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沈銓的結果 展開
- 清代浙江籍畫家
- 清代天津籍畫家
沈銓
清代浙江籍畫家
沈銓(1682—1760),字衡之,號南蘋,浙江湖州市德清縣新市鎮(一作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徠)人。清代畫家。
少時家貧,隨父學扎紙花。20歲左右,從事繪畫,並以此為生。其畫遠師黃筌畫派,近承明代呂紀,工寫花卉翎毛、走獸,以精密妍麗見長,也擅長畫仕女。曾受聘東渡日本,留三年,創“南蘋派”花鳥寫生畫,深受日本人推崇,被稱為“舶來畫家第一”。傳世之作有《秋花狸奴圖》、《盤桃雙雉圖》、《五倫圖》等。
設色妍麗,工緻精麗、賦色濃艷,極盡構梁之巧。畫人物的不傳之秘。注重寫實,畫風謹嚴工細,造型準確生動。嘗寫《花蕊夫人宮詞》為圖,筆意殊極巧妙。
作品欣賞
對日本國畫壇影響深遠
雍正九年(1731)應日本天皇之聘,偕弟子鄭培、高鈞等東渡日本,歷時3年,形成“南蘋派”寫生畫,深受日人推崇,被稱為“舶來畫家第一”,從習畫者頗多,日本江戶時代長崎畫派即在其影響下形成,尤以圓山應舉最為著名。歸得金帛散給友朋,橐仍蕭然。
沈銓歸國后聲譽大震,傳至京城,朝廷便下旨命沈銓作畫上貢,乾隆7年作《花蕊夫人宮詞意》受到好評,除此,沈銓還陸續為宮廷作吉祥寓意之畫,由此沈銓及弟子童衡在中國畫史上被稱為宮廷畫家,沈銓晚年寄居於蘇州,孜孜不倦地致力於書畫藝術之研究,在乾隆27年81歲的沈銓還能作《花鳥圖》。1762年沈銓逝世后,從子沈天驤進新市南頻府,守孝三年,繼承畫業,唯一入室弟子童衡離開沈宅到新市明因寺為僧,閑余作畫終身。沈銓把一生獻給了繪畫事業,在繼承院體派傳統的基礎上,獨創了強大的南派畫派,在當時的江南獨樹一幟,有詩予以很高的評價“江南高手誰第一,吳興沈生世無匹”。
傳世作品有《五倫圖》、《柳陰驚禽》、《秋花狸奴圖》、《盤桃雙雉圖》、《松鶴圖》、《梅花綬帶圖》、《鶴群圖》、《松鹿圖》等。78歲高齡所作的《雙鶴圖》,構圖飽滿,筆力雄健,被譽為晚年精品。事迹收錄於清朝《國朝畫識》、《畫友錄》、《清畫家詩史》、《清朝書畫家筆錄》。《練水畫徵補錄》記載,沈銓“字南屏,擅花鳥,侍御灼之後。”
沈銓研究會
駐地
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南昌街103號
成員
顧問:楊靜龍、汪孔祥、王勤華、許哲鋒、寇 丹、嵇髮根、邱鴻炘
會長:朱金彪
徠副會長:沈美玉、韋秀程、賈建忠
秘書長:韋秀程(兼)
理事:姚應財、沈乃錚、汪澗松、許德明、凌新華
“沈銓畫軒”位於新市鎮西河口風景區。會仙橋南堍,南昌街103號,一座兩層樓房內。畫軒由中國新市沈銓研究會(籌)主辦。2008年1月25日正式對外開發。畫軒分上下兩層。
下層展示“清史稿-藝術家沈銓錄”,沈銓肖像,《聽雨軒雜記》中部分摘錄;展出18幅沈銓作品(仿),中間八仙桌、茶几、椅子、花架、盆景顯得十分古樸優雅。吸引不少遊客欣賞、攝影留念。
上層繼續展出沈銓12幅作品(仿)外,中間設畫桌一張,擺放文房四寶,為廣大書畫愛好者、藝術家提供一個書畫藝術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使之紛紛抒發情懷,留下墨寶。這裡又是沈銓研究會(籌)辦公室,刊物《沈銓研究》就在這裡編輯。
沈銓畫軒以德會友,以藝會友。
現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南匯街26號,現主人沈美玉家。考證經過:谷京叡,日本國同志社大學院博士后,原籍大連,專攻美學,在日本留學已經十年,留學期間潛心研究曾被日本人譽為“舶來第一畫家”的沈銓,頗有建樹。今年8月份,他與我縣新市鎮的一位文史研究者取得了聯繫,要求提供關於沈銓生平、故居、後裔概況等方面的資料。他從沈美玉的家庭史的研究中找到了線索:沈銓的兒子叫沈南宮,侄兒叫沈天驤,沈南宮無子嗣,沈天驤承繼給沈銓傳承香火生下沈鳳祥,沈鳳祥生沈春江。沈美玉還回憶起了幾則往事:1960年農曆二月,自己家裡發現了幾十個祖宗牌位,其中有沈銓、沈天驤等人的名字。家裡廳堂上有一塊上書“御賜、毅遠堂、乾隆廿年”的牌匾,還有一副抱柱聯,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分別是“毅”和“遠”,惜1974年均已焚毀。小時候她還在家裡看到過一幅花鳥畫,款署是“乾隆壬午時年八十一歲老翁沈銓南頻”。
研究會出版有《沈銓研究》學術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