基,
天降大任我們承當。
啊!繼往開來,跨越夢想,
托起中國農業明天的太陽。
姓名 | 介紹 |
李振聲 | 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先後當選為中國共產黨十二、十三大代表,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2006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周堯 | 昆蟲分類學家、教授,聖馬利諾共和國國際科學院院士。 |
山侖 | 旱地農業生理生態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
李振岐 | 字興周,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
于天仁 | 土壤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趙洪璋 | 小麥育種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
朱顯謨 |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中國著名的土壤和土地整治專家,國際土壤學會會員。 |
盛彤笙 | 中國著名的獸醫學家、微生物學家和獸醫學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
侯光炯 | 上海市金山縣人,土壤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曾任國立西北農學院教授。 |
塗治 | 字策三,湖北黃陂縣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農業科學家、植物病理學家、教育家。 |
林容 | 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植物學家、植物分類學家,中國植物學學科的先驅者之一,中國菌物學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曾任原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國立西北農學院教授。 |
王光遠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共黨員。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名譽院長,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所名譽所長,國際刊物《工程優化》編委,國際結構安全與可靠性協會委員,曾任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學科組成員。 |
李佩成 | 中國科學院院士。1956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農田水利系並留校任教。曾留學前蘇聯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系,攻讀博士學位。 |
虞宏正 |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併當選為九三學社中央科學文化委員會委員。1958年任中國科學院陝西分院副院長。1959年當選陝西省科協第一屆委員會委員。 |
魏江春 | 院士。 |
韓俊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北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系博士畢業。 |
康紹忠 | 院士。現任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農業水土工程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1962年出生,湖南桃源人,1982年在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獲學士學位,1985年、1990年在西北農業大學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曾擔任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長期在學校從事農業水土工程學科教學科研和研究生培養工作。 |
竇忠英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陳存根 | 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正部長級)。曾任西北林學院院長、中共重慶市委組織部部長,市人大主任。 |
陳宗興 | 曾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劉於鶴 | 原林業部副部長、中國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 |
賈生華 | 現任浙江大學社科部副主任,浙江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企業投資研究所所長,兼任廣宇集團、華庭股份、佳力科技、寧波方太等公司的獨立董事或顧問 |
王如珍 | 為中國合作經濟學會會長。 |
張寶文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 |
白紀年 | 原陝西省委書記、原西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 |
周光宏 | 南京農業大學校長。 |
高宜新 |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鄧理 |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鄭小明 | 陝西省政府副省長。 |
朱靜芝 | 政協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
石學友 | 陝西省政協副主席 |
張生朝 | 陝西省政協副主席 |
陳里 | 陝西省公安廳副廳長。三農問題專家,管理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
樓夢麟 | 同濟大學教授,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土木工程系主任。 |
職務 | 姓名 |
黨委書記 | 李興旺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吳普特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陳紅 |
黨委副書記 | 徐養福、呂衛東、閆祖書 |
副校長 | 馬建華、冷暢儉、羅軍、陳玉林、鄭英寧、韋革宏、趙敏娟、房玉林 |
參考資料
1934年建校以來歷任校長:
校長 | 于右任 | 1934-1935 |
校,長 | 辛樹幟 | 1936,7,1938 |
院,長 | 辛樹幟 | 1938,1939 |
院,長 | 周伯敏 | 1939,1944 |
院,長 | 鄒樹林 | 1944,1945 |
院,長 | 田培林 | 1945,9,1945,12 |
院,長 | 章文才 | 1945,1947 |
院,長 | 唐得源 | 1947.3 |
院,長 | 王,綱 | 1949.5 |
院,長 | 邵敬勛 | 1949.6 |
院,長 | 李賦都 | 1949.8 |
院,長 | 辛樹幟 | 1950.4 |
革委會主任 | 吳景洲 | 1967.7 |
革委會主任 | 崔,健 | 1970.10 |
革委會主任 | 張益增 | 1972.2 |
革委會主任 | 劉敬修 | 1975.3 |
院,長 | 康,迪 | 1979.3 |
院,長 | 萬建中 | 1982.1 |
院,長 | 張,岳 | 1985.6 |
校,長 | 張,岳 | 1985.10 |
校,長 | 荊家海 | 1991.11 |
校,長 | 張寶文 | 1996.1 |
校,長 | 李,靖 | 1999,1,1999,1 |
校,長校,長校,長 | 陳宗興,(兼)孫武學,孫其信 | 1999,9,2003,82003,8,2011,12011,1- |
原西北林學院院長:
職務 | 姓名 | 任職時間 |
院,長 | 彭爾寧 | 1980,11,1982,12 |
院,長 | 劉於鶴 | 1983,12,1986,7 |
副院長主持工作院,長 | 王性炎 | 1986,7,1987,31987,3,1991,12 |
副院長主持工作院,長 | 李廣毅 | 1991,12,1993,121993,12 |
院,長 | 陳存根 | 1997,11,1999,9 |
2021年7月26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
2021年8月,位居202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501-6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