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彤笙
盛彤笙
盛彤笙(1911—1987),男,江西永新人,著名獸醫學家、微生物學家和獸醫教育家,中國現代獸醫學徠奠基人之一。他首先證實四川成都的水牛“四腳寒”為腦脊髓炎,並發現腦脊髓炎系由病毒所致;在對馬鼻疽病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一定濃度的磺胺嘧啶(SD)對鼻疽桿菌具有殺滅作用。他為我國畜牧獸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盛徠彤笙
1946年創建了國立獸醫學院並擔任院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畜牧部副部長及西北財政委員會委員、兼任西北獸醫學院院長,西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和西北畜牧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籌備委員會第一副主任。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微生物學會人畜共患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中獸醫研究所創始人之一,研究員。
長期從事獸醫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培養了一大批畜牧獸醫高級人才,譯著了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克氏細菌學》、《家畜傳染病學》、《家畜內科學》等經典著作,為我國乃至世界畜牧獸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09年被授予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三農”模範人物榮譽稱號。
學為宗師人為楷模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盛彤笙
盛彤笙是我國著名的獸醫學家、微生物學家,是我國現代畜牧獸醫教育的開創者。他出身貧寒,但憑藉出眾的才華和超人的努力,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留學德國並獲得了醫學和獸醫學兩個博士學位;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他毅然回到祖國,投身於科學救國的神聖事業之中;他創辦我國第一所畜牧獸醫學院,培養了大批畜牧獸醫高級人才;他心繫我國畜牧業,著書立說,奔走呼號,為富民強國操勞一生;他治學嚴謹,追求真理,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學者的典範;他為人正派,剛直不阿,勇于堅持原則;他對待朋友、師長、後學和家人,寬厚熱誠,給予無私的支持和幫助。盛彤笙先生儘管屢次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卓然獨立,不改本色。他為學堪稱宗師,為人堪稱楷模。
寒門俊才奠定獸醫志向
盛彤笙原籍江西省永新縣。1911年6月4日誕生於湖南長沙。家中兄弟子侄很多,一家人僅靠當中學老師的父親之微薄工資度日,日子過得極為清苦。1922年,盛彤笙考入一所外國人開辦的教會學校雅禮中學,該校除了國文和中國歷史外,其他課程都用英文授課,教學十分嚴格。雅禮中學的這段嚴格訓練,為盛彤笙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外語功底和文化功底。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長沙,富於正義感的盛彤笙作為學生會領導,組織發起了反對帝國主義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的學生運動。之後被迫轉入江西省立第二中學學習。
1928年,盛彤笙高中畢業,考入南京中央大學生物學系。在中央大學,他如饑似渴地汲吮著多種知識的營養,除了學習本系的必修課外,還選修了化學系、物理系、外語系乃至哲學系、經濟系的一些選修課程。與此同時,還閱讀了許多文藝類書籍和刊物。他最喜歡魯迅的作品,愛看常載魯迅雜文的《語絲》、《莽原》等雜誌。在後來他赴德國留學時,除了一本《德華大字典》外,魯迅的《野草》是他隨身攜帶的唯一中文書。
由於聰穎好學,盛彤笙只用3年便學完了大學4年的課程,最後一年他轉入了中央大學上海醫學院(即上海醫科大學的前身)的本科一年級。1934年夏,他的家鄉江西省招考公費留學生,其中有一個留學德國的醫學名額。他便毅然回南昌應試,並以優異成績被錄取。同年9月,他中斷在上海的學業,登上了開往德國的客輪。
當時德國的大學全是國立的,學制完全相同,鼓勵學生轉學,以便開闊眼界。這樣的教育制度和學術氛圍,給了基礎紮實、才華過人的盛彤笙更加自由的發展空間。他在慕尼黑大學就讀一年後,第二學期轉學柏林大學。在柏林大學,他只用了兩年便修完課程,並完成博士論文,通過答辯,於1936年獲得柏林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因為盛彤笙認為我國人民的體魄孱弱是由於食用動物性食物不足所致,而畜牧獸醫科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切入點。所以,他又轉到漢諾威獸醫學院完成獸醫方面的功課和博士論文,並於1938年獲得獸醫學博士學位。能在治學嚴謹的德國短時間裡拿到兩個博士學位,令人驚羨,而盛彤笙又是從醫學轉到當時不為國人所重視的獸醫學,更是出人預料,但這恰恰表明了他與眾不同的高遠志向。
心繫祖國戰火考驗忠貞
早在學生時代,盛彤笙就追求進步,參加學生運動,反抗國民黨反動政權。1932年淞滬戰役中他還參加醫療救護隊,到前線救護負傷的抗日將士。大學期間,他掩護過中共地下黨員呂驥、朱理治等人。在留德期間,盛彤笙結識了王炳南、喬冠華、江隆基等中共黨員,思想多有共鳴。1935年,盛彤笙在柏林加入了黨的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他經常用節省下來的學費資助中國共產黨在巴黎出版的《救國時報》。在1938年於瑞士蘇黎世舉行的第十三屆國際獸醫會議上,盛彤笙在閉幕式上發表講演,強烈譴責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呼籲各國科學家聲援中國,聯合起來共同反對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引起與會各國學人的熱烈響應,紛紛捐款援華抗日。
1938年9月,懷著一片赤誠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盛彤笙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祖國,先後在江西省立獸醫專科學校、西北農學院任教,1941年春,前往遷至成都的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任教。在中央大學任教期間,他在幾所大學兼課,潛心於教學、研究和編譯工作,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
他利用晚上業餘時間,從縮微膠捲上逐行逐字地翻譯出凱瑟(Keiser)所著《獸醫細菌學》。他還自編了一本《獸醫細菌學實習指導》,解決了幾所大學微生物學的教材問題。在經費極其緊缺的情況下,他力所能及地開展研究工作,例如對當時剛剛問世的磺胺類藥物作了獸醫臨床試驗,寫成《磺胺藥物對於馬鼻疽桿菌的作用》,證實磺胺類藥物在一定濃度以上時,對馬鼻疽桿菌有殺菌作用,並對豚鼠的實驗性急性鼻疽有治癒作用。他的成果《水牛腦脊髓炎的研究》證實水牛腦脊髓炎是由一種病毒所致,在世界上屬首次報道,成果在《自然》(Nature)上發表。在條件極為惡劣的抗戰時期,他能夠寫出這樣高水平的論文,使同行肅然起敬。
凝聚英才艱辛學科創業 抗戰勝利后的1946年,盛彤笙感於中國畜牧獸醫教育事業的迫切需要,徵得當時國民政府教育部的同意和聯合國救濟總署支持,成立了我國第一所獸醫學院,暫時附設在蘭州大學內。盛彤笙就任蘭州大學獸醫學院第一任院長,負責學院的籌建工作。不久,又將獸醫學院從蘭州大學中獨立出來,成為獨立的“國立獸醫學院”,盛彤笙為院長。當時的蘭州,交通不便,文化落後。抗戰勝利之後,原來由沿海一帶移到內地的知識分子大多又返回平津滬寧及東南一帶,而盛彤笙卻以遠大的戰略眼光,反其道而行之,堅守西北,甘冒風險,創辦一所不為一般人所重視的獸醫學院。為了學院建設,他經常往返於蘭州南京之間,向國民政府教育部、聯合國救濟總署爭取資金和設備,為新創學院延攬師資。當時願意到西北工作的人很少,為了招攬高水平的人才,盛彤笙把能想到的辦法都用上了。第一,在國內儘力聘請了一批名家來校任教,例如生物化學家鄭集(後為第一批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畜牧學家路葆清、英語教授張素娥等。第二,預約正在國外的留學人員(如朱曉平、朱宣人)。第三,資助自費留學生。1947年,國民政府教育部舉辦自費留學考試,盛彤笙從學校經費中擠出一部分款項,資助了4位學者出國的旅費和半年的學費,並答應以後陸續匯款。條件是他們回國后必須到獸醫學院任教(如謝錚銘、陳北亨、蔣次升等)。第四,在中央大學1948年應屆畢業生中選拔一部分學生就地培養,兩年後來校任教,聘為講師。
盛彤笙作為一名教育家,對人才的珍視和熱情超越常人。當時在校任教的許綬泰不辭而別後,盛彤笙焦急萬分,儘可能收集了許綬泰親友的地址,並對每一處地址都寄出親筆信,勸他回來。許綬泰走到哪裡,都見到盛彤笙的親筆信等在哪裡,大為感動,終於給盛彤笙寫信,答應回來。即使這樣,盛彤笙還是不放心,又派專人親赴上海、南京等地去找他。使許綬泰終於回到蘭州。陳北亨、廖延雄、蔣次升教授留學回國后,盛彤笙都盛情爭取他們落戶蘭州。
盛彤笙對學業有成的人重視,對青年人也不忽視。對到校任教的青年人,他經常深入其宿舍察看水缸里的水打滿了沒有,窗戶紙糊好了沒有,煤炭、火爐、引火的柴火備齊了沒有,如此等等,使年輕人備受感動。
1950年,西北軍政委員會成立。盛彤笙被任命為西北大區畜牧部副部長及西北財經委員會委員等職務。他通過西北軍政委員會,1950年組織西北各省區師生及專業人員組成了龐大的考察團,下屬4個考察隊,對西北四省區作了為期一年的畜牧獸醫調查,這是我國西部歷史上第一次畜牧獸醫的全面考察。這次考察摸清了家底,積累了資料,培養了人才。
1953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西北農林科技專科學校和西北農學院的畜牧獸醫專業併入國立獸醫學院,擴大編製,成立西北畜牧獸醫學院,成為當時西北唯一的一所畜牧獸醫專業的高等學校,盛彤笙任西北畜牧獸醫學院院長。
這一時期,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全體師生在盛彤笙組織領導下,與西北生產實際密切配合,做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工作。不論盛彤笙本人還是他所創辦的學院,這一時期都呈現一片勃勃生機,如旭日初升,前景不可限量。
1954年,中國科學院在蘭州籌建西北分院,時任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籌備處副主任的盛彤笙提出在西北分院建立一所綜合性獸醫研究所,經籌備處研究同意,先行籌建獸醫研究室及附設家畜病院。盛彤笙即多方招攬人才,負責獸醫研究室的籌建。1957年2月,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獸醫研究室成立。同年9月,獸醫研究室併入中國農業科學院西北畜牧獸醫研究所。1958年7月1日,以併入中國農業科學院西北畜牧獸醫研究所的獸醫研究室為基礎,成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中獸醫研究所。盛彤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中獸醫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
志存富強心繫農業改革
盛彤笙青年時期,切身感受到歐洲畜牧獸醫業的發達及其對經濟發展和國民身體素質所起的重要作用,認識到要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須要有發達的畜牧獸醫事業,於是由醫學轉而投身獸醫科學。
新中國成立初期,他通過對新疆、青海、陝西等省區的考察,提倡在牧區實行“划區輪牧,儲草備冬,改良畜種”,對西北地區畜牧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1957年他被錯劃為“右派”,解除一切行政職務、只保留全國政協委員資格后,盛彤笙三次在全國和地方會議上發言,對當時佔據統治地位的不論地區特點的“以糧為綱”提出質疑,力主加速發展畜牧業,從而促進我國農業早日實現現代化。他的發言引起了熱烈反響。在1980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大會發言中,他極力主張的“大畜牧業”觀念,引起了與會學者的共鳴,他的發言被《人民日報》摘登,產生了較大影響。
盛彤笙被打為“右派”后,儘管遭受了許多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仍然懷著對祖國、對事業、對歷史的忠誠,埋頭翻譯了匈牙利科學家寫的德文名著《家畜特殊病理和治療學》,分上下兩卷出版,上卷名為《家畜傳染病學》,下卷名為《家畜內科學》。“文革”期間,盛彤笙在“牛棚”中翻譯了前民主德國貝爾等著的《家畜的傳染病》一書。這是盛彤笙對我國獸醫學的又一貢獻。
學風嚴謹師德彪炳千秋
盛彤笙做事嚴謹認真是出了名的。
在南京中央大學任教期間,他用整理好的卡片授課,條理清楚,邏輯嚴密,語言精練,學生把聽他講課作為一種享受,但課堂紀律極嚴。上課鈴聲一響,他準時進教室,把門關上,遲到的人想進來,先得敲門,說明原因。任國立獸醫學院院長期間,堅持出版《國立獸醫學院校刊》,每月一期,他都親自看清樣。同事們寫的調查報告請他作序,他在寫序的同時認真地指出了報告中存在的幾處錯誤,而且用很重的語氣對他們說:“這是著書立說呀!”大家至今印象深刻。
1984年,同事與年逾古稀的盛彤笙合寫了一篇有關畜牧業的文章,助手把稿子謄清以後寄給盛彤笙修改。他把稿子寄回來時,附了一封信,信中說有兩頁放顛倒了,原樣發回,要同事自己看看。
他的一位老學生,定居美國,在某大學任終身教授。“文革”后回國訪問,看望盛彤笙,老師當然熱情接待。但談話間,這位老學生說:“我們美國狗都是吃肉的”,“你們中國”如何如何。盛彤笙極為反感,隨後寫信給他,說“你的言行,深深地刺傷了我這個中國人的心”。第二年聽說他又要回國訪問,盛彤笙用複寫紙寫了16封信,分寄這位先生可能訪問的人,要求如果見到他,給予他“幫助”。
盛彤笙不但文字工作認真,一般事務也決不馬虎。在國立獸醫學院伏羲堂基建中,他要人把門窗做成樣子,掛在牆上,出出進進看一段時間,才決定式樣。買回一把椅子,他不僅看正面,還要翻過來調過去,面面都要看到才放心。他所訂立的儀器藥品管理制度,曾經作為榜樣,供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學習。
盛彤笙對他學生的身教、言教,無時不在。嚴師之嚴,盛彤笙作了最好的詮釋。
1987年5月9日,盛彤笙歷經輝煌與坎坷,走完了他76年的人生旅途。
可以告慰盛彤笙先生的是,他傾注全部心血的畜牧獸醫事業和畜牧獸醫教育,在西北和全國已經取得空前的發展。為了深切緬懷盛彤笙高尚的人格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在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盛彤笙畜牧獸醫科學基金會於1994年成立,現在改為盛彤笙畜牧獸醫科學獎學金,發揮了更大的作用。盛彤笙創建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葯研究所,在建所50周年之際為他塑了銅像,矗立於研究所院內,永久紀念先生為我國畜牧獸醫事業和對研究所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葯研究所供稿●
主持編纂《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獸醫部分和《畜牧獸醫辭典》
出版著作有《獸醫微生物實驗指導》、《軍馬及家畜之防毒》等書
出版譯著有《獸醫細菌學》。
發表論文主要有《水牛腦脊髓炎之研究》(1945)、《渝蓉牛傳染性流產調查報告》、《碘胺類藥物對馬鼻疽桿菌之效力》(1944)、《樹立大畜牧業思想》(198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