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漢語常用字,讀音jiān,最早見於先秦時代。基本含義為脖子旁邊胳膊上邊的部分:肩膀;引申含義為擔負:肩負。

肩上的常用組詞為並肩。包含肩的常用成語為挨肩並足。

基本釋義


肩 jiān ㄐㄧㄢˉ
● ● 脖子旁邊胳膊上邊的部分:~膀。~胛。並~。 
● ● 擔負:~負。~荷(hè)。~輿(轎子)。

詳細釋義


肩 jiān
〈名〉
● ● (象形。從戶,從肉。本義:肩膀)
● ● 同本義 [shoulder]
肩,髆也。從肉,象形。——《說文》
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爾雅》
肩臂臑。——《儀禮•少牢禮》
肩之所倚。——《莊子•養生主》
並肩手相接。——《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 ● 又如:肩巴(肩膀);肩甲(即肩胛);肩磨(肩膀聳動,渾身發抖);肩排(並肩排列;並排)
● ● 動物的腿根部 [leg]
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史記•項羽本紀》
● ● 擔子 [load]。如:歇肩;息肩
詞性變化
肩 jiān
〈動〉
● ● 擔荷 [bear;shoulder;carry]。如:身肩重任;肩輿(兩人抬的小轎子);肩輿入內(准予坐小轎入宮);肩位(承擔;敢任);肩承(擔當)
● ● 任,任用 [appoint]
肩,勝也。——《爾雅》
朕不肩好貨。——《書·盤庚》。傳:「任也。」
永肩一心。——《書·盤庚下》。注:「長任一心以示。」
● ● 相提並論或等齊 [catch up]。如:肩隨(跟上,比得上);肩差(肩相差次。指並立)
肩 jiān
〈量〉
用於比喻重量、負擔 [a shoulder]
衛老婆子彷彿卸了一肩重擔似的噓了一口氣。——魯迅《祝福》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髆也。從肉,象形。肩俗肩從戶。

說文解字注

髆也。骨部曰。髆、肩甲也。從肉。象形。象其半也。古賢切。十四部。俗?從戸。從門戸於義無取。故為俗字。

方言集匯

◎ 贛語:jiɛn1
◎ 客家話:[沙頭角腔] gien1 [客語拼音字彙] gian1 [海陸腔] gien1 [寶安腔] gen1 [台灣四縣腔] gien1 [梅縣腔] gian1 gin1 [客英字典] gen1 gien1 [東莞腔] gen1 [陸豐腔] kian1
◎ 粵語:gin1
◎ 潮州話:goiⁿ1 [揭陽、潮陽]gaiⁿ1

康熙字典

《唐韻》古賢切《集韻》《韻會》《正韻》經天切,音堅。《說文》髆也。從肉,象形。《徐曰》象肩形,指事也。《廣韻》項下。《正韻》膊上。《六書故》臂本曰肩。
又《爾雅·釋詁》肩,克也。《詩·周頌》佛時仔肩。《傳》仔肩,克也。《箋》仔肩,任也。《書·盤庚》朕不肩好貨。《傳》肩,任也。我不任好貨之人。
又《韻會》勝也。肩強能勝重,堪任義。《爾雅·釋詁》肩,勝也。
又《釋名》肩,堅也。甲闔也。與胸脇皆相會闔也。
又息肩。《左傳·襄二年》鄭子駟請息肩於晉。《注》欲辟楚役,以負擔喻。
又比肩。《爾雅·釋地》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又》西方有比肩獸焉,與卭卭岠虛比,為卭卭岠虛齧甘草,卽有難,卭卭岠虛負而走,其名謂之蟨。
又獸三歲曰肩。《詩·齊風》驅從兩肩兮。《傳》獸三歲曰肩。
又鳥名。《禮·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注》征鳥,題肩也。齊人謂之擊征。
又《集韻》作也,媵也。
又姓。《正字通》肩龍明,金人。肩固,洪武中貢士泰和人。
又人名。《禮·檀弓》公肩假。《左傳·桓五年》周公黑肩,將左軍。《注》黑肩,周桓公也。
又《集韻》丘閑切,音掔。膊也。
又胡恩切,音痕。肩肩,羸小貌。《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說衞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音義》胡恩反。羸小貌。
又直貌。
又《五音集韻》胡田切,音賢。義同。《莊子·德充符肩肩音義》又胡言亂語。
辭彙釋義
肩 <名>
肩,同豜(音肩),三歲豬,《詩.齊風.還》:並驅從(音縱)兩肩兮。毛萇傳云:從,逐也。獸三歲曰肩。
(象形。從戶,從肉。本義:肩膀)
同本義
漢字演變
漢字演變
肩,髆(音博)也。從肉,象形。――《說文》
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爾雅》
肩臂臑。――《儀禮·少牢禮》肩之所倚。――《莊子·養生主》
並肩手相接。――《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又如:肩巴(肩膀);肩甲(即肩胛);肩磨(肩膀聳動,渾身發抖);肩排(並肩排列;並排)
動物的腿根部
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史記·項羽本紀》
擔子
肩 <動>
擔荷
肩jiān
⒈肩膀,頸項旁邊胳膊上邊的部分:比(並)~而行。
⒉擔負:敢~重任。
肩xián 1.瘦小貌。
肩:體部位名。又稱肩膀。上臂與軀幹連接的部分。內有肩關節,主上肢屈伸和迴轉活動。《靈樞·逆順肥瘦》:“廣肩腋,項肉薄,厚皮而黑色。
詞語
肩膀
jiānbǎng
〖shoulder〗同“肩1”
肩部
jiānbù
〖shoulder〗
在形狀、位置或作用上與人肩相似的部分
背部和肋部到面部和頭部之間的獸皮
肩帶
jiāndài
〖shoulderharness〗∶車內繫緊在肩上的安全帶,以防止人在座位上被扔向前方
〖shoulderstrap;shoulderbelt〗∶物件上或衣服上用來掛在肩上的帶子
肩峰
jiānfēng
〖acromion〗肩胛崗的外側端;在人類保護關節盂,形成肩的外角,並與鎖骨構成關節
肩負
jiānfù
〖receive;bear;shoulder;undertake;takeon〗擔負;承當
肩負起民族的希望
肩拱
jiāngǒng
〖shoulderedarch〗跨越洞口的一種結構,中部為平直的過梁,其兩端由自牆上排出的梁托所支承,牛腿下緣常成凹曲線
肩胛
jiānjiǎ
〖shoulder〗[方言]∶人的肩部
肩的書法
肩的書法
〖scapulo〗∶醫學指肩膀的後部
肩寬
jiānkuān
〖wide〗
兩邊之間有很大距離和寬度的
不狹窄的
健壯的姑娘們長得肩寬個子高
肩摩踵接
jiānmó-zhǒngjiē
〖jostleeachotherinacrowd〗人與人之間肩膀相摩、腳跟碰接。形容聚集的人極多,擠得水泄不通
廟會時節,熱鬧非凡,人山人海,肩摩踵接
肩披
jiānpī
〖shoulderette〗一種婦女的薄披肩,兩端形成袖狀
肩起
jiānqǐ
〖shoulder〗在肩上放置或承擔
肩起籃筐
;特指在肩膀上斜放(如一條槍)
肩牆
jiānqiáng
〖epaulement〗類似胸牆的土築擋牆,主要用來掩護側翼
肩頭
jiāntóu
〖overshoulder〗∶肩膀之上
〖shoulder〗[方言]∶肩膀
肩痛
jiāntòng
〖omodynia〗肩部疼痛
肩輿
jiānyú
〖palanquin;palankeen〗代步工具,由人抬著走
導使睿乘肩輿,具威儀。——《資治通鑒》。胡註:“肩輿,平肩輿也,人以肩舉之而行。
肩章
jiānzhāng
〖shoulderboard;shouldermark〗軍人佩戴在制服的兩肩上,用來表示級別的標誌
肩注
jiānzhù
〖shouldernote〗在書頁頂部外角的標記
詞語越劇術語
20世紀三四十年代,越劇戲班、劇團對演員分工與地位之稱謂。"肩"用於內部分工,原指肩挑份量之輕重,藉以表示演員所能勝任之角色份量。某一行當中,能任最重要角色者為"頭肩",次之為"二肩",余類推。越劇戲班中,小生、花旦演員最多,故而有"六肩小生"、"七肩旦"之類。派場師傅或導演分配角色,即以"肩"為根據,某角色由"頭肩"擔任,某角色由"四肩"擔任,只須按例指派,不稱名道姓。小生、花旦中,"三肩"一般較難勝任,也較有希望冒尖,因為若"頭肩"因故不能演出,"二肩"戲份較重無法更換,往往才由"三肩"頂替"頭肩"出演。建國后,劇團體制變化,肩的稱謂隨之淡化。

用法搭配


組詞

肩膀、聳肩、抬肩、坎肩、肩章、歇肩、換肩、肩胛、披肩、比肩

成語

摩肩接踵、擦肩而過、比肩接踵

字源演變


肩,形聲字。肩膀之“肩”,本是象形字,甲骨文像肩胛骨之形,后追加形符“肉”成為形聲字“?”,俗寫作“肩”。“?”和“戶”皆“肩”字象形初文訛變后的形體,與門戶之“戶”無關。後世通行“肩”字。 《說文》正篆作“?”,云:“?,髆也。從肉,象形。肩,俗肩從戶。”又:“髆,肩甲也。”肩甲即肩胛骨。人常用肩負物,故引申而有肩負、擔負之義。再引申而有委任、任用義。《書·盤庚》“朕不肩好貨。”孔穎達疏:“我今不委任貪貨之人。”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肩

書寫演示

肩

書法欣賞

草書 6張
草書
行書 6張
行書
篆書
篆書
楷書 5張
楷書
隸書 4張
隸書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韻書聲調韻目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全清古賢切kiɛn
集韻全濁胡恩切ɣ–ən
次清丘閑切kʰɪæn
全清經天切kiɛn
全濁胡干 (千)切ɣiɛn
韻略經天切
增韻經天切
中原陰平先天全清kiɛn
中州平聲先天雞延切
洪武全清經天切kien

上中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kian
先秦王力系統kian
先秦董同龢系統kiæn
先秦周法高系統kean
先秦李方桂系統kian
兩漢西漢
兩漢東漢
ian
ian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山先仙iɑn
南北朝北魏後期北齊山先仙iɑn
南北朝齊梁陳北周隋山先仙iɑn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kien
隋唐擬音/王力系統kien
隋唐擬音/董同龢系統kiɛn
隋唐擬音/周法高系統kiɛn
隋唐擬音/李方桂系統kien
隋唐擬音/陳新雄系統kien