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林場

長樂林場

長樂林場位於杭州西北42km,地處徑山鎮,下設西山、缸梅、中甘、黃湖等四個林區。海拔一般在100m~200m,最高為800m;地勢平緩,坡度多數在10°~30°;土壤是殘積或坡積的粉沙岩風化形成的紅壤或黃紅壤;機械組成為中壤土;土層厚度為30cm~100cm;pH值5.5~6.5,呈酸性;土壤濕潤,肥沃度中等。

景區概況


林場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16.1℃。年降水量1708mm,年蒸發量1149mm。平均相對濕度95.3%,年日照總時數1782h。≥10℃的有效積溫5002℃。森林植被在全國分類中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分佈有天然常綠闊葉林,也有部分天然馬尾松林。人工林主要有杉木林、馬尾松林、竹林、經濟林。林地面積1577.3hm²,全場活立木總蓄積130403m³,活立木年生長量為8819m³,森林覆蓋率為87.2%。
作為浙江省創辦最早的林場、國內最早開展林木良種工作的單位之一,長樂林場已成為目前浙江省選育樹種最多、面積最大的良種基地。

歷史進程


景區風景
景區風景
自1910年創辦至今,長樂林場已走過了102年的風雨歷程。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長樂林場就在中國林科院專家的指導下,開始引種濕地松火炬松等國外樹種,並於上世紀70 年代初進行規模種植,種植面積6000餘畝,取得驕人成績。
1981年,長樂林場被列入部省場聯辦良種基地,正式開始了林木良種的繁育事業。經歷多年的經驗累積,長樂林場從最初的用材樹種繁育、綠化觀賞樹種選育,發展到現在的涉及杉木、濕地松、火炬松等良種選育的多樹種、多類型、綜合性的國家級良種基地。它們相繼被批准為浙江省綠化樹種良種繁育中心,列入國家級杉木、火炬松良種基地。
目前,良種基地面積已達3637畝,建有種子園932畝、母樹林411畝,累計收集保存種質資源近5000份,累計生產各類林木良種種子2.9萬公斤,推廣造林面積近130萬畝。

交通信息


自駕
上海-滬杭高速-下沙樞紐轉杭州繞城高速北段(勾庄/留下放下)-在“留下”轉杭徽高速(臨安/黃山方向)-“餘杭”下高速-直行進入15省道(長樂鎮方向)-在看到第一個轉盤后,選擇右手邊第一個岔口小轉—開過2個加油站、1個磚瓦廠后,路會變得顛簸,直行后就可到達。
公交
乘坐公交466、479、498A、533路至長樂橋北站下。

科技創新


總結長樂林場百年來的發展經驗,科技創新始終是林場跨越發展的關鍵詞。多年來,林場一直注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在科研項目中給予資金支持,在家庭生活上給予優先照顧,並通過“請進來培訓、派出去實習”等方式提高技術工人的勞動技能。同時,通過專家指導、技術推廣,使長樂林場的林木良種選育工作捷報頻傳。近年來,林場的松針葉束嫁接成活率超過90%,美洲長山核桃成活率超過85%。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不僅如此,長樂林場1994年在黃湖林區營建的1000多畝濕地松家系生產示範林,充分顯現了良種生產的突出成效。2000年進行間伐時,間伐小徑材收入就基本收回了營林和撫育成本。2008年,林區開始濕地松割脂生產,1000畝濕地松每年僅產脂純收入就超過100萬元,至目前純收入已超過400萬元。按照林場估算,今明兩年,預計還可增加純收入200萬元,兩年後的松樹進入採伐期,按照現在的材積計算,1000 畝濕地松木材純利潤有望達到1000萬元。

體制改革


1998年,長樂林場實施改制,改制后的林場實行公司經營,生產經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10年,公司利潤突破1000萬元,職工人均收入突破5萬元。儘管長樂林場的性質、身份發生了變化,但林場對林木良種基地建設的重視程度始終沒變。歷任場領導都狠抓良種生產,為種子園、母樹林建設提供最好的土地,為技術崗位配備最好的技術人員,為良種生產一線配備最優秀的員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資金投入⋯⋯截至目前,良種基地累計投入資金近1200萬元。
2010年,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補貼試點工作啟動,給長樂林場良種基地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林場場長張建忠告訴記者,基地今後將繼續加大闊葉樹種的良種選育建設力度,服務浙江綠化種苗產業發展;針葉樹種將重點開展雜交育種,進一步強化高產脂松品種選育,加快高產脂松種子園建設。

榮譽記錄


2020年3月,杭州市餘杭區長樂林場,獲2019年度浙江省森林康養基地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