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上海大學科技園區創建於1992年3月,原名上海工業大學科技園區,1994年5月更名為上海大學科技園區。現為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六園”組成部分,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包括上海大學延長孵化基地、市北工業園和松江莘莘學子創業園。
上大科技園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高素質企業家為宗旨,以產學研結合為主要特色,充分依託上海大學科研成果眾多、專業人才聚集、技術平台先進等綜合資源優勢,為科技成果產業化、為培育企業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提供全面的優質服務。
“十一五”期間,通過開展大學生創業和技術轉移,強化企業孵化服務,推進高新區建設等工作,上大科技園得到了快速發展。2009年上海大學科技園區(含延長基地、市北園、莘莘學子創業園)入駐企業營業總收入達31.20億元,稅收5.65億元,其中延長基地企業數170家,營業總收入7.2億元,稅收7250萬元。
上大科技園延長基地初步形成了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為主導,新能源、新材料和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產業格局。園區引進了房地產信息服務業龍頭企業-上海克而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於2009年10月在美國NASDAQ成功上市。
“十二五”期間,上大科技園將繼續緊密依託大學創新源頭,強化科技成果集聚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三大功能,充分借勢延長校區整體改造,全面拓展園區營運體量,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引入總部經濟和研發中心,充分拓展產業集聚培育和創新功能,使上大科技園在探索“三區聯動”運行機制和構築區域經濟引領高地的進程中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1992年2月,市科委、市高教局批複學校同意創建上海工業大學科技園區;園區3月正式創建,9月啟動,是繼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之後的全國第二個大學科技園。
1993年9月,由原國家科委批准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六園”的組成部分;是上海市最早的10家孵化基地之一。
1994年5月,隨校名變更而更名為上海大學科技園區。
2002年,被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啟動建設國家大學科技園。
2003年7月,通過國家科技部、教育部驗收,成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同年被批准為上海國際企業孵化器“一器六基地”之一。
2004年12月,通過質量管理體系ISO9001:2000。
2005年5月,獲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最具活力科技創業園。
2005年10月,在上海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評比中,獲得最高的A級。
2005年12月,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
大學生創業部
企業發展部
物業管理部
園區辦公室
財務部
技術轉移部
信息與培訓部
上海大學是列入全國“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地方綜合性大學,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科技園建設,深刻認識這項工作對促進學校教學、科研與社會的聯接,增強學校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以及技術開發和推廣能力,為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的重要意義;學校始終把園區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一部份,既對科技園的建設從改革措施、資源共享、成果信息等方面給予了有力的支持,推行園、校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又不直接介入科技園經營,通過科技園發展公司的運作載體,按現代企業制度運行,激活了科技園孵化與轉化功能。2002年初,上海大學科技園被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為建設中的國家大學科技園,2003年7月通過驗收,為地方大學科研納入國家創新體系和發展主流注入新的動力,促進學校超常規發展。
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形成了由孵化基地、輻射區、工業園和創業園以及產業化基地等組成的綜合型、多功能大學科技園。
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國家創新體系的組成部分;是現代大學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大職能實施的有效載體,它對推動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加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計劃
*研發機構與研發平台
*財稅政策
*科技金融政策
*科技人才政策
*科技企業政策
*知識產權與科普教育政策
*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政策
*政府採購自主創新產品政策
上海馳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誇耶特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威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鑫賽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上大嘉延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五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上海易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申傳電氣有限公司,上海惠典機電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香閣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仁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凌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岩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