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四會的結果 展開

四會

廣東省肇慶市代管縣級市

四會,廣東省肇慶市代管的縣級市。因境內四水(西江、北江、綏江和龍江)會流之地,故名“四會”。位於廣東省中部、肇慶以東,珠江三角洲西北邊緣,地處西、北、綏三江下游,北回歸線將全境南北一分為二。東與佛山市三水區交界,南與鼎湖區相連,西南與高要區相鄰,西北與廣寧縣接壤,東北與清遠市清新區毗鄰,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範圍。

1993年和1994年連續兩年分別跨進全國農村經濟百強縣(市)和全國經濟實力百強縣(市)行列,1996年實現了小康。2014年四會市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97位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第76位。2016年12月7日,四會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8年10月,四會市入選“綜合實力百強縣”、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8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被科技部確定為首批創新型縣(市),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9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屬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始皇遣任囂、屠雎略取嶺南,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並置四會縣,轄區包括現四會、廣寧、懷集等市縣的全部或部分,隸南海郡。
漢高祖四年(前203),趙佗據嶺南立南越國,四會縣為其屬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域內置8縣,四會縣隸屬南海郡;廣信、謝沐、高要、封陽、端溪5縣隸屬蒼梧郡;高涼縣、臨允縣隸合浦郡;統屬交州。
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將縣東南部(即今三水、鶴山、新會、江門、開平、台山、斗門等縣市部分地區)分置平夷縣(后改為新夷縣、新會郡)。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479年),設置高要、廣信、封興、武化、端溪、晉化、都城、樂城、悅城、夫阮、安遂、賓江、文招、南興、新興、臨允、甘東、單牒、龍潭、撫納、博林、威平、新招、化蒙、化穆、四會、懷集、化注、平興、初寧、招興、建寧、崇化、熙穆、崇德、謝沐、開建、永固38縣,分隸南海、蒼梧、晉康、新寧、綏建、宋隆(原宋熙)、臨慶7郡,分屬廣州、湘州。
隋開皇九年(589),廢郡,撤銷新招、樂成、化成3縣併入四會縣。大業三年(607),復置南海郡。四會縣與化蒙縣同屬於南海郡。
唐武德五年(622),以四會、化蒙三縣地置南綏州。並復置新招、化注(原稱樂成)、化穆(原稱化成)3縣,同隸於州。龍朔元年(661),佛教禪宗六祖惠能來四會,在扶盧山(信大南山北麓)藏匿於獵人隊伍15年。
北宋熙寧六年(1073),四會割屬端州(后改肇慶府)。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懷集縣隸廣州。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慶府為肇慶路,置總管府,隸廣西道(二十九年改隸廣東道)。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高要縣、四會縣隸肇慶路。
四會[廣東省肇慶市下轄縣級市]
四會[廣東省肇慶市下轄縣級市]
明洪武八年(1375年),在縣治東建分巡嶺西道行署。永樂十五年(1417年)冬,大雪。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朝廷平大小羅山瑤民暴動後由四會析出置廣寧縣。
清初沿明制。肇慶府為廣肇羅道治所,隸廣東省。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置開平縣;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置鶴山縣,時肇慶府領德慶州及高要、四會、新興、高明、廣寧、開平、鶴山、封川、開建、陽江、陽春、恩平等12縣
民國九年是年秋,取消縣以下的都、鋪行政區劃制,改用區、鄉(鎮)建制。
在1952年和1958年間,四會曾與廣寧縣合併過,合併后稱廣四縣。1954年和1961年兩次分設,四會縣分別屬粵中區行政專員公署和肇慶地區專員公署。
1993年11月25日,四會撤縣設市。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四會市總人口409804人,其中:城中街道87021人,東城街道76490人,貞山街道13238人,龍甫鎮12387人,地豆鎮23474人,威整鎮11784人,羅源鎮7897人,逕口鎮15055人,大沙鎮30080人,新江鎮11451人,石狗鎮19053人,黃田鎮12756人,鄧村鎮10468人,江谷鎮25535人,江林鎮3666人,龍灣鎮12762人,下茆鎮12031人,大旺綜合經濟開發區24656人。
2002年,四會市轄貞山、城中、東城3個街道和龍灣、龍甫、地豆、威整、羅源、逕口、新江、大沙、鄧村、石狗、黃田、下茆、江谷、江林14個鎮,158個村委會、25個居委會。
2003年11月,全市由17個鎮(街道)撤併為13個鎮(街道):撤銷新江鎮併入東城街道,撤銷鄧村鎮併入貞山街道,撤銷江林鎮併入江谷鎮;撤銷龍灣鎮併入下茆鎮。全市總面積1163平方千米。總人口40.10萬人,外來人口3.97萬人。轄東城、城中、貞山3個街道和龍甫、地豆、威整、羅源、逕口、大沙、石狗、黃田、下茆、江谷10個鎮,共有159個村委會和26個居委會,市政府駐東城街道。
2009年末,四會市面積1260.02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0個鎮,39個居委會、123個行政村。市政府駐東城街道四會大道南廣場北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四會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為平原與山區結合部,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圈。東與佛山市三水區交界,南與鼎湖區相連,西北與廣寧縣接壤,東北與清遠市清新區毗鄰,因“四水會流”而得名。全市總面積1163平方公里。距廣州市68公里,距肇慶市42公里,水路距香港123海里。

地質

境內出露地層的年代,由老到新有古生界的寒武系、奧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的侏羅系,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寒武系八村群(TBC):它的第三亞群在逕口鎮的三堆泥和威整鎮的瓦屋村有零星出露,此層屬地槽型淺海相砂岩沉積。奧陶系(O):主要分佈於黃田、石狗、江谷江林等地,原清塘鎮的貞山,江谷鎮的西部,下茆鎮的上黃崗,地豆鎮的三桂山也有出露。泥盆系(D):分佈於威整鎮的老山至地豆鎮的大板崀,原清塘鎮的石溪至逕口鎮的山塘寨,羅源鎮的石寨至地豆鎮的大東、黃帝嶺一帶。石炭系(G):僅黃崗圩與大旺有零星出露,這是淺海相碎屑岩、碳酸鹽岩及海陸相交替相含煤碎屑岩組成的岩層。下侏羅系(JI):分佈於威整鎮的威整圩、鹿布,地豆鎮的三桂沙坪,下茆鎮的下黃崗和石狗鎮的牛鼻咀一帶。下第三系(EB):僅大沙鎮的江民有出露。第四系(Q):按成因分沖積相、沖積洪積相和殘積坡積相。根據地質發展史特點,分五個構造時期:加里東運動期,這是地槽沉積時期;印支運動期,這是地台沉積時期;燕山運動甲幕期,這是變質作用時期;燕山運動閉幕期,這是岩漿活動時期;閉幕拉雅運動期,這是最新構造活動時期。

地形地貌

四會地形平面似豎立桑葉,東西寬約30千米,南北長約45千米。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和西北是山地,東部和中部是海拔是0—200米高的丘陵,東南部為海拔20米以下的平原。其中山地557.12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44.3%;丘陵盆地392.37平方千米,佔31.2%;平原308.11平方千米,佔24.5%。根據自然地勢差異,分為西北山區:西接廣寧縣境,北鄰清新縣界,包括威整鎮,地豆鎮的三桂山,江谷鎮的江林十二帶、聯安,下茆鎮的蒲洞、石羅、下黃崗等地,約佔全縣總面積20%。這類地區土層淺瘦,受山洪沖刷嚴重。西南沿江山地區:包括綏江兩岸黃田、石狗、貞山街道鄧村全境,約佔全市總面積35.3%。此區山巒起伏,有海拔700米以上的黃牛頭山、百僚山、五指山,其餘多為300米左右的山丘,屬多雨區。東部丘陵水土流失區:包括逕口鎮大部分地區、原清塘鎮東部和下茆鎮的漁雲,以及市水土保持站及原縣茶果場等地,南北走向,地勢狹長。此區山丘較高,因山林被濫伐,植被遭破壞,又接近清遠暴雨中心地帶,雨水沖刷嚴重,山崩崗塌,水土流失面積達240平方千米。中部丘陵區:在龍江河系,部分屬漫水河系,含羅源全鎮,地豆、江谷、下茆龍灣的大部分和下茆鎮的上區,多為海拔50—150米的中低丘陵;植被稀疏,林相殘缺;土壤普遍被雨水沖刷片蝕,山丘之間構成寬窄不等的垌田、龍窟田和梯田。東南平原區:位於龍江、綏江和北江下游,包括大沙鎮、大旺農場、四會鎮、濟廣塘農場和原清塘、下茆、龍灣、逕口等鎮的部分地區。區內土地平坦,地勢低洼,塱塘廣布,土質多為河流沖積物和寬谷沖積物,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主要山峰共有35座,構成北面的三桂山脈,東北面的羊角尖山脈,西北面的百僚山脈和五指山脈,西南面的黃牛頭山脈。諸山脈均屬南嶺余脈,自廣寧逶迤南來,山勢分別向中部和東部傾斜,形成佔全市總面積55.7%的山區和丘陵地帶。

水文

綏江:古稱滑水、建水、綏建水,屬北江一級支流,是橫貫縣境最大的河流。發源於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加田鄉的正坑頂(又稱擒鴉嶺),流經懷集、廣寧兩縣注入本市;再經黃田、石狗、貞山鄧村、城中街道、東城街道、大沙等地,至馬房津口匯入北江;另從陶冶口分一支流經大沙圩至青岐涌匯入西江。綏江流域總面積7184平方千米,本市集水面積1015.43平方千米;全河長226千米,屬本市境內河長49千米。河床平均坡降為0.254‰。龍江:古稱三合水,屬北江二級支流、綏江一級支流。主流發源於廣寧平崗垌十排山;另有兩支流發源於地豆鎮三桂山和逕口鎮金雞嶺,均流至龍灣匯成一體。全江流域面積421.7平方千米,本市流域面積347.73平方千米;全河長63千米,本市境內河長佔34千米。河床平均坡降為2.51‰,至四會鎮小海口流入綏江。河系範圍包括江林、地豆、江谷、龍灣、下茆、城中、東城、逕口等地。曲水河:又稱高水,屬北江二級支流、綏江一級支流。發源於石狗鎮雞乸頭(皆麻英),流經大坪、下至黃田萬洞匯入綏江。集水面積101平方千米,河長22千米,河床平均坡降3.6‰。何禮河:又稱鄧寨水,屬綏江二級支流,龍江的支流。發源於地豆鎮三桂山,流經東平、鄧寨、塔崀,至龍灣鎮田寮匯入龍江。集水面積145平方千米,河長18千米,河床平均坡降2.5‰。漫水河:即威整河,屬北江一級支流。主流發源於廣寧縣並子山,流經威整鎮出潭口、三坑,至三水六和鎮埠街匯入北江。全流域集水面積791平方千米,市境內佔143.14平方千米。全河長75千米,市內河長8.6千米,河床平均坡降2.79‰。毒水河(又名獨河)發源於三水六和鎮大嶺,屬北江的一級支流,流經大旺華僑農場至水口寨流入北江。全流域集水面積136平方千米,境內集水面積58.63平方千米,全河長30千米,市內河長18千米,河床平均坡降0.94‰。境內河流特徵,以綏江和龍江對洪澇與乾旱關係最大,而北江和西江水的消漲,又對綏江和龍江的水位有重要影響,古來有“若西江漲,則青岐涌口不能消本江支流之水;北江漲,則南津口不能消本江徑流之水”的說法。北江是綏江的主要出水口,如水漲頂托,綏江水就難以消退;西江是珠江流域最大的水系,徑流豐富,洪水兇猛,有洪峰量大、持續期長的特點,綏江從陶冶口分流至青岐湧出西江河段,常受西江洪水頂托而致水位上升。全縣地表水年均徑流量12.5億立方米,過境客水流量70.8億立方米,豐水年與枯水年差異較大;水流泥沙含量,年均輸沙率0.345公斤/秒,輸沙量118.4萬噸。

氣候特徵

境內大部分地區處於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濕度偏大,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暖,無霜期長,四季適宜耕種。春季(按陰曆,下同):立春至穀雨,華南靜止鋒活動頻繁,低溫陰雨多,日照少;驚蟄后氣溫漸升,雨量漸多,出現雨季及初汛期。此時還有冷空氣繼續南下影響,少數年份在春分前後會出現“倒春寒”。至穀雨有時還會出現一二次局部冰雹;同時在暖濕氣流較弱、乾冷空氣明顯的情況下,部分年份會出現春旱。夏季:立夏至大暑,因受鋒面低槽及海洋暖濕氣流影響,颱風開始活躍,是降雨量最集中的時候。端午節前後,通常會出現“龍舟水”。此時期,氣溫也明顯升高。小暑至大暑期間,常會出現年最高氣溫天氣,因熱對流強烈,時有強風、大雷雨及颱風天氣。大暑以後,多為颱風和熱雷雨天氣,但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還會出現高溫乾旱炎熱天氣。秋季:立秋至霜降,秋分前因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和颱風影響,會出現后訊期。秋分之後,暖濕氣流活動減弱,北方冷空氣開始南移,天氣漸涼,形成秋高氣爽天氣。寒露前後,冷空氣頻繁入侵,會出現“寒露風”天氣。此時,颱風活動減少,受副熱帶高壓及地面冷高脊穩定控制,雨量減少,容易出現秋旱。冬季:立冬至大寒,受北方冷空氣和寒潮影響,氣候乾燥,氣溫下降,時有霜凍,西北部山區偶有結冰現象。在強冷空氣影響下,小寒至大寒為年極端最冷時期。本縣太陽輻射量大,氣溫較高,夏長冬短。氣溫分佈,自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年平均溫度,北部的威整鎮和江谷江林19.8℃,南部的大沙鎮約21.5℃,其餘地區20℃左右。2018年全市總體天氣氣候特徵是“氣溫偏高,高溫天氣多;開汛偏晚,旱澇急轉快;暴雨強,強對流天氣頻發,局地洪澇重;初台早,颱風影響嚴重”。全市年平均氣溫21.9℃,較常年偏高0.3℃;全市平均高溫日數38天,較常年偏多18.9天;全年最高氣溫37.6℃,在7月11日。全年最低氣溫0.5℃,在2月6日。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930.3毫米,比常年(1765.9毫米)偏多1成。日最大雨量212.4毫米,在6月8日。全年大雨日數22天,暴雨日數7天,大暴雨日數3天。年日照時數1386.4小時,比歷年平均偏少261.7小時。全年未出現霜。霧日數5晴天,晴霧日數224天晴霾日數8天,雷暴日數48天。初雷時間2月11日,終雷時間9月17日。5月7日開汛,較常年(4月8日)偏晚31天,全市入汛前降水偏少36%,汛期(5月7日—10月15日)降雨量1505.7毫米,偏多29%。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四會已知主要礦產有燃料、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和非金屬等種類。燃料礦以煤為主,分佈於石狗鎮的謳坑、地豆鎮的三桂山,屬低質煤,煤矸石較多。大沙鎮一帶有天然氣蘊藏。金屬礦主要有鐵礦:主要分佈於石狗鎮的謳坑、石橋、集群,羅源鎮的鐵坑、紅旗、南塘,威整鎮的大洲、南龍,大沙鎮的光輝、前鋒、前進、黃崗等地。礦石含鐵48%—52%,最高達58%。另在下茆、地豆、江谷、黃田等鎮,還有零星磁鐵礦和褐鐵礦點出露。硫鐵礦:分佈於下茆、威整、石狗、貞山鄧村、地豆等地。鎢礦:分佈於鄧村的小坑和東城街道的清東。錫礦:分佈於石狗鎮的南氹。金礦:已發現蘊藏有沙金或脈金的礦點有石狗鎮的金坑、嚴坑尾,下茆鎮的上茆、下黃崗,威整鎮的淘金井、下大崀,江谷鎮的帶山,貞山鄧村鎮的清水塘,黃田鎮的荔枝崗及貞山街道的貞山林場等。銅礦:羅源鎮的大坑口、清塘鎮的下埔有蘊藏。非金屬礦有石膏:主要分佈於大沙鎮的江民、大布,含礦地層為下第三紀內陸湖相沉積,有纖維石膏、泥皮石膏、普通石膏、礦石膏4種。石灰石:分佈於逕口鎮的逕口,羅源鎮的石寨,威整鎮的南龍,石狗鎮的石橋、都崀等地。油頁岩在大沙鎮的江民大坑村發現有礦藏。石英石(脈):分佈於大沙鎮的光輝、黃田鎮的萬洞、清塘鎮的下布。粘土:石狗鎮的酒瓶坑、荷崀蘊藏量較大。高嶺土:地豆鎮的大布洞、禾崀崗蘊藏量較大。石墨:石狗鎮的謳坑、大安、萬安等地有蘊藏。白石:下茆鎮的上茆雷公山有蘊藏。水晶礦:在威整鎮的新村、牛尾發現有蘊藏。2018年,經多年開採,四會市主要開採礦種只有建築用花崗岩、砂岩、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四類。年末,生產能力(成品)僅達6067立方米/天(約9100噸),存量建築用花崗岩成品(未計攪拌站)1.43萬立方米(約2.14萬噸),瓷土礦設計最大生產能力48.8萬噸/年,生產規模8—15萬噸/年不等。

水力資源

四會水力資源豐富,境內主要河流有綏江和龍江,最長河流是綏江,全長226千米,其中四會河段長49千米。2018年,全市水資源總量519.44億立方米,其中過境水流507.2億立方米,本地水流量12.17億立米。市境年平均河川徑流量12.17億立方米,境客水流量66.06億立方米,合共78.23億立方米。以市境年均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測算,全市年人均有水量3298立方米,多於全省年人均有水量;年均畝耕地有水量3614立方米,也多於全省年均畝有水量。地下水資源主要分佈在綏江、龍江、漫水河等沿河區域。淺層地下水,以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的22%測算,其水流值為2.68億立方米。據勘測計算,全市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7.26萬千瓦,可開發量5.84萬千瓦。

土地資源

2018年,四會有自然土壤73910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53.6%;耕作土壤22689公頃(其中水田土壤19732公頃,旱地土壤2957公頃),為種植和耕作提供土地資源。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四會市轄3個街道、14個鎮:城中街道、東城街道、貞山街道、龍甫鎮、地豆鎮、威整鎮、羅源鎮、逕口鎮、大沙鎮、新江鎮、石狗鎮、黃田鎮、鄧村鎮、江谷鎮、江林鎮、龍灣鎮、下茆鎮。
2002年,四會市轄3個街道(貞山、城中、東城)、14個鎮(龍灣、龍甫、地豆、威整、羅源、逕口、新江、大沙、鄧村、石狗、黃田、下茆、江谷、江林),158個村委會、25個居委會。
2003年11月,撤銷新江鎮併入東城街道,撤銷鄧村鎮併入貞山街道,撤銷江林鎮併入江谷鎮;撤銷龍灣鎮併入下茆鎮,全市由17個鎮(街道)撤併為13個鎮(街道),32個居委會、122個村委會。

下轄區域

截至2013年,四會市轄3個街道(東城、城中、貞山)、10個鎮(龍甫、地豆、威整、羅源、逕口、大沙、石狗、黃田、下茆、江谷),32個居委會、122個村委會,總面積1257.6平方公里。市政府駐東城街道。
行政區2013年下轄區域
城中街道城東居委會,城中居委會,城南居委會,城北居委會,沙尾居委會,漁業居委會,花街居委會,沙尾邨社區,倉崗社區,下布村,鐵場村,高獅村,上沙村,白沙村,高布村,河西村
東城街道馬田居委會,竇口居委會,陶麗居委會,槎山居委會,黃崗居委會,沙田園居委會,東方紅居委會,清塘村,陶塘村,陶沖村,河東村,清東村,黃崗村,沙頭村,前鋒村,前進村,光輝村
貞山街道貞山居委會,鄧村居委,會碧海灣社區,柑欖村,獨崗村,姚沙村,坑口村,金星村,光榮村,大圳村,白龍村,龍麟村,龍頭村
龍甫鎮龍甫社區,水口村,白石塘村,龍頭村,營腳村,蟻田村,芙蓉村,燕嶺村
地豆鎮地豆居委會,下街村,獅嶺村,地豆村,東平村,連平村,赤草崀村,水車村,鄧寨村,塔崀村,大東村,大布洞村,三桂村
威整鎮威整居委會,南龍村,西坑村,大洲村,威整村,瓦屋村,甜竹坑村,黃洞村,紅星村
羅源鎮羅源居委會,鐵坑村,羅源村,石寨村,洞心村,紅旗村
逕口鎮逕口居委會,逕口村,上觀村,鳳山村,迎頭村,下寮村,新圍村,南鄉村,北鄉村
大沙鎮大沙居委會,馬房漁業居委會,仁馬村,陳涌村,富溪村,大沙村,村美村,安平村,崗美村,大布村,馬房村,南江村,江民村,隆伏村,隆馬村
石狗鎮石狗居委會,石狗村,程村,都崀村,謳坑村,石橋村,廻龍村,金坑村,帶下村,大坪村,隔崗村
黃田鎮黃田居委會,江頭村,西岸村,萬洞村,燕崀村,黃田村,黎崀村
江谷鎮江谷居委會,江林居委會,鎮郊村,竹寨村,欖崗村,田心村,黎寨村,清平村,旺塘村,馬崗村,新屋村,培崀村,大洞村,冼田村,江和村
下茆鎮下茆居委會,龍灣居委會,樓腳村,馬陂村,石羅村,上茆村,蒲洞村,下黃崗村,下茆村,龍灣村,南塘村,江明村,漁雲村,塘村,高崀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四會市常住人口為471716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851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6568人,增長22.48%。年平均增長率為2.05%。2014年四會市戶籍人數45萬人。
2016年末常住人口49.12萬人,比上年增長0.7%,城鎮人口比重為63.03%,比上年提高0.91個百分點。年末戶籍人口42.69萬人,比上年增加1917人,其中城區三個街道戶籍人口17.62萬人,比上年增加175人,10個鎮戶籍人口25.07萬人,比上年增加1742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1.96‰,死亡率6.60‰,自然增長率5.36‰。
2019年末常住人口50.05萬人,比上年增長0.6%,城鎮人口比重為65.44%,比上年提高0.71個百分點。年末戶籍人口43.13萬人,比上年增加1895人,其中城區三個街道戶籍人口18.07萬人,比上年增加1518人,10個鎮戶籍人口25.06萬人,比上年增加377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1.98‰,死亡率6.88‰,自然增長率5.11‰。
2021年5月25日,肇慶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四會市常住人口數為526457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四會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90.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58.70億元,下降0.3%;第二產業164.19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167.21億元,同比增長7.0%。三大產業比重為15.0:42.1:42.9,與去年同期比,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佔比分別下降0.7個和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上升0.8個百分點。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長5.5%,住宿和餐飲業增長2.4%,金融業增長6.6%,房地產業增長7.5%。2019年全市實現人均GDP為7819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335美元,增長6.3%。年末社會從業人數28.78萬人,比上年增長0.6%,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920人,年末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員44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5%,與上年末持平。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79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稅收收入12.20億元,比上年增長8.6%,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2.6%。
201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2.49億元,同比增長(以下簡稱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2.77億元,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336.3億元,增長9.1%,增速高於上年3.8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75億元,增長10.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82億元,增長13.31%,其中非稅佔比28.92%;外貿進出口總額125.2億元,增長2.8%,增速高於上年15.6個百分點;實際吸收外資5428萬美元,完成總量排肇慶首位。
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51.83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34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58.96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142.53億元,增長6.5%。三次產業比重為14.3:45.2:40.5。2016年全市實現人均GDP為71846元,增長5.2%。
2014年四會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6.32億元,增長11.2%;人均生產總值6.91萬元,增長9.9%,率先在肇慶各縣(市)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5%、14.0%、10.2%;二、三產業佔比不斷提高,三大產業比重為:12.9:49.7:37.4;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45億元,增長16.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0.6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35億元,外貿進出口21.04億美元,分別增長21.1%、16.6%、11.9%。
2013年,四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78.05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54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124.13億元,增長19.5%;第三產業增加值111.38億元,增長11.6%。三次產業比重構成由2012年的16.5:43.2:40.3變為15.3:44.6:40.1。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逐步提高。2013年四會人均GDP達到57813元,增長13.1%。

第一產業

2013年,四會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6.83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農業產值22.83億元,增長1.1%;林業產值3.25億元,增長8.3%;牧業產值26.52億元,增長3.0%;漁業產值13.89億元,增長15.9%。全年生豬出欄量118.78萬頭,家禽出欄量是:1543.86萬隻。
2013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1.4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2.14萬畝,增長1.0%,水果種植面積:17.66萬畝,減少了17.0%,其中柑桔橙14.13萬畝,減少23.3%。
2013年糧食產量12.06萬噸,下降1.9%;蔬菜產量24.63萬噸,增長0.6%;水果產量15.92萬噸,下降10.2%,其中柑桔橙11.1萬噸;肉類總產量11.65萬噸,下降1.2%,其中豬肉9.29萬噸,增長0.3%;禽蛋產量0.8萬噸,增長1.9%;水產品產量10.64萬同比增長增長10.0%。
2019年,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8.42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農業產值30.61億元,增長8.1%;林業產值5.96億元,增長32.2%;牧業產值21.9同比下降元,下降40.1%;漁業產值33.12億元,增長20.8%。全年生豬出欄量52.08萬頭,家禽出欄量1995.57萬隻。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0.2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4.38萬畝,增長7.9%,水果種植面積12.25萬畝,增長10.7%,其中柑桔橙7.16萬畝,增長15.3%。全年糧食產量12.22萬噸,增長3.6%;蔬菜產量28.92萬噸,增長10.5%;水果產量11.47萬噸,增長7.0%,其中柑桔橙5.46萬噸;肉類總產量7.28萬噸,下降45.5%,其中豬肉4.31萬噸,下降59.8%;禽蛋產量0.90萬噸;水產品產量19同比增長4萬噸,增長29.9%。
2020年4月14日,四會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單位。

第二產業

2013年,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5.12億元,增長21.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下同)完成總產值594.78億元,增長21.4%,民營企業工業總產值473.83億元,增長23.6%,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工業總產值0.54億元,下降29.8%,集體企業工業總產值1.29億元,下降20.1%,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工業總產值119.12億元,增長14.3%,股份制企業工業總產值234.03億元,增長17.9%,其它經濟類型企業工業總產值239.81億元,增長29.7%。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總產值172.42億元,重工業總產值422.35億元,分別增長18.7%和22.5%。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565.36億元。
2013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532.7億元,增長17.1%,產品銷售率為95.06%,實現利稅總額57.2億元,下降12.4%,其中利潤總額30.1億元,增長0.5%。資產貢獻率33.89%,資本保值增值率115.57%,資產負債率47.05%,流動資產周轉次數6.05次,成本費用利潤率6.09%。虧損企業6個,虧損金額5833萬元,分別同比下降14.3%和6.2%。
2019年,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2.76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下同)完成總產值582.14億元,增長5.5%,其中,民營企業工業總產值475.60億元,增長5.7%。按企業類型看,國有企業工業總產值0.74億元,增長18.3%,集體企業工業總產值0.85億元,下降7.0%,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工業總產值101.15億元,增長1.6%,股份制企業工業總產值461.48億元,增長6.1%,其它經濟類型企業工業總產值17.92億元,增長11.6%。按輕重工業看,輕工業總產值178.14億元,重工業總產值404.00億元,分別增長0.1%和8.0%。按企業規模看,大中型企業總產值241.70億元,增長3.4%。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547.86億元。
高技術製造增加值3.54億元,增長3.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先進位造業增加值30.17億元,增長7.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4.6%;先進裝備製造業增加值為11.75億元,增長12.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6%。

第三產業

2013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06億元,比上年增長16.7%。按地域分,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61.37億元,增長16.7%;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30.69億元,增長16.6%;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87.16億元,增長16.7%;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4.90億元,增長15.4%。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類零售額1150萬元,增長91.0%;肉禽蛋類零售額247萬元,增長112.5%;服裝類零售額142萬元,增長215.6%;日用品類零售額1886萬元,上升113.6%;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4057萬元,下降29.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189萬元,下降78.4%;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299萬元,增長130.0%。
2013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2038萬元,增長23.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879萬元,增長17.4%;電信業務總量59159萬元,增長23.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97747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76744戶,鄉村電話用戶70493戶,行動電話用戶546009戶,新增76063戶。
2013年四會接待旅遊人數達168萬人次,增長8.7%,旅遊業務總收入5.93億元,增長6.3%。
2013年末四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31.9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7.40億元,增長13.4%,其中:儲蓄存款餘額163.9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9.92億元,增長13.8%。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63.9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87億元,增長12.2%,其中,四會個人貸款累計51.99億元,短期個人貸款及透支5.58億元,中長期個人貸款46.41億元。全年證券公司代理股票基金交易額151.85億元,增長22.5%,證券各項業務營業收入2672.84萬元,增長54.8%。
2013年實現保險費收入23261.75萬元,下降7.7%,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0470.35萬元,增長24.1%;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12721.54億元,下降24.1%。其中人壽險收入11986.67萬元,下降23.53%;健康險收入306.30萬元,下降40.58%;人身意外傷害險收入428.57萬元,下降25.12%。全年共支付各項賠款13393.51萬元,增長76.4%。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4390.52萬元,增長24.72%,人身險業務賠付支出8986.49元,增長120.60%。
2019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530.16億元,增長7.5%,產品銷售率為94.1%,實現利潤總額27.54億元,增長30.5%。資產貢獻率18.7%,資本保值增值率114.3%,資產負債率54.5%,流動資產周轉次數3.96次,成本費用利潤率5.5%。虧損企業30個,比去年下降14.3%,虧損金額1.74億元,同比下降13.4%。
2019年,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18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0.98億元,比上年增長8.2%,實現增加值15.19億元,增長7.9%,實現利潤總額4811萬元,下降12.3%;全年完成竣工產值6.46億元,同比增長19.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4.62萬平方米,增長43.7%,房屋竣工面積46.48萬平方米,增長6.2%。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79億元,比上年增長42.6%;利潤總額-0.14億元,下降580.1%。
2020年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聯合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發布了《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四會市躋身2019年縣域網路零售TOP100,排名第61名。熱銷品類為翡翠玉石。

文化


語言

本縣民間語言主要是操粵語-四會話、廣州話和客家話。
四會話是土人歷來使用的語言,有地方特色(詳見本章第二節),廣州話是歷代外來人員帶入。由於四會話與廣州話的發音接近,因而民間統稱為“白話”。主要分佈在四會鎮、清塘、大沙、下茆、龍灣、江谷、鄧村、羅源、威整等鎮的全部或部分鄉村,共有22萬多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0%左右。
本縣客家話與傳統的客家話同一語系。由於受“白話”的影響,發音和聲調,與傳統的客家話有變異。主要分佈在地豆、逕口、石狗、江林、清塘等鎮,全縣講客家話的有686條村莊,共有15萬多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7%。
此外,還有與高要縣毗鄰的柑欖、姚沙等管理區的一些村民講高要話,與廣寧縣毗鄰的黃田、威整等鎮的一些村民帶有廣寧口音。這些話均屬粵語系。

地方特產

四會柑人面果四會茶油雞瀨粉
橄欖塘魚無篤石螺四會玉器

社會


教育事業

2013年普通高中招生3111人,下降6.44%,在校生9319人,下降1.85%,畢業生3070人,下降3.94%;高考應屆上省大專線上線人數2283人,同比增長6.48%,三A上線率為58.63%,比上年增加3.41個百分點。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583人,下降6.11%,在校生3778人,增長0.16%,畢業生986人,下降20.99%。初中招生5251人,下降1.65%,在校生16376人,下降8.91%,畢業生67335人,下降6.94%;初中升學率為96.05%。小學生招生7191人,增長10.41%,在校生36607人,增長7.14%,其中,女生人數15511人,畢業生5438人,下降0.62%;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幼兒園在園幼兒14615人,增長5.93%。
2019年,普通高中招生4198人,比上年增長12.6%,在校生10140人,比上年增長9.2%,畢業生2587人,比上年增長1.5%;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789人,比上年增長17.2%,在校生2294人,比上年下降9.1%,畢業生924人,比上年增長16.2%。初中招生6666人,比上年增長7.9%,在校生18322人,比上年增長7.4%,畢業生5252人,比上年增長12.5%,初中升學率為98.7%。小學生招生9462人,比上年增長11.0%,在校生48995人,比上年增長5.6%,其中,女生人數21307人,畢業生6995人,比上年增長6.7%;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5%。幼兒園在園幼兒19418人,比上年增長0.1%。

科技事業

2013年底,四會企業擁有技術研發活動機構32家;開展科技活動研發課題(項目)90個,比上年增加4個,企業內部用於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2.83億元,增長12.8%;企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41600人,增長102.8%。
2013年省級省級科學技術獎5項,通過科技成果鑒定6項,其中省級4項,肇慶市級2項。全年專利申請232項,獲得專利授權150項。四會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13家企業,年末,通過上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認定企業7家。全年四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24.9億元,增長26.5%。
2019年底,全市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比上年增加1個;開展科技活動研發課題(項目)70個,比上年增加5個,企業內部用於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8.1億元,增長2.5%。
全年專利申請978項,獲得專利授權432項。全市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91家,全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97億元。

文化事業

2013年末四會共有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各1間,影劇院4間,電影放映隊7個,文化站13個,廣播電視站12個,圖書館藏書量31.3萬冊,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100%,有線電視用戶10.46萬戶,全年組織大型文藝演出25場,送戲下鄉35場,送電影下鄉1476場,共送書籍下鄉1200冊,流動圖書下鄉9.7萬冊。
2019年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各1間,影劇院3間,電影放映隊5個,文化站13個,圖書館藏書量61萬冊,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100%,有線電視用戶7.6萬戶,全年組織大型文藝演出60場,送戲下鄉3場,送電影下鄉1356場,共送書籍下鄉12700冊。

醫療事業

2013年末共有各類衛生機構89個,其中醫院6個,鎮(街)衛生院1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診所、醫務室、衛生所43個。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1058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98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19人,註冊護士766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52人,專科疾病防治技術人員22人,衛生監督技術人員11人。四會已建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1個。四會嬰兒死亡率3.63‰,人均期望壽命76.27歲。
2019年年末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17個,其中醫院8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00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7個,其他衛生機構2個。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1556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123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142人,註冊護士1331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41人,專科疾病防治技術人員51人,衛生監督技術人員14人。全市已建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1個。全市嬰兒死亡率2.8‰,人均期望壽命80.23歲。

體育事業

2013年,四會舉辦各級運動會35次,其中縣級以上11次;參賽運動員8200人次,比上年增加1900人次;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6.98萬人,比上年增加100人。四會擁有規模體育場館5個。
2013年,四會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省、肇慶市比賽獎牌(前三名)239塊,其中第一名96人,市體校向上級輸送人才18人。
2019年,我市舉辦各級運動會26次,其中縣級以上15次;競技類參賽運動員2520人次;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216000人,比上年增加6000人。全市規模的體育體育場館3個。
2019年,我市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省市比賽獎牌(前三名)11塊,其中第一名4人;市體校向上級輸送人才15人。

社會保障

2013年年末四會參加社會保險總人數為76.27萬人,同比增長31.1%;共徵收社會保障基金6.03億元,下降0.3%;共發放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人數達到45.61萬人,同比增長71.6%。其中,參加企業養老保險8.03萬人,增長16.2%;參加失業保險3.80萬人,增長3.5%;參加醫療保險7.66萬人,增長1.0%;參加工傷保險3.71萬人,增長4.4%;參加生育保險3.76萬人,增長9.2%;參加城鄉養老保險16.10萬人,增長6.8%;參加城鄉醫療保險32.02萬人,增長0.6要%。年末基金累計結餘10.92億元,增長17.3%。
貞山天音塔
貞山天音塔
2013年,四會共投入救災救濟資金1833.21萬元,共救濟25110人,其中,合作醫療救助金一共救助17278人,比2012年多3453人。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683.02萬元,其中,農村發放1342.97萬元,自然災害救濟金髮放20萬元,合作醫療救助金放發86.39萬元。到2013年底,四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7749人,比上年末減少1018人,其中農村6752人,減少1032人。四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4205戶,比上年同期減少704戶,
2013年底,社會福利事業單位13個,共擁有床位749個,2013年共收養443人,安排“四殘”人員就業192人。四會擁有城鎮綜合社區服務設施2個。2013年共發行銷售福利彩票5470萬元,籌集福利資金418萬元,分別增長4.6%和3.2%。四會慈善會2013年累計直接接收社會捐贈1502.98萬元。
2019年末全市參加社會保險總人數為75.17萬人,比上年下降2.8%;共徵收社會保障基金22.14億元;共發放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人數達到28.35萬人,增長11.2%。其中,參加企業養老保險5.9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5.15萬人,增長13.8%;參加醫療保險6.78萬人,增長2.3%;參加工傷保險5.97萬人,增長17.3%;參加生育保險5.85萬人,增長14.8%;參加農(居)民養老保險11.49萬人,下降0.7%;參加城鄉醫療保險32.95同比下降,下降1.6%。年末基金累計結餘19億元,增長11.8%。
2019年,全市共投入救助資金10066萬元,共救濟9925人,其中,醫療救助金共發放1054萬元。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693萬元,其中,農村發放5895萬元。到2019年底,全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8654人,比上年末增加897人,其中農村7703人,增加862人。全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6670戶,比上年同期增加694戶。
2019年底,社會福利事業單位14個,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共有床位814張,全年共救助人員273人。四會慈善會全年累計直接接收社會捐贈637.12萬元。

旅遊


貞山
貞山
名勝古迹有貞山風景區和奇石河風景區,有“一仙”(貞仙)、“兩佛”(阮公佛、梁公佛)、“三台”(石潭台、白霧台、化師台)、“四塔”(荷賴塔、法成塔、塔崗塔、對崗塔),有紀念六祖南來所興建的六祖寺。鄧村中國民間古法造紙第一村、“品柑賞玉”等特色旅遊資源已融入肇慶千里旅遊走廊。
銀帶瀑布
銀帶瀑布位於四會北部,是廣東省落差最大的瀑布。
貞山
貞山位於四會市城區的西南面3公里處,山高649米。唐朝年間,貞山原名廣正山,因有“文氏貞女在此升仙”之說而改名貞山。
柑鄉觀光大橋
被譽為“中國柑桔之鄉”的四會市,在城區橫跨東西兩岸建設了“柑鄉觀光大橋”。這座大橋全長420米,橋寬15.5米。其中行車道8米、觀光道6米、行人道1.5米。在下游的觀光道上建成古色古香的觀光亭5座,每座觀光亭為3層。
天光墟
玉器天光墟每天早上5時至8時營業,800多個小攤檔吸引著各地客商。2006年被省旅遊局評為最街商業名街。

代表人物


唐少彬 革命烈士
陳伯忠 革命烈士
黃顯聲 
蘇世傑 嶺南有名的書法家
吳子復 近現代傑出的書法篆刻家、美術理論家、中國早期著名的油畫家
陳瘦駿 
吳世英 
蕭照容 
彭澤民 中國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
李康明建文帝為太子時的老師,四會西沙貢柑以其而起
吳仰增影響中國百年歷史的四個科技人才之一
冼東妹兩屆奧運柔道冠軍
麥伯良中國十大傑出風雲人物
溫碧霞香港影視明星
盧淑儀香港小姐冠軍

獲得榮譽


2014年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97位
2014年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第76位。
1993年和1994年全國農村經濟百強縣(市)
1993年和1994年全國經濟實力百強縣(市)
2017年,四會市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2018年10月8日,四會市入選“綜合實力百強縣”、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和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11月,被評為“2019年度中國十大特色休閑縣市”。12月,入選“2019年投資潛力全國百強縣(市)”。
2020中國最具綠意百佳縣市。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2020年5月,入選2019年全國縣域網路零售TOP100,排名第61。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最宜置業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縣域智慧城市百強榜排名51。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