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子鎮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下轄鎮
嶺子鎮位於淄博市淄川區西部,轄27個行政村,38個自然村,常住人口33578人(2017年)。該鎮東鄰磁村鎮,北靠商家鎮、周村區王村鎮,南與濟南市萊蕪地區茶業口鎮接壤,淄博市博山區域城鎮搭界,西與濟南市章丘區接壤。是淄博市淄川區的西大門。該鎮屬丘陵山區,最高海拔630米,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東西最大距離12.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4公里,面積76.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694畝。主要山脈有崇山、寶山、山神廟、西尖山。河流有范陽河、青陽河,境內流長14公里。省道泉王路、博嶺路縱橫穿越,交通便利。該鎮資源十分豐富。境內蘊藏煤炭、耐火材料、石灰石、鋁礬土等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末,嶺子鎮有戶籍人口31179人;截至2020年6月,嶺子鎮下轄2個社區和2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嶺子村。
2011年,嶺子鎮財政總收入3.8億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億元,比上年增長3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0.1億元,增值稅1.9億元,企業所得稅1.3億元,個人所得稅0.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6.5%、28.5%、82.9%、49.3%,人均財政收入10663元,比上年增長40%,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6億元,比上年增長8%;各項貸款餘額2.3億元,比上年增長6%;2018年,有工業企業178個,規模以上企業2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2個。
春秋時期屬齊地。
秦代屬般陽縣。
隋朝時般陽改稱淄川。
清朝時為淄川縣人壽鄉、西南路。
民國元年(1912年)后,為淄川縣西南路、第六區。
1949年後,為淄川縣金寨區、第六區。
1958年,由劉家鄉、新興鄉、峪林鄉合併成立嶺子公社。
1984年,公社改鎮。
1994年8月,黃家峪鄉併入嶺子鎮。
1994年11月,滴水村併入嶺子村,雙峪村併入小口村,西桃村併入朱家村,東桃村併入宋家莊村,西牛角村併入小王家村,東牛角村併入大口村,南石村併入郝家村。
位置境域
嶺子鎮地處淄川區西部,東鄰崑崙鎮,南與博山區域城鎮相鄶,西與章丘市官莊鎮接壤,北靠周村區商家鎮、王村鎮,東距區政府18千米,行政區域面積76.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嶺子鎮境內地處丘陵山區,南高北低,主要山脈有沖山、寶山、青山頂、山神廟、尖山等,境內最高峰尖山,海拔634.9米;最低點位於小口村,海拔135米。
水文
嶺子鎮境內河道屬小清河水系,青陽河自五股泉村東南入境,由南而北入章丘市,境內河道長6千米,流域面積12.6平方千米,范陽河自林峪村東南人境,由南而北人萌山水庫,境內河道長8千米,流域面積61.8平方千米。
礦藏資源
嶺子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粘土,其中煤炭生產企業4家,年生產能力141萬噸,井田面積46.5平方千米,資源儲量3463.8萬噸,可采儲量1323.7萬噸,產量9.8萬噸;石灰石開採企業11家,礦區面積6.2平方千米,儲量24247.2萬噸,可采儲量2193.2萬噸,2011年產量360萬噸;粘土開採企業8家,礦區面積5.1平方千米,儲量265.1萬噸,可采儲量869.88萬噸,2011年產量80萬噸。
嶺子鎮位於淄川區西部。鎮機關駐地嶺子村距區政府駐地27.8公里,東鄰磁村鎮,北靠商家鎮、周村區王村鎮,西同章丘市接壤,南與博山區域城鎮搭界。
嶺子鎮地處丘陵山區地帶,地勢南高北低,東西最大距離12.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4公里,全鎮面積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79.6公頃。主要山脈有崇山、寶山、山神廟、西尖山,其中西尖山最高,海拔630米。河流有范陽河、青陽河,境內流長14公里。省道泉(頭)王(村)路及博(山)嶺(子)路縱橫穿越,交通便利。
嶺子鎮境內蘊藏煤炭、耐火材料、石灰石、鋁礬土等礦產資源。農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大豆,經濟樹主要有花椒、椿芽、山楂、雪棗等。
2002年嶺子鎮轄寶山社區居委會、嶺子、鞏家、南坡、沈家、宋家莊、小王家、朱家、小口、大口、郝家、龍泉、槲林、張家、上店、下店、司家、劉家、下河、趙家樓、宗家、楊家店、河窪、台頭崖、黃家、林峪、李里、北石等行政村27個,總人口3.7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2‰。境內有淄博礦務局嶺子煤礦和濱州崇山煤礦兩大國營企業。
下轄村:嶺子鎮嶺子村;嶺子鎮鞏家村;嶺子鎮南坡村;嶺子鎮沈家村;嶺子鎮宋家莊村;嶺子鎮小王家村;嶺子鎮朱家村;嶺子鎮小口村;嶺子鎮大口村;嶺子鎮郝家村;嶺子鎮龍泉村;嶺子鎮槲林村;嶺子鎮張家村;嶺子鎮上店村;嶺子鎮下店村;嶺子鎮司家村;嶺子鎮劉家村;嶺子鎮下河村;嶺子鎮趙家樓村;嶺子鎮宗家村;嶺子鎮楊家店村;嶺子鎮河窪村;嶺子鎮台頭崖村;嶺子鎮黃家村;嶺子鎮林峪村;嶺子鎮李里村;嶺子鎮北石村。
截至2011年末,嶺子鎮下轄27個行政村:台頭崖村、河窪村、楊家店村、宗家崖村、趙家樓村、下河村、劉家村、司家村、下店村、上店村、張家莊村、嶺子村、郝家村、大口村、小王家村、小口要、朱家村、宋家莊村、沈家河村、現家塢村、南坡村、龍泉村、槲林村、黃家峪村、李里村、北石村、林峪村。
截至2020年6月,嶺子鎮下轄2個社區和27個行政村:
寶山社區 | 東泰社區 | 嶺子村 |
鞏家塢村 | 南坡村 | 沈家河村 |
宋家莊村 | 小王家莊村 | 朱家莊村 |
小口村 | 大口村 | 郝家莊村 |
龍泉村 | 槲林村 | 張家莊村 |
上店村 | 下店村 | 司家村 |
劉家莊村 | 下河村 | 趙家樓村 |
宗家崖村 | 楊家店村 | 河窪村 |
台頭崖村 | 黃家峪村 | 林峪村 |
李里村 | 北石村。 |
截至2011年末,嶺子鎮轄區總人口3453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487人,城鎮化率33%,另有流動人口1850人,總人口中,男性17956人,佔52%;女性16575人,佔48%;18歲以下5205人,佔15.1%;18—35歲6796人,佔19.7%;36—60歲14870人,佔43.1%;60歲以上7660人,佔2.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4501人,佔9.9%;有回、壯、滿、蒙古、佤5個少數民族,共30人,佔0.1%;其中回族1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0%,人口出生率6.1‰,人口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長率-1.2‰。
截至2018年末,嶺子鎮有戶籍人口31179人。
新中國成立初,嶺子分張家鄉、新興鄉、宋家鄉、劉家鄉4個小鄉。1956年並為劉家鄉、新興鄉。行政機構亦屬鄉公所。1958年由劉家鄉、新興鄉、峪林鄉合併成立嶺子人民公社。1960年4月成立嶺子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68年3月改稱嶺子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84年成立嶺子鎮人民政府,轄23個村民委員會。1994年8月黃家峪鄉12個村併入嶺子鎮。2002年鎮轄村民委員會27個。
1956年成立中共淄川區劉家鄉總支委員會,1958年建中共淄川區嶺子人民公社委員會。1959年有黨支部16個,黨員135人。1960年轄25個黨支部,黨員241人。1984年建立中共嶺子鎮委員會。1997年宋家村成立黨委。1999年鎮黨委被淄博市委、淄川區委授予。“六好鄉鎮黨委”。2000年嶺子鎮被淄博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單位”。2002年鎮轄1個村級黨委,10個農村黨總支,1個鎮辦企業黨總支,17個村黨支部,3個鎮辦企業黨支部,10個鎮直機關事業單位黨支部,全鎮黨員1343人。
1958年共青團劉家鄉總支委員會,改稱共青團嶺子公社委員會。是年,成立嶺子公社婦女聯合會。11月成立嶺子公社民兵團。1965年2月組建嶺子公社貧下中農協會籌備委員會,該協會1980年7月撤消。1981年10月成立嶺子公社老幹部協會。1982年8月建立嶺子公社科學技術協會。1983年7月淄川區個體勞動者協會嶺子分會設立。1986年6月建嶺子鎮教育工會,是年8月成立嶺子鎮體育協會。1987年11月成立嶺子鎮計劃生育協會。1991年籌建嶺子鎮企業工會。1997年10月成立嶺子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1998年5月成立嶺子鎮體育運動委員會。、
綜述
2011年,嶺子鎮財政總收入3.8億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億元,比上年增長3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0.1億元,增值稅1.9億元,企業所得稅1.3億元,個人所得稅0.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6.5%、28.5%、82.9%、49.3%,人均財政收入10663元,比上年增長40%,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6億元,比上年增長8%;各項貸款餘額2.3億元,比上年增長6%。
農業
2011年,嶺子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1.9萬畝,人均0.6畝,農業總產值達到16.5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4535噸,人均131.33千克,其中小麥1569噸,玉米296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大豆、花生,棉花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225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萬頭,年末存欄0.8萬頭,羊飼養量0.5萬隻,年末存欄0.3萬隻;牛飼養量200頭,年末存欄100頭;家禽飼養量10萬羽,上市家禽7萬羽;畜牧業總產值4500萬元,累計造林3.7萬畝,其中防護林1.9萬畝,經濟林1.6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80萬株,林木覆蓋率35.2%。嶺子鎮棉花圖片
工業
2011年,嶺子鎮工業是淄川區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煤炭、水泥、新材料為主的工業體系,工業總產值達到192億元,比上年增長31%,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7%,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家,職工1546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77.9億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大中型企業1家,職工466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2.2億元,比上年增長25.7%,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31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2家。
商貿
2011年,嶺子鎮有商業網點120個,職工80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億元,比上年增長12%;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額4億元。
新中國建立初期,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6萬元,1959年工農業總收入96.27萬元,1965年145.58萬元,1986年社會總收入4000萬元,人均收入708元。1989年全社會總收入達到10228萬元,1999年9.6億元,人均純收入3498元。2002年工農業總收入11.43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332萬元,人均純收入4042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比重為:4:80:16。
第一產業 新中國成立初糧田面積1233公頃,糧食總產量148萬公斤。1958年播種面積1806.5公頃,總產393萬公斤,畝產145公斤。1966年糧食總產403.4萬公斤,畝產188.5公斤。1970年建水庫6個,水池10個,機井10眼。至1978年打機井39眼,建塘壩6座,揚水站21處,整地改土266.7公頃,農田灌溉面積362.7公頃。1970年至1978年,糧食畝產由210公斤提高到265公斤,糧食總產由416.4萬公斤提高到496萬公斤。1984年糧食總產620萬公斤,畝產325公斤。1988年投資25.10萬元,興修水利,購置農機具,補助林業、畜牧業。至1992年新打維修機井26眼、防滲渠5萬米,466.7公頃農田實現水利化。1998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至2000年,建設“小雜糧基地”和“萬畝花椒基地”,開發面積分別為266.7公頃和466.7公頃。利用山區優勢,野生酸棗嫁接大雪棗2.2萬株,並建成林果示範園4個。同時投資30萬元建成小尾寒羊繁育中心。開發梅花鹿養殖及越夏西紅柿30.7公頃。發展食用菌專業戶26家。投資40萬元實施花菇、淡水養魚等特色養殖。2001年被淄川區政府命名為發展特色農業先進鄉鎮。2002年以萬畝干雜果基地建設和雙千畝中草藥種植為重點,投資100萬元,引進干雜果優良品種10個,連片發展106.7公頃,天麻、板蘭根、黃芪等中草藥種植33.3公頃。新建林果示範園7處,規模養殖場7處。是年,糧食總產2710噸,農業產值4200萬元。
實施綠化工程,改善生態環境。1992年完成造林386.9公頃,植樹180萬株。1994年將山區876.4公頃荒山封山育林。1995年開發荒山66.7公頃種植速成槐、200公頃種植經濟樹,完成400公頃荒山承包。1997年3月被區政府授予“造林綠化先進單位”,2000年為“林業工作先進單位”。2002年完成環淄博山水公司、嶺子煤礦、崇山煤礦綠化示範園建設及膠王路、泉王路嶺子段綠化面積200公頃。
第二徠產業 新中國成立初有小煤窯、鐵匠房、石灰窯等零星小工業。1958年開始發展社隊企業,建公社水泥廠及社辦小煤井、修配廠、焦寶石礦,年收入23.6萬元。1963年建嶺子公社焦寶石礦,1972年建嶺子公社煤井,至2001年,煤井發展到35家,年產煤40萬噸,年產值5000萬元,實現利潤1500萬元。煤炭產業的興起,拉動了耐火材料、運輸業的發展。至1975年建隊辦小型耐火廠9處,從業人員567人。1977年建公社拖拉機站,至1985年底,全鎮擁有拖拉機320台,汽車84輛,掛斗55輛,參運人員892人,運輸收入58.8萬元。1986年投資37萬元建淄博電焊機廠二分廠。投資30萬元建鎮辦軋鋼廠,1986年完成產值180萬元。1990年至1992年鎮村兩級引進新項目46個,43家企業擴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4500萬元。1992年全鎮總收入2.32億元,列為全市25個經濟強鄉鎮和全區11個強鄉鎮之一。1996年建淄博金光環保能源研究所。1998年9月首家村辦股份合作制企業“山東建磊集團淄川寶山水泥廠”創立。1996年,全鎮企業改制50家,其中鎮辦16家,村辦34家,盤活資產4300萬元。2000年9月淄博聚灃精細化工廠投資60萬元雙乙酸鈉生產線投產,年創產值300萬元,利稅30萬元。2002年與濟南山水集團合資投入4.9億元,建設國債投資重點技改項目——山東省第一條日產5000噸干法旋窯水泥熟料生產線奠基開工,佔地26.7公頃。2002年,引進建設淄博新洋玩具公司和淄博金亞漁具有限公司,產品遠銷韓、日、美等國家。2002年全鎮鎮辦煤井18處,村辦粘土礦、石料廠28處,私營企業145家,個體工商運輸戶800戶,總產值8.7億元,年銷售收入8.9億元,實現利稅6330萬元。
第三產業 新中國成立前,嶺子、劉家、河窪地處交通要道,立有集市。新中國成立初,縣政府發動群眾入股,辦起嶺子地區聯村供銷合作社。1954年10月建嶺子供銷合作社。1978年之後,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日趨繁榮。至1984年全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460家,聯合體184個,年產值643萬元。1987年,有嶺子、河窪兩大集市和宋家、寶山兩個農貿市場,上市商品達1000種,年成交額235萬元。1992年投資960萬元建嶺子、王家、宋家3條商業街,經營品種780個,年成交額3056.32萬元。1996年至1998年,先後建成趙家、王家兩大集貿市場。1999年投資29萬元建宋家大棚市場。至2002年底,個體工商戶693家,從業人員1416人,總產值1.54億元,銷售收入1.73億元,利稅855萬元。
嶺子鎮境內有325省道、326省道2條公路幹線交匯,北距膠濟鐵路5千米,東距濱博高速公路6千米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嶺子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668人,專任教師43人;小學4所,在校生1349人,專任教師9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40人專任教師10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1630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37.2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7.2%。
新中國成立初,有初級小學7處,縣立二十三完小一處,1964年有完小4處,初級小學17處,學生4000人。1964年10月建嶺子公社農業中學,校址劉家莊,1967年遷至嶺子新校址。1970年嶺子農中改辦高中班,1981年7月該校定為中心學校,設有高中班2個,初中班2個,1983年撤消高中班。1970年至1973年建嶺子、宋家、劉家三處聯辦初中。1985年全鎮中小學校舍改造,10月被淄博市政府表彰為校舍改造先進鄉鎮。1986年鎮政府投資51萬元建中學教學大樓,四處聯中合併,定名嶺子鎮中學。1987年投資13萬元建實驗教學樓二幢,1987年底有四年制初中18個班,學生896名,小學生2000名,學齡兒童入學率98%。1992年全鎮投資512萬元,新建、翻建、整修校舍13515平方米,建設和完善各功能室、活動場所的設施,實現九年義務教育達標。1992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先後為鎮村企業培養各類技術人才2200名。1999年至2000年全鎮投資300萬元,教職工義務勞動15800個工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擴大辦學規模,提高整體辦學水平,創建為“淄博市教育強鄉鎮”。2000年宋家村投資210萬元新建市級規範化中心小學和高標準中心幼兒園。2000時,擴建改建幼兒園3處。2000年、2001年創建市級規劃化學校4處,示範幼兒園1處。2001年實現中小學撥號上網或一線通上網,11月建成嶺子教育網站。2001年,5處學校分別被市教委命名為淄博市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2002年底全鎮有中學2處,小學14處,在校生2824人,幼兒園4處,保育點13處,在園兒童418人。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嶺子鎮有高新技術企業2個,各類專業技術人オ80餘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嶺子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9個;公共圖書室15個,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藏書45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60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五音戲、呂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嶺子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30個;病床40張,固定資產總值17.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5名,其中執業醫師13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6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488人次,出院病人25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544.41∕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8373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嶺子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8戶,人數180人,支出38萬餘元,月人均178元;城市醫療救助2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21人次,共支出1.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85戶,人數1118人,支出120.8萬元,月人均9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3人,支出15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人,支出22100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0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60張,社區服務設施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慈善基金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62萬元,使115人(次)困難群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238人,有8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全年共幫助89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組織4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762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826人,參保率100%,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232人,比上年末增加380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238人,比上年末增加120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094人,比上年末增加68人,參加失業保險2300人,比上年末增加59人,其中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1200人,比上年末增加128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38人,比上年末增加12人,參加工傷保險2238人,比上年末增加120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1200人,比上年末增加128人,全年認定(視同)工傷19人,比上年增加6人參加生育保險1600人,比上年末增加182人,全年共有180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比上年增58人次。
嶺子鎮歷史悠久,地方戲、書法繪畫等文化世代相傳。1960年建廣播站,1978年建文化站,同年成立電影隊。1986年各村以共青團為主辦起圖書室,參加各類電大、業大、刊大、廣播學校學習達150人。1992年全鎮建文化大院23個,1996年至1998年舉辦了城建杯”鑼鼓大賽,“五四”籃球賽、“日卯杯”卡拉ok大獎賽,與區文明辦、區電視台聯合舉辦“建磊杯”文明素質有獎競答活動。1997年籌資400萬元,歷時5年重修青雲寺。1997年被市政府命名為“淄博市社會文化先進鄉鎮”。1998年成立“戲迷俱樂部”,會員120名。1999年7月舉辦“我為黨旗添光彩”歌詠比賽,10月、12月分別舉辦“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跨世紀、迎回歸建磊杯”文藝聯歡會。1998年至2002年連年舉辦春節文藝演出和元宵扮玩活動。
1952年建南石口峪衛生所。1956年成立聯合診所,1957年改稱鄉衛生所,1958年改稱嶺子公社衛生院。1964年全鎮設中心衛生院和劉家、沈家河2處門診部。1972年公社衛生院轉為區醫院嶺子分院,1978年設立防疫組,負責全鎮食品衛生、公共衛生、計劃免疫及傳染病管理等。1985年嶺子分院有醫護人員31人,村級衛生室23處,醫護人員40人,1987年9月改稱嶺子鎮衛生院。1992年投資75萬元建門診樓。1992年底,有甲級衛生室22處,鄉村醫生中醫師以上職稱29名。2000年投入40萬元用於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更新改造。2000年11月推行鎮辦鎮管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2002年鎮衛生院下設4個直屬門診部、32個村級衛生室,共有醫護衛生技術人員96人,其中主治醫師15人。2000年至2002年連續三年被區衛生局評為衛生工作一等獎。
1980年始,每年舉辦一屆中小學田徑運動會。利用“五.四”、“七.一”、“十.一”紀念日,定期組織各類體育活動,多次組織鎮直企事業單位及淄博礦務局嶺子煤礦、濱州崇山煤礦等單位籃球、乒乓球聯誼賽。1998年10月獲淄川區第二屆農民運動會總分第二名。2001年獲淄川區中學生籃球賽女子初中組第六名。2002年組織淄川區西部的磁村、尚家、崑崙、嶺子鎮籃球友誼賽。
新中國成立初,人均口糧80公斤,經濟收入35元。1959年人均糧食147公斤,經濟收入人均59.8元,以高粱、玉米、地瓜干、小麥為主糧。1965年人均口糧186公斤,經濟收入69元。1977年人均口糧192公斤,經濟收入144元。1988年人均糧食299公斤,經濟收入813元,以小麥麵食為主,穿著開始多樣化,自行車普及家庭。九十年代以麵食為主,雞、魚、肉、蛋、蔬菜、水果多樣化,穿著日趨高檔。1993年全鎮實現社會化供水,1998年,鎮政府籌資40萬元,建起2850平方米教師公寓2棟,30戶教師喜遷新居,解決教師住房難的問題。1999年人均收入3498元,摩托車、拖拉機、汽車已逐步成為運輸和代步工具。2002年人均經濟收入4042元。全鎮85%以上農戶建成磚瓦結構的新居,人均住房面積35平方米。電話裝機總量7600部,行動電話4200部。閉路電視普及率80%。1986年12月建鎮敬老院,1989年10月被省民政廳命名為“文明敬老院”。1999年通過省級二類敬老院檢查驗收,有21位老人在此安度晚年。2000年10月嶺子鎮被山東省農村小康進程監測辦公室評為山東省小康鄉鎮。
嶺子鎮
1982年成立嶺子鎮科學技術協會,至1992年底,完成技改項目135個,開發新產品21個。1996年淄博華能耐火材料廠生產的“高鋁--jl澆注料”,被省科委評為省星火計劃三等獎。1998年淄博聚灃精細化工廠生產的丹桂氮酮被市政府鎮企業局評審為優秀新產品獎和科技進步獎。1999年被市科協命名為“先進科普鄉鎮”,2001年為“淄博市科普示範鄉鎮”。淄博金光環保能源研究所研製的“足三里腸胃醫療保健袋”、“膜層活性炭”,分別於1999年8月、2002年1月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為專利產品。2002年全鎮有農村科技人員2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