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縣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轄縣

舟曲縣,隸屬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肅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舟曲是藏語“龍江”之意,因白龍江穿縣境而得名,舟曲建制始於先秦,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於今舟曲西北置羌道縣,解放後設西固縣,1955年改設舟曲縣,1959年改名龍迭縣,1962年恢復舟曲縣。截止2016年,舟曲縣下轄4個鎮、15個鄉,208個行政村,403個自然村,總人口125367人(2020年)。

舟曲縣地處西秦嶺岷、迭山系與青藏高原邊緣,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一江兩河(白龍江、拱壩河、博峪河)”貫穿其中,地形地貌複雜,自然災害頻繁,是“5·12”特大地震和“8·8”泥石流災害重災縣。氣候垂直差異明顯,河川地帶氣候溫暖濕潤,享有“藏鄉江南”的美譽,高山地帶則較為寒冷,屬溫帶季風氣候。自然資源有水力、礦產、中藥材、經濟林果等,2016年舟曲縣地區生產總值為14.75億元,是國家級扶貧重點縣。

舟曲縣有“隴上桃花源”、“藏鄉江南”之稱,著名景點有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搶險救援紀念館、拉尕山、沙灘國家森林公園、巴寨溝、賽爾布等。

2010年8月8日,舟曲縣突發特大泥石流災害。

2017年12月,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20年2月2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同意舟曲縣退出貧困縣。

歷史沿革


拉尕山
拉尕山
戰國末期,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秦自隴西發兵聯蜀滅楚,定隴西郡。二十八(前279)置隴西郡后,始置有羌道,今洮河以東地區,包括舟曲、武都縣大部地方始入秦疆域。羌道治所今舟曲西北。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后,至西漢武帝建元時期(前140—前135年),羌道仍屬隴西郡。
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李廣徵西,於羌道初置武都郡(本廣漢西部都尉),治所今舟曲西關。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漢開西南夷,於洛峪另置武都郡。羌道歸隴西郡。武帝改道曰縣。
東漢武帝建武九年(33),馬成破河池,遂平武都。羌道縣屬武都郡西部都尉治。
三國魏黃初中,魏以隴南為武都西部都尉署理,治所羌道縣境。蜀漢建興六年(228),蜀丞相諸葛亮伐魏,遣陳式攻取武都、陰平二郡,羌道縣屬梁州武都郡(今舟曲西屬陰平郡)。后,諸葛亮、姜維屢出兵隴上,擴充實力,以圖中原。舟曲西、南部一度為蜀將姜維屯田的沓中地區。
舟曲峰迭新區
舟曲峰迭新區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司馬炎統一全國,羌道縣廢,地屬武都郡。
西晉末年,北方戰火連綿,一些漢貴族和少數民族豪強割據勢力激烈。以白龍江流域為活動中心的參狼羌支宕昌羌豪勤得羌豪心,乃自稱王。西晉懷帝嘉元年(307)劃地稱宕昌國,至周武帝天和元年(566)間,今舟曲境皆屬宕昌國。宕昌國時期的東晉、十六國時代,為雍秦二州武都郡,南秦州武都郡、仇池郡。北魏時為南秦州,東益州武都郡。北周武帝天和六年滅宕昌后,以宕昌置宕州,設宕州總管府,並轄宕昌郡,舟曲地屬甘松(治懷道)、宕昌兩郡。
隋開皇四年(584),罷郡,以州統縣。今舟曲屬宕州。煬帝大業元年(605年),改宕州為宕昌郡,今舟曲仍為宕昌武都郡轄地。
唐初廢郡置州,以州領縣。高祖武德元年(618)設隴右道宕州、階州(武州)。宕州轄懷道、良恭、和戎,舟曲地屬懷道縣和福津縣地。二年,宕州隸秦州總管府。四年屬岷州總管府。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宕州與懷道移治今舟曲西。三年(629),撤和戎,入懷道縣。唐玄宗開元二年(714),置隴右節度使,今舟曲屬隴右宕州。天寶元年(742),宕州改為懷道郡,治所懷道縣。安吏之亂后肅宗至德三年(乾元元年,758),懷道郡改為宕州。肅宗上元二年(761),宕州懷道縣具陷於吐蕃。唐末至五代,舟曲境仍在吐蕃勢力範圍。
舟曲老縣城
舟曲老縣城
北宋初年,位河湟一帶的吐蕃口角廝口羅建立地方政權,今舟曲在其控制之下。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王韶收岷、宕、洮、疊四城,今舟曲境歸宋秦風路階州福津縣。
高宗紹興二十年,今舟曲為福津縣故城鎮,轄平武、沙灘、峰貼峽寨。
蒙古汗國至元三年(1266),元帥汪完者帖木耳鎮守西固。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廢福津縣,併入階州,屬陝西行省鞏昌總帥府,舟曲境為階州轄地。至元二十六年(1289),立西固城軍民千戶所。翌年,旋改蕃漢軍民千戶所。元惠宗至二十七年(1367),改置西固蕃漢軍民上下千戶所,屬階州。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置鞏昌府西固城等千戶所。十一年(1378),岷州衛領西固軍民千戶所(軍民千戶所有四)。十四年,改稱西固城軍民守御千戶所,屬陝西都司。翌年,旋改為西固城守御軍民千戶所,隸岷州衛民指揮使司直轄。萬曆六年(1578),西固分設階州州同。民事、軍事分治。
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改置西固守御所千總。順治十二年(1655),西固御所千總並階州,設州同。雍正三年(1725),西固隸鞏昌府。七年,黑峪土司改土歸流,西固轄。因西固番人慕化,編民戶四里,裁西固守御所,設撫彝同知。乾隆元年(1736)裁西固撫彝同知,仍設州同,隸階州直隸州。
民國2年(1913),以西固分州改置西固縣,隸隴南道。后改渭川道。16年(1927)廢道,西固縣直隸於省、改里為村。民國27年(1938),西固縣划入第一行政督察區。1944年划入第八督察區,專員公署駐武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實行省、專區(州、市),縣(市、區)三級地方行政體制。1949年12月10日,西固全境解放,西固縣人民政府成立,隸武都專區。1954年,以西固縣官亭、沙灣、富坪3鄉和岷縣東南部析置宕昌縣(縣人民政府駐宕昌),西固縣改設舟曲行政委員會,屬甘南自治區。
1955年,甘南自治區更名甘南藏族自治州,所轄舟曲行政委員會改為舟曲縣。境內有白龍江,藏語稱為舟曲,因水為名。
沙灘森林公園
沙灘森林公園
1955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複同意撤銷甘南藏族自治州原屬的舟曲、碌曲、瑪曲3個行政委員會的組織,並分別設舟曲縣、碌曲縣、瑪曲縣。舟曲縣管轄的區域是:原宕昌縣(原名西固縣)的峰疊區、武坪區、城關區、陽鄉,原屬岷縣的洛大鄉、官鵝鄉、大河壩鄉和原屬武都縣的坪牙鄉等地區,並且把這些地區調整為3個區、25個鄉。縣人民委員會駐原西固縣城。4月9日成立。
1959年1月,舟曲縣改名龍迭縣,1962年恢復舟曲縣。
2002年6月25日,甘肅省民政廳甘民區復字[2002]21號批複:撤銷城關鄉、大川鄉,設立城關鎮、大川鎮。調整后,舟曲縣轄2個鎮、20個鄉:城關鎮、大川鎮、曲瓦鄉、巴藏鄉、大峪鄉、立節鄉、憨班鄉、峰迭鄉、坪定鄉、江盤鄉、弓子石鄉、中牌鄉、南峪鄉、三角坪鄉、池干鄉、八楞鄉、武坪鄉、插崗鄉、拱壩鄉、鐵壩鄉、大年鄉、博峪鄉。
巴寨溝
巴寨溝
2005年12月13日,甘肅省民政廳甘民區復[2005]59號批複:撤銷弓子石鄉、中牌鄉,合併設立東山鄉,鄉政府駐地設在魯家村;撤銷其三角坪鄉、池干鄉,合併設立果耶鄉;撤銷其大年鄉、鐵壩鄉,合併設立曲告納鄉,鄉政府駐地設在拱壩河與鐵壩河匯合處。
2005年末,舟曲縣轄2個鎮、17個鄉:城關鎮、大川鎮、巴藏鄉、曲瓦鄉、立節鄉、大峪鄉、憨板鄉、峰迭鄉、坪定鄉、江盤鄉、東山鄉、南峪鄉、果耶鄉、八楞鄉、曲告納鄉、拱壩鄉、搏峪鄉、插崗鄉、武坪鄉。共有3個居委會、210個村委會、528個村民小組,32687戶134188人,3010平方千米。
2008年末,全縣面積3010平方千米,農業人口2.76萬戶12.28萬人。轄2個鎮、17個鄉:城關鎮、大川鎮、曲瓦鄉、巴藏鄉、大峪鄉、立節鄉、憨班鄉、峰迭鄉、坪定鄉、江盤鄉、東山鄉、南峪鄉、果耶鄉、八楞鄉、武坪鄉、插崗鄉、拱壩鄉、曲告納鄉、博峪鄉,210個行政村,531個村民小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舟曲縣常住總人口132108人,其中,城關鎮21967人,大川鎮5723人,曲瓦鄉4370人,巴藏鄉5040人,大峪鄉5114人,立節鄉5282人,憨班鄉4907人,峰迭鄉10945人,坪定鄉5091人,江盤鄉5149人,東山鄉10639人,南峪鄉4092人,果耶鄉9063人,八楞鄉4141人,武坪鄉5656人,插崗鄉3162人,拱壩鄉5563人,曲告納鄉11581人,博峪鄉4623人。
2013年,撤銷峰迭鄉,設立峰迭鎮。2015年,省民政廳(甘民復〔2015〕154號)批複同意撤銷立節鄉,設立立節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舟曲縣位於甘肅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介於東經103°51′30″—104°45′30″,北緯33°13′—34°1′,東西長99.4公里,南北寬88.8公里東鄰隴南市武都區,北接宕昌縣,西南與迭部縣、文縣和四川省九寨溝縣接壤。

地形地貌

巴寨溝
巴寨溝
舟曲縣地處南秦嶺山地,岷山山系呈東南—西北走向貫穿全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度在1173米—4504米之間。白龍江谷地海拔較低,其高度在1200米左右,南北兩則的山地高峰可達4000米以上,中部的大草坡、蔥花坡、吊草坡一帶,山勢較緩,海拔在3000米左右。縣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地形複雜,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區。山高、谷深、石頭多、坡陡、土薄、水流急,荒山荒坡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嚴重是舟曲的自然現狀。

氣候環境

舟曲縣風光
舟曲縣風光
舟曲縣屬溫暖帶氣候區,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23天,年降雨量在400-800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素有“隴上桃花源”之稱。
舟曲縣日照數為1842.4小時,日照率42%,年內8月份為日照最多月,年總輻射為105.8千卡/㎝2。舟曲縣的熱量分佈很不均勻,年平均氣溫12.7℃,最熱月平均氣溫23.1℃,極端最高氣溫35.2℃,極端最低氣溫-10.2℃。

水文環境

舟曲縣主要河流有白龍江、拱壩河、博峪河及其40多條支流。

自然災害

舟曲縣是國家級三大地質災害多發縣(滑坡類地質災害密度高達0.052/K㎡),全國自然災害頻發縣,是“5·12”特大地震和“8·8”泥石流災害重災縣。於2010年8月8日凌晨發生在舟曲的泥石流災害造成1557人遇難,208人失蹤。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截止到2011年,舟曲縣已探明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和非金屬共10多種,主要有煤、鐵、金、銻、銅、鋅、錳、石灰岩、大理石等,其中鐵、銻等礦儲量分別在2000萬噸以上。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截止到2011年,舟曲縣有林地面積12.27萬公頃,天然林活立木蓄積量1700萬立方米,是甘肅省優良的天然用材林分佈區之一。
2011年,舟曲縣經濟林產品主要有花椒、核桃、柿子、石榴等,年產量達700多噸。中藥材品種較多,名貴中藥材有紋黨、當歸、紅芪、大黃、柴胡、天麻等70餘種,年產1000多噸。可食性山野菜資源有薇菜、蕨菜、刺五加等80餘種,年產量達7500噸。食用菌有香菇、木耳、羊肚菌等130多種,年產50多噸。
舟曲縣種植各類作物經調查有28科,90多個品種。農作物內種植的糧食以小麥、玉米、洋芋、蠶豆、青稞、蕎麥、大麥、洋麥、糜子、穀子等為主,經濟作物主要種植油料(油菜、大麻、胡麻)棉花、藥材、疏菜、煙葉等。
舟曲縣整個天然草場有三大類型,草甸草場類約為33.49萬畝,占可利用草場總面積的40.6%,灌叢草甸草場面積21.18萬畝,佔25.7%,林緣草原草場類面積27.76萬畝,佔33.7%,牧草種類豐富,豆科牧草分佈廣泛,舟曲縣草場中,二等草場佔74.3%,三等草場佔25.7%,平均畝產牧草量200—300公斤。
動物資源
舟曲縣飼養的畜禽品種主要有牛、馬、驢、綿羊、山羊、生豬、兔、鴨、鵝、蜜蜂、畜禽品種多為當地土種畜,生長發育緩慢,體格矮小,品質低劣,生產性能低下。
舟曲有白龍江和拱壩河等天然水域。水域面積1.79萬畝,主要經濟魚種有中華裂腹魚、嘉陵裸裂尻魚、條鰍、鯉魚等幾種魚,也有少數1—2放養的青魚和草魚。

水資源

舟曲縣“一江兩河”—白龍江、拱壩河、博峪河及其40多條支流總徑流量36.88億立方米,水能總蘊藏量為76.8萬千瓦。
白龍江在縣境內流程為67.5公里,落差420米,年均流量81.9立方米/秒;拱壩河流程78.5公里,落差1800米,年均流量17.44立方米/秒;博峪河流程37.5公里,落差1880米,年均流量8.45立方米/秒。“一江兩河”水能總蘊藏量為76.8萬千瓦。
拱壩河、博峪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可達900毫升以上,是舟曲縣的降水最大值中心,白龍江流域的年降水量為500毫升以上。

土地資源

舟曲縣總土地面積3009.98平方公里,摺合451.48萬畝,其中農業用地24.3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44%,內凈耕地14.31萬畝,占農業用地面積的28.74%,林業用地291.21萬畝,(包括白龍江林管局所屬林地面積),占土地面積的65.1%,內有林地256.2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44.6%,宜林荒山坡地34.95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07萬畝,草地93.18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0.8%,內有可利用天然草場82.43萬畝。
2004年末耕地面積14.30萬畝,其中:山地12.84萬畝,川地1.46萬畝。

行政區劃


截止2016年,舟曲縣下轄4個鎮、15個鄉,208個行政村,403個自然村。2010年發生特大泥石流地質災害后,新建峰迭新區,為舟曲災后重建的主要規劃安置區,是舟曲縣的居住、教育、文化、經濟服務中心,兼有部分行政管理和旅遊服務功能。
城關鎮
峰迭鎮
立節鎮
大川鎮
曲瓦鄉
巴藏鄉
大峪鄉
憨班鄉
坪定鄉
江盤鄉
東山鄉
南峪鄉
果耶鄉
八楞鄉
武坪鄉
插崗鄉
拱壩鄉
曲告納鄉
博峪鄉

人口民族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舟曲縣總人口12788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曲瓦鄉4658人,巴藏鄉4820人,大峪鄉5506人,立節鄉5159人,憨班鄉4889人,峰迭鄉10869人,坪定鄉4838人,城關鄉18570人,江盤鄉4772人,弓子石鄉7838人,中牌鄉2637人,南峪鄉4040人,大川鄉5863人,三角坪鄉5514人,池干鄉4083人,八楞鄉4419人,武坪鄉6402人,插崗鄉3256人,拱壩鄉5140人,鐵壩鄉7053人,大年鄉3683人,博峪鄉3880人。
2005年的舟曲縣總人口134188人。其中:漢族89842人,佔總人口的66.95%;藏族44175人,佔總人口的32.92%;回族154人,佔總人口的0.11%;滿族8人,蒙古族7人,撒拉族2人。 
2008年舟曲縣總人口13.69萬人,其中藏族4.6萬餘人,佔34%。
截止到2011年,舟曲縣戶籍人口139990人。其中城鎮戶口人數20511人,農村戶口人數119479人。漢族90271人,佔總人口的64.48%;藏族49439人,佔總人口的35.31%;回族219人,佔總人口的0.16%;滿族30人,蒙古族10人,撒拉族4人,東鄉族3人,土族2人,裕固族1人,壯族4人,其他民族7人。
截止2016年,舟曲縣下轄4個鎮、15個鄉,208個行政村,403個自然村,總人口14.2萬人,其中藏族人口5.04萬人,佔35.8%。
2021年6月26日,甘南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舟曲縣的人口數為125367人。

政治


縣委書記:才項當智
縣委副書記:郭子文、黃蓬勃、李世華、吳海燕、王麗英、舒時光(提名縣長候選人)
縣委常委:王毅、姜鴻榮、丹正昂傑、趙琦、孫軍林、王添芬、馮世德、王宏鍾

經濟


經濟總況

2003年,完成生產總值2.24億元,與2002年相比,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0.2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1億元。大口徑財政收入859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22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15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0.99億元。
2007年,舟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1679萬元;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250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658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693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79元。
2010年,舟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8億元;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5761萬元,其中縣本級財政收入完成2518萬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01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37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18元。
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8億元,同比下降1.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9億元,同比增長14.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億元,同比增長6.4%;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236萬元,同比下降15.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713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742元,同比分別增長8.3%、9%。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為64.1億元、3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2%、2.9%。

第一產業

2008年,舟曲縣糧食總產量2.52萬噸,油料產量760.30噸,藥材產量1079.5噸,水果總產量5471.18噸。完成造林面積3496.6公頃,其中退耕面積2000公頃,四旁植樹40萬株,林產品花椒、核桃、木耳產量分別為523噸、245噸、29.3噸。各類牲畜年末存欄14.05萬頭(只),其中大牲畜5.21萬頭(只)、羊5.84萬隻、豬3.00萬頭;肉類總產量3609.56噸。地膜種植面積2080公頃,示範推廣作物新品種20個。天然林保護完成封山育林333.3公頃。“長治”和國債項目工程共治理小流域22條,植樹22.89萬株,新增梯田341.6公頃,治理面積38.33平方公里。建小水利工程18個,恢復水澆地113.3公頃。

第二產業

2008年,舟曲縣對22家國有工商企業改革、改制進行全面部署。舟曲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330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96萬元,獨立核算工業企業銷售收入1648萬元。完成S313線境內53公里的拓寬改造,城區濱河北路和濱河商貿城建設竣工,城區二期上水工程完工,改建農網10千伏線路230公里,建35千伏變電所2個,在建項目兩河口電站、農村節能配套建設、兩館綜合樓、城區電網、立節電站、黑水溝鐵廠、丁字河口35千伏電力工程。
2008年內共協議和簽約項目資金45.38億元,內有水電站13座,裝機容量40.11萬千瓦,資金44.76億元;礦產項目3個,資金0.62億元;建成水電站2座。

第三產業

2008年,職業中學教學大樓、縣醫院門診大樓建成,擴建鄉村學校11所。

商業合作

2021年7月8日,北京阿帕科藍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松果出行與甘南州舟曲縣簽訂共享電單車運營項目。

文化


重大事件

200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五十周年華典上,舟曲朵迪舞獲全州第二名。
2005年5月端午,“首屆拉尕山風情旅遊節暨拉尕山莊開業典禮”在景區隆重舉辦,接著,8月30日、投資400萬元的占單大橋,包括通往拉尕山景區的二級油路工程開工典禮在白龍江邊舉行。

文化現象

拉尕山有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藏族服飾光彩奪目、珠搖環佩;格調迥異的藏族羅羅舞、擺陣舞、馬鈴舞,尤其是朵迪舞舒展歡快,已成為舟曲的“縣舞”。
舟曲縣是中國楹聯文化縣,“藏鄉江南楹聯詩詞學會”,屬楹聯詩詞愛好者自願結合的群眾性藝術團體,舟曲縣地處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歷史悠久,氣候溫和,有“不二揚州”,“藏鄉江南,泉城舟曲”的美譽,有蜚聲隴上的元宵節楹聯燈會,逢年過節、喬遷立房、開業賀喜、婚喪嫁娶,創作、書寫、懸貼楹聯已成為舟曲城鄉群眾千餘年來的一種風俗。

地方風俗

浪漫多情的採花節
浪漫多情的採花節
採花節,是舟曲縣博峪鄉藏族群眾的傳統節日,時間為農曆五月初五這天。
節日從五月初四凌晨開始,真正的節日活動是在五月初五舉行。
舟曲元宵楹聯燈會,元宵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歡度此節,各地民俗大同小異,而甘肅省舟曲縣別具一格,獨有特色,素有"小揚州"、"賽揚州"之稱的舟曲元宵楹聯燈會,據傳:燈火興隋唐,對聯盛明清。活動主要由楹聯松棚大會、十五廟會、黑十七、十九"迎婆婆"為主的內容形式組成。
楹聯松棚燈會,在舟曲年小十五大,從正月初八始,縣城四街兩關就組建各自的燈會組織,劃定各家地段,每家負責各自地段的立架、蓬鬆毛兒、掛燈等事宜。每年燈會由同街燈會會員輪流主辦,每晚由各家自己點燃燈(現代用電燈)。至到十九晚,"九街燈對列火樹,萬幅書聯綻銀花"。家家走橋賞畫,處處觀燈吟聯。
十五廟會,城內外所有寺廟大開山門,供"善男信女"頂禮膜拜。
正月十九迎婆婆
正月十九迎婆婆
黑十七,亦稱黑社火。十月十七晚,燈內只斟少許油,燈亮不到一個時辰即全部熄滅,幼童背著背斗,黑面饃上插根蠟放在背斗底,倒騎驢,由大人牽著在街道下串遊戲鬧。並選一個當燈官司老爺,戴破草帽、紅纓帽,手拿破扇,穿一白長衫,狀若清時縣令;乘坐椅,綁在梯子上,由年輕人抬著顛來晃去,敲鑼打鼓,游過街道。意為驅除"凶神惡煞",保佑平安。
十九迎婆婆(舟曲稱聖母娘娘為"婆婆")迎"婆婆"是遺留下來的一種帶有濃厚色彩的民俗活動,是整個正月各種活動的高潮,猶如舟曲城的狂歡節。

名優特產

沙棘,舟曲俗稱"反尖刺",主要分佈在巴藏、曲瓦、立節、武坪等14個鄉的山地,結果總面積約在6000畝左右,總蓋度30%-60%,年產百噸左右。
柿子,生長在白龍江沿岸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川壩地區,有圓形、四棱形、餅形、牛心形、尖尖形多種,以圓形居多。色鮮味甘,營養豐富,價值僅次於桔、柑。主要分佈在城關、江盤、憨班、大川、南峪等鄉。
紋黨,產於鐵壩、博峪等鄉,生長在海拔2000-2600米之間的高山林緣、灌叢稀疏的深溝地帶,有晶黨、散黨、防黨之稱,有野生和家種之別,其根體碩大,肉質飽滿,味甘性平,具有補脾、益氣、生津之功能,是舟曲經營的大宗藥材之一,遠銷四川、廣州、天津、上海等地,同時也出口創外匯。
羊肚菌,別名狼肚采,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濕潤地帶,特別適應在針闊葉林區的草甸、山谷沖積扇、林間空曠地、森林採伐滑道邊生長。羊肚菌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
舟曲小吃,主食為蒸、烙、煮、炸、炒,蒸食類主要有蒸饃、饅頭、花捲、包子、發糕等多種形式。
烙(烤)類烙餅用白面、黑面、玉米面烙者較普遍。用發酵后的面烙制的稱起面饃,花饃饃,似鍋盔。將餅稍烙后在鍋中不斷摺疊,形成皺紋稱鍋花饃。
煎餅,多用蕎粉製做,將蕎粉攪成稀糊狀,澆於鍋邊一圈,使之往下流,再用鏟背抹平,烙一兩分鐘即熟。吃法有兩種,一是和餅子一樣切成4塊,卷菜后食用;另一種是將炒好的細條肉、菜與切成條的煎餅混合,謂之炒煎餅。韭餅:在兩張皮面中夾韭菜餡,周邊壓合后烙,塗上菜油,稍烙即熟,吃時,調進辣椒、醋、軟香可口。燒饃饃。用烙、烤、燒三種方法,將餅稍烙變硬后在大火旁烤一下,然後埋鍋灰中燒熟,脆而可口。
疙瘩兒,用雜麵擀的麵條叫疙瘩兒,如蕎麵疙瘩兒、燕麥麵疙瘩兒、麥豆麵疙瘩兒面等。雜麵麵條,均添加炒過的酸菜,佐以腌韭鹹菜或苦根鹹菜食用。
水餃,(扁食)。有瘦豬肉餡、羊肉餡、牛肉餡等,餡內入調料、蔥末。韭菜餃子較普遍,農曆二、三月上市和九月將收市的韭菜做餃子,味美,俗云:“九月韭,香破口”。餃子形狀有元寶式、半月式。有濕、有干兩種吃法:加湯食用,作臊子,稱水餃。現多將餃子盛盤中,用蘸池就醬、醋、油潑辣子和蒜末食用。
削筋,用蕎面或玉米面和成較硬的麵糰,用刀削片入鍋,叫蕎面削筋。
麻食子,將和好的面揪成指頭蛋大小面塊,用拇指在案上或草帽上壓搓成筒狀,加酸菜或臊子食用。
雞腸子,用蕎面,青稞面做,揪小面塊,用手在案上搓成圓條,細如雞腸,撈出加蒜泥等調料食用。面片較普遍,有擀麵片,扯麵片
米飯,有三種做法:出米飯、蒸米飯,連鍋米飯。連鍋米飯也稱塌鍋米飯,將米倒在鍋內炒好的菜上,加水煮沸,后抽火燜一陣,味較前兩種更香。過去米飯多用糜子所碾黃米做。
撒食類稠飯、攪團、拌湯等。玉米面稠飯最普遍,一般在飯水中先放入洋芋丁或粟米,煮軟后撒面入鍋,邊撒邊攪動,食時調炒好的酸菜及鹹菜食用。撒面前將酸菜調入飯水中煮沸,撒成的叫菜菜飯。
攪團,近似稠飯,不加米或洋芋,俗話說:“攪團要得好,三百六十攪”。用擀杖快攪,後用勺背用力往鍋底研揉,使其柔韌。玉米面攪團既可盛入酸菜湯中,也可在稠飯上斟上有蒜泥、辣汁的醋蘸著吃。蕎面攪團多蘸蒜吃。
麵茶,即油茶,用大油或菜油將麵粉炒熟,撒入冷水中撒勻、煮沸,多加蔥末、雞蛋,或加核桃仁、杏仁。一般還倒入清茶。
炸食類多用菜油(菜籽油、胡麻油等)炸做。分甜、咸、素三種。面中揉進大油、雞蛋,加椒水。做甜味在面中加蜜、糖;鹹味分下茶、盤饊、麻花(饊子)、油餅等。下茶寬一寸、長四、五寸,中間分為3股,絞成辮狀。盤饊,將面搓成如筷子粗細的環形條,盤曲彎成馬蹄狀。
炒食類有炒米飯,炒饃饃,炒煎餅等。炒米飯用肉、雞蛋或用油、蔥。
酸菜,日常飲食大多用酸菜做酸菜主要供冬春食用,多在農曆十月用洋根煮做,將洋根礤成細條再加入切碎的“洋”根葉,淘凈略煮,撈入大缸中或木筲中,菜上苫一層桑葉,壓石。一般農戶視家中人數多寡,做一、二缸或二、三缸,供一冬食用,是農家重要的副食。春秋菜多用甘藍葉、蘿蔔葉和苦麻等野菜煮做。
鹹菜,有粗細之分,細鹹菜純用韭菜製做。苦根鹹菜,用野菜苦根兒腌制,味道芳香脆嫩。粗鹹菜,主要用包心菜、甘藍根、蘿蔔、胡蘿蔔、青辣椒切絲混合腌制。另有用白菜心加蒜瓣腌的蒜白菜。
泡菜,以甘藍塊、胡蘿蔔、包心菜、豆角、大蒜、蒜葉、黃瓜、萵筍等,用泡菜壇泡製。肉食以豬肉為主,還有牛、羊、雞、魚等肉類。城鄉年豬屠宰后,大肉剔骨卸成“連兒”,排骨剁為大塊,用鹽、花椒面擦抹,盛筐籃中,待七、八天脫水后掛於屋內,兩、三月後收於缸中,即成臘肉,可久存味色具佳。灠臊子灠臊子約用一頭豬肉的四分之一左右。肥肉先切成大塊約煮半小時,俗稱“緊肉”再切成肉丁,瘦肉生切成丁,將肥、瘦肉丁混合在鍋中炒煉,加鹽、調料,直至肉中水分煉盡,盛壇冷卻儲存,隨時食用。
燒酒(土酒),多用青稞、小麥、高梁等作原料,碾皮除殼煮軟,加曲發酵后,攪拌涼冷后裝入酒缸中封口,半年左右可蒸燒。
黃酒類,按製做和飲用方式分為黃酒和罐罐兒酒(“車頭酒”)。從缸中用淋子虹吸管淋出的叫黃酒,色金黃,一般紅、白喜事用。另將酒粕盛於瓷罐加水煨於火旁,略煮插入竹筒吸飲,具有生津解乏,滋陰壯陽之功效,此為罐罐酒。用紅谷與青稞釀製的黃酒叫“紅谷酒”,可做藥引或滋補酒,味甘甜。
甜酒,有干柿子酒、杷柿子酒兩種。煮酒之法與燒酒、黃酒同,裝缸時在酒醅中加入柿餅或粑柿子,飲用時加涼開水或涼水攪動,飲吃兩便,多為盛夏解渴飲料。甜醅子亦為夏季飲料之一。農村中用過濾蜂蜜的淘蠟水,加酒麴發酵,釀成的酒叫蜂湯酒,也是飲料佳品。
燒酒
燒酒
罐罐兒茶,當地農民普遍有喝茶習慣,多喜飲罐罐兒茶,用裝二、三兩水的小陶罐,裝滿茯茶,加水煮,當地農民稱“按茶”。農民勞動前,喝兩三罐兒茶,可保一天不渴不累,精神充沛,幾乎和食物等同重要,一日不可缺少,俗云:“頭盅土,二盅茶,三盅才是頂呱呱”。按茶,加少許食鹽。
熗罐茶先在罐內加少許食用油,待油熟時加茶葉,蔥段煉炒一陣,再加水煮沸,味美。
酥油茶,冬春之間,用煮沸之茶水(粗茶或茯茶),沖入酥油小碗,可多次沖飲。現平日以沏清茶待客。
沙棘
沙棘
熱豆腐,“點”豆腐不用石膏,而用天然硝水。豆腐箱內豆漿滾燙,賣豆腐的乘熱用刀切塊盛入碗內。豆腐雪白細嫩,香氣四溢,澆上鮮紅的辣子湯、色、香、味具美,令人一見即饞涎欲滴。辣子汁用菜油澆潑,加蔥、豆豉及各色調料製成。時下,人們早點興上街吃熱豆腐。
洋芋攪團,砸洋芋攪團,先用光滑碩大的洋芋煮熟剝皮,盛在專用木槽中,用木榔頭輕輕揉搓,待洋芋成團則用力夯砸,直至洋芋團變成一整塊。洋芋攪團多配酸菜,苦根兒鹹菜。酸菜用油加蔥、辣子面兒和調料炒成,加水煮沸成為帶漿水的菜湯。苦根鹹菜切細加辣面用熱熟油澆好。先在碗中盛小半碗帶湯的酸菜。再將洋芋團夾成小塊放入碗內食用,攪團柔軟細膩,菜湯酸辣可口。
擀湯麵疙瘩兒,擀湯麵粉用蕎麥加黃豆混合加工而成。食用,手工擀成,用刀切成細麵條,佐以辣子酸菜漿水。

交通


舟曲縣境內有公路總里程906公里。客貨運輸站場4個,分佈在縣城廣壩(省道313線K17公里處),立節、巴藏、插崗鄉鎮。
省S313線兩(河口)阿(萬倉)公路貫穿舟曲境內。舟曲縣境內幹線公路起訖點,舟曲兩河口至巴藏境內的黑水溝口,長70.6公里。通往各鄉鎮的縣鄉公路17條437.45公里,縣城濱河路2.04公里,行政村道路35條245公里;林區道路20條154.55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幹線公路為主骨架,縣鄉公路和行政村道路為補充和延伸的縱橫交錯、干支相連的“三縱四橫”(三縱:兩阿、舟化、槐大;四橫:博鐵、江插、立大、沙大)公路網路。
舟曲縣分佈在白龍江沿岸的有大川、南峪、江盤、豐迭、憨班、立節、大峪、巴藏、曲瓦鄉鎮。交通便利。每天都有班次正常對發。分佈在拱壩河、博峪河沿岸的拱壩、鐵壩、大年、插崗、武坪、博峪等鄉鎮和坪定、三角坪、八楞、弓子石、中牌等鄉鎮,都由縣鄉公路連接。每天有班次正常對發。縣城到博峪鄉乘舟曲至武都的班次,再乘武都到文縣至博峪鄉的班次。或從兩水沿兩(水)花草坡公路至拱壩、博峪、鐵壩、大年、武坪、插崗鄉鎮。或乘舟曲縣至武都的班次,行到宕昌沙灣沿沙(灣)大(水溝口)公路達到八楞、池干。武坪、插崗、大年、拱壩、鐵壩鄉鎮到豐迭、憨班、立節、大峪、曲瓦、巴藏鄉鎮,三角坪、坪定、弓子石、中牌直接乘坐縣城汽車站發往的班次即可,每天都有兩個班次正常對發。
舟曲縣去省會蘭州、州政府合作及相鄰的迭部、瑪曲等縣市每天均有兩個班次對發。

社會


文化事業

2003年,舟曲縣獲得州慶50周年文藝匯演獲“集體二等獎”。
2011年,舟曲縣為48個農民書屋配備桌椅、書櫃等辦公閱覽設備。對64處不可移動文物點進行了保護申報,其中石門溝茶馬古道遺址被確定為全省“三普”重要新發現之一。“巴寨朝水節”、“東山轉燈節”、“天干吉祥節”、“舟曲擺陣舞”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列為省級保護項目。紮實開展了“文化舟曲”建設系列活動,《舟曲縣誌》續編、《舟曲史話》及《銘記舟曲》、《震撼龍江》、《洪撼龍江》、《風雨同舟》等文史作品付梓印製。
2011年,舟曲縣為166個行政村配發資源共享設備,全面完成4194套2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和210個行政村農村電影數字放映任務。城區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工程已完成機房前端改造,正在進行網路改造。開通農村調頻廣播站。

教育事業

2003年,舟曲有各級各類學校數179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獨立初中3所,九年制學校10所,完全小學46所。縣委黨校、縣幼兒園、職業中學、教師進修學校、電大工作站各1所。校舍總面積達9.39萬平方米。全年在校中小學生23061人,教職工1042人,適齡兒童總數17079人,入學率為98.07%。
2011年,舟曲縣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1%。全面完成41所學校撤併任務。63個教育災后重建項目大部分已完工,義教危改項目順利,寄宿制學校大灶增至19個。災后舟曲一中三千多名高中師生千里大轉運至蘭州等地異地辦學,824名高考生實現全部錄取的歷史最好成績,一、二小受損學校3600多名學生集中到縣一中上學。

衛生事業

2003年,舟曲縣有醫療機構26個,醫務人員417人,病床數312張。村級和個體醫療服務站(所)168個,人員168人。兒童計劃免疫入保率100.00%,疫苗覆蓋率97.93%。
2011年,舟曲縣新農合參合率達96.66%,全年共報銷補償住院醫療費647.23萬元。縣醫院綜合樓重建項目完成十層主體,4個鄉鎮中心衛生院已竣工投用,201個村級衛生室重建維修工程已完工。
2011年,舟曲縣按人均23元標準投入計生經費304萬元,充實人員27人,配備工作用車24輛,計生率為97.66%,人口自增率為-1.66‰。

社會保障

2003年,舟曲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15元;城鎮職工人均貨幣年工資10896元,凈增1118元;縣上統一籌資為2.57萬戶農村住戶投了家財保險金城鎮職工參加失業保險4810人,養老保險1385人,離退休人員參加社會統籌272人。安置了2001年大中專畢業生201名和退役軍人22名的就業。

旅遊


風景名勝

舟曲縣
舟曲縣
翠峰山,位於舟曲縣城北5公里處,原西固八景之一(北峰古剎)。《甘肅古迹名勝辭典》稱翠峰山為“隴上名山”。1987年翠峰山旅遊景區正式開放,現被列為全州十六大香巴拉王牌景點之一。
沙灘森林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面積3萬公頃。地處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武坪鄉境內,為全州十大香巴拉旅遊王牌景區之一,東鄰武都、區位南與九寨溝接界,距212國道80公里。
沙灘森林公園主要包括花草坡、人命池、苜蓿灘、嗄河壩、那下橋、江邊溝六大景區。
拉尕山,位於白龍江上游立節鄉境內,始唐“占單寺”和西漢“華陽古城遺址”左右拱衛,距離省道S313線18公里,現通等外公路。海拔2000米左右。
舟曲縣南峪
舟曲縣南峪
峰迭古城址,位於今舟曲縣嶂迭鄉,東距縣城17公里,白龍江自西北穿流而過,由於白龍江沿岸是漢武帝元鼎時期”開西南夷”的重點地區之一,因此古遺址、古墓葬、古城堡、出土文物極為豐富,其中峰疊地區瓜咱古城與瓜咱嘴坪古城皆出土有釉陶罐及繩紋瓦片-南北朝時期,宕昌國建都城於此。因地處險要,扼甘松古道之咽喉,為一軍事要塞,隋朝時期在此置宕呂郡懷道縣。
古墓葬,主要包括如下幾類:
一、秦墓葬
70年代農田建設中,在舟曲縣境東南八楞鄉東岔灣、池干鄉乾子溝、弓子石鄉石家山等台地出現數座秦墓,出土規格不一的秦"半兩"銅幣和繩紋灰陶罐盆等器皿及殘戈兵器。其中東岔灣一例墓葬,頭、身遺骸異置。
二、漢墓葬
分佈在舟曲以東和東南部地區及西北坪定鄉地區。坪定墓群位坪定鄉政府東台地,1975年調查發現。土坎剖面裸露朽棺木和人骨遺骸及隨葬侈口繩紋灰陶罐,褐紅陶壺、盆、碗殘片。墓葬居多,有大量漢"五銖"銅幣。
三、唐墓
70年代,井坪村斜道出現一例土洞墓,隨葬"開元通寶"和一面有柄銅鏡。60年代中期,城關鎮真亞頭馬蓮坪發現一例小型磚室墓(彩飾),隨葬物中有"開元通寶"。
四、明墓
劉氏墓碑位於位於城東。墓碑高115厘米,寬65厘米。額陰刻"大明",其下陽刻"劉氏三代宗位譜表",下列其家祖位:高祖劉□兒任樞密院僉院(元中央軍方臨時機構);劉□初授懷遠將軍及曾祖劉裕、劉潔、祖伯劉宣、祖父劉武(皆五品),妻、祖公婆宜人等。

代表人物


沈澍霖,清末光緒貢生。
張萬傑,清代最後一科秀才。
房西苓(1879——1948),1921年投考隴南軍事學校炮科。1926年赴天水投馮玉祥部,任吉鴻昌師參謀。1931年—1936年曾任馮部教導隊長、營長、團長、副旅長等職。參加過著名的喜峰口戰鬥、台兒庄戰役等,后授少將參議銜。
楊俊德,為人治病,不收報酬,人多稱善,老百姓敬送“妙術活人”的木匾。
黃頓珠嘉措,西卜喇嘛,今舟曲縣憨班鄉兵馬村人,生於明崇禎末年,卒於清康熙間。
馮火龠,西固破天荒第一名文舉。
尚勖,嘉慶十二年(1807)17歲科試,大挑一等文舉。任廣東曲江知縣。
毛文炳,清同治十二年(1873),中陝甘第9名文興,光緒八年(1882)任西寧鎮守使署教諭10餘年,后改任西寧府教授。二十四年,擢河南彰德縣令,時年73歲,未赴任,返回故里。
梁明遠,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東秀·多丹賽蓋,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原副主任。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020中國人際信用百佳縣市”榜單發布,舟曲縣排名第46。
2020年12月26日,榮登“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