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塞佩·德·桑蒂斯
義大利電影導演
朱塞佩·德·桑蒂斯(1917-1997),義大利電影導演。1940年進入羅馬電影實驗中心導演系學習,后成為義大利電影進步力量的主要人物和反法西斯的影評家。1947年開始了導演生涯,攝製了影片《悲慘的追逐》。后又拍攝了《艱辛的米》、《橄欖樹下無和平》(1950)、《羅馬十一點》等反映戰後社會現實的影片。這些影片成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傑出代表作品。主要作品還有:《安娜·扎蓋奧的丈夫》(1953)、《愛情的日子》(1954)、《人和狼》(1957)、《漫長的路》(1958)、《男子氣的姑娘》(1960)、《義大利人,真棒》(1964)、《一個前途無量的專業人員》(1972)。
1917年2月11日生於義大利豐迪,畢業於羅馬大學;1940年進入墨索里尼指令創建的“電影實驗中心”,但他很快成了一位反法西斯的影評家,並成為該中心的刊物《電影》雜誌的骨幹;在希特勒佔領義大利期間(1943—1945),他參加了反法西斯鬥爭。
《艱辛的米》
影片《橄欖樹下無和平》(1950)展現了義大利農村殘酷的階級鬥爭。德·桑蒂斯最出色的影片是《羅馬11時》(1952)。1953年德·桑蒂斯導演了一部表現來自民間的義大利姑娘的命運的影片《安娜·柴契奧找不到丈夫》。1954年導演了喜劇片《在戀愛的日子裡》,1957年導演了《人與狼》。1958年德·桑蒂斯在南斯拉夫執導了兩集影片《一年的路程》。1960年在法國執導了一部心理片《單身漢的住宅》。1962—1964年他在蘇聯參加了影片《他們走向東方》(進攻與撤退,蘇聯、義大利)的拍攝工作。1972年德·桑蒂斯執導了影片《未來受到保護的有價值的專家》之後息影。德·桑蒂斯的影片大都表現人民的命運,反映與社會不公平進行的鬥爭。這個主題是他創作的基礎。桑蒂斯1997年5月16日因心臟病,在義大利羅馬逝世。
觀眾對藝術家所描繪的現實生活的態度。當銀幕的情節與人民固有的現實主義思想方法相吻合時,作品就能夠取得人民的信任。這種信任實際上就意味著影片在觀眾中獲得了成功。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是一次從內容到形式的徹底的美學革命,是繼先鋒主義電影運動之後的,在世界電影史上所出現的第二次電影美學運動,它對於世界電影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