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物理學院

四川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四川大學物理學院(College Of Physics, Sichuan University)是四川大學二級學院。

歷史沿革


四川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四川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四川大學物理學院是四川大學規模最大和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由原四川大學的物理系和原子核科學技術研究所(720所)、原成都科技大學的應用物理系和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以及原華西醫科大學的華西基礎醫學物理教研室於2001年7月合併組建而成。
其中,原四川大學物理系正式建立於1926年,已有近九十年歷史。
四川大學核科學學科和微電子學科創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全國最早擁有這些學科的少數高校之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就建立了理論、電學、固體、光學和核物理等專門組,在本科高年級進行專門化教育。
1958年,成為國內最早建立半導體和核物理專業的幾個學校之一。
1960年起,按專業招生,是當時國內物理學本科專業最齊的高等學校。
1999年,被確定為四川省第一批物理學人才培養基地。
2007年,物理學成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2007年,四川大學與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簽訂了“三方共建四川大學核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的協議,由此組建了核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
2019年學院名稱由原來的“四川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核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正式更名為“四川大學物理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四川大學物理學院設有3個系,開設3個本科專業。
專業
物理學系物理學
微電子學系微電子學
核工程與核技術系核工程與核技術

學科建設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四川大學物理學院擁有“原子與分子物理”、“核技術及應用”以及“凝聚態物理”三個國家重點學科;擁有5個博士后流動站。
博士后流動站:原子與分子物理、凝聚態物理、理論物理、光學及粒子物理、原子核物理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生物醫學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核燃料循環與材料、核技術及應用、高壓科學與技術、無機化學、放射化學、物理化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生物醫學工程、光學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核技術及應用、核燃料循環與材料、高壓科學與技術、無機化學、放射化學、物理化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醫學放射物理學、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
專業碩士領域:核能與核技術工程
國家重點學科:原子與分子物理、核技術及應用、凝聚態物理

教學建設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四川大學物理學院1999年被確定為四川省第一批物理學人才培養基地,2007年成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2009年成為首批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實施單位;承擔了四川大學理、工、醫科每年8000餘名學生的大學物理及大學物理實驗兩大公共基礎課教學工作;擁有1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兩個教學中心(基礎物理教學中心和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出版了多部國家規劃教材,1門國家精品課程稱號。
國家精品課程:光學
教育部首批特色專業:核工程與核技術

師資力量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四川大學物理學院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9名。
中國工程院院士:林祥棣(專職)、高潔(專職)、傅依備(特聘)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林祥棣、高潔、王順金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張紅、盧鐵城、黃寧康、呂百達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嚴永剛、安竹、盧鐵城、楊海棠、唐軍、汪淵、向鋼、王嘉琦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嚴永剛
教育部“骨幹教師”:盧鐵城
四川省“傑出青年學科帶頭人”:盧鐵城
四川省特聘專家:張嗣傑、向鋼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張紅、嚴永剛、鄺小渝、劉寧、安竹、盧鐵城、唐軍、陳向榮、郭永康、王順金、楊向東、向鋼、朱俊、黃寧康、呂百達、林理彬、孫衛國
四川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張嗣傑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程新路、昂然
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楊海棠、楊明理、汪淵
四川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昂然、向鋼

學術研究


學術資源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四川大學物理學院承辦有《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和《光散射學報》兩種全國核心期刊。
● 《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
《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是全國原子與分子物理領域內唯一的專業性刊物,由中國物理學會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委員會、四川省物理學會和四川大學聯合主辦的全國性學術刊物,該期刊一直被評為中國物理領域知名的中文期刊。
自1992年以來,《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一直被評為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全國共有129種物理學類專業期刊,《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排名為第十四位;1996年定出26種為核心期刊,《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排名為第十四位;2000年定出30種為核心期刊,《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列純粹物理類核心期刊第5位;該刊還被國際期刊協會中國分會定為科技類核心期刊,刊登的論文被國外眾多著名的刊物索引,部分論文還被SCI索引。《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被定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和《中國科學文獻資料庫》來源期刊,並被作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全文收錄,還被《中國學術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和《中國數字化期刊》等全文收錄。自2006年開始,又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英文版)摘錄,日本曾翻譯出版了《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
《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曾榮獲四川省新聞出版局一級刊物,四川省高校優秀期刊和四川省科委優秀期刊等稱號。
● 《光散射學報》
《光散射學報》是中國物理學會光散射專業委員會、四川省物理學會聯合主辦,四川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承辦的專業性學術刊物,宗旨是交流光散射(拉曼散射、布里淵散射、瑞利散射)、光物理、光化學、光生物等學科在理論、實驗、實驗技術和儀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它們在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生物學、地礦學、石油化工、醫藥學等方面的應用成果。
《光散射學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2008、2011、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光散射學報》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來源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該刊發表的文章在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光學期刊網、維普網、超星發現、中國期刊網(中國知網)全文上網。

科研平台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四川大學物理學院擁有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3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2002年成立了理論物理中心,此外還有四川大學原子核科學技術研究所(原子核科學技術研究所)。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輻射物理及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能量密度物理及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省微電子技術重點實驗室、四川省光學重點實驗室、四川省原子分子工程與高壓合成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果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四川大學物理學院近5年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大專項基金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數十項,年均各類進校科研經費近4000萬元,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ITER專項)、國家慣性約束聚變專項(ICF專項)、錦屏山深地科學實驗室以及高能宇宙線探測器望遠鏡陣列預研計劃(LHAASO)等國家計劃的承擔及參與單位。學院先後獲得國家及部、省、市級科研獎勵近30項,近5年在中國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Science,Nature子刊、PNAS,Phys.Rev.Lett.,Phys.Rev.B.,Appl.Phys.Lett及OptLett,OptExpress等發表高水平論文300餘篇。
獲獎成果
成果名稱獲獎級別獲獎年份
精確放射治療系統研製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13年
基於回旋加速器的新型同位素研製與應用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3年
基於透明陶瓷在軍民領域的重要應用和為克服應用關鍵瓶頸脆性問題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7年

學術交流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四川大學物理學院與中國國內外許多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是四川省物理學會和成都市物理學會的掛靠單位,也是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物理競賽四川賽區的承辦單位;2012年與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共建了“中英聯合材料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文化傳統


● 社團文化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四川大學物理學院開展了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CUPT)宣講會及學術沙龍,長期開展了“星月花園小學生課業輔導活動”、“愛之家關愛小動物活動”、“春蕾青志科隆維修隊常規維修”、“大慈寺看望殘疾人周潔活動”、“走進東升敬老院活動”等活動。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備註/分工
名譽院長丁肇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四川大學物理學一流學科建設指導專家
黨委書記龔敏全面負責學院黨建工作
院長張紅全面負責學院行政工作(人事、財務及學科建設)
黨委副書記廖勇明紀委工作、校友聯絡及捐贈
張波全面負責學生工作
副院長楊朝文負責核學科本科專業建設
朱建華負責本科教學
劉寧負責學院工會工作及兩所科研工作
李志強負責國際合作、人才引進、創新創業
向鋼負責實驗室安全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